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论文15篇

2023-01-07 21:13:29 0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学与生活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1

伴随着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积极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重视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在于帮助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人们对情感、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心理学家马丁塞林格曼、谢尔顿等人倡导的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关注的主体由心理异常者转向普通群体,其中很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心理调节技术可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调节和群体疏导,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研究已成为科学研究的新导向。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将积极心理学用于解决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已成为一种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运用科学、有效的干预方式,旨在帮助人们获得美好人生的学科。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相比,积极心理学注重帮助正常人获得更加健康、幸福的体验,而不是调节心理机能和矫正异常行为。这使得积极心理学对于帮助更广大的人群实现自身价值具有更大的意义。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人的幸福感可以通过四个维度进行评判:身体的感觉、成就、社交和意义。在这四个维度中,积极心理学都有相关的理论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

是指人们如何体验他们的生活质量,包括情绪反应和认知判断,SWB的评判可以从情感平衡和生活满意度两方面衡量。良好的情感平衡是指愉快的情感体验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相比较占优势。生活满意度是个人对生活的总体评价,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外,是衡量主观幸福感更有效的途径。笔者以安徽某高校20xx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校园生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333份,收回问卷1333份,其中有效问卷1290份,占20xx届本科毕业生总数的24.13%。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得出:在1290份有效问卷中,每项满意率较上一年均有所下降:平均分在8分-9分有10项,较上一年的17项下降较多,剩下的10项均在7分-8分之间;20个项目的全校平均分为8.00分,较上一年低0.31分。具体表现:在评选奖学金、评选先进工作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7.99;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效果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7.67;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生满意度平均分为7.77。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留学、自主创业、求职中还是暂不就业,他们对自己从业情况的满意度平均分为7.98分,处于一般满意的水平。数据证实: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考虑,职业方向感缺失;而即便考虑过的人对职业生涯也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不知道该做哪些准备、锻炼何种能力,这同样会导致迷茫情绪的产生。

三、对于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的若干建议

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样给我们就有一种感觉,也就是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感觉。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

(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

(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而要将它们深入到生活中来看待还是具有普遍的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长在社会的环境中,所以有些问题就必须是我们要考虑的:

一,学习问题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 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

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二,人际问题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报复和异性交往等交际障碍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

2,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

3,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

4, 异性交往困惑 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

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

第一,大学生要改变社交观念,不要把必要交往看作是浪费时问,耽误学习,而应看作是扩展视野、增强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

第二,要扩大社交范围,只要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都要乐于接触,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三,要多渠道交往,利用业缘圈、地缘圈、趣缘圈以及郊游、联欢、寒暑假、社会调查等加强交往实践;

第四,要注意交往对象的筛选,注意与良师、益友、学者、专家、事业有成的人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宽容待人。

三,情感问题

现代的校园已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

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心理充满矛盾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有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的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

1,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

2,一旦缀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所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1,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

2,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

3,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

4,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 。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3

一、大学新生常见适应性问题

1、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第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生活环境的转变。“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看得重,养得娇,独立生活能力有些欠缺,甚至有不知道如何洗衣服而还把衣服寄回家去洗、同学不叫就忘记起床等现象。同学来自天南地北,气候、饮食习惯甚至语言都不相同,再加上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家庭环境过渡到相对自立的集体生活,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会使他们遇到很多困难或感到不适应。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因而出现想家、思念亲人、怀念老同学等现象,并由此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出现焦虑、抑郁、敌对、低落的情绪,严重者会影响心理健康。

2、学习的不适应

学习节奏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由中小学阶段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如今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更强调自学式教育,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覆盖内容相对较多,讲课速度快、跨度大,不少学生感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课堂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还要阅读大量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因而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不少新生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结果完全适应不过来。

不知道学习目标在哪里,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考上大学后,不少学生感觉自己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未能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此外,不少“90后”新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诸如“他们玩我也玩”,“他们谈恋爱我也谈恋爱”,随波逐流。

3、人际关系不适应

“90后”大学生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方面比较欠缺。另外,由于缺乏与兄弟姐妹或者玩伴之间的互动,不少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较为欠缺。在与大学里的新同学接触时,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而不少新生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认为大学的同学没有高中那么单纯,那么好相处,从而感到孤独和苦闷。

二、促进新生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适应过程中,不少新生出现焦虑、空虚、迷茫的情绪,还有少数新生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退学的想法。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有利于帮助他们较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校园环境,确定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学习和生活。

1、开展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学教育活动

首先,高校应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刊、宣传栏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新生报到场所或宿舍区布置新生适应主题展板和海报,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常见的适应性问题,指导学生如何适应、调整和应对。其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提前培训一批专门做团体辅导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或对带班学长学姐进行团体辅导技能培训。待新生入学后一两天,由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人员和制定新生团体辅导方案,开展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活动,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再次,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或学校其他心理咨询师面向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讲座内容宜针对新生在适应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一些指导。通过讲座,能使新生了解自己在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情绪,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提高心理咨询求助意识,知道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地点、联系方式、师资力量、预约方式及咨询时段等,以便适应不良时能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求助。最后,组织新生参观心理咨询中心,让新生到现场观看预约等候室、沙盘游戏室、个体咨询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体验音乐放松椅、沙盘等心理产品,对心理咨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此外,可以在新生参观心理咨询中心的过程中,发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的宣传册、书签等,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2、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平台促进新生适应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xx〕1号)等文件精神,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其中明确规定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在帮助新生在适应的各种措施中,没有一个平台有心理课堂这个平台影响面那么广,那么有针对性。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在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便开设,课堂内容应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新生适应指导、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情感及常见的心理障碍等章节。这些内容将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另外,还要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回访辅导。

