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战争纪录片完整在哪人可以看(车臣战争纪录片中文完整版)
当车臣宣布独立之时,叶利钦绝对不会想到,车臣将会变成俄罗斯军队的血战之地!第一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惨败告终
1991年最后一天,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克林姆林宫飘扬的苏联红旗换成了俄罗斯的三色旗,至此,存在了69年之久的苏联宣告消亡,世界为之震惊。但是,就在苏联宣告消亡的同时,身为车臣总统的苏联空军少将杜达耶夫在车臣也宣布“车臣脱离俄罗斯联邦,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俄罗斯反应十分强烈,总统叶利钦警告杜达耶夫不要“玩火”,赶快回归俄罗斯中央政府。但杜达耶夫我行我素,在车臣组织自己武装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对抗俄罗斯中央政府,国家命令拒不执行、将俄罗斯政府工作人员赶出车臣,应交纳的税款拒为己有并用于非法购买武器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
狡猾的杜达耶夫也看出来,此时的西方国家根本不愿同俄罗斯真心合作,因害怕俄罗斯会成为“第二个威胁他们的苏联”,西方国家一直在找理由“整”俄罗斯。
所以,杜达耶夫也通过关系希望西方国家干预车臣问题,早日让车臣问题国际化,并让车臣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终于找到了干预俄罗斯的理由,他们指责俄罗斯政府“任意胡为、践踏人权、烂杀无辜,制造恐怖”等等。
一时,把俄罗斯政府搞的很难堪,总统叶利钦因顾忌西方国家可能会因此中断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所以刚开始也不敢把车臣问题弄大了。叶利钦派人告诉杜达耶夫:只要车臣不独立,可以实行自治,你仍是车臣领导人。
但杜达耶夫当面一套、背后又是一套,他根本不想自治,就想让车臣从俄联邦脱离出来宣布“独立”,这样他就成为车臣“国家元首”了。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加盟共和国,位于北高加索地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是俄罗斯非常重要的石油产区,又是通往中亚各地油气管道和铁路运输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人口127.9万人,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与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在文化和宗教上格格不入。
正是这种宗教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车臣人特别是那些车臣极端分子和车臣民族分裂分子一直谋求独立,妄图将车臣建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国家。
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占地大约200多平方公里,市内的高层建筑和各种工厂设施很多,虽然狭窄的街道不利于攻方装甲部队作战,但却很利于守方狠狠打击敌方装甲部队。车臣非法武装虽然缺乏重武器,但是他们的轻武器却可给俄军造成重大杀伤。
面对杜达耶夫的得寸进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已不能在容忍杜达耶夫严重危害国家的独立行为了,因为此时俄罗斯其它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类似苗头,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俄罗斯有变为“苏联第二”的危险。所以叶利钦决定就拿杜达耶夫开刀!
1994年11月29日,叶利钦向杜达耶夫发出最后通牒:立即回归中央政府,否则将承担一切后果!这时,武装实力已渐渐得到壮大的杜达耶夫冷言拒绝了叶利钦的最后通牒。叶利钦十分气恼,当即命令俄军有关部门立即制定对车臣的作战计划,并付诸实施。
俄罗斯军队中的一些老将不同意这次仓促的军事行动。他们认为,在目前俄军改制与转型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就匆忙去发动一场攻势作战,结果很难预料,不管怎么说也得等到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再去教训杜达耶夫也不晚。但是身为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的格拉乔夫将军却信誓旦旦的说:“对付那些‘叫花子武装’根本不用过于详细的计划,此次行动将很快轻松获胜!”。
在格拉乔夫的严令催促下,俄罗斯军队总参谋部仓促制定出了作战计划,由4部分组成:
(1)封锁与车臣接壤的其它加盟共和国的边境,将由俄罗斯陆军和内务部队实行三方位的“中心攻击”战术,彻底孤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为了避免对城市可能造成的破坏,俄军将放出一条生路,允许车臣非法武装离开城区。估计第一部分将用3天左右的时间即可完成;
(2)使用俄军中强大的装甲部队迅速攻入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并立即控制诸如车臣“总统府”、广播电视大楼、水电工厂设施等一些非常重要的城市部门,估计将用4、5天左右的时间完成上述任务;
(3)基本肃清车臣反政府武装,在车臣建立一个绝对服从莫斯科中央政府的车臣地方政府,估计这一部分将会耗时10天左右的时间;
(4)最后,肃清败退到车臣南部山区中的非法武装残余分子,估计这场肃清战斗将会持续半年之久。
而杜达耶夫也没闲着,他早就料到了俄罗斯政府会用武力解决车臣问题,所以加紧备战。就在俄军进攻前,杜达耶夫命令打开车臣武器库,向仍留在城内“誓死捍卫车臣主权”的居民发放各种武器,并教会他们该怎样杀死敌军。
他还发表煽动人心的讲话:“伟大的车臣人民,你们的国家即将遭受俄罗斯暴政的野蛮蹂躏,男人将被处死,而你们的妻子女儿将会被他们强暴!我们决不能容忍新法西斯对我们神圣‘国家领土’的粗暴侵犯。勇敢的车臣儿女,拿出你们的勇敢精神,发扬你们老一辈在保卫国家主权时的顽强精神,敌人会在我们面前失败的!”
