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期假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关键期假说是谁提出的)
最近,闺蜜问了我一个问题:什么是“语言关键期假说”?
原来,她正寻思着让 3 岁的女儿学英语。在选课程的时候,看了不少有关幼儿英语、启蒙英语的文章,几乎都提到了“语言关键期假说”这个词,说是越早学越好。
弄半天也没弄明白到底什么是“语言关键期假说”,不知根不知底,也不知道能不能信。正好我是英语专业出身,她就问我这个问题。
如果你有宝宝,并且想让宝宝学习英语,你可能也在不少文章中看到过这个词,并且还想知道宝宝在什么时候学习英语比较好。
趁这个机会,我把“关键期假设”梳理了一遍,告诉你宝宝什么时候学英语最好。如果嫌文章长,只要看结论就好。
先上结论:
学英语越早越好,从出生就可以开始,强烈建议 8 岁以前开始学。
确实有“语言关键期假说”,大量的实验和观察都证实了这个观点。不过,既然是“假说”,没有上升到科学层面,说明例外情况还是比较多的,也就是说在“关键期”之后学习第二语言,依然有人可以达到母语水平。而提出“语言关键期假说”,是因为通过观察,发现绝大部分人的语言学习都符合这个假说。
我个人比较偏向相信“关键期假说”,因为根据神经发育原理,婴幼儿的大脑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特别是对声音的分辨。过了这个时期,以后的培养基本上不能弥补。
什么是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是指环境对个体发展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大量实验证明,生物体的某种行为存在关键期。且在关键期中,只要提供环境,个体行为的习得特别容易,发展迅速。过了关键期,就很难习得这种能力。
其中一个案例是白冠雀的研究,雄雏雀只有在出生 40 - 50 内听到成年雄雀的鸣叫,日后才能鸣叫。过了这个时间,即使再听到成年雄雀的叫声,幼雀也不会鸣叫。出生后的 40 - 50 天,就是雄雏雀发展鸣叫行为的关键期。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语言关键期假说最早是针对第一语言,也就是母语的学习。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 Lenneberg ,美国教育学家 Krashen 认为 5 岁语言潜能发展的高峰期。Pinker 在他的著作中《语言的本能》提到,正常人的语言学习在 6 岁达到顶峰,随后逐渐减弱,在青春期之后,很少会有人掌握一门语言。
语言关键期假说的证据,主要有 3 个。
第一,大脑神经的可塑性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
Penfield & Roberts 通过对失语症患者的临床观察,从神经语言学角度提出大脑的可塑性假说。他们认为人类的语言能力和大脑密切相关,10 岁之前是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
Lenneberg 对比了儿童和成人失语患者,发现儿童的语言恢复速度,程度要远超过成人。成人如果是左脑受损,带来的是不可逆的语言丧失。因为,在青春期过后,神经系统已经失去重组能力,语言的自然习得开始失效。
第二,普遍语法随着生理成熟而不可利用
Chomsky 认为,语言机能就像身体的器官,来自基因遗传,具有生物属性。这种天生的语言学得机制适用于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则,即普遍语法。儿童在语言环境下大量输入,可以利用普遍语法辨认,归纳,分析不同语言的语法规则,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不同的语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个器官逐渐成熟。就像孩子不会再长高一样,语言机能也趋于稳定,普遍语法不再起作用。所以,学习语言也有一个最佳的年龄。
第三,如果没有在关键期内形成语言,那么语言能力会丧失。
有语言学家发现,孩童时期没有正常的语言环境,即使日后再悉心教导,这些孩子的语言水平也会远低于正常儿童。下面是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个是美国 70 年代的一个虐童案件。一位名叫吉妮( Genie) 的女孩,听力正常,却在不到两岁的时候被父亲关在小黑屋 12 年。期间,她听不到任何声音,没有人与她交谈,被彻底剥夺语言环境。吉妮 13 岁被救,这时她完全不能说话。后来,语言专家对她进行了 7 年的语言训练。但是她的语言表达远远不如同龄人,说出的句子有大量的语法错误。
另一个是 19 岁的失聪墨西哥男孩。由于先天疾病,E. M 先天就丧失听力。父母是正常人,他在家里用手语交流。15 岁那年安装了助听器 ,他可以听到别人的谈话,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可是,学习 4 年,E. M. 的交流仍然主要依靠手语,不能单独使用口语 ,每次能讲的单词少于 2 个。
目前虽然有争论,但是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为在青春期之后,再想习得语言会遇到诸多阻碍。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提出了自己的敏感期理论。她认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而 0 - 6 岁,正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
语言关键期假说”有支持者,就有反对者。反对者们认为,即使过了语言关键期,孩子们不是不能掌握语言,而是在一些核心地方会遇到困难。
但是,反对的证据非常难找。因为几乎不可能找到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生长环境正常,但是又不接触语言的孩子。于是,语言的关键期假说研究逐渐转入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假设