3、加强日常心理咨询和辅导

一是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老师。二是辅导员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应为他们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应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常识培训。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4

摘要:

心理学是研究和指导人们实现心理健康的科学,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研究阐明了心理学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并对提高生活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

生活质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提出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

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有明确规定,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这一人类健康的重要指标。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只有心理健康,人们才能对外界做出良好的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

现代心理学证明:心理健康的人,较能充分发挥其心理的潜在能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工作效率也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这是因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奉献精神,能耐受挫折和逆境,能够在困境中战胜困难。拥有健康的心理,人的创造力和潜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财富,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心理健康是成才立业之本。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生理健康,真正提高生活质量。

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一个人只有生理健康了才能谈心理健康,而只有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和维持生理健康。最简单的原因是长期的情绪不良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造成容易生病。临床上也有相应的例子证明,已经证明,感冒、肝炎甚至癌症等疾病都与人的心理因素关系极大。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导致健康的行为,才能使生命发出绚丽的光彩。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集体中受欢迎的人的个性品质,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一致,而集体中受人排斥的、嫌弃的个性品质也恰恰与心理健康的标准相悖。因此,心理健康的程度对人际关系有直接影响,从而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拥有高质量、高品质生活的前提。

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战胜困难和挫折,取得人生的辉煌。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和挫折有的人被他打败,有的人坚强巧妙的战胜了他,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才是一个成功者。一个人的命运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是许多欲成大事的人非常关心的一个人生课题。如果我们能够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汲取新经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并坚强的战胜困难和挫折,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有收获。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实现更好的人生。

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必须学会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并能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要有高于现实的理想,而又不会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若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太不公平而怨天尤人,而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则无法适应现实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就更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讲究心理卫生,必须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

讲究心理卫生,主要是指要注意用脑卫生。用脑卫生除了避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有害影响之外,主要是指在使用大脑时候要讲究科学用脑,就是要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大脑的过度疲劳以致功能衰弱,特别是应有充足的睡眠,以便使劳累一天的大脑有一个及时而有效的修复过程。

我们自身要有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

通过积极参与经常进行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得以不断地扩大,不仅可以使人交流经验、增进理解、开阔视野、开朗心胸,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使人感受到与社会集体融为一体、不可分离的体验以及充足的社会安全感、责任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增强个人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这是人们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有效的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利于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则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许多常见病、多发病都是由此引起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我们要重视心理学的研究,更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依靠健康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5

心理学是个宽广的话题,覆盖的范围深入各个角落。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它,只是在我们平时没有仔细去讨论和在意这个问题。小时候基本就不懂这个,大学的话能明白有这么回事,但真要谁能说出个所以然,估计也是半斤八两的样子。当然老师就除外了,所以怀着强烈学习的心情选了这个课程。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样给我们就有一种感觉,也就是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感觉。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

(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

(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而要将它们深入到生活中来看待还是具有普遍的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用一句俗套的话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长在社会的环境中,所以有些问题就必须是我们要考虑的。例如学习问题,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再有就是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还有情感问题也是现在大学生所面临的。现代的校园已不再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心理充满矛盾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有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的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所以我觉得应该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有的同学一旦缀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还有的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面对失恋的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一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

所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要遵守恋爱道德。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关系。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恋爱和学生的关系,正确处理恋爱与集体活动、社会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连爱与其他同学团结的关系等方面。肩负重任的大学生应处理好爱情与学业关系,珍惜青春,把握青春,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正确处理恋爱挫折。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爱情是生活中美好的事情,但在恋爱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爱情是美妙的,它教会我们许多的人生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正确处理好恋爱问题,同时当遭遇恋爱困难时也应比较强的,能体现大学生素质的方法来解决,做到堂堂正正的恋爱大学生。

总之我认为现在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应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这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条件,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毕业后面对社会随之而来的更大的压力会让我们更加无从喘息。所以说在大学期间应该培养一颗健康强大的心理,无论将来遇到多大的挫折我们都将能够勇敢的去面对,这样我们才能成就一番美好的事业。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6

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中,哪怕是职业发展通道最为健全的企业,就员工数量分布而言,总是随着职位层级的高低而逆向增减,能够走到企业高层的员工 人数总是非常有限的。 这是企业人力资 源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但受到企业职位 设置由低阶向高阶递减的规律所决定,也受到员工个体从普通到卓越依次递减的规律所决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管理的幅度在收缩。管理的宽度在 增加,组织架构由锐角三角形向钝角三 角形演化的扁平化趋向更加明显,愈发 强化了这一特征。

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员工终其 职业生涯的一生滞留在企业的底层中层高层也不同程度存在,简单。 单调。重复劳动从事唯一和近似的专业。工种。工作,职业倦怠似乎是无法 逃脱的宿命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 石:的一组数据显示,近50%的职业倦 怠者就业未满4年,而且这一周期还 正在向短期化发展 撇开员工自我调适等个人能动因素,以及其他一般性 的物质和非物质激励因素,如何通过 机制性的组织干预利用眼神

愤怒、责怪的眼神会让孩子觉得不安,甚至失去信心;而温和,慈祥的眼神能让孩子觉得温暖,能给孩子以鼓励。那么在孩子面前,父母就应该保持信任、亲切、期待的目光,即使在孩子犯错时也都这样做,会比打骂更有效果。因为这会让孩子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的根源,在自我羞愧中改正,孩子能自己看到希望,获得信心。特别在同孩子在谈话时,更要注意自己的眼神,若总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或想自己的工作生活,让孩子觉得