杜达耶夫一番“爱国讲话”在一开始确实蒙蔽了不少不明真相的车臣人。车臣武装普遍具有浓厚的宗教和部族色彩,因此战斗力颇为凶悍顽强。特别是车臣男子在打仗时的凶悍是出了名的,早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正在闹独立的车臣人立刻放下独立行动,与莫斯科中央政府合力抗击侵略的纳粹德军。
在作战中不怕死、凶狠无比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顽强精神令纳粹军队敬畏。杜达耶夫的这番“爱国讲话”又让现在的车臣男人想起了老一辈的战斗精神,他们决心发扬老一辈的精神消灭来犯的“俄罗斯暴政”,但最终成了杜达耶夫的炮灰。
杜达耶夫决定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战术。他的迎战计划是不与俄军正面冲突,放他们进城,等时机成熟一举消灭被孤立的俄军。杜达耶夫借鉴了二战的城市作战经验,命令武装人员在格罗兹尼城内布下陷阱,造成俄军重大伤亡,部队前进困难。
还利用手里仅有的装甲车辆作为诱饵,吸引俄军上钩,然后集中各种火力将其消灭。他还采用了很好的伪装战术:让自己人假扮俄军和平民,将不熟悉情况的俄军部队引诱至自己预先埋伏好的陷阱里,利用其慌乱阵脚之际加以消灭。
杜达耶夫知道俄军在每次进攻前,总是先进行猛烈的炮火急袭压制,所以他决定让部队尽量撤出阵地,利用俄军压制炮火刚停止、地面部队即将进攻的短暂肃静时间,车臣非法武装人员迅速进入阵地。
还命令武装人员尽可能与俄军近距离战斗,这样,俄军的炮火压制、空中打击战术就基本用不上了。车臣武装的通信网络非常发达,甚至还可以监听和扰乱俄军的军事行动。
1994年12月10日,俄罗斯空军开始实施空袭,很快就瘫痪了格罗兹尼飞机场,并使跑道上的飞机被基本摧毁,俄军取得了车臣战争的制空权。
12月11日,俄军集中4万人的部队兵分三路向车臣进军,俄军士兵普遍认为自己强大的兵力和武器足以使那些“叫花子武装”就地灭亡,但是,谁也不会想到竟会付出惨重伤亡,而且这次战争竟会持续20个月之久!
