古甘草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炙甘草汤
《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论:177)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功效配伍】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方中以炙甘草为主药,甘温补中益气,养心复脉;配人参、大枣益气补养心脾,助炙甘草之用;配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滋心阴,养心血,以充血脉;桂枝、生姜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桂枝与炙甘草相配,即桂枝甘草汤,以温心阳见长;加清酒煮药通阳以利血脉,又可兼制大剂地黄与麦冬、阿胶阴柔之性,以防凝滞。诸药相合,益气通阳,滋阴养血,阴阳双补,使心阳振作,心血得充,心脉复通,心悸自安。本方功在复脉,故又名复脉汤。
上九味药,用清酒加水,先煮八味药,去滓,再入阿胶烊消,温服,一日三次。本方用“清酒七升,水八升”,煎煮后仅“取三升”药汁,说明该方需经久煮。
【方证论治辨析】炙甘草汤治心悸,阴阳两虚证。症见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伤寒,泛指太阳病变;脉结代、心动悸为少阴病变。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为外卫,心主为宫城;太阳受邪,可内陷少阴;少阴心主气血阴阳素虚易受太阳之邪。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而藏神。心之阳气亏虚,则心失温煦,血脉鼓动无力;心之阴血亏虚,则神失所养,脉道不充,血行涩滞,脉气难以接续,故脉来或结或代,脉律不齐,间有歇止,心中动悸。本病虽与太阳外感有关,但当前症状以心之阴阳两虚为主,故予炙甘草汤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原文】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1]而中止,更来小数[2],中有还者反动[3],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伤寒论:178)注释:
[1]动:即脉搏跳动。
[2]小数:指脉动稍快。
[3]反动:指又动。
辨结脉与代脉的脉象特点及预后。结脉与代脉均为脉缓而有歇止。结脉,指脉按之来缓,时有间歇,歇止之后,其脉复来;或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为结脉。代脉,指脉来动而一止,不能自还,复动而不见小数者,为代脉。结脉与代脉皆为阴脉,多见于心脏阴阳气血不足,脉动无力,脉气通行不畅,凡见此脉者,预后较差。治疗亦可用炙甘草汤。
【用方思路】脉结代,心动悸的原因较多,如瘀血、痰浊、痰瘀、水饮、阳虚、阴虚、气血两虚等均可引起。炙甘草汤阴阳双调,气血并补,用于气血阴阳俱虚的脉结代,心动悸。临证气虚甚者,加黄芪;阳虚甚者,加附子;阴虚甚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伴心血瘀阻者,加丹参、川芎、赤芍。此方麻仁之用发人深思,盖心与小肠相表里,心气虚或心阴虚,均可见大便异常改变,用麻仁以保持肠道通畅,可间接改善心脏功能。本方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冠心病、心绞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早搏、心律不齐、低血压等疾病。
【医案举例】(1)郭子光医案:汪某,女,48岁,家庭妇女。1993年10月27日初诊。病史:有长期吸烟史,1周前自觉心悸、心慌、心空,头晕,失眠,气短,乏力。随即去县医院诊治,心电图检查结果: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下壁心肌缺血。服用普罗帕酮、丹参片等无效而来求治。现症:心悸、心慌、心空、胸闷塞,心烦,气短,乏力,时时太息,头晕,眠差,饮食尚可,二便正常,察其形体偏瘦,精神欠佳,舌质淡有瘀点,苔薄白少津, 脉促细而无力。血压90/60mmHg。辨治:气虚血弱, 心失滋养而夹瘀滞。用炙甘草汤加味:红参15g,炙甘草10g,麦冬30g,阿胶15g(烊服),生地黄20g,桂枝10g,生姜10g,酸枣仁15g,大枣15g,黄芪30g,丹参20g。
复诊:上方服4剂,诸症缓解,又自配原方再服2剂后,去原医院复查心电图,结果正常。诊其脉率80次/分,脉细而有力,脉律正常。以上方与服6剂善后。随访2年未复发。
按语:炙甘草汤为仲景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证,现代研究认为,本方有减低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和恢复心脏传导的作用。临床体会,以酸枣仁易火麻仁更能养心安神;气虚甚者加黄芪,夹瘀者加丹参,对改善症状效果更好。[郭子光.心律失常的凭脉辨证.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11.](2)张建荣医案:岳某,女,60岁。2013年4月12日初诊。患心脏病10余年,劳累后加重。住某医院治疗2周,出院已20天,心电图示:有房性、室性早搏。近日心慌,有时心里一阵难受,约10分钟即过,并见头晕,纳差,咽喉似有痰阻,时有时无,夜间醒后自觉手足无力。检查:精神较差,体格消瘦,舌质稍暗苔薄腻, 脉沉细弱。心脏听诊未闻及早搏, 血压:120/70mmHg。证属心阳虚夹有痰浊。处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去枳实,加黄芪、丹参等,连续用药14剂。
2013年4月26日复诊:心里一阵难受、喉中痰阻现象已消失。
现心慌仍间断发生,失眠,大便干燥,舌淡略暗苔薄白,脉结代。更方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0g,桂枝10g,黄芪15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远志10g,酸枣仁15g(捣碎),火麻仁15g(捣碎),丹参15g,焦山楂10g。7剂,水煎服。
2013年5月20日三诊:病情较前明显好转,饮食增加,大便通畅。劳累仍有轻度心慌,头晕,舌淡苔薄,脉细弱。心脏听诊未闻及早搏,血压:110/60mmHg。治宜续用2013年4月26日方, 火麻仁减至10g,守方用药20剂。半年后回访病情稳定。(编者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