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潮”即将来临,基层医疗服务如何保障?

2022-12-16 00:53:17 0

“返乡潮”即将来临,基层医疗服务如何保障?

  北京12月15日电(韦香惠)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社区、农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家庭医生、乡村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有关情况。

图为一位市民经过方舱发热门诊临床检验区设施。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重点人群分为三类开展健康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介绍,对高龄患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分类分级服务,可以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最需要的人群,避免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关于分类标准,主要是基于年龄、基础性疾病情况、是否接种疫苗,还有感染后的风险程度等因素。

  根据上述标准,老年人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人群,就是低风险的,对这类人群主要是要加强健康教育,没有接种疫苗的,要动员他们及时接种疫苗。第二类是次重点人群,也就是具备一定风险的人群,这类人群要在一级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居家观察,及时提供用药指导,发现有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及时转诊。

  第三类人群主要是风险比较高的人群,年龄比较大的、80岁以上的,而且有基础疾病的,不是很稳定,可能过去也没有加强免疫接种,对这类人群,发现有新冠的情况,就要进行评估,根据需要及时转到上级医院。

图为一位市民走入方舱发热门诊设施。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基层医疗如何应对“返乡潮”?

  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静静表示,对于接下来元旦和春节的返乡潮即将到来,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确实面临一定压力。

  她介绍,针对农村地区重点人群较多的情况,目前主要是依托现有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和磨炼,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了区域内网格全覆盖的规模,在工作磨合中,跟镇乡管理网格也实现了对接,村公共卫生委员会成员、乡村医生、志愿者,都可以参与到健康管理工作中来。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可以给居民做一些健康咨询,另外他们也可以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后及时反馈。

  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做到因地制宜。比如她所在镇的居民比较习惯“大喇叭”广播,大喇叭一响,所有居民都能听到。最近,他们就在用大喇叭循环播放关于用药的知识。另外,服务网格中的志愿者和乡村医生本来就生活在乡里,通过乡里乡亲的关系,有些知识可以口口相传,能够及时收集和反馈居民的需求,便于提前应对和解决。

图为一位市民经过方舱发热门诊CT设施。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主要从四方面提升基层应对能力

  聂春雷表示,新形势、新任务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层要当好健康守门人,要接诊这些患者。为了提升基层应对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各地防控领导机制要切实发挥作用。动员各方力量,支持社区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保障,形成疫情防控合力。

  二是要为基层提供必要的设备条件。特别是要将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配备充足到基层,提前做好储备。

  三是切实增加基层人力。人力在短时间内培养是比较难的,短期内可通过二三级医院下沉派人支持基层的一些做法,还可以招聘近五年来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有一些是在其他岗位的医疗卫生人员,都可以招来充实到基层机构,缓解压力。同时,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力争全覆盖,确保有需求时能够联系到家庭医生。

  四是要积极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特别是要发挥牵头医院的作用,加强对成员单位发热门诊建设运行情况的指导。要统筹医联体内的人员调配,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对基层的技术支持、培训,加强指导,还要加强质量控制。(完)

关键字:  家庭医生  服务网格  方舱  大喇叭  重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