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营销策划方案范文——饮料营销策划方案创意
作为广告投放市场的热门行业,饮料、瓶装水企业的媒介传播策略在新的消费形式和竞争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征。
行业寒冬之下,饮料的细分品类冷热不均
对于习惯于年增长超过20%的饮料行业而言,在消费升级的压力之下,近几年的低速增长让饮料企业着实感到压力倍增。
从全球范围来看,饮料行业普遍呈现下滑态势。而在中国市场,则呈现出细分品类下的冷热不均,行业集中度持续下降。
根据可口可乐的年报数据,可口可乐2016年营收418.63亿美元,同比下滑5.49%,净利润65.27亿美元,较前一年下降11.25%。而百事可乐在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72.57亿美元,同比下滑3.1%,净利润29.36亿美元,同比下滑8%。
而中国市场的饮料巨头也面临着同样的遭遇。
根据最近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娃哈哈2016年的营业收入约为456亿元,同比下降7.84%。
康师傅控股的饮品业务在2016年的收益约为49.041亿美元,同比下降6.49%。2016年,统一企业实现营收209.85亿元,同比下降5.1%;净利润6.073亿元,同比下滑27.2%,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而消费者端的数据也进一步反映了这一趋势:根据贝恩近期发布的《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的双速增长——2017年中国购物者报告》展现了快消品正面临的图景与挑战。
其中饮料是快消品行业中最受冲击的大类,2016年,饮料行业的销售额年度增幅仅有2%,低于2015年的5.5%。而更早之前的3年,这一品类的销售额年度增幅均维持在9%及以上的高位。
断崖式下滑的主因在于平均售价裹足不前,增长仅有1.2%左右,低于此前一年的6.1%,更为严重的是,平均售价的降低并未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销量的年度增长率也仅有0.8%。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这说明市场规模的扩充已不可能通过价格调整实现。降价这张牌看起来毫无效果,刚性需求的降低造成了当下饮料行业的弱势。
然而,饮料行业并非铁板一块,消费群体、消费理念以及消费习惯的转变,是制约饮料行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主流消费群体从碳酸饮料过渡到茶饮料后又过渡到包装水和健康饮料。虽然大家都面临着不太好的外部环境,但是仍有不少细分的饮料品类获得了非常乐观的市场回报。
首先是瓶装饮用水。
一方面是瓶装水较其他饮料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另一方面,瓶装水健康环保又解渴,对于追求低卡路里的消费者而言是最佳选择之一。
2016年,包装饮用水类产品主营业务收入1354.04亿元,同比增长5.90%,占饮料行业比重21.06%。其中,农夫山泉在中国饮用水市场的占比达到25%。2016年,农夫山泉的营业额达到141亿元,同比增长29.58%。2016年,华润怡宝获得双位数增长,营业额达到130亿元。
第二类是功能性饮品。
2009-2014 年间,全球及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都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增长。全球功能饮料市场规模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平均增长率达到28.9%。
2016年,凉茶行业市场销售收入达561.2亿元,同比增长4.2%,占整个饮料行业市场份额的8.8%,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趋势。
而在能量饮料行业,也由红牛一家独大,演变成多家。东鹏特饮发力比较明显,在2015年达到10.9%的市场份额,达利、娃哈哈,东锦等品牌也在功能性饮料上发力,2016年上半年,达利集团的乐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销售收入达到人民币10.92亿元,同比增长71.4%。
第三类是低温NFC(非浓缩还原)果汁和乳酸菌饮品。
这个细分品类的爆发性增长也源于当下健康主义的消费浪潮,人们开始将一些曾经的明星饮料划入不健康的消费品行列,更愿意接受相对更为健康的饮品。
来自日本的养乐多和来自台湾的味全在低温NFC果汁和乳酸菌饮料市场发展迅速。味全最新公布的 2017 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 35.97 亿台币(8.2 亿元),净利润 1.86 亿台币(4200 万元),每股税后纯收益 0.09 台币,扭转了连续 10 个季度亏损的颓势。而养乐多从2010-2015年,每年的营收增长率均为乳酸菌饮料整体增长率的2倍以上,到15年营收额已接近50亿。
传统媒体,依然有效
虽然品牌营销的媒介费用具有向新媒体流入的趋势,但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就一文不值。