无法沟通,产生隔阂,不利于以后交流教育的开展。

(二)注意姿态

父母的姿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遇事总是手忙脚乱、暴跳如雷或者表现出不雅的举动,猥琐的行为,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导致教育无法进行。如果父母在教育时运用的姿态大方得体,自然稳重,会让孩子产生学习的愿望,他们会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这样的姿态不仅本身就能感化孩子,还能让孩子更能明白父母的教导,因为这样是身体力行的。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单亲家庭的原因,女孩很调皮,邻居们常常觉得很伤脑经。并且在女孩犯错时,不会听见从家里传出的打骂声,大家都认为这家人缺乏家教。但是,女孩一天天大了,变得越来越懂事,热心善良,甚至成为学校里的学生榜样。人们觉得很奇怪,就问女孩:“你爸爸是怎么教育你的?是不是很严厉?有没有打骂?”女孩微微一笑说:“爸爸很少骂我,但是他会很直接教我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这样做是错误的。而且是不是用爸爸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他很爱我。我能从爸爸的眼神里感觉到爱与关心,我很幸福!”所以,当语言变得苍白无力时,父母不妨试试用行动去教育孩子,不要只是局限去“说”,不要迷信去“说”。多用身体语言,更真实的去表达。

二、 尊重心理:保护孩子隐私权

中国父母自古以来都把孩子称作自己的“心头肉”,随时随地都是百般呵护,万般疼爱。但是现在有很多父母过度紧张的去关怀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遇见什么麻烦又不愿倾述,误入歧途。所以便去窥视孩子的隐私,这些父母往往固执的认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应该保持神秘性,孩子的方方面面父母都应该理所当然的去了解,显然这是不明智的。

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位母亲发现在上初一的女儿最近总是心不在焉,面对自己的时候总是有什么话想说却欲言又止。于是,母亲趁女儿上学不在家撬开了女儿锁住的小箱子,发现里面有一封来自同桌的寓意朦胧的信。母亲很气愤,拿着信立即找到了学校,并且马上交女儿带回家进行教育。悲伤的女儿受

不了刺激,夺门而出。几天后,大人们在河边发现女孩的尸体,母亲悲痛欲绝,却也无力回天。所以,即便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本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但是一定要选对方法,选好方法,要不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就会出来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管”的现象。

(一)正确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东西。即使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也有拥有自己隐私的权利。而家长不要把孩子的隐私看得微不足道,反而要像看待自己的隐私一样去看待孩子的隐私。对待孩子的隐私家长应该以从容,客观的态度去分析,从侧面去关怀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一直都是最关心他们的,让他们自愿的去与父母交流,分享秘密。

(二)基本的信任

父母应该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不要去干涉孩子自己的个人世界。要培养孩子学会独立成长,让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一些情况下,父母应该充分的相信孩子,让他们去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相信他们是有判断力和解决能力的,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相信他们的。这样一来孩子会觉得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和信任,反而更愿意同父母交流,隐私就不会那么多了。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孩子好,为孩子着想,就可以自私的走进孩子的隐私世界。那样既伤害了孩子的心,也影响着父母与孩子的感情。父母的都需要明白:不要用爱的借口去做伤害孩子的事情,未成年人同样具有隐私权。

三、换位思考:以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经常可以听到许多父母的质疑: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也听不进去。作为父母其实并不是注意孩子的吃饱穿暖就可以了,更多的是应该去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有时候就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制很威严的父母也根本不去重视。其实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观点与想法,父母不去忽略孩子的想法,不去硬将自己的想法强压到孩子身上,做到将心比心,反而会收获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了解孩子的立场

换位思考,首先自然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一个问题,

要给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不少父母在孩子同样错误时都采取雷霆般的责骂,或者严厉的质问:为什么不记住上一次的教训,为什么还要犯错,不断的重复这样做怎么不好,那样做如何不对。却不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做这件事情时的想法是什么?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二)不要过高的要求

要做好换位思考,就不能孩子的要求过高。因为也许有的要求家长自己都达不到,又如何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呢?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有一个成长的阶段于过程,而各个阶段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父母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用衡量大人或衡量自己的标准去对待孩子。作为父母,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且也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去要求孩子,这样的教育是事半功倍的。

巴西的球王贝利,自小就是一个踢球很有天赋的孩子,他是父亲的骄傲。但是,有一次在街上父亲看见贝利居然在街上和比他自己大很多的不良少年抽烟。父亲很是生气,心里立即就有冲动要上前教育孩子。但是当然迈出第一步脚时,他在想:儿子现在的年龄正是最要面子的时候,平时在家里也是教育他要独立面对问题,要是马上教育儿子面子上肯定过不去。他把儿子呼唤过来问他:“贝利,我看到你吸烟了,是我看错了吗?”贝利羞愧的低着头说:“不,您没看错。”父亲继续询问着贝利抽烟的时间,突然贝利看见父亲抬起了手,贝利觉得自己肯定要挨打了,但是父亲没有,而是将贝利拉到怀里,认真的告诉他:“你踢球一直都有很高的天赋,将来一定是一个高手,但是你如果继续抽烟、喝酒,那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你将很难再保持90分的水平,这事儿你自己决定吧。”说完,父亲已满脸泪水。从此以后,贝利再也没有抽烟,并且成为享誉世界的球王。但他说:“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父亲那温暖的怀抱!”所以,孩子是有思想的,父母也要想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三、总结

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心理,他们想的是什么,需要的又是什么。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不闻不问,而是在与孩子真诚的交流中找到可以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变得事半功倍了。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个性和天赋,父母应该正视孩子的心理想法,

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体会来自父母真切的关爱,体会成长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参考文献

[1](美)里克·M·加德纳 《日常生活心里学》 20xx年7月

[2] 卜鹤 《无师自通—生活心理学》20xx年11月1日 新世界出版社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3] 王新波《从“心”生活—学会真正的生活心理学》 20xx年10月1日 朝华出版社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8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人都会做梦。然而,梦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那么,梦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心理学?

