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传奇4S店电话(通辽罕山传奇电话)
日前,在日本东京揭晓的亚洲地区最高建筑设计大奖——2018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颁奖典礼上,中国共斩获七项大奖。其中由中国三冶直属中冶东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通辽市孝庄河文化产业带蒙医博物馆项目以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复杂造型设计以及史无前例的高难度施工技术征服评委,喜获提名奖。这是继该项目荣获2018年度全国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后,在中冶东北建设荣誉榜上添上的又一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通辽市孝庄河民俗文化馆项目现场有这样一群人,三伏天里,他们顶着炙热的骄阳;寒冬来临,他们迎着凛冽的风雪,在项目现场一干就是三年。他们就是勇于挑战、不畏艰难的中冶人。是他们,以智慧与汗水让绝美的设计化为现实;是他们,用勇气和精神磨砺出民族特色建筑的一颗颗明珠。
2014年,在这群年轻人即将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的时候,彭毅忠总经理语重心长的叮嘱他们,干,就要干出我们中冶东北建设人的气魄,拼尽全力也要打造出草原上的一座新地标。正是怀揣这样的理想,他们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780天如一日,奋战在项目建设前线。
如今,一座座造型独特的民俗文化馆犹如开在孝庄河两岸的马兰花,打造新地标的梦想早已悄然绽放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
而当你惊叹通辽市孝庄河民俗文化馆群令人叹为观止的设计风格时,你是否读懂了中冶东北建设的建设者们筑造这个一个个“奇迹”的艰辛历程?
技术创新 扫除施工“拦路虎”
孝庄河民俗文化馆项目作为通辽市政府重点规划项目,位于通辽市新城,西起胜利北路经成吉思汗大道至霍林郭勒路,由十二个民俗文化馆组成。其中,由中冶东北建设承建的乌力格尔、蒙医、蒙药、文明之光、蒙古族服饰等七个场馆总建筑面积18404.52平方米,且多为异形结构,工程设计复杂,对施工技术要求极高。
万事开头难。通辽市孝庄河民俗文化馆项目负责人,第四工程技术公司经理胡长亮干过大大小小不少的工程,可组织这种超高难度的场馆项目还是头一次,尤其是项目中每个场馆风格都由国家顶尖设计团队操刀,设计中涉及的许多施工技法在国内未有先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拿到图纸的那一刻,让胡长亮和项目部全体成员真正意识到干这项工程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整个进程,甚至砸了公司的招牌。
而就在施工刚刚开始,他们就遇到了一块硬骨头——文明之光场馆主体的施工。
文明之光作为试验性建筑,其造型极为独特,整体为倾斜椎体现浇筒中筒结构,最低点为19.5米,最高点达到33.2米;同时为了体现蒙古文化的渊源,整个建筑物要展现出沧桑、凌乱的视觉,场馆主体内外筒要求全部采用现浇树皮纹理的清水混凝土工艺,这种施工工艺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先例,对于通辽项目部的成员们来说,这无疑是施工起遇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确保项目进度如期推进,项目部决定采取边施工边研究的方式全面推进项目进程。
那段时间,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项目部内,在温度高达30多度的项目现场,经常会看到通辽项目的成员们和设计院的专家就如何拿下这块“硬骨头”展开激烈的探讨。一次次面红耳赤的争执都为了确保最终选定的解决方案既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又能降本增效。他们拟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却经过实验一个又一个地推翻。胡长亮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他都笑笑说道:“那段时间对于我们大家来说,真的太难了,一切施工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坚信,没有我们‘中冶人’过不去的火焰山!”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次的实验失败最终还是没能难道这群坚毅的小伙子,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最终解开了这道复杂的“方程式”——倾斜锥体筒中筒结构树皮纹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此项工法在全面保证常规清水混凝土质量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工程成本控制,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并且该项工法在施工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很好的控制和降低了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造成的噪声污染,使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得到了业主、环保部分及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