电视媒体传播范围广、及时性、冲击力、感染力强的特性,以及户外媒体在空间性、留存性、有助于增强记忆度的特点,都让他们成为塑造产品认知、培养购买习惯、强化品牌知名度、记忆度的优质载体。
尤其是对于饮料行业而言,低单价、购买决策时间极短的快速消费品,必须依赖用户对品牌认知和购买习惯的培养。所以,在饮料行业,我们暂且还看不到企业对新媒体的广告投放占据绝对优势这个层面,相反这些企业对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需求还是非常稳定的。
在中国的国产饮料企业当中,娃哈哈在经营体量上仍然是最大的一家。这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还没有进入品牌时代,只要有广告投入,就可以创造一个知名品牌。”这个思路在娃哈哈创办之初的传统媒体时代是极为奏效的。
“开始的时候广告是很有效的,一个城市大概一个礼拜就能打开市场,一个省台一个市台,再两份报纸,当时媒体的公信力也很高,所以很容易打开市场。我们最开始是一个一个城市来做的,后来就面向全国市场,选择了中央电视台。
后来又选择了卫视,因为中央电视台价格高,那么很多个卫视加起来就可以实现更好的覆盖,价格也相对低。对于新媒体的广告投放,我们仍旧是饮料行业的第一家。
当时,张朝阳来找我,我们就开始了新媒体的尝试。虽然新媒体的营销预算在增加,但我们并没有放弃传统的媒体渠道,电视、户外、广播和网络广告、视频广告一样重要。”宗庆后告诉笔者。
“央视我们一直在投放,因为娃哈哈毕竟是一个面向全国市场的品牌,尤其是央一,而且央五体育频道的人群品质很高,也很适合我们的一些高端产品线、偏男性人群的功能性饮料和水的投放。同时,我国还有一些省份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所以我们也要投放这些区域的卫视频道。”娃哈哈市场部部长李凤媛向笔者介绍。
在2016年的一个行业会议上,可口可乐全球首席营销官Marcos de Quinto也表示:在所有的广告渠道中,电视媒体仍然提供了最好的投资回报率。他当时还展示了一组数据:自2014年以来,可口可乐在电视媒体每投入1美元能换来2.13美元的回报,而数字媒体仅为1.26美元。可见,对饮料行业而言,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是受到认可的。
不仅是娃哈哈、可口可乐这样的老品牌,还有焕新的品牌景田百岁山。仅2016年上半年,百岁山就参与了《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快乐大本营》《超级星光大道》《欢乐喜剧人》《隐藏的歌手》等多个高收视、好口碑的综艺节目,并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等众多国内一线卫视投放广告维持曝光度。
2016年半年,百岁山还出现在《我是演说家》《缘来非诚勿扰》《微微一笑很倾城》《中国新歌声》等热门综艺和影视剧中,在几乎包揽央视、卫视的同时,景田百岁山迅速实现了影响力和销量提升,在2016年取得了亮眼业绩。
数据显示,2016年3月百岁山瓶装水销量较2015年同期同比增长43%,而2017年3月其销量在2016年同期基础上又增长了38%。在饮用水细分品类里超过娃哈哈,一跃成为行业第三。
要内容,更要有娱乐感
做内容营销,对饮料行业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娃哈哈当年一首金曲《我的眼里只有你》成为至今仍旧广为传唱的经典作品。而那些简单的节目冠名、摆放性展示这种常态化的形态在饮料行业看来着实无趣。
而且饮料行业产品老化严重,很多经典产品的另一面在新一代的消费者看来,是形象的固化,这种固化很容易让对品牌缺乏忠诚度的中国年轻消费者感到乏味。那么怎样让内容更有趣?更娱乐?成为饮料行业追求的目标。内容营销这个词似乎也在高产量、高销量的饮料行业,发挥出更多的创意空间。
2017年年初,味全公司旗下的果汁品牌“每日C”最近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火了。一个粉丝量只有2000左右的新浪微博账号发了一条关于“每日C”的微博,转发量破万。
在这条微博中,“每日C”瓶身上的字被拼成了一句话,人们则在转发和评论的过程中把这些字拼成了不同的句子,一轮无止境的“斗图”就此展开。
在味全原本的计划中,每个瓶身上有只有一个字,第一波给出了31个字,随后为了迎接新年,增加至38个字。
拼字营销其实打的是冬日暖心牌,在其官方搭配里,拼出来的应该是“养好身体别感冒”“冬天天好冷”“多想抱抱你”“别抵抗求你了”这样的句子。然而在各类社交平台上,你会看到网友各种诸如“妈妈年年感冒”“你别爱我”“新年你多发福”“年年新妈妈”这样带着恶搞性质的句子。
拼字,其实是味全公司2016年在“每日C”营销方面做出的第四次新尝试
第一次,“每日C”的瓶身标签上写了一个完整的句子,比如“听妈妈的话,你要喝果汁。”“加班辛苦了,你要喝果汁。”“不爱晒太阳,你要喝果汁。”等。根据味全冷藏事业企划部资深协理谢雅慧的说法,味全希望用跟消费者说一句话的方式来沟通;
第二次,味全把说一句话的机会让给了消费者。瓶身标签换成了几条虚线组成的空白,允许消费者自己在瓶身上写一句话,送给朋友或心仪的对象。当然,也有味全提前写好句子的版本;
第三次,味全给出了一些可供自由搭配的词组,例如“宝宝”“不要闹”。这种拼词组的方式因为词汇固定,拼接有限,成形的句子仍在味全的控制范围内。
