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彦卿为什么没反对赵匡胤(符彦卿三个女儿是皇后)

2022-11-22 20:31:35 0

符彦卿为什么没反对赵匡胤(符彦卿三个女儿是皇后)

晋封魏王之五代至北宋初名将符彦卿

自秦以后,我国就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间虽然出现过分裂,但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分裂总是被新的统一所代替。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至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农民战争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又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统治。哀帝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受禅,建国号为梁。唐朝灭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有时也称为五代,即指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这一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在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十国”非实数,只是称其“大”,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藩镇割据的延续,早在晚唐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据更加剧烈。五代十国的政权基本上都是昙花一现,因为有实力的将领经常发动兵变夺权,如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郭威等人都是靠兵变上台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繁,政权屡有更迭。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五代十国时期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战火纷飞,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文治。因为战争的因素,这一时期便出现了像刘隐(任节度使,封南海王)、王潮(威武军节度使,任将军)、刘旻(任讨捕将)、谭全播(梁节度使,后任吴国右威卫将军)、邓进忠(岳州刺史)、张全义(梁魏王,唐齐王)、郭崇韬(招讨使)、吴漳(刺史,山南节度使)、王彦章(封开封侯,北面副招讨使)、王晏球(归德节度使兼背面招讨副使)、吴峦(复州防御使)、王峻(监军,平卢节度使)、王景(周代时任凤翔节度使,护国军)、边镐(刺史,武安军节度使)、留从效(唐节度使,晋江王)、王晏(汉建雄节度使,周武宁军节度使)、韩令坤(周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宋成德军节度使)等这样一批驰骋沙场的著名将领。与这些名将相比,晋封魏王的符彦卿也毫不逊色。符彦卿身经百战,丰功伟绩,名震华夷。在谈及五代至北宋初的著名将领时,笔者认为符彦卿是一名绕不过去的显赫人物。

武将世家 勇略有谋

符彦卿人。中国五代及北宋初期将领,曾多次与辽朝军队作战。他出身武将世家,祖父乃吴王符楚,父亲是赫赫有名的中华名将秦王符存审。符存审曾任宣武节度使、蕃汉马步军都总管中书令。符彦卿的大哥符彦超任北京留守、太原尹、汾州刺史、昭义节度使;二哥符彦饶任梁州马部军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耀州团练使;三哥符彦图任骁骑将军;五弟符彦能任楚州防御使、奉国节度使;六弟符彦琳任金吾上将军、太子太师;七弟符彦彝任武安节度使;八弟符彦伦任严州知州、定远节度使;九弟符彦升任昭庆节度使。符彦卿兄弟九人均为镇守一方的军事将领。在这样的一个武将家庭中,符彦卿十三岁即善骑射,年纪很轻,便成为五代后唐庄宗的散员指挥使。后晋时,迁武宁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后汉中,加兼中书令,封魏国公,拜守太保。进入后周,周太祖时被封为“淮阳王”,任天雄军节度使,之后晋封魏王。

符彦卿作为一个历仕五朝的武将,一个在五代十国的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杰出将领,他具有高超的武艺和丰富的军事理论素养,身经百战,可谓劳苦功高。符彦卿一生身经百战,先后主要参加过定州之战、澶州之战和阳城之战等著名战域。

定州之战: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契丹汗派遣大将托诺率骑千余进攻定州,统军大将王晏球命令符彦卿以龙武左军攻打契丹军队的左翼,高行周以龙武右军攻打契丹军队的右翼,大败契丹军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契丹汗又派遣首领特哩衮率勇骑五千前来支援,正好遇到大雨,符彦卿等复败特哩衮的军队,追至易州,河水暴涨,俘获二千骑而还。特哩衮率残兵败将退回幽州。

澶州之战: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辽国军队南侵,皇帝命令符彦卿率所部拒战辽国军队于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市),契丹骑兵数万围高行周军队于铁丘,后晋诸将莫敢当其锋,符彦卿独引数百骑击之,辽国军队撤围,高行周军队得以保全。

阳城之战: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三月,后晋各路兵马于定州(今河北定县)会师,攻契丹,连下泰州(今河北清苑),满城、遂城(今河北徐水东),俘虏契丹酋长没刺及其士卒二千人。契丹八万北撤大军闻讯后,卷土重来,晋军退保泰州,又进而退至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晋军与契丹军交战,北逐契丹军十几里,契丹撤过白沟。二十六日,晋军列阵南撤,被契丹骑兵包围,且战且退,次日行至白团卫村,契丹一面重重包围晋军,一面派奇兵断晋军粮道,当时风力很大,契丹一面放火助威,一面以铁甲精骑兵骚扰晋军,晋军则因营地无水源,人马俱渴,将士纷纷请求出战。杜重威主张待风势渐小视情况而定,符彦卿说:“与其束手就擒,曷若以身殉国。”李守贞、药元福等也认为与其束手待毙,不如乘风力莫测奋力还击。于是晋军乘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之际,符彦卿等跃马而去,以万骑之势横冲契丹军,契丹大败而逃,势如土崩,丢弃的马匹铠仗遍野,后晋步骑兵并进追击二十余里,耶律德光只身而逃,晋军获胜。阳城之战后,符彦卿的威名让契丹军队闻之胆寒。