倾斜锥体筒中筒结构树皮纹理清水混凝土施工工法的成功研发不仅填补了以往在大直径椭圆斜锥筒体结构模板施工工艺上的空缺,为类似结构工程的施工提供依据,也为公司日后开展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这与通辽项目部全体成员们执着的坚持是离不开的。
党员带头 掀起大干“施工潮”
开工即抢工,进场即大干。随着混凝土浇筑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推开,大干抢工时机形成,通辽项目部乘热打铁,借此机会掀起了“大干200天,确保混凝土浇筑如期完成”的施工热潮。
时间就在大家心里,在大家手中。为了抢工期,项目部制定了“大平行,小流水”的施工组织原则,将工程划分为5个施工区,123个流水段,各个施工区平行施工,通过将劳动力投入和周转材料调配到最合理状态,以见缝插针的方式在全线迅速铺开多个工作面流水作业,以其达到最短施工周期。项目管理团队中的大部分人自进场后,从未回过家。尤其像胡长亮、徐开伟等老党员,为了赶工期长期住在项目上。太多感人的故事,都是时间“惹的祸”。
7月的通辽,正值盛夏季节,持续闷热高温天气,却偏偏又是施工的“黄金季”,为了抢抓晴好天气追赶进度,项目部“大干200天”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37度的高温下,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现场震动耳鼓的打桩机、挖掘机不知疲惫的转动着,混凝土罐车、运渣车来回穿梭。全体参建员工废寝忘食、昼夜奋战,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那段时间,项目上的每个人都像是上足了发条,责任与担当战胜了疲惫。
胡长亮回忆说,因为工期紧,任务重,水泥浇筑施工时喷射混凝土散发的热量,让施工现场变成了“桑拿房”,但是,同志们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他们清楚,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如期完成有多重要。
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连续进行,所有施工人员只能轮流在简易的板房项目部里快速、简单进餐。对于每个人来说,用餐时间少一分钟,就可以让守在现场的兄弟们多休息一分钟,这就是这个团队的默契与情谊。
“项目上条件比较简陋,尤其通辽的晚上风沙比较大,为了确保整个浇筑过程顺利无干扰,我们项目部的小伙子们一直守在施工现场。每次我到现场查看,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确实让人感动。”随着胡长亮的回忆,我们仿佛看到,通明的灯光下,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内蒙古特有的大风中、在设备的轰鸣声中,老练的让人心疼。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收获的喜悦”。2015年6日,随着文明之光博物馆最后一块顶板混凝土封顶,由中冶东北建设承建的通辽市孝庄河民俗文化馆项目中七大场馆主体结构全部完工。
施工期间,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振玉,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国忠等相关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并详细过问施工情况。“感谢你们,大家辛苦了,你们真是一支过硬的队伍啊!”市委市政府领导那亲切又深沉的评价让现场的每位同志斗志倍增。
文明施工 一丝不苟“抓安全”
项目建设,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是第一要务。为确保项目建设安全高效,通辽项目部始终坚持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开工伊始,项目部就多措并举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行之有效。项目部狠抓安全培训,累计开展安全质量培训140多次,项目部成员参加培训率达100%,同时不定期开展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检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贯穿施工始末。
细节决定成败。在注重体现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通辽项目部还将“以人为本,施工布局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展现企业形象及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扎实贯彻到项目文明施工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在项目现场,安全员张也每到一处,都要对脚手架的搭建是否稳固、施工人员是否有按规定佩戴安全护具,以及工地现场的施工环境等一一仔细查验。他说,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部开展了高频次、全覆盖的脚手架、建筑机械、夏季消防等专项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行动,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确保整改到位。