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你在心理一直思考或者焦虑着某件事情,那么在入睡后,大脑在白天这种高强度的连续刺激下,就很可能会再现白天脑海中的情景,从而形成梦。

一船来说,梦的产生及内容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有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首先,思考、焦虑等心理及某种强烈的情感刺激都会引起入睡后做梦。说到底,梦是人心理的一种应激机制。对某一件事的过度思虑或者产生的某种强烈的情感都会刺激到人的大脑,这种刺激在人入睡后继续延续便形成了梦。

其次,心理可以对梦产生一种暗示。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自己是在做梦却又感觉非常请醒,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愿望支配梦境。比如,在梦中遇到敌人,眼看走投无路,心里想着“我要飞”,然后梦里的自己便真的飞起来。的身体状态称“亚健康状态”。据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生活压力下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大。所以说,掌握必要健康心理学知识是现代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3.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还是影响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智商等于高成就,因此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这种智力学说却无法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在校时是尖子生,进入现代社会后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我们对某些人一见面就有好感,对某些人一见面却产生反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困难挫折有些人精神沉沦、一反常态,而有些人却能保持轻松愉快、一如既往?美国心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人生成就的影响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他因素主要指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的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像“信心”、“乐观”、“人际交往能力”等这样一些非智力范畴的个人心理因素已经在美国企业界倍受重视。而“情商”这一美国心理学界流行的新概念也正在引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高曼认为“情商”主要由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驱策以及对他人情绪的识别、移情及适度的反应能力所组成。如美国“创造性领导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高级主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原因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无能,而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缺陷。因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加登纳认为:“一个人最后在现代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商因素。”可见,人们要获得人生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掌握必要的健康心理学知识,飞外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培养自信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曾经有人指出:心理学的发展一般要经过点缀品、调味品和必需品三个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健康心理学正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人们幸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2]王沛.现代社会认知心理学[M].北京: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

[3]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1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通过相关课程生活化教学,加强隐性课程生活化渗透,通过生活化教育的全面影响,帮助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形成积极正确的认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全身心投入师范专业学习,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

一、相关概念

1. 积极心理学

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掀起积极心理学运动,倡导关注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理想机能,寻找使得个体、团体和社会良好发展的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繁荣,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组织系统,三者相互作用、影响:长期、多次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特质的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又反过来帮助个体感受更多积极、快乐、满足的情绪体验,而积极的组织系统,包括良好的家庭、学校、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前两者。

2. 教育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其著作中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落脚点,教育只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满足生活的需要,才能凸显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教育的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教育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的体验中加深认识,在生活的实践中运用知识。生活化教育、教育生活化是实现教育价值和意义的最佳途径。

3. 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是教师个体与职业有关的积极态度。有别于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教师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各类消极面,教师职业认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个体对教师职业的积极体验,以期形成积极评价,付诸积极行动,做积极、幸福的教师。借助积极心理学理论,采用生活化教育,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提高师范生将来从教的幸福感和忠诚度。

二、相关课程生活化教学,引导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形成积极正确的认知

1. 将理想教育融于思想政治课

改变传统满堂灌的知识输入模式,转而设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立足现实,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导入课堂,巧设生活化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讨论,采用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吸引学生深入主题,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延伸课题。例如,讲到“中国梦”与个人理想时,可让学生回忆印象中爷爷奶奶曾经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否实现、如何实现的?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现在的理想是否有变、为什么会变、为理想做了哪些努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辨析,明白个人理想与国家愿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人理想和“中国梦”都是以现实为基础,对未来做出合理的期待,而不是脱离现实的幻想,并及时将主题转移到师范生的身份上,提问:选择报考师范生是否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真正热爱与认同?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促使自己选择读师范专业?读师范专业是不是自己目前的最佳选择?让学生分析读师范专业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可能出于自身对教师职业的真心热爱,也可能迫于家庭压力或经济问题,意识到读师范专业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在内心积极地呼唤自己逐渐爱上本专业,学好本专业。而这也是真正意义上教师职业认同培养的开始:在积极学习中积累师范专业的丰富内容,发现作为师范生的各种优势,感受读师范专业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

2. 将教师综合素养融于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

心理学和教育学是师范生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也是帮助师范生建立正确教师职业认知的主要课程。在学习“教师与学生”这个章节时,许多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认知可能存在偏颇,要善于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出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印象中最敬佩、最喜欢的教师是谁?他/她令你敬佩喜欢的原因是什么?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如实讲述并发表讨论,所有学生的回答综合起来就是最全面的教师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等。诸如此类的生活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与回答获得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知,收获积极快乐的学习体验。同时开设多门其他课程,提高师范生的教师基本功,让他们掌握扎实的教师综合技能,提高将来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无形中提高教师职业认同。

3. 将职业生涯规划融于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课程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填写性格分析调查表格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引导不同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工作性质进行职业规划,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发现自己的职业优势和劣势,鼓励学生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发挥优势,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性格缺陷或者劣势,不盲目悲伤、否定自己,勉励自己通过努力去改变劣势,或通过凸显优势来弥补劣势,让自己变得更富有积极性、发展性和挑战性。让学生明白:教师职业是受人尊重的职业,师范学习所培养的教师综合素质足以支撑个体因各种外界原因无法实现教师梦时成功创业或从事其他职业。让学生意识到教师职业并不排他,拥有较强教师素养与能力的个体在其他领域也可成就事业,从而更包容乐观地增强教师职业认同。

