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的作用与功效_黄芩苷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别名】元芩,元芩枯芩,条芩。
【性味】苦,寒。
【作用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证明,黄芩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白色念珠菌、脆弱类杆菌(无芽胞厌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尤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对表皮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的有效成分为黄芩苷。黄芩煎剂、水浸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株及亚洲甲型(京甲1)体外有抑制作用,对体内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有治疗效果。体外试验还表明黄芩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体外实验还显示黄芩苷对解脲支原体Uui 4有抑制作用, 最小抑菌浓度(MIC) 检测结果, 其敏感程度高于黄芩苷的对照药物黄芩、黄连、黄柏。并且比较2种实验方法, 液体培养稀释法的MIC值高出半固体琼脂对倍稀释法MIC值2个稀释度。黄芩甲醇提取物在不破坏牙周局部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可有效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等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生长, 其MIC值为5g/L, 最小杀菌浓度值为20g/L。
2.抗炎、抗过敏作用黄芩水煎酒沉液对大鼠酵母性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的甲醇提取物及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均可抑制由醋酸诱导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并减少由合成多胺诱导的大鼠急性足跖水肿,抑制大鼠辅助性关节炎骨退行性变的继发性损害。黄芩苷、黄芩苷元对实验性炎症所致小鼠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亢进有抑制作用。以黄芩为主药的复方黄芩注射液、消炎口服液、黄芩汤等,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黄芩抗炎机理初步认为与其抗花生四烯酸(AA)代谢有关。黄芩苷可增强大肠杆菌制备的急性肾盂肾炎模型大鼠肾组织的肾脏表面活性蛋白SP-A,显示SP-A可能在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黄芩苷还有抑制肺炎衣原体诱导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及白细胞介素IL-8作用,产生明显的抗炎作用。黄芩总苷120、240mg/kg灌胃给药,能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或大肠杆菌所致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升高卵磷脂小体密度,并减轻大鼠前列腺腺腔大小不一、炎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的程度,60mg/kg无明显作用。此外,黄芩总苷120、240mg/kg能抑制消痔灵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腺体的增生和肥大,240mg/kg能明显减轻慢性炎细胞浸润,对纤维母细胞增生呈抑制趋势。
黄芩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对于Ⅰ型变态反应,黄芩素和黄芩苷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小肠及离体气管对抗原的过敏性收缩,抑制致敏豚鼠吸入抗原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并能抑制实验动物的被动过敏反应。其抗敏作用的原理在于通过对巯基酶的抑制,以减少抗原抗体反应时过敏化学介质的释放,即是一种作用于过敏反应末期(效应期)的抗过敏药物。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黄芩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黄芩苷可浓度依赖性收缩大鼠血管平滑肌,反复给药试验使其收缩强度减弱;而黄芩中的另一成分汉黄芩黄素作用与黄芩提取物及黄芩苷相反,对羟福林引起收缩的血管标本呈浓度依赖性弛缓作用,即使反复试验作用亦不减弱。由于汉黄芩黄素含量低,黄芩提取物及单独给予黄芩苷时,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其收缩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不介导儿茶酚胺及5-羟色胺的释放、对神经的直接刺激以及内皮细胞弛缓因子作用;而与前列腺素F.。及血栓烷By量呈明显相关关系,表明黄芩苷的血管收缩作用与前列腺素类有关。
(2)降压作用:黄芩酊剂、浸剂、煎剂及醇、水提取物,给麻醉兔、猫、犬口服,静脉、肌肉注射,均能产生降压作用。尤以黄芩苷降压效果明显。本品降压原理可能是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受抑制,另外,也与直接扩张血管及对血管感受器刺激而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有关。另有实验证实, 黄芩苷可使NE、KCl及CaCl y所致的大鼠离体主动脉条收缩张力下降, 量效反应曲线右移, 最大效应降低, 可显著抑制NE依赖内Cal+性收缩与外Ca 2+性收缩, 显示阻滞钙离子通道的作用。