俄军在进军途中遭到了车臣武装分子的顽强抵抗,他们利用自然条件和反坦克武器攻击俄军。一直到12月31日,俄军才由西、北、东3个方向完成了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包围。
1995年1月1日,俄军正式展开了对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进攻。为迅速取得战果,俄军投入大量装甲部队加强进攻。但是,俄军为了加快进军速度,竟然让步兵坐在车辆上随车前进,而不是步兵下车来夺占街道两侧建筑以确保装甲车辆的安全,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了装甲车辆后来的惨重损失。
由于俄军缺乏对格罗兹尼的详解又没城市地图,加上通讯上的混乱,俄军时常发生误伤事件。而俄军由于协同作战不是很默契,导致单独行军的编队极易遭到车臣武装的突然袭击,造成了更大的人员伤亡。
车臣武装的防御战略战术比俄军要好。他们的反坦克分队来去自如,由于对城内地形非常熟悉,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俄军疲于应付,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他们的战术安排非常好:有20多人分3班制组成专门的猎杀组。
负责主要任务的一个班将建立伏击点并消灭俄军。另外的两个班将主要负责切断俄军退路,必要时还攻击俄军的增援部队。车臣武装在一些建筑物前埋设地雷,使部署能免遭俄军的破坏。
当俄军装甲部队完全进入伏击圈后,车臣联络人员立即通知攻击小组,该小组马上用“RPG-7”火箭筒摧毁俄军装甲部队首尾两辆车辆,使俄军装甲车辆完全陷入进退两难的危险局面。其它车臣武装分子接着用反坦克武器将混乱拥挤不堪的俄军装甲车辆逐一摧毁,而乘坐车辆行进的步兵也惨遭屠杀。
厄运降临到了俄军第131摩托化步兵旅身上。该旅轻松夺占了格罗兹尼火车站,但由于通讯不畅,他们并不知道兄弟部队正在其它地方遭受严重损失。车臣武装有意识的将第131摩托化步兵旅引诱到市中心一处空旷地,131摩托化步兵旅的官兵还以为车臣武装早就溜掉了,停下来四处张望,查看有无情况,宝贵的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在重创其它地区的俄军并迫使其撤退后,车臣武装便集中大部分兵力和武器来收拾这个仍不知情的131摩托化步兵旅。他们发起突然攻击,首先迅速分别摧毁几乎是一条直线行驶在狭窄街道上的131摩托化步兵旅装甲车辆的第一辆车辆和最后一辆车辆,使其进退两难。
由于过于拥挤,131摩托化步兵旅的坦克火炮无法压制藏于地下室和建筑物顶端的车臣武装分子,但车臣武装分子却可以随意攻击131摩托化步兵旅的装甲车辆。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该旅官兵死伤惨重,装备损失很大。旅长萨文上校不停地向总部呼救请求增援,但由于车臣武装很成功的干扰工作,总部始终无人接听。
战至1月2日晚上10点多钟,131摩托化步兵旅以血的伤亡代价终于冲出车臣武装的包围圈,且战且退,终于回到了部队驻地,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但却付出了惨重的损失:全旅1000多名官兵,包括旅长萨文上校在内的800多人阵亡!78人被俘;全旅的26辆坦克损失20辆,120辆装甲车损失102辆。
虽然俄军在进攻中采用猛烈的炮火轰击和空中轰炸将格罗兹尼市的建筑打得只剩残垣断壁,但由于车臣非法武装采用很好的隐蔽措施,人员和武器损失不大。俄军部队进攻基本受挫,被迫向后撤退。只有列夫·罗普林中将指挥的俄军攻到了车臣“总统府”附近,这里也是车臣非法武装的总指挥部。
付出惨重伤亡的俄军终于意识到战斗并不能轻易获胜,车臣非法武装也不是什么“叫花子武装”,而是一群训练有素、作战凶狠、很有一套战术的反政府武装。在总结第一次攻击失败教训时,俄军指挥官认为:攻打格罗兹尼时,俄军与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展开激烈战斗,战线拉得过于接近,有时俄军和车臣非法武装之间的距离仅有几十米,此时俄罗斯空军航空兵提供火力支援时极易误伤自己。
据参加过轰炸格罗兹尼市区车臣非法武装目标的俄军老兵回忆,由于交战双方距离太近,瞄准精度很差,加上引导不准,多次发生误炸事件。甚至有时已被俄军完全攻占的楼房经常遭到俄军自己火力的杀伤,人员损失较大。
