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蓝抗流感片(胶囊、颗粒)的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_成分与副作用
菊蓝抗流感片(胶囊、颗粒)
【西药成分】
阿司匹林
【主要成分】
野菊花、板蓝根、人工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阿司匹林。
【用法用量】
片剂: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胶囊:口服,一次5粒,一日2次;颗粒:口服,开水冲服。一次9g,一日2次。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痄腮喉痹。
【注意事项与禁忌人群】
因本品含有阿司匹林成分,应注意:
(1)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2)饮酒后不宜服用,因为能加剧胃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3)潮解后不宜服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4)孕妇不宜服用。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较大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5)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相互作用】
因本品含有阿司匹林成分,可与以下药物发生相互作用:(1)口服降糖药:降糖灵、优降糖及氯磺丙脲等药物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因为阿司匹林可缓解降血糖药的代谢和排泄,使降血糖作用增强,二者合用会引起低血糖昏迷。
(2)催眠药:苯巴比妥(鲁米那)和健脑片可促使药酶活性增强,加速阿司匹林代谢,降低其治疗效果。
(3)降血脂药:消胆胺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会形成复合物妨碍药物吸收。
(4)利尿药:利尿药与阿司匹林合用会使药物蓄积体内,加重毒性反应;乙酰唑胺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使血药浓度增高,引起毒性反应。
(5)消炎镇痛药:消炎痛、炎痛静与阿司匹林合用易导致胃出血,如非甾体镇痛药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同用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
(6)抗痛风药:丙磺舒、保泰松和苯磺唑酮的治疗作用,可能被阿司匹林拮抗,导致痛风病发作,不宜联用。
(7)维生素:阿司匹林能减少维生素C在肠内吸收,促其排泄,降低疗效;维生素B1能促进阿司匹林分解,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
(8)激素:长期使用强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龙会引起胃、十二指肠,甚至食管和大肠消化道溃疡,阿斯匹林可加重这种不良反应,因此不宜同服。
【不良反应】
因本品含有阿司匹林成分,可能会发生以下不良反应:
(1)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2)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用平喘药多无效,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肝损害: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维生素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肾损害: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6)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心脏毒性: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中毒剂量可使中枢性血管运动麻痹而抑制循环功能。
(8)瑞氏综合征。
【病/证禁忌】
因本品含有阿司匹林成分:
(1)剖腹产或流产患者禁用。
(2)溶血性贫血患者忌用。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溶血恶化。
(3)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慎用。
(4)痛风(该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
(5)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6)溃疡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7)哮喘病人应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
(8)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有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他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虽少见,却可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