《宋史》载:彦卿将家子,勇略有谋,善用兵。存审之第四子,军中谓之“符第四”。前后赏赐钜万,悉分给帐下,故士卒乐为效死。辽人自阳城之败,尤畏彦卿,或马病不饮龁,必唾而咒曰:“此中岂有符王耶?晋少主既陷契丹,德光之母问左右曰:“彦卿安在?”或对曰:“闻其已遣归徐州矣。”德光母曰:“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其威名如此。

卓越的战功,自然和高超的武艺分不开,据《宋史符彦卿传》记载,“彦卿年十三,能骑射”,又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四记载,“清泰初,(符彦卿)改易州,兼领北面骑军,(皇帝)赐戎服、介胄、战马。尝射猎遂城盐台淀,一日射獐、彘、狼、狐、兔四十二,观者神之。”这种少年时期练就的武功自然和其武将家庭出身的背景有很大关系。如果仅仅有高超的武艺而没有较高的军事理论水准,那你只能是一员猛将却不会成为一个军事家。赵匡胤曾经在陈桥兵变后屡次欲使符彦卿掌管军事指挥大权,其理由就是看中了符彦卿“知兵”的能力,只是赵普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武人专权屡屡酿祸的教训,竭力阻止赵匡胤这样做,事情才没有成功。史载符彦卿著有《人事军律》三卷,该书内容失传,但是有些史书中可以见到该书的一些零星条目,据《宋史》记载,“军中符信,切要杜绝奸诈,深合机宜。今请下有司造铜兵符,给诸路总管主将,每发兵三百人或全指挥以上即用。又别造传信朱漆木牌,给应军中往来之处,每传达号令、关报会合及发兵三百人以下即用。又检到符彦卿《军律》有字验,亦乞令于移牒、传信牌上,两处参验使用”。此处所说的字验,指的就是军中传递命令和情报的密码,作用非常重要。另外,许多宋代的史料关于阳城之战的记载在谈到符彦卿时,符彦卿更多显示的是一员猛将的角色。但是据元朝马端临《文献统考》的相关记载看来,符彦卿在阳城之战中还扮演了重要的谋士的角色。可见,符彦卿不但有高超的武艺,而且还是有较高的军事理论水准。说符彦卿是一名有勇有谋的将领是名副其实的。这可从宋朝名人高嵎《题忠宣魏王符彦卿像》一诗得到确证。高嵎《题忠宣魏王符彦卿像》全文如下:忠宣之勇,好谋而战。忠宣之气,集义所生。傲慢自处,宠辱不惊。增光史册,推倒群英。端然状貌,恭乎威名。形容莫磬,数语载庚。

外戚将门 显赫世家

据香港理工大学何冠环先生的《北宋外戚将门陈州宛丘符氏考论》记载:五代至宋初的陈州宛丘(今河南周口地区淮阳县)符氏将门,自后唐的符存审(862-924)起家,到其子符彦卿(897-975)屡建功勋,封王建藩,在大半个五代时期,符氏不仅是声名显赫的将门,还因后周世宗柴荣(921-959,954-959在位)和宋太宗赵匡义(976-997在位)先后娶符彦卿三个女儿(即宣懿符皇后、宣慈符皇后和懿德符皇后)为后,于是又拥有外戚的身份。”

在五代及宋初的外戚将门中,陈州宛丘符氏可说最为显赫。《宋史》载:周世宗宣懿皇后、太宗懿德皇后,皆彦卿女也。自恭帝及太祖两朝,赐诏书不名。符彦卿既是周世宗的国丈,又是宋太宗的国丈,这位两朝国丈,在《宋史》中被盛誉,描写的非常显赫。他可谓侍奉五朝,从后唐一直到北宋。这时,他的众多兄弟子侄,均在后周担任着重要的文武官职,执掌着相当的政权和兵权。而他有三个女儿,前后成为后周世宗、赵匡义的皇后,从而形成了一支以他为代表的家族势力。符彦卿生有七子六女,先后有三个女儿成为后周、北宋朝的皇后,母仪天下,宋史均有传。他的七个儿子均为官做将。这支势力,是后周王朝重要的依靠,是所有其他势力集团都望而生畏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他的显赫,在当时可谓无人能及。