三、隐性课程生活化渗透,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隐性课程是学校隐含于课堂内外的、可能为学生习得的文化,包括校园氛围、校园文化、校园活动、教师教育理念、师生关系等。隐性课程不纳入教学计划,通过学生的主观体验而渗透影响,通常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被学生自然接受,虽不像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具有立竿见影的学术习得效果,但影响力更持久牢固。

1. 提升教师的自然性影响力,让学生感受平等的地位

教师不能滥用教师权威,要热爱教育教学、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立德树人、感召学生,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感受教师职业的魅力,对教师职业产生积极正面的印象和评价,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

2. 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感性条件,增加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

例如,加入与教学内容或活动主题相适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角色,在愉悦放松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讨论,没有唠叨和训斥,没有强制和灌输,只有平等与尊重、自然与和谐。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留恋教师职业,热爱教师职业。

3. 建立与教师职业相关的课外延伸体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感悟

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需要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更需要相关课外延伸体系的引导补充,如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学术讲座、教师素质拓展训练、情景剧、辩论会、读书交流会、文化长廊等,训练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感受参与的快乐。

四、组织系统生活化,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师范专业学习,收获满足与快乐

积极的组织系统是积极心理学从群体层次上所做的研究,主要包括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从而培养公民的美德。社会系统是以家庭为细胞的生态系统,学校系统是使家庭、社会朝向美好的教育组织机构,快乐和谐的家庭系统、优质温馨的学校系统必定呈现和谐繁荣的社会系统。学校、家庭要为学生创造积极、温馨、民主、平等、尊重、友爱的学习生活氛围。积极推进“温馨工作进校园”“学情夜访”“领导接待日”等活动,以温馨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方式解决学生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全面推进以“德厚才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健全学生管理机构,完善学生管理制度,采取创新的管理措施激活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热情,积极扶持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做到学生倾诉渠道畅通,诉求反映及时。

五、生活化教育全面影响,塑造师范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通过团体辅导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正能量、促进团队合作,让学生在积极情绪体验中发挥潜能,增加幸福,最终使学生的积极潜能与优势助力其教师成长。团体辅导,即在团体情境下进行,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可以从塑造积极人格、增加积极情绪、构建积极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团体辅导。

总之,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培养需要借助各方合力,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德厚才馨的优秀教师、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共同构成培养未来优质教师的学习生活网络。师范生在这张无限连通的网络中探讨教师职业的丰富内容,体验教师职业的真实感受,塑造教师职业的人格特质,逐渐培养起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将来才可能成为幸福优秀的教师。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13

一、情绪调节很重要

情绪调节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训斥另一个人说:“不要把你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我们都知道一点,情绪会影响我们思考,可能导致我们没办法作出理智的判断。作为学生我深有感触,情绪广泛地渗透到一切活动当中,明显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当我们情绪高涨时,满怀信心,觉得干什么都得心应手,看什么都赏心悦目;当我们情绪低落时,感到沮丧自卑,干什么都不顺手,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整个生活都变得阴冷凄凉。无论情绪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均需要进行调节。最容易让人联想起的是对负性情绪的调节。例如,当你愤怒时,或许需要克制;当过分悲伤时,转换环境,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或许可以令你开心起来。对于高度的抑郁和焦虑,更是需要临床处理和治疗的情绪障碍。正性情绪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调整。在学校里,如果成绩很好的同学表现过分的得意或骄傲,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心理平衡,因而应有所节制;在医院看望病人,倾听别人讲述痛苦时,需要予以同情而不能表现过分的欣喜。所以情绪调节不仅仅是降低负性情绪,实际上包括着负性和正性两方面情绪的增强、维持、降低等多方面的适时调整。对消极感情的调节,更多的是抑制;对积极感情的调节,主要是加强和管理;同时,情绪调节也包含着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平衡。

二、情绪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说,情绪的目的性适当、反应适度、正性作用即建设性的积极的作用强,是情绪健康总的标准。对大学生来说,情绪健康的具体表现是:

①情绪基调是积极乐观的,愉快稳定的;

②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具有调节控制的能力;

③情绪反应适度,不过强也不过弱;

④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

三、情绪的控制与调适

第一,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个人在人生奋斗中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既尽力同时又量力,既积极同时又放松,应该既有适当的高目标,但又没有高目标造成的过重的压力。此外,树立切实的奋斗目标,还包括不盲目地处处与人竞争,以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在大学里,有些学生常常暗示并鼓励自己盲目地与他人竞争攀比。然而,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优势也各异,如果处处与人竞争,由于时间精力不济,必然增大挫折失败的几率;同时又使自己终日生活在紧张状态之中,心理压力过大,对身心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竞争的领域,以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争取成功,同时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二、在生活中对他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以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和失望感。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的,但不能凡事都依靠别人,指望别人,不能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望。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应当依靠自己的力量,其次才是考虑他人帮助的可能性。如果对别人要求过多、期望值过高,当别人难以做到时,就容易使自己失望,产生抱怨情绪,导致自己心里失衡,又会恶化人际关系。提高移情能力,学会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可以使自己能更聪明地处理人际关系。

第三、多找朋友倾诉,以疏通宣泄积郁的情绪。一方面可以使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另一方面在你倾诉烦恼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并能获得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启示、新思路,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第四、使情绪升华。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绪宣泄方法,就是把情绪波动激起的能量引导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方面去。例如,把因考试失利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升华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把对自己外貌的不满意升华为全面发展自己、增长才干、增长知识方面来。

第五、学会去爱。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理解、信任与自信,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保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的心理需要丰富的营养,最重要的营养就是爱。爱,包括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关怀、安慰、眷恋、惦念、鼓励、帮助、支持、理解等等,都可归为爱的范畴。每个大学生都需要被人爱,同时也应该爱周围每个人。去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能逐渐养成自己博爱而宽广的胸怀,从而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小自己心理失衡和心理危机感。所以,你去关爱别人,也就关爱了自己。

