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的疗效及作用、副作用及危害、用法及儿童用量

2023-06-03 15:26:50 0

巴曲酶的疗效及作用、副作用及危害、用法及儿童用量

【药理功效与作用】是从尖吻蝮蛇毒液中提取的具有凝血和抗凝血作用的蛇蛋白酶制剂。它含有两种酶:“凝血酶样”和“血栓激酶样”。小剂量是高效、速效、长效、安全的止血药物,能促进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以及凝血酶样和血栓激酶样作用,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失血量,在出血部位发挥强凝血(止血)作用,但在血管中无凝血作用。大剂量使用时,具有很强的纤维蛋白原清除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度和凝血作用。尿路出血的治疗也用于扁桃体切除术、咽、鼻、视网膜出血、妇科和新生儿出血等。

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或腹部给药均可吸收,静脉注射5~10π in起效,止血效果可持续24小时;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起效20min,持续48h。它在体内逐渐与a2巨球蛋白和一种抗胰蛋白酶结合形成无活性复合物,迅速从循环系统中清除,并在网状内皮系统中逐渐代谢,代谢物随尿液排出。

【用量及用法】儿童剂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1岁,每次0.2~0.25kU;1~3年生,每次0.25~0.33kU;>3岁,每次0.5~1kU,根据出血情况确定用药次数,一般每天1次,连续3天;为防止术后出血,术前12h和1h肌肉注射1kU,术前15min静脉注射1kU,术后24h肌肉注射1kU,必要时可使用3d;中度咯血,同时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1kU,然后每24小时肌肉注射1kU,直至出血停止;血管性血友病,第一次加倍,每6小时一次,直到出血得到控制;轻度出血、鼻出血、拔牙后出血等。,可蘸棉球给药。小伤口出血也可以蘸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成人剂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次1~2kU,根据出血情况确定用药次数和疗程,一般每天一次,连用3天;中度咯血,同时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1kU,然后每24小时肌肉注射IkU,直至出血停止;对于血管性血友病,每次肌肉注射2kU,每6小时一次,直至出血得到控制;急诊出血,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1kU,36小时后再肌肉注射lkU,必要时每24小时肌肉注射1kU;预防术后出血、轻度出血、鼻出血和拔牙后出血,与儿童一起使用。

【注意事项、副作用和危害】①禁止对本品或类似药物过敏、DC引起的出血、血液疾病引起的出血、血栓形成或栓塞史。②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应慎用。③大血管出血必须手术抢救。④血液中缺乏纤维蛋白原,不能产生纤维蛋白凝块,补充纤维蛋白原后可再次给药。⑤缺乏纤维蛋白稳定因子(XI),纤维蛋白凝块不能硬结,可在输注新鲜血液后再给药。⑥纤溶产物过多,纤维蛋白聚合延迟,可与抗纤溶药物联合使用。效果会降低,所以要防止用药过量。服用本品1kU相当于0.04 NIH凝血酶单位,1kU相当于0.3U凝血酶,1巴曲酶单位(BU)相当于0.17 NIH凝血酶单位。

[制剂规格]注射液:1kU(含溶剂)。

关键字:  巴曲酶  巴曲酶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