(3)降脂作用:黄芩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黄芩苷、黄芩素能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和肝脏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汉黄芩素可降低血清和肝脏甘油三酯的水平;黄芩新素Ⅱ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肝脏甘油三酯浓度;黄芩素、汉黄芩素等还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 -胆固醇水平。黄芩素和黄芩苷可升高脂质过氧化大鼠血清磷脂浓度,降低肝组织磷脂水平。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能抑制大鼠脂肪组织脂解,并抑制从葡萄糖合成脂肪。(4)抗血栓形成作用:黄芩多种成分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如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新素及白杨素在110mol/L浓度时能抑制由胶元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白杨素及黄芩素、汉黄芩素还能分别抑制由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黄芩素和黄芩苷还可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并能防止由内毒素诱导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述作用均能阻止血栓形成。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能抑制血栓素A 2(TX A 2) 合成酶, 使TX A 2生成减少; 同时又能升高cAMP水平, 从而使血小板聚集性明显降低; 还可特异性地抑制血小板12-脂氧酶活性, 减少12-HETE的合成, 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所以黄芩有抗血栓形成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效能。
(5)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黄芩苷具有一定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黄芩苷可增加乌头碱或哇巴因诱发大鼠或豚鼠所致室性心律失常所需剂量,推迟氯化钡致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推迟缺血再灌注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并缩短室速和室颤的持续时间,降低室颤的发生率。
(6) 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0.1~10pug/mL的黄芩苷可显著提高缺氧缺糖性SD乳鼠心肌细胞中SOD活性, 10pg/mL的黄芩苷能显著抑制MDA的生成, 1pg/mL黄芩苷能显著增加NO分泌, 10pg/mL黄芩苷能抑制NO分泌,显示黄芩苷对缺氧缺糖性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抗休克作用黄芩苷可使ES(内毒素休克) 大鼠平均动脉压回升, 血浆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减少, 吞噬细胞本底发光增强、峰值增高、峰时缩短, 黄芩苷在抗ES过程中, 可提高SOD的活性, 降低MDA含量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5.对肝胆的作用黄芩提取物对乙醇、四氯化碳、半乳糖胺、过氧化脂质所致的动物肝损害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它能使肝糖原含量增加,转氨酶降低。黄芩苷还有解毒作用,对硝酸士的宁所致肝脏急性中毒,给予黄芩苷,能提高士的宁半数致死量,主要是黄芩苷借助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分解为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后者能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而呈现解毒作用。黄芩苷大、中、小剂量组和黄芩苷注射剂组能有效降低刀豆蛋白A(Con A) 引起的肝细胞核DNA片段化的增加, 减少Con A诱导的DNA梯状条带的出现。黄芩有利胆作用, 黄芩煎剂及乙醇提取物口服或静注, 均可促进兔、犬胆汁的排泄,尤以黄芩素作用最明显。
6.解热作用黄芩有解热作用。有较多的文献报告,黄芩对酵母、疫苗等引起的实验性发热动物有解热作用。有人以黄芩煎剂灌服及6%黄芩浸剂和黄芩注射剂150mg/kg,作静注或腹腔注射,发现对实验性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用黄芩苷给动物静注或腹腔注射,对家兔因疫苗或酵母致热均能产生解热作用。研究发现,用黄芩注射液皮下注射和黄芩汤剂口服对伤寒混合疫苗所致家兔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但黄芩苷静注或肌注皆不能使正常兔体温降低。以黄芩为主组成的复方如黄芩汤对伤寒及副伤寒甲、乙菌苗引起的动物发热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PGE, 和cAMP是重要的中枢发热介质。黄芩苷可通过抑制毒素复制大鼠发热模型下丘脑中PGE 2和cAMP含量升高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7.镇静解痉作用黄芩0.5~1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呈显著的镇静作用。黄芩煎剂可抑制实验性动物的自发活动,抑制阳性条件反射,使反射时间延长,强化次数增加,改善阴性条件反射。这种作用是通过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而实现的。本品也能拮抗毛果芸香碱所致小肠运动亢进。黄芩及黄芩苷、苷元有拮抗乙酰胆碱所致小鼠肠痉挛及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黄芩和黄芩汤均能增强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