四、高考那段日子

现在已经是大学生的我,时常会回想高考那段时间。我成绩不是很好,越到最后关头,越觉得压力大,爸爸妈妈说的最多的永远是高考、大学、未来,那时真的好恨,好烦。我在我的书桌上刻了这样一行字:“高考是一场集体犯罪,而我们都是这罪恶的无辜帮凶。”心里的烦闷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爸爸着急得晚上睡不着觉,妈妈为了我会偷偷的哭。一场高考搞得我世界里的所有人都辛苦、难过、紧张,家里的气氛也总是很压抑。

原本是工程师的爸爸想尝试做销售,于是他开始学习与人沟通,他看了很多书籍和视频,尤其是关于高考的,他没少看。有很多人会做演讲,会出书,教父母怎么面对准备高考的孩子,教孩子怎么面对高考,爸爸不光自己看,还要我和他一起看。一段时间后,爸爸说他想开了。果然,他没以前那么逼着我了,他还劝妈妈只管照顾好我的生活就好了,学习的事情让我自己去操心。

爸爸的心态变得很好,他每天都很轻松,有空就拿本书大声朗诵,练口才,练英文,我知道他在努力为我做榜样。我是喜欢晚上熬夜白天赖床的夜猫子,但我爸爸不准,说作息正常才有好精神,熬夜的人情绪都很烦躁,他每晚都监督我按时睡觉,早上叫我起床。平常饭桌上的谈话总是高考和成绩,但爸爸渐渐开始说笑话,说家里平常的小事,饭桌不再是让人痛苦的地方了。临近高考的那几天,他总是在我看书时叫我陪他喝茶下棋,要我和他去打球。

最值得一提的是高考前一天,爸爸带我去看考场的事。那时在学校外面租房子住,离校很近。我们吃完早饭,爸爸就说出去逛逛。走没多久,看见一辆车的车牌号是168,联想到我的考试号是16,座位号是8,爸爸高兴的拍手大叫:“这么吉利的数字都让你碰上了,这次高考肯定没问题,哈哈。”因为考场安排在我的学校,所以很快就找到我对应的考室,看到有老师在封考场,我没能进去教室,只在外面逛了一圈,爸爸这时又说,“你看,你的考室外面贴着毛泽东的画像,你的座位从窗户看出来刚好可以看见对面教室贴着孔子的画像,这说明什么,明天考试你肯定是绝对没问题,放心好了,毛主席和孔子都罩着你呢。”对着这么天真的爸爸,我只觉得好笑。

爸爸经常跟我说他以前高考时,第一科考语文,已经开考半个小时了但脑子里一片空白,浑身冒冷汗,所以他坚持我一定要熟悉考场,千万不要像他当年那样,最好能进教室坐在位子上好好感受一下。可是已经封了教室,怎么进得去,高考那么严格,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但不熟悉校园环境的他到处乱逛,非要找到领导,争取机会让我熟悉环境。我无奈的跟着他走。教室办公室早就没有老师了,走了很久在公共教室发现有一个临时的办公室,里面都是在准备考试事宜的老师。爸爸找了一个老师表明了自己的意愿,但那个老师很不耐烦的拒绝了爸爸,那老师还用眼睛瞟了我一眼,虽然好像没做什么错事可当时我觉得好丢脸。我受不了扔下爸爸自己走了。没走多远,爸爸就一脸得意的追上我。看样子他成功了,可是我觉得不可思议,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进去找了一个比较像管事领头的老师,说明了来意,说大家都是做父母的,都有孩子,想当年我高考进考场时的慌张,所以希望孩子能轻轻松松考试,不要有因为不熟悉环境的心理压力,而且我们保证不破坏考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那个人果然理解爸爸的苦心,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于是有了爸爸为我争取的机会,我得以进教室,坐在我的位置上想象第二天的考试情形。我闭着眼睛感受,心里无比平静。爸爸在教室逛了一圈,然后觉得我的凳子不好,还去教室外面换了一把椅子给我。

第二天,爸爸说昨天陪你去熟悉过考场了,这几天考试你自己去,不陪你了,放轻松,不仅有幸运数字,还有毛泽东和孔子,加上考场你都进去过了,所以不会有任何问题的。这场仗你自己可以搞定的。于是我很淡定的出发了。

五、生活中的体会

很感谢爸爸,感谢他无形中教我的。他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用他的正面情绪影响我,而且严格监督我的作息习惯。高考的顺利很大原因是爸爸,多亏有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依旧会以他为榜样,用健康的情绪过好每一天。以下是关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总结:

1.自信积极,微笑乐观

这讲的是人生总的态度。这两句话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心理素质。自信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一个人如果不自信,他必将一事无成;同时自信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魅力因素。而且这个自信应该是有客观根据的、实事求是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人有了自信,还要积极。微笑可以使人的心理状态安稳而愉悦,从而可以比较顺利地处理各种事情。同时微笑的表情对外界也是一个很好的魅力。在生活中,当你把一个微笑带给千百个人的时候,千百个人会还给你千百个微笑,这里面就会生出许多缘份和机会,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2.满不在乎,轻松自在

这讲的是对待压力和困难的态度。在这里“满不在乎”是指在任何压力、困难、挫折和失败面前,在别人的误会、怨恨、羞辱、排挤与刁难面前,甚至在一些人的攻击、诬陷、迫害面前,要有一种坚强的英雄气概,保持一种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事实上,谁要在困难和阻力面前太在乎、太认真、太紧张,那是很不聪明的,因为那样容易失掉信心和勇气。所以毛泽东说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很有辩证思想。这里“满不在乎”指的就是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和挫折的意思。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分,都不要走极端,不要犯“过犹不及”的错误,而要把握好“度”。太者极也,物极必反。这是自然规律,是辩证法。明白这个道理后,同学们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做人做事讲究分寸,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这样你的人生将变得更加智慧与和谐。

