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黑怪谈录 bilibili(怕黑怪谈录在线观看)
这是一部有些晦涩的动画,由八位艺术家打造了五个关于恐惧的小故事。关于这部动画有很多解读,有的从哲学上来解析,也有从恐怖片类型来解释,或者分析故事的隐喻、象征意义,这些解读,看似合理,但总有令人费解的地方。也许不过多考虑动画中复杂晦涩的象征意义,只是简单地从故事给人的主观感受来理解,反而能够接近理解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含义。
动画采用了黑白画面,简约画风。充满阴森、神秘气质的伯爵与恶犬的故事和沼泽地失踪事件则采用炭笔画,炭笔画独有的形象与细腻,营造了一种极度压抑、恐怖、粗粒,令人窒息的观感。不懂画,却极不喜欢炭笔画,那种粗糙的黑色画面,让人很不适应。相应地这种画质反而很契合恐怖气氛的营造。虫子的故事、小女孩的故事和别墅惊魂的故事则是普通的flash动画,却风格迥异,虫子的故事画面简洁,小女孩的故事带有日本动画精细的特点,而别墅惊魂的故事画面则比较夸张。
虽然有五则故事,其中一个恶伯爵和恶犬的故事却贯穿始终,交叉进行,故事之间还穿插很有哲理很幽默的旁白,其内容或补充或点题,或者完全不搭界,只是表达人们普遍的焦灼与忧虑和对社会问题的不满。
伯爵与恶犬的故事:恐惧来源于强权
先说这个伯爵与恶犬的故事。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伯爵,带着他的一群恶犬肆意对平民进行恐吓、欺凌和残杀。
男孩被恶犬扑倒、撕咬;工人和女艺术家被恶犬咬死。男孩不敢反抗,工友们面对伯爵不敢救人,女艺术家也只是发出惊恐的悲鸣,惨死于恶犬口中……
弱者在强权的暴力机器面前完全失去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对权势的恐惧是深入骨髓的。伯爵最后也死于恶犬口中。强权的本质是软弱的,失去了暴力机器,他们和毫无抵抗能力的平民一样,也尝到了恐惧的滋味。
虫子的故事:恐惧来源于童年阴影
这是一个由于逃走的虫子引起的恐惧故事。男孩从小就自闭孤独,惧怕母亲的权威。唯一的爱好就是搜集标本,一只逃走的虫子触发了他的恐惧,从此他认为那只消失的虫子始终跟随着他。
成年后,遇到了心爱的姑娘。姑娘霸道的爱让他感到束缚,姑娘的强悍,幻化成令人恐惧的虫子,引发了他恐惧,让他无力反抗,最终他放弃了自己,始终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之下。
那只失踪又回来的虫子很像螳螂,对螳螂恐惧其实是对女性的恐惧,而这一切则来自男子童年的阴影,对强势母亲的恐惧。
小女孩的故事:恐惧来自校园暴力
日本小女孩则是讲述校园暴力给予孩子的心理伤害。陌生的环境、同学的欺凌是孩子们最大的梦魇。这则故事用现实与梦幻相结合的手法来描述女孩的恐惧。
学生们因为女孩外来者的身份欺负她,女孩梦中遇到那些鬼怪之类,其实都是象征着那些同学欺凌给予女孩的恐惧。
而学生们的欺凌根源则来源于排外,其根源也是恐惧,恐惧和自己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害怕被不同的文化同化。被他们视为英雄的武士杀的人是英国人。所以最后女孩发疯后把怨恨发泄到了曾经在英国工作的父母,最终酿成血案。
令人感兴趣的是女孩路遇鬼怪之前穿插了恶犬咬舞者的片段。思来想去没有想明白两者有何共同之处?此处更像是败笔。
沼泽地失踪事件:对未知的恐惧
沼泽地失踪事件。对怪物的恐惧,其实就是对未知的恐惧,对无助的恐慌,对死亡的恐惧。
以上都是外部因素带给人类的恐惧。最后一个故事则是恐惧的内在因素。
别墅鬼影:想像的恐惧是最大的恐惧
正所谓疑心生暗鬼。一个黑夜闯入空屋的男子,在看到屋主人一本画册后,凭借画册中的信息,想像一出弑夫悲剧。黑暗中屋内的任何陈设和响动都在他的头脑中被放大、夸张,与女主人衣服相似的图案,更加剧了他对身处鬼屋的恐惧。
想像的恐惧足以击溃一个人的所有理智和智力。最终男人在心胆俱裂的恐惧中身体受伤,无法行动,只能对外面男孩呼救。而他怪异的叫声,同样吓到了小朋友,把他当成了别墅中的鬼怪。孩子们吓跑了,雪中孤独的别墅,男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恐惧死在别墅中?