8.对脑的保护作用黄芩苷可使小鼠脑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增高, MDA下降, 表明黄芩苷可明显保护脑组织。黄芩苷对百日咳菌液注入颈内动脉导致大鼠脑水肿有保护作用。黄芩苷防治脑水肿的机制与其能够拮抗H,O:所致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有关,而且黄芩苷对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均无毒性作用。黄芩苷既可抑制脑缺血后微管运动蛋白免疫活性下降又可减少脑缺血后海马区锥体细胞延迟性死亡(DND) 的数目, 提示脑缺血后微管运动蛋白活性下降可能为DND的重要原因, 而黄芩苷则通过减轻脑缺血期间微管运动蛋白活性下降程度而减少DND。有实验表明, 黄芩苷在6.25、12.5、25pmol/L的浓度范围之内, 可对脑缺血缺氧Neuro2A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主要是减少细胞早期凋亡。黄芩苷能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来阻止脑损伤的加重。黄芩苷还对大肠杆菌脑膜炎具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Cal+内流, 减少IL-13、TNF-α和NO分泌来实现的。
9.免疫增强作用黄芩有增强IL-2产生的作用,而对抗体分泌细胞的形成无明显影响。说明黄芩在抗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有选择地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0.25%黄芩锌苷络合物0.2mL/10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含量及末梢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皆有明显的提高,提示本品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红细胞系统的免疫功能有较好的增强作用。
10.抗氧化作用黄芩有抗氧化作用。其主要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Ⅱ对氯化铁-维生素C-ADP或NADPH(还原型辅酶Ⅱ脱氢酶) -ADP诱导肝组织生成过氧化脂质有显著抑制作用。维生素C-Fe 2+属非酶促反应, NADPH-ADP属酶促反应, 黄芩对两个途径生成的过氧化脂质都能明显地抑制,表示本品是一个有前途的临床抗氧化剂。黄芩苷及其铜、锌络合物对氧自由基也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不同浓度黄芩苷对大鼠脑匀浆铁依赖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而且比去铁胺组约强20倍。黄芩苷可通过与Fe2+发生络合,降低反应体系中Fe2+游离浓度,而抑制由Fe2+-半胱氨酸致小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
11.利尿作用黄芩煎剂、浸剂及提取物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尿分泌量增多时, 则血压也随之下降, 其中黄芩苷作用最强。其利尿作用可能与其升高PGE, 、PGE 2水平有关。
12.抗肿瘤作用黄芩提取物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抗肿瘤转移作用,并认为此作用与黄芩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关。黄芩新素Ⅱ在体外对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白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黄芩苷溶液在体外能诱导大鼠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是一种具有抗胶质瘤作用的药物。黄芩苷还能抑制胰岛细胞瘤细胞株增殖, 黄芩苷诱导所致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 表达下调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黄芩苷对人乳腺癌Bcap 37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浓度依赖关系, 对Bcap 3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2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呈浓度依赖关系, 小剂量上调, 高剂量下调; 而黄芩素对人乳腺癌MCF, 细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有抑制作用。黄芩苷能诱导前列腺癌细胞株DU 145和人白血病Ks 62细胞凋亡;而黄芩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具有直接抗肿瘤作用。黄芩黄酮A还能抑制卵巢癌A27so细胞生长。
13.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黄芩苷具有明显抑制醛糖还原酶(AR)活性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具有改善和延缓作用。黄芩水提取物还可通过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自由基代谢紊乱、抑制肾小球高滤过等机制来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病变状况。黄芩素还可通过抑制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而阻止高糖诱导近端小管细胞过度表达细胞外基质(ECM) 及转化生长因子β, 并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