宣懿符皇后(931年-956年),符彦卿长女,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一任皇后,史称大符皇后。先嫁给大将军李守贞之子李崇训,后柴荣纳为继室。柴荣即位,册封符氏为皇后。公元955年七月二十一日,皇后身染重病而逝,终年二十六岁。谥为“宣懿皇后”,葬懿陵。

宣慈符皇后(932--993),符彦卿次女,周世宗柴荣的第二任皇后,大符皇后的妹妹,世称小符皇后。德六年(959年)六月初九,立为皇后。仅过十天,柴荣病逝,其子柴宗训即位,尊符皇后为太后。因柴宗训年仅7岁,由符太后临朝听政。显德七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黜柴宗训,自立为帝,建立宋朝。符太后还西宫,号西宫太后。柴宗训死后她出家修道,号玉清仙师。死后谥号“宣慈皇后”。

懿德符皇后(941年—975年)后周显德年间,嫁给赵匡义为继室。开宝八年逝世,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赵匡义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皇后”。

符彦卿长子符昭序,任徐州衙内指挥使;次子符昭信,任天雄军衙内都指挥使,贺州刺史,赠封检校太保,阆州防御使;三子符昭愿,任宋检校尚书仆射,罗州刺使,刑州防御使,皇家陈蔡道巡检使,镇东军节度使、赠镇乐将军,宋史有传;四子符昭寿,初补供奉官,官供奉西京(今陕西凤翔县)作坊副使,六宅副使,领兰州刺史,拜光州(今河北光山)刺史,凤州(今陕西凤翔县)团练使,益州(今四川成都)兵马钤辖,宋史有传;五子符昭远,官侍卫将军,御史,许州衙内指挥使;六子符昭逸,指挥使,安国军节度使;七子符昭敏,官指挥使,西京藏库副使。

《宋史》载:周祖即位,封淮阳王。刘铢诛,以其京城第宅赐彦卿。及征衮州,彦卿朝行在,献马及锦彩、军粮万石,连被赐继。俄移镇郓州。会召魏府王殷,欲以彦卿代镇。俄辽人起兵,留殷控扼,故彦卿不入朝。殷得罪,即以彦卿为大名尹、天雄军节度,晋封魏王。《宋史》有论曰:五季之乱,内则权臣擅命,外则藩镇握兵。宋兴,内外廓清,若天去其疾,或纳节以备宿卫,或请老以奉朝请。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彦卿一门三后,累朝袭宠,有谋善战,声振殊俗,与时进退,其名将之贤者欤。

宋太祖曾赐符彦卿铁书丹卷,建隆三年,宋太祖曾赐给符彦卿一文誓书,并铸成铁卷。誓书全文如下:

咨尔崇仁昭德,佐运宣忠,保正翊亮。功臣凤翔府节度使、守太师兼中书令、行凤翔府尹、上柱国魏王、食邑三万五千户食实封三千六百户符彦卿:朕昨以菲躬,获承丕绪。思继国守成之道,缵重熙累盛之休,夙夜競競,惧不克荷。徭是听政之暇,辄思佐运之臣。当迟疑惑惧之秋,属缔拘艰难之日。周非吕召,安能定不拔之基;汉非萧曹,无以肇勃之运。今则有我功臣彦卿,蕴负鼎之良材,总经邦之大略,一言契天地之心,万世建盘维之祚。长河有似带之期,泰华有如拳之日。帷朕念功臣之旨,永将及子孙,使卿长袭荣宠,克保富贵。恕卿九死,子孙五死,元孙三死。如犯常法,所司不可加责。承我信誓,永维钦哉!

宣付史官,颁行天下。

建隆三年八月十三日誓书下

这篇《誓书》敕文,史料上未见记载,但符氏家族的一些古谱中都提到了此事。如浙江余姚天华《余姚符氏族谱》四续卷上《诰敕目录》第四条,即是:《敕赐凤翔府节度使魏王符彦卿誓书建隆三年》。海南符氏的旧谱中,亦收录了此篇全文。而江苏丹阳后臧的早年符谱上,在《彦卿公传》里,也有“建隆三年春,入朝迁凤翔府节度使守太师兼中书令,行凤翔府尹,赐袭衣玉带,誓书铁卷”之句。

这里应该提到的是,江苏丹阳的符氏是符彦卿长子符昭信的后代,于北宋天圣年间由山西迁来;海南符氏系符彦卿另一个儿子符昭序的子孙,于北宋天圣年间由福建莆田入琼抚黎;浙江余姚天华符氏的始祖符承谋,是符彦卿次子符昭愿的第三子,在浙江任安吉州判时,于大中祥符年间落户于天华街紫金里。这三支分别迁徙以后,千百年中天各一方,从不往来。直到清代嘉庆八年,江苏浙江两支才初有