要想在格罗兹尼取得最后胜利,必须对目前进攻部队的战略战术打法进行重要调整。在格罗兹尼市区动用装甲部队为步兵进攻提供掩护、压制敌方火力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提是必须夺占并牢牢控制街道两侧的楼房建筑以掩护装甲车辆的安全,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俄军立即部署专门部队来完成上述任务。同时,装甲部队与空军协同作战对步兵执行支援行动,并对车臣非法武装的重要目标进行最猛烈的直接打击;协助兄弟部队严密封锁作战地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消灭顽抗的敌人。此时的车臣武装分子还陶醉在第一次重创俄军的胜利中,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最后命运就要来临了。
俄军在长达两周的巷战后最终攻克格罗兹尼。俄军继续以空袭方法进占车臣南部其他乡镇。在不断撤退之同时,车臣武装分子将策略转移到绑架和恐怖袭击,谋求引起民众压力逼使俄军撤离。1996年8月6日,车臣武装发动第三次格罗兹尼战役,对驻守城市的俄军内务部队发动突然袭击,并于20日彻底击退前来增援的俄军,重新夺回了格罗兹尼。8月31日,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鲍里斯·叶利钦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第一次车臣战争正式结束。
战争结果
第一次车臣战争最终以俄罗斯惨败而告终。根据官方数字,俄军死亡人数为3826人,伤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踪。此外,此次战争亦导致超过10万平民死亡,大量设施遭严重破坏。
军官损失惨重,俄罗斯最终却未能镇压车臣武装。在此后3年,尽管车臣仍为俄罗斯共同体的其中一员,但实质上却享有独立。俄罗斯于1998年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终于获得胜利,重新掌握了对车臣地区的控制权。车臣分离主义势力此后也基本上被粉碎。
总体评价
仓促应战,准备不足
俄军参战部队涉及四大军种、五大军区、三个舰队。但动用如此大规模的兵力,事前却没有充分准备,参战部队战前准备不足三天,60%的参战部队是在开进途中临时编组的,不少新兵甚至连枪都不会用。
俄军长时间养尊处优,战斗力大大下降。战争爆发前几天,每天伤亡即已超过100人。俄军的重型装备在车臣村落和乡间小道上,成了挨炸的目标。
由于处理不当造成车臣问题国际化。俄政府给予车臣共和国超越民族自治的外交特许权和宪法立法权,这是导致车臣从根本上独立的重要法律基础。
对恐怖分子不应手软,战则必胜。第一次车臣战争不仅没有给予车臣非法武装迎头痛击,反而给叛匪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力量完全能与俄联邦军队抗衡,从而更加肆无忌惮,故敢于公开与俄联邦决裂,宣布独立。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军唯一打了一次漂亮的信息战,就是猎杀杜达耶夫。
举棋不定,自食苦果
从作战决策看,俄罗斯高层举棋不定,优柔寡断。杜达耶夫领导的非法 武装抵制中央政府,成立国中之国长达 3年之久,俄当局迟迟不下决心,军队 也未做任何准备。待其严重威胁国家统一、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仍在打与谈之间犹豫不决。
1994年11月29日,叶利钦总统发 布命令,要求杜达耶夫与反对派48小时 内停止战斗,否则中央政府将采取断然 措施。但期限过后,政府没有言出必 行,而是一拖再拖,不仅助长了反叛武 装的气焰,也影响了部队行动的决心。 战前,俄军虽然也认识到,车臣作战只 有速战速决,才可能尽快稳定局势,然 而,俄军从一开始,就偏离了这一原 则。作战中,俄军行动迟疑,打打停 停,一直试图以压求和,结果导致第一 次车臣战争未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而 是以政治解决宣告结束。
仓促用兵,出师不利
从作战准备看,俄军准备不充分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不统一,将帅意见分歧大。俄军大举进兵后,军方高层仍存在尖锐分歧,国防部3名副部长因反战而辞职;11名将军联名致函国家杜马,要求讨论出兵车臣的合法性;5名前线高 级指挥官因贻误战机而被撤职。整个部队军心浮动,厌战情绪强烈。