3.不亢不卑,宽仁博爱

这是对待人的态度。人生一辈子,能做到在任何场合都不亢不卑很不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许多东西对人都是有压力的:权力、地位、金钱、知名度、职称、学历等等,各种各样外在的东西对人都会产生压力,这叫社会文化的压力。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抗衡等级尊卑观念这种社会文化压力的心理素质。完全不受这种压力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同学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抗衡这种压力的不良影响。缺乏这个素质的人,将不断受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失去很多机会。有时候是因为你表现局促、腼腆、拘谨,即因你自卑而失去上司的信任;有时候则因为你高傲、武断、对人不礼貌,即因你自亢而失去下面的拥护。同时要宽仁博爱。就是说,要有一种很好的“消化”能力;无论别人在你背后议论什么,攻击你什么,对你有什么怨恨、误解和谣传,对人对事你都能宽宏大量,能消化负面的影响,始终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与平静。同时用一颗博爱的心来对待大家,对待周边的世界。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宽宏的博爱的心,他就会感到自己的心里特别安详、稳定和健康,没那么多烦恼和心理负担,他就会更多更深地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会遇到更多的人生机会。

4.敢说敢做,拿得起放得下

最后这讲的是对待工作和事业的态度。如果你想到的事情看准了,想好了,但是不敢说,想了几十遍还不敢说,那你就是有病了;想过三遍不敢说,那是软弱;如果想了一遍,想好了就说出来讨论,那是强者。因为你没有那么多顾虑,是襟怀坦白、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能做到说完就做,敢于探索实践,那就堪称勇士了。“拿得起”是说,在工作中能够不怕困难和艰险,勇于挑担子,敢于负责任;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干好工作,并能立即行动投入实践。“放得下”是指,要学会在工作中暂时放松自己,暂时搁下,学会自我减轻心理压力,学会减少不必要的额外的精神负担,学会正确地放弃和否定,学会适当地自我解脱。“拿得起放得下”是健康自在的人生状态的体现,是大学生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

如果在自己心里经常反复默念上面那几句话,以此对自己不断进行良性的心理暗示。它们对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将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14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现实、面向世界与未来。应注重拓宽学生的语文应用领域,实现跨学科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整合应用,促使学生学会多种教学方式的相互融合与交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以期能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整合;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方全新的天地。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和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呢?

1.备课中做好多媒体教学设计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基础的一环,在备课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帮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安排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教学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宽松、民主、愉悦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其正确朗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如,教学《安塞腰鼓》时,我提前准备了相关的音乐与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中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安塞腰鼓激情、壮观的场面,在这种情景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效果要比教师的范读或单纯地听录音朗读好很多。除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还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交流、探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备课,只有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活起来,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2.创设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有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而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单纯依靠对呆板枯燥的文字进行分析和教师讲解很难深入文章所创设的意境中,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改善,因此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初中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都饱含作者深厚的情感因素,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使他们充分感悟作者的内心体验,教师要坚持“怀情而教”的教学方法,即采用情趣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使学生产生“乐学”的愉悦情感。此时,教师可以采取课件教学法,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画面和音响,变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深深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产生怦然心动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的美丽风光,并配以动听悦耳的音乐,让学生从视觉上饱览三峡雄伟壮丽的魅力景色,从听觉上产生积极亢奋的精神体验,这种将图片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联想:初春的俊逸闲远;盛夏的热情奔放;深秋的忧伤萧条;寒冬的傲雪凌霜。正因为有了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变换,才构成了一幅绚丽迷人的图画,更加衬托出三峡地区的美丽风光。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向往,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用多媒体技术降低教学难度

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对说明文的学习量,这类文章比较抽象,学生读起来比较乏味,缺乏一定的吸引力,也不容易理解与把握。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的事物形象,增强学生的形象体验,便于他们掌握知识内容。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包含了教师的智慧与创新精神,它是教师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每一份课件中都凝聚了教师浓浓的心血与情感。其次,多媒体课件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更为完美的教学方案,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宇宙里有些什么》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观察宇宙中的太阳、地球、月球等天体,帮助学生构建真实的宇宙形象,激发他们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文章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形成的原理,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因此,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可以推动学生深入学习活动,实现从情感体验到理智接受的过渡,使学生产生“顿悟”效应。

4.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针对学生在自主理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在教学课文《孔乙己》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片段,播放从酒店周围的人群中发出的笑声,特别是在孔乙己的腿被打折后,他用双手挪动着最后一次去咸亨酒店喝酒的时候,周围那些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们,依然还能冷嘲热讽,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笑声刺耳痛心,表达了当时人们对自己命运的麻木不仁和强烈讽刺。如果单纯依靠阅读课本,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现在通过多媒体的帮助,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黑暗的旧社会,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同时对那些不绝于耳的嘲笑声有了深刻的感触。这些都是用单纯的语言文字讲解不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学生印象深刻,感触颇深,学生通过自主感受、探索,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5.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视野

刘国正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有两个翅膀:课内和课外,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双翼同举,才能实现自由翱翔。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需要我们走出校园去感受、发现,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这时多媒体展示了它的无限魅力。例如,在学习过课文《背影》后,我让学生回家用实际行动做一件感恩父母的事情,在这之前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演示的是一些像父母一样的劳动人民勤劳工作的场景,当时就有几个孩子哭了。后来这项活动进行的特别好,孩子们都说是被那段视频深深地打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增加了活力,不但有利于巩固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