在追赶项目进度期间,由于采取立体交叉式作业,不大的作业现场同时操作的施工人员超过200人,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但项目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的成绩。
当被问及是否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突击的,张也拍着胸脯说:“我们从来不怕检查,检查不检查我们的施工一样规范。对质量目标我们进行了层层分解、步步落实,做到了不达标、不按规范流程施工、质量检测不过关的,坚决返工,确保精品工程标准。”朴实而又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中冶东北建设人的坚持与追求。与此同时,项目部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细化、落实到工程建设的桩基施工、基槽开挖、土建、墙体等每一个步骤与环节,着力打造精品工程,通过科学指导工地规范施工,实现了建设质量与安全的有机统一。正是有了他们的执着和付出,才书写了通辽市孝庄河民俗文化馆项目的施工奇迹。
真抓实干 打赢克难“攻坚战”
文化馆项目中的蒙医馆面积约2690平方米,分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其中,单是理石外贴文化石墙面就达到8500平。地上部分由5座从下沉庭院中延展出来的倾斜塔楼组成,最高塔楼高16米,与水平面成80度倾角。与此同时设计要求场馆的塔楼外墙要采用干挂理石外贴文化石的外装修方案。而内蒙古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昼夜温差大,文化石安装本就具有一定难度,在高空作业的条件下,在倾斜墙面上如何高质高效的安装外装材料则成为外装修施工的重点,这就成为了施工建设中的另一大难点。
相比之下,国内在倾斜理石表面安装文化石的相关技术规程、施工工艺相对并不成熟,但文化石作为外装修材料应用前景又非常广阔,项目部的负责同志意识到,攻克质量控制难关将为公司今后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是,以胡长亮为组长、徐开伟为副组长的QC专项课题攻关小组迅速成立起来,他们选定的课题就是“提高理石墙面外贴文化石一次安装合格率”。
“我们要围绕咱项目的施工总目标,持续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提高效益,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动力,实现咱们团队的科技创新梦!”在QC小组成立会上,组长胡长亮向项目全体成员立下承诺。
为了能尽快的找对问题根源,QC小组针对影响文化石安装一次合格率低的各类因素,结合工程特点、环境、设备等具体情况,多次邀请监理单位及石材厂家技术人员集中开会讨论,通过反复研究分析,最终找出了理石墙面安装文化石一次合格率低的11个末端因素,并经过要因分析找出架体搭设不合理、二次设计锚固件不足,石材传力方式欠完善、使用粘合剂不正确等5个影响文化石施工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找准问题根源方能对症下药。针对“病症”,QC小组成员经过共同研讨,综合评价,相互比较,制定了五项对策措施:一是结合已有二次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并增加锚固件,并编制新的技术交底资料,指导现场施工有效解决二次设计锚固件不足,石材传力方式欠完善问题;二是邀请文化石厂家的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并组织工人培训、考核,同时请同类工程文化石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来现场指导施工,有效解决了施工人员缺乏经验的问题;三是请经验丰富的架工提供指导,改善架体体系,完善脚手架搭设方案,并重新搭设后续施工中的脚手架,有效解决了架体搭设不合理问题;四是在传统理石胶中加入特制添加剂,并反复试验,改善石材黏贴质量,有效解决了使用粘合剂不正确的问题;五是派专人至石材生产厂家,提供现场质量,监督石材生产、发货,有效解决了进场石材质量不过关的问题。
对影响文化石施工质量主要因素的逐一攻破,不仅为项目积累了宝贵的新工艺、新技术的施工经验,还减少了石材安装出现质量问题后的返工,节约了材料,为公司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QC小组为项目施工生产提供科技动力,更为员工成长成才搭建舞台。小团队的每一名成员在技术攻关中逐渐提升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锤炼了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
“我们团队每个人都是好样的。”胡长亮回忆到:三个月没休1天、半年没回家的老大哥徐开伟春节主动留守值班,把探亲机会让给离家更远的90后同事。就是这样质朴的付出和努力,让通辽项目QC小组获得了“2016年度全国市政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三等奖”的殊荣。
使命重在担当,匠心铸就辉煌。艰苦卓绝的创业换来的是成功与喜悦,几年的时间里,从一砖一瓦的搭砌到一座座造型优美的文化场馆拔地而起,这群驭风而舞的中冶建设者们,如同耕耘在劲风中拓荒者,在通辽大地上谱写出了动人、美妙的华丽乐章。瞻望未来,中冶东北建设将继续秉承“敬业、忠诚、团结、进取”的企业精神,砥砺前行,聚力攻坚。
雄壮、有力、蜿蜒的孝庄河日夜不息,潺潺东流。
自信、顽强、拼搏的中冶人锐意创新,昂然前行。 (作者单位:中国三冶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