二是负责联合作战集团指挥的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未能及时转入战时工作体制,没有预先拟制作战方案,即便是 后来使用的战役计划也是在小范围内临时制定的,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
三是俄军队、内卫部队、边防军反 恐联合作战演习少,协同能力弱。
四是人员和物质准备不足。车臣危机持续3年之久,而俄军的战前准备却严重不足,60%的参战部队是在开进途中临时编组的,计划中的装甲车辆五分之一没能按时到位,物资短缺,保障不力,严重影响了部队后来的推进速度。
协同失调,各自为战
从指挥协同看,车臣联合作战集团只是表面上的联合,谈不上行动上的联 合。作战中,俄国防部长、内务部长、 边防军司令同时给所属部队提要求、做 指示,严重干扰了战场指挥员的指挥, 增大了各部队间的协调难度,对整个作 战行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当时俄军强攻格罗兹尼,预定由4 个军队集群从北、西、东三个方向协同进攻,但东方集群进攻受阻后,竟擅自 撤回到出发地域,预定实施空降的部队 按兵不动,内卫部队也没有完成预定的 协同任务就停止了攻击,结果按时进抵 预定地域的北方集群的131摩步旅和西 方集群的81摩步团就成了孤军,损失极 为惨重,81摩步团最后只剩下1名军官 和10名士兵。
战法不当,损兵格城
从作战方法看,俄军过分地按照正规作战的规则来采取军事行动,而车臣非法武装善打游击战,基本上打了就跑。俄军在战术上对车臣非法武装灵活 机动的游击战法,根本没有有效的应对之策。当时俄军还过分强调运用坦克装 甲部队进行快速突击,而这并不是进行 城市游击战的有效战法。俄军的装甲部 队进入格罗兹尼后,被藏身于街道两旁 建筑物内的车臣非法武装用反坦克兵器将一头一尾的坦克打掉,中间的坦克动 弹不得,只有挨打的份了。俄军某旅进 城的26辆坦克中有22辆被摧毁,116辆 步战车中撤出城外的只有21辆。由于战 法不当,贸然强攻,使部队遭受了重大 损失。
信息不灵,处处被动
从信息战看,俄军信息不灵,没能准确掌握车臣非法武装实力的真实情况以及当地的政治形势、民众态度,导致 俄军判断敌情有误,在作战中处处陷于被动,损失惨重。
俄军一开始判断车臣非法武装不过数千人,且未经正规训练,缺少装备, 不堪一击。事实上,杜达耶夫的常备军 有1.5万人,后备力量有4万人,另外还 有60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雇佣 军。这些部队装备齐全,补给充足,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加上当地民众的支 持,作战能力远比俄军想像得强。
战争开始后,俄军的侦察系统对杜 达耶夫非法武装的明碉暗堡、地雷场、 巴萨耶夫领导下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 反坦克火力配系、地下机动通道等均未 查明,对杜达耶夫及其指挥系统的情况 掌握更少。交战期间,俄军战场情报保 障工作也同样软弱无力。用于军事目的 的侦察卫星因经费不足早已关闭,致使 前线指挥作战的军官得不到一张车臣地 区的航空照片。俄军围攻格罗兹尼的作 战计划,是在1:10万和1:5万的 地图上制定的,巷战中无法使 用。在格罗兹尼城区作战中, 前线指挥员根本找不到1:2.5 万的地图,由于地形不熟,部 队到处挨黑枪。
忽视心理战, 效果不佳
战争中,俄军动用了6万多兵力,可谓大兵压境, 声势浩大。但由于其忽视了心理战的作用,不注重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未能对车臣的电视、广播、通信进行引导。
相反,杜达耶夫却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他把分裂行径说成是***圣 战,迷惑百姓,混淆视听,其不仅得到 周边***国家的支持,大批志愿者、 雇佣军和大量武器弹药、物资涌入车 臣;而且还得到周边国家的同情。另一 方面,西方新闻媒体大量报道了俄军使用飞机、大炮轰炸平民,屠杀无辜百 姓。很多原来持中立态度的车臣群众,纷纷倒向杜达耶夫一边,这使俄军原有 的军事优势大打折扣。
相对于战场上的失利,回顾第一次车臣战争后,俄罗斯在政治与战略上的损失更大。杜达耶夫之后的车臣当局,一方面利用和平协议不断向联邦政府索要财政资助和能源,一方面纵容非法武装频频骚扰毗邻地区,制造各种恐怖事件,并且勾结国外宗教极端势力插手介入,车臣局面更加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