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等了三年,我们才等到政策优化调整的最佳时机?

2022-12-21 01:38:05 0

为什么说等了三年,我们才等到政策优化调整的最佳时机?

  最近网上有人调侃:

  “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奥密克戎的味道。”

  的确,第一波感染高峰已经到来。

  大部分人都可以坦然面对。包括我自己,阳了之后发条朋友圈,没有收到想象中的嘘寒问暖,而是排着队恭喜我,这如果放在半个月前是不可想象中的事情。

  这说明,大家都在调整心态。阳了烧了咳了,居家休养三五天就好了,天塌不下来。广州、保定、北京的第一批感染者已经交卷出去嗨了。

  当然,“晚阳不如早阳”的心态也要不得,参考国外的经验,尽量避免集中爆发,压平感染曲线,维持整个经济社会正常运转,同时保证医疗系统平稳应对。

  另外,阳过后虽然可能会给带来数月的免疫期,但也有逃逸情况出现,仍有一定比例的人群会出现复阳现象,这很好理解,因为你感染的可能不是同一毒株。

  应该说,新十条的出台,是国家精准把握最佳时机,对疫情防控政策作出及时、科学的优化调整。

  但由于个体认知的差异,面对突然增多的社会面感染,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准备,然后把就由此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政策调整的太快太急上。

  不能否认,药品短缺等问题客观存在。但如果以此否定新十条的积极意义,甚至否定中国此前三年的抗疫努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关于为什么选择现在调整政策,我此前做过专题解读,今天再补充一些数据。中国抗疫这三年,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从2020年的16.47%下降到去年的3.32%、今年的0.18%。

  很多人说为什么时间点不选在年初,或者放在夏天最热的时候?如果是年初,按3%的危重率来算,我们就会有至少100万人的死亡率。如果放到夏天,至少也要付出30万的代价。

  国家一直都在精准把握形势,从二十条到新十条,一直在不断优化调整。11月份以后,连续数周的死亡率测算都在万人以下,病毒的致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到了新的低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新十条的大幅优化调整。

  所以说,我们真的要感谢国家帮我们扛了三年,最大限度地守护了14亿人的生命健康。如果没有这个高度去看待问题,那么就很容易被一些节奏带偏,甚至陷入无论政府做什么都是错的这一认识误区,而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方案,挑错恰恰是最容易的事。

  这一点我们必须经有清醒的认识,并体谅国家的难处。当前发热患者增多,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当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压平感染曲线,如何避免集中爆发,如何减少医疗挤兑,维持正常的社会运转,把冲击和代价控制到最小。

  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来看,这些天来的努力有目共睹的,10天时间召开了5场发布会,出台了8个通知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