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子网络用语什么意思(梯子网速慢怎么回事)
至少在教育行业,新东方被看做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微博) 被看做“老土”的经营者。但是,每年在线报名收入20亿元,新东方能做到,而所有的在线教育机构却做不到;一年花100多个小时上网易公开课,俞敏洪能做到,而有多少在线教育机构从业者能够做到?
所以,在今天的“决胜东方创业训练营”上,俞敏洪完全有资格对在座的线下教育创业者、线上教育创业者讲:“不存在所谓纯粹互联网教育,而是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形式。”
新东方落后了吗?
新东方一直是YY旗下100教育试图“颠覆”的对象。100教育教育针对新东方推出了四、六级 英语 在线免费课程,俞敏洪预计超不过3万人在线听课。结果,100教育四、六级英语在线免费课程注册用户只达到2万人,听课人数不过2000人,最终完课人数只有不到500人。
与此同时,新东方在线也“针锋相对”地推出四、六级英语在线免费课程,结果要比100教育强不少:注册用户3万人、听课人数3000人、完课人数1000人。
两相比较,100教育和新东方在线免费课程的曲线走势相当。随后,新东方在线推出了收费的四、六级英语线上课程,每人收费100元。结果报名人数达到3000多人,完课人数竟多达2500人。俞敏洪用新东方的在线教育实践证明,由于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并不是提供了免费的课程,学生就会前来听课。那么,未来在线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可能是“该免费的免费,该收费的收费。”
至于当前的新东方是否落后了呢?俞敏洪认为,新东方不是落不落后的问题,而是将互联网技术与新东方所从事行业相结合的事情。教育依靠资源与内容取胜,而不是懂互联网或技术就能取胜的。互联网对于教育能够起到更新换代的作用。
新东方未来的战略将是向四个方面发展:一是坚守地面教育的发展;二是地面教育必须改革,形成O2O的完整结合;三是控股的护卫型企业将形成创造新机遇的综合系统;四是参股新领域的公司,扶持其做强做大,既可独立上市,又可收购、控股。
教育会被互联网颠覆吗?
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的徐小平投资了聚美优品,聚美优品的市值达到50亿美元。徐小平还投资了在线教育机构“一起作业网”,企业估值达到1亿美元。但是,俞敏洪问了一个问题:“一起作业网将怎么收费?”
事实上,在线教育对于传统教育的颠覆之声甚嚣尘上。但是,俞敏洪认为,互联网颠覆不了传统教育的本质,但能颠覆教育的形式。教育的跨度很大,人群的不同决定了教育方式的不同。
在俞敏洪看来,聚美优品的成功在于所提供的是已经标准化的化妆品。但是,教育与标准化产品不一样。教师传授的信息可以看做产品,然而,教师的产品都是无形的,难以对教师及产品进行标准化评价。更为复杂的是,教育本身离不开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即使哈佛大学的课程全部上网,也无法影响哈佛大学校园学生的数量。可以肯定,互联网无法将中、小学消灭掉,甚至无法将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消灭掉。
但是,纯粹的地面教育显然是落后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完全能够通过与互联网结合而变得更容易。不可否认,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具有强制性色彩。那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必须有不同的方式。其中,大多数中小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必须采取以线下教育为主的教学方式。
因此,俞敏洪认为,一切教育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互联网的教育与地面教育的关系,可类比于视频网站与影院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也将是互联网教育与地面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撕扯。
K12能否成为在线教育主流?
最近,世纪佳缘创世人龚海燕放弃梯子网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其实,龚海燕停办梯子网之前,曾经向俞敏洪求助,但却遭到俞敏洪的拒绝。在俞敏洪眼里,K12领域复杂因素太多,而梯子网的平台又太大,几乎无所不包。如果有10亿元资金,经过5年发展,梯子网或许能够取得成功。可是,投资方肯定不会等这么长的时间。
俞敏洪认为,在线教育的形式大致分为,以资讯和论坛为主、以教学内容为主、以平台搭建为主、以辅助地面教学为主。其中,垂直整体上会优于部分,这是专注度所决定的。但是,可以达到百亿的纯互联网教育还看不出端倪。
互联网教育与互联网经济一样,有自己的价值估算模式,这取决于在线教育机构的影响力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具体分析梯子网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其目标定位是以辅助地面教学为主,而且是辅助中小学地面教学。公办中小学选择使用在线教育辅助产品,不是由产品的优质与否决定的,其中的利益格局极其复杂,由此也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最终,这种尴尬的局面必然导致梯子网难以吸引到新一轮的投资。
俞敏洪认为,在线教育的主要运行模式,在于不断有投资方愿意投钱,而投钱的基础在于不断增长的人流量。一旦人流量无法大幅度增长,再次融资将变得极为困难。
如今,梯子网倒下了,并不代表着其他在线教育机构的日子仍然好过。俞敏洪判断,因为资本是短视的,对教育的热度会很快下降。当有5至10家在线教育机构倒下的时候,资本很可能将撤出教育领域。不过,教育领域内的兼并、重组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