14.光保护作用紫外线(UVA、UVB) 照射可引起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损伤, 而黄芩预处理后可使细胞活性恢复8%~38%, 显示黄芩具有光保护性能, 可减轻UVA、UVB对皮肤细胞的损伤作用。
15.对子宫平滑肌的抑制作用黄芩提取物对子宫的自发收缩及催产素引起的强直性收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芩提取物中尤以水提物的药理作用最强,醚提物的作用较弱;另一方面,炒黄芩的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的作用强于生黄芩。
16.其他作用黄芩苷可以定向诱导骨髓基质细胞、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而且黄芩苷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的细胞多数是较为成熟的神经细胞;黄芩可使硫酸镉及丝裂霉素C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降低而对遗传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黄芩注射液和黄芩苷能分别明显减轻庆大霉素对肾脏、耳的毒性及损害;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苷对晶状体醛糖还原酶有较强抑制作用,从而减少醇糖的形成,对白内障有防治作用。黄芩苷还能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作用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1酶原的量和牙周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防治牙周病。从黄芩中提取的4种主要黄酮成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抑郁活性。黄芩水提物腹腔注射后的小鼠还能显著防护放射损伤。黄芩水提取物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具保护作用。
【体内过程】黄芩中主要成分黄芩苷主要经肠道菌丛产生的β-葡萄糖苷水解酶水解为黄芩素,后者再经肾脏等途径排出,另外有一部分则转化为硫酸黄芩素。黄芩苷口服给药表现出的药代动力学与静脉给药差距非常明显,静脉给药代谢消除较快,消除速度常数β一般为0.3小时-1左右,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也较短,ti/2为0.16小时左右,而口服给药代谢速率较静脉途径慢,生物半衰期也较长,黄芩苷口服吸收后完全从体内消除需36小时以上。在脑脊液中黄芩苷的代谢速率又较血浆慢,半衰期要长14%。【临床应用】
1.妊娠恶阻黄芩杞果汤:由黄芩、枸杞子各50g组成。将上药置于杯中,沸水冲之,候温时,频频饮用。治疗200例,有效率为95%。
2.急性细菌性痢疾黄芩、诃子等量,用明矾沉淀法提取制成粉剂。每日4次,每次2g。治疗100例,平均疗程5.3天,治愈率为100%。对失水、高热者配用补液及解热剂。
3.高血压用20%黄芩酊剂,每日3次,每次5~10mL内服。治疗51例,服药后血压下降者占70%以上。连续服用1~12个月,降压作用持续,无明显副作用。降压2号片:黄芩475g,钩藤450g,夏枯草350g,草决明405g,共制450片,每片重0.3g。每日3次,每次4~6片。治一般高血压症亦有较好疗效。4.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黄芩素注射液(每支2mL,含黄芩素40mg),每日2次,每次2mL,肌注,30日为1疗程。治疗13例,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4.6%。
5.鼻衄用黄芩白茅根汤(由黄芩20~60g、白茅根20~60g、蜂蜜30g组成),每日1剂,2次分服,3剂为1疗程。治疗火热鼻衄200例,总有效率达97.5%。
6.日光性皮炎黄芩粗粉100g,用60%乙醇渗滤,浓缩制得淡黄色针状结晶,再加甘油适量及乳膏基质混匀,制得黄芩防晒霜,用该防晒霜每日2次,涂抹患处,治疗日光性皮炎38例,取得良好效果。7.复发性口疮黄芩20g,冰片2g,研为粉,泡于100mL高浓度白酒中,1个月后即可使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酒涂于口疮处,每日3~4次,治疗复发性口疮效果好。
8.钩端螺旋体病黄芩、金银花、连翘等量,分别制成浸膏混合压片,每片0.5g(相当于生药3.7g),6小时服1次,每次10~15片。治疗62例,治愈58例,无效4例。对中轻度效果较佳。
9.病毒性肝炎黄芩注射液4mL(含生药0.1g),肌注,每日1次,或以本品6mL加10%葡萄糖250mL,静注。15天为1疗程。治疗128例,疗效较好。总降酶、总降浊度和治后皮试反应增强率及免疫球蛋白均值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
10.小儿肺炎双黄连粉针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成)治疗100例,治愈79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果,本品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对小儿肺炎在退热、止咳、肺部啰音及X线炎症吸收、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毒副作用】黄芩毒性小,实验动物口服给药未见毒副作用,以浸剂或醇提取物注射,则出现毒性反应或死亡。静脉及肌肉注射, 能使正常家兔的白细胞总数较快减少。黄芩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s 0为(11.0±1.0) g/kg。复方黄芩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2.4±1.23) g/kg, 其他各项安全检查均呈阴性。
上一篇: 萝卜蜂蜜煎的作用与功效禁忌、方法与标准圆方组成配伍
下一篇: 四苗丸的作用功效与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