6.找准“课外活动”这一整合点

目前在教育界非常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很快会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得住;你做过的就能学得会。语文知识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博,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语文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例如: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知识进行复习,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记住其中的知识要点与知识难点,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发挥自身的个体优势,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用好多媒体的几点问题

多媒体教学是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成果的同时还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克服依赖心理,从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避免只是复制板书

许多教师只看到多媒体课件灵活方便的优势,可以节约板书时间,提高讲课效率,于是在教学中只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以传统板书为模板进行复制、填充,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反而形成依赖心理。因此,在今后使用多媒体备课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复制板书内容。

2.避免预设太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理清教学思路,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围绕课件设计环节按部就班地学习,使课堂缺乏灵活性和教学特色,阻碍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以认可课件代替认可文本知R的过程,从而抑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

3.避免内容太繁琐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段教师或学生都可以准确诵读的文章,而且有现成的范读带,但教师却弃之不用,非要费一番周折把它剪辑、翻录到光盘中,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实则“画蛇添足”。这不但没有简化教学程序,反而更加繁琐,仅仅是追求“形式美”,为了技术而技术,妨碍了教学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只有让学生自己亲身去读、去悟,才能培养语感、发展语言,才能“明其言,会其声,感其情,悟其旨,得其辞,体其义”。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全面正视多媒体技术的利弊,科学地使用它,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同时避免弊端,使教学活动有序进行,这就要求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提醒自己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对其过度依赖,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取其之长,以补其短,发挥其优势为教学活动服务,为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耀华.浅论多媒体教学的六个误区[J].现代企业教育,20xx(2).

[2]鲁丰华.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xx(1).

[3]何勇.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利与弊[J].语文教学通讯,20xx(15).

[4]曾俊家.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4).

[5]王玲玲.课程改革进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5).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15

《浅论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文章摘要】当前,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在享受物质的同时却也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实现人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在生活中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不仅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还将有效提高生活质量。本篇论文简单概括了心理健康出现的背景,又主要从身心健康、人的潜能、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影响及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满足时代的需求,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健康心理学随之而出现。健康的心理表现的是一种持续、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况,在这种健康心理的影响下,人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并充分发挥自我潜力。但是长期发展以来,人们并没有充分重视心理健康,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较为片面。不过,近年来,健康心理越来越受关注。心理健康在保证人类健康的同时,对提高生活质量也起到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

1 心理健康出现的社会背景

近年来,心理学知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得到普及,大家对心理学的认同度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对自身认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都得到长足发展。只有生理与心理都健康,并且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这样的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精神的欠缺及人情的冷漠,也致使心理发病率严重,人们生活中物质与精神严重失调,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学知识,以满足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 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

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我们主要从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人的潜能、人际关系以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2.1 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健康心理学知识有助于人们保持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的压力。学生因为压力无法正常学习和完成学业,而工作者则无法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严重者甚至不能过正常的生活。所以,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现代人如果不学会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自己的心理及时调整,那么很容易就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亚健康”在全球范围及其严峻的形式下,对于保持人们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证的就是健康心理学知识。

2.2 对人的潜能的影响

劳动创造了人们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满足生活所需。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越多的物质文化财务,那么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其得到的尊重也就越多。经过现代心理学研究得出,人的心理因素影响着个人的创造性,也决定着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心理潜在能力能充分发挥,其工作效率与学习成绩也必然在心理不健康者之上,而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也最大。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坚强、乐观等优秀品质,能够在困境与挫败中成长,激发和挖掘出潜在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提高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

2.3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社会生产、社会发展中,人际关系必不可少。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就是心理关系,其属于人们之间心理距离的一个真实反映。研究表明,人在集体中深受欢迎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保持一致。相反在集体中受到排斥的个性品质,也与心理健康标准相悖。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与他人相处融洽和谐,其人际关系就好。同时,他本身的个性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也不断完善和变得越来越成熟。总之,健康的心理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前提。健康的心理标准为,正常的智力状况、情绪稳定和积极乐观、意志力坚强具有良好的克制力,再就是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及良好适度的反应能力。此外,正常健康的心理,还表现为行为与年龄的相符。

2.4 对事业发展的影响

高智商并不等同于高成就,一个智力高学习好的人,并不一定能够在进入社会后作出一番成绩。这主要和人的健康心理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表明,人的成功只有20%受智力因素影响,而其他80%则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则主要指的是心里因素中的调节情绪的能力、自信心与意志力等。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自信心与积极乐观的态度,再就是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个人因素都影响到了这个人在自我认识、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现。一个人能否正常开展工作,人际关系存在缺陷的影响要比技术能力的影响严重。因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成功与否,与其掌握和运用健康心理学知识有着紧密的关系,只有通过健康的心理调节情绪,培养自信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的保证事业的成功发展。

总之,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的健康状态中,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保证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有效提高。

3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拥有健康心理,掌握健康心理学知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对事物一分为二,对好的方面强调的同时,也要坦然面对不好的一面,一个人在有积极心态的同时,也不否认消极因素,那么在恶劣的情境局势中也能够寻求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建立健康的心理,要彻底将与过去失败有牵连的经验,消除那些影响决策的不良因素;建立自我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去做去实现;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于面对挫败和困难;要多参加活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 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具体论述健康的心理对于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方方面面的影响,指出了心理健康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因此,要实现健康快乐的生活与工作,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保证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掌握一定的健康心理知识极其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孙兴玲.《浅谈心理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研究.20xx年第15期

[2]王沛.《社会认知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

[3][美]查理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d,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年

[4]贾启艾.人际沟通(第2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年

[5]黄志雄.《心理学与生活质量关系的浅析》.民营科技.20xx年第2期

心理学与生活学习心得推荐度:

关键字: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