浅析旁白
法国电影总喜欢絮絮叨叨,连动画也一样。这部动画前后穿插了5段旁白,这几段旁白更像是一个对社会不满,对社会充满恐惧的神经质的人的自言自语。旁白和五个故事的联系其实并不紧密,五个故事中的恐惧有些极端,而这些旁白更像是普通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焦虑与担忧。
一、“我害怕跟一个阿富汗人解释西方文明的优越性时的艰难时光。我也害怕有一天,在最后一刻被朋友的朋友邀请去吃那圆圆长长的在盘子里蠕动的大白虫,或者是烤好的蚱蜢使用肉汁做的蛇肉。”
第一段旁白上承“伯爵恶狗咬男孩”下启“虫子的故事”,旁白中除了对虫子的恐惧和故事有些相同外,和故事表达的内容没什么关系。
二、“我害怕因为折磨因为癌症或者因为车祸而死去。到底哪一条路是对的?我也不确定。在做爱的时候?我需要做个广告,因为最近……如果一切顺利,我会想要更多。如果不行,那就没办法了。不,我不想要。死亡,真让人气愤。我不想变得那么谦卑,也不想就这么死去。因为死去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什么都没有了。我不要,我拒绝。
我害怕完全与政治绝缘,也许我只是自欺欺人,也许我是个右翼,或者更糟糕?最近,我总有一些好的理由,不要去偏向某一方,不要被卷进去。但我也越来越对这些保守的想法感到怀疑。别去惹麻烦,年轻人总是不懂得尊重别人,尽可能赚多点钱。我可能有点左倾吧。”
这段旁白讲了两段意思:一则是对死亡的恐惧,一则是自己政治态度的焦虑。旁白上承:虫子的故事,结束后紧接着就是伯爵放恶狗咬工人的故事。两段话和“虫子的故事”没有关系,倒是道出了工友们不救工人的原因:怕死和对自己利益的权衡。
三、“我害怕平庸,我宁可做个恶人,我不愿做个平庸的人,不被人注意是最悲惨的命运了。但我也拒绝做个纯洁的人,纯洁对我们而言是种威胁。它会把我们洗刷的比白色更白,洗刷我们的罪恶,直至我们的骨髓。莫管闲事。”
第三段旁白和小女孩的故事看似不同,其实却揭示了歧视欺凌的根源:无法容忍不同。而想要融入某个集体,则意味着被同化,成为一个平庸的人。这段话恐怕符合很多人的心理:害怕平庸,想要得到认可,同时又不肯吃亏,不愿管他人的闲事。
四、“我害怕成为毁灭这个世界的凶手,但又没勇气行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什么都不做,所以我很害怕,我很害怕,所以我什么都不做。我必须做点什么,但我的脑子里有无数的害怕,一直跟着我,围绕着我,麻痹着我,想要出去?当然,但是从哪里?从里面?外面?上面?下面?
我害怕人类。他们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而言是狼,但一只狼对另一只狼而言并不是一个人。狼不会吃狼。但人,成为了最危险的动物。杀害动物,采摘花朵,对自己的种族进行大残杀。拘捕聪明的人,穷人,单纯的人和不贞的人。因为一时冲动,或者是被迫的,白痴,赶紧去做。而女人则在各个层面上涉入其中。女人是人类的未来,所以抽自己吧,白痴。我知道自己的权利,能够自卫,先发制人。”
第四段旁白夹在沼泽地失踪事件和恶犬反噬伯爵故事的中间。貌似也是自说自话。不过这两段却最能引起我共鸣:人才是最危险的动物!!!
“我什么都不做,所以我很害怕,我很害怕,所以我什么都不做。”——纠结的人啊,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然后一事无成。
“人,成为了最危险的动物”——其实所有恐惧的真正源头全是来自人类自身。
五、“我害怕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因为我无法接受我自己,这是个问题。我觉得那些像我的人有些抑郁,这让我觉得自己很差劲。我害怕成为无可救药的资产阶级,我无法接受这一点,我怎么会想到这个呢?富人和穷人让我恶心,而中产阶级让我生气。救命,赶紧!一个修道院!真实!和平!真正的和平,不是假的。没有柳条椅子,没有好莱坞科学论者,在西藏呼喊他的爱。
我害怕消化不良,我们把我们的脸塞的跟猪一样,。没错,像猪一样。孩子们,我们会把面包皮剩给你们的。
我害怕 当我去杂货店的时候脸红。有时候,吃个巧克力慕斯真是太棒了。这可能是个工业制品,但真的很棒。那些没钱的人呢?看看她,她只买预防消化食物。去吧,支持我们的农业食品链吧。你不知道这只是一个骗局吗?
你知道,我害怕成为个没用的人。比如,向一个种族主义者,一个小小的种族主义者证明:成为一个种族主义者是卑鄙的,愚蠢的,不好的。我曾试过一两次,要做到控制自已,做一个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开放的民主人士很难。他茫然的看着我,我对他毫无印象,。我只能跟已经皈依了的人传教,救命,西塞罗!路易斯.米歇尔!孟德斯鸠!马丁.路德金!贝纳通!”
这段旁白不但和故事无关,甚至和恐惧无关。纯粹是导演对社会的反讽。
五段旁白,也许和故事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导演对社会问题的嘲讽和反思,但是真正让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的根源恰恰这是乱象橫生的社会和人们自身的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