世界上会双语或多语的是大多数者,只会一门语言的反而是少数。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第二语言,关于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假设也有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
对于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假设,同样有赞成和反对。但是,总体上来说,赞成人数要高于反对人数。
赞成派以实验为依据,因为许多研究证实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存在关键期。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由Johnson & Newport 进行的实验。他们的研究对象是母语为朝鲜语和汉语的人,在英语环境下对英语语法的掌握情况。这些人的年龄在 3 - 29 岁,在美国生活了 3 - 26 年。结果发现,越早到达美国,语法的掌握程度越好,其中,3 - 7 岁到达美国的儿童,英语可以像母语一样流畅。8 岁后,成绩开始下降。
这个实验表明,英语语法的习得存在关键期,8 岁前的英语学习者成绩最好。过了这个的关键期,学习效果明显打折扣。
除了语法,语言的发音和口语理解也有关键期。
Asher (1969) 等人研究了美国古巴移民的英语发音情况。发现,6 岁之前到达美国的人,有 71% 的人发音与母语接近。13 岁后达到美国的人,只有 17% 的人与母语者接近。
Oyama (1978) 研究在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发现,11 岁之前到达美国的人比16岁之后到达美国的人,对于英语口语的理解能力更接近母语者。
Weber - fox (1996) 等人运用脑成像技术则发现,词汇的学习似乎不受年龄的限制。
这些实验说明,第二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并且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关键期。
当然,一直以来,也有不少反对关键期假说的学者。他们认为,语言学习在于环境,成人如果完全暴露在母语环境中,也会拥有和母语者一样的句法能力。
即使如此,这些学者也承认如果是长期学习,儿童的最终成果会远超成人,并且学习会更为轻松。
虽然第二语言关键期尚有争论,关键期的年龄也还没有达成共识,有一论点是赞成派和反对派都支持的:语音水平与初次接触二语的年龄高度相关,即语音有一个最佳学习时间。
其中,有一个研究结果被广泛认可:6 - 12 个月,是婴儿听力迅速发展的时期,母语语音的极其细微的识别能力在这个时候形成,并且开始丧失对非母语语音的辨识力。
拿日本人举例,日本没有 [R] 这个音,会把英语“very”念成“vely”. 6 个月大的时候,日本宝宝和美国宝宝一样,能分辨 [R] 和 [L] 之间的区别。但是在 6 - 12 个月这个关键时期,如果日本宝宝听到的 [R] 音 和 [L] 发音相似,他们的大脑就再也不能区分这两个音,他们的听觉神经已经把这两个音并为一致。于是,成年后,日本人发不出 [R] 音。
6 - 12 个月这个关键期已经奠定了语言的语音基础,而掌握一门语言包括母语的前提是大量输入,所以,想要让宝宝学习英语,其实从出生就可以给宝宝放英语听力了。虽然学习语言,特别是第二语言,不是靠听那么简单,但是给宝宝放纯正的英语听力,对宝宝以后的口音有很大的帮助,真正的让宝宝赢在口音起跑线上。
虽然关键期假说和关键期的年龄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总的来说,离不开环境和年龄,年龄越小,环境越好,学习越轻松,第二语言水平就越接近母语者。
所以,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低成本是:从小学,有环境。如果婴儿一出生就有纯正的双语环境,那么英语已经不称为第二语言,而是母语,孩子可以成为双母语者。
没有完全的英语环境该怎么给孩子学英文呢?
很多父母本身不会英语,竭尽所能也没有办法给孩子创造出完全的英语母语环境。难道,就要白白浪费孩子的语言关键期吗?
其实,只要在关键期内给孩子创造类母语环境,孩子有极大的可能把英语转化为母语。
类母语环境的创造,一般是让孩子从小接触英语儿歌,英语动画,英语绘本,英语音频等,让孩子持续地暴露在大量且优质的英语环境中,并且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同学习英语,一起成长。
现在大热的英语启蒙,其实也是利用了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但是,如果要孩子掌握英语,启蒙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环。掌握第二语言是漫长的过程,因为即使是在类英语母语的环境下,中文不可避免的是强势语言。即使从 0 岁开始学习,孩子还是会产生排斥英语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选择适合的教材。总之,如果要让孩子有能力将英语形成母语,光是抓住关键期还不够,离不开日后大量且持续的学习。
即使错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父母也不要着急,如果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动力,成人也是可以掌握英语的,足够应付日常和工作生活。
如果你愿意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英语,让他们有把英语转化为母语的机会和能力,我已经整理好了一些适合孩子学习英语的资源,包括儿歌,动画,绘本等,都是英语原版资源。
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智慧口袋
回复:关键期
就能领取全部的资源了,以下是部分资源截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