直到第四次的拼单字活动,事情才开始变得有些不一样。新包装引起消费者的自发性曝光,味全还找了几十名KOL来集中推广,借此拉升冬天——这个冷藏类果汁饮料在传统销售淡季的销售,把淡季变成了旺季。
而从创立之初就善于塑造品牌理念和产品情怀的农夫山泉也一直在追求内容创造和不一样的玩法。
“基本上我是觉得新媒体、传统媒体都是媒体,媒体是一直在不断净化过程当中的,我们不要把媒体分界,所有现在看到的媒体都是老的,未来都是新的。互联网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失去了权威的中心,我们要感谢互联网带来的民主化进程。所以在这个去中心化的进程中,关键是做内容,内容胜出了,广告无论在哪个媒体上传播都好,内容足够好,传播都不用钱。对于那些所谓的热门内容,那是无从追寻的,所有人都无法判断,不知哪个内容会好,你追得着吗?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脚踏实地的人的,广告,内容为王!广告不是想出来的。在产品制造之前,你必须有你的观念,为什么农夫山泉的产品和广告是黏在一起的,从产品开始,基因已经在那儿,产品本身就是内容。这就是这个公司的文化。”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接受《媒介》访谈时认为。
国外的两大饮料巨头也同样如此。可口可乐从歌词瓶、昵称瓶、到台词瓶,连续几年主打“玩趣十足”的品牌形象。
而百事可乐则在影视内容端发力,进行了更多娱乐产品的尝试。2016年,百事可乐成立了百事内容创作工作室,取名为“创造者联盟”,由百事可乐全球品牌开发高级副总裁帕特里克直接管理,百事可乐全球饮料集团总裁布拉德·杰克曼直接负责监管。
百事集团对创造者联盟的期许超越了产品营销层面:这个工作室定位于制作并发行各种系列剧、电影、音乐唱片、真人秀节目和其他内容。百事的高层为此设想能因此获得一个良性循环:它既能根据百事可乐的广告形象做内容,又能从非品牌化内容赚钱,弥补广告内容制作费。
2017年中国春节期间,百事重聚12年前热播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主要演员,拍摄了微电影广告《2017把乐带回家》。希望通过这一当年“国民家庭”带来的情感凝聚,为用户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家的默契和温情。
然而这一短片的推出,却并没有像往年一样直接进行广告投放,而是将其设置为“付费观看”的模式,面向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首发,之后才对普通观众开放。这个案例百事可乐在全新内容营销思想下的产出。
“纵观百事可乐的股权与知识产权等品牌资源,再结合消费者喜好,我们知道哪些广告内容适合朝娱乐化方向展。” 百事可乐全球品牌开发高级副总裁帕特里克认为。
渠道营销,线上策略不可回避
“十几年前的店面,开放式货架并没有那么多,品牌只要渠道掌控能力比较强,价格有竞争力,品牌有影响力就可以,门店和柜台就能帮你把水销出去。但现在的消费者成为最终的决策者,他们不愿意受店主的影响,消费场景越来越丰富,所以传统渠道的影响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强了。而面对新兴的渠道,要怎么做,成为整个饮料行业的挑战。而且我认为铺货和广告其实应该配合好,看到广告后,消费者想要尝试,并且有容易获得的渠道购买到产品,然后才会成为真正的消费者。”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坦言。
对于饮料行业而言,想要玩转品销合一,最大的难点在于既要面对大众消费者实现品牌传播,又要打通线下渠道的铺货,还要掌握电商平台的新玩法。在单纯做广告的时期,创意会抛开媒介去讲创意,而媒介并不会在乎创意的好坏只管提供媒介,线下经销商架构和铺货的程度、线上要不要开店,都与之无关,但现在这种方法行不通了,渠道营销的费用也成为饮料行业媒介预算的有机组成。
“我们有很多硬广、软广的投放,不是投给大众消费者,而是投给经销商看的。娃哈哈在全国的经销渠道状况一直领先,不仅是我们起步早,也与我们的媒介策略有关系。”娃哈哈市场部部长李凤媛介绍。
而在饮料行业在线上的销售层面,也呈现出愈加火热之势。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对阿里2016年到2017年的消费数据的分析,2017年线上各类饮料销量是2016年同期的两倍有余。
那么怎样将大众引流到电商,并且达成购买转化,形成销量呢?
可口可乐在京东超级品牌日的项目中,就明确提出了这次渠道营销的目标:不仅要做到品牌推广,还要具备运营电商的能力,给我们的消费者一个能够在京东上购买可乐的理由。
基于对消费者的洞察,可口可乐发现消费者对可乐品牌的文化认同足够强大,线下买一瓶、两瓶可乐的消费者多,但线上成箱买可乐的人相对较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附加价值提供给我们的线上顾客。
于是,可口可乐推出了各类带有可口可乐logo和元素周边产品,比如冰箱贴、笔记本、标志性的北极熊玩偶等。“除了站内站外的各类导流,我们把每一款周边都做得力求精细,由于有可口可乐的品牌背书,所以线上销量很可观。”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综述】最全面的广告主媒介策略趋势洞察,都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