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证为什么容易误诊

2023-11-29 18:07:03 0

湿证为什么容易误诊

湿证表现貌似虚证,最易迷惑人处有三:

一、 口干、乏力为常见症状

湿证的表现有时候特别想虚证,比如常见的口干、乏力。其实古代医典早就记载了湿证容易有这样的表现,《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五苓散证和猪苓汤证也都有口干或口渴的表现 。至于乏力,古人多以身重来描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篇中记载“水在脾,少气身重”。张景岳在《张氏医通·杂门·身重》中强调说:“身重多属于湿。”

二、湿证可见多种脉象

比如细脉,很多人会认为是虚的表现,其实呢,也常常是湿的脉象,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记载“细脉萦萦血气衰,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经汗泄来”。不仅细脉,其它脉象也可见于湿证,如伏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快,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脉沉者,有留饮” 。

湿证日久,甚至还可以见到虚脉,“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王氏曾撰文探讨并认为“湿为有形的阴邪,容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影响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湿邪为病,必然要表现出性质属阴的脉象,如濡脉、细脉、缓脉等。这是由于湿邪阻遏阳气的推动功能,使气血运行缓慢,导致脉率迟缓。 《温热病篇》认为湿热之证,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随证见。也有医家认为与湿热孰重有关。

其实,笔者认为,了解湿证可以出现类似虚证的细脉、缓脉、沉脉等等足矣,至于究竟此时主虚还是主湿,应当结合临床上的其他表现综合分析,于细微处见功夫。

三、湿邪阻遏气机,可导致“阳证似阴”

湿邪容易阻遏气机,导致阳气不达,故“阳证似阴”,变证百出。就是说明明不是阳虚寒证,但看上去特别像,所以容易误诊,如《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停饮阻碍心阳,则背寒冷。阳气不达四末,可致四逆,就是四肢发冷发凉;不达腹部,可以导致腹中发冷;不达阴部,男子可以阳痿,女子则宫寒不孕。其实,包括脉象中出现的类似虚证的细脉、沉脉、伏脉、虚脉等等,除病人本身正气虚的因素以外,也是因为湿邪阻碍气机,气血运行不利使然。

关键字:  湿邪  湿邪诊断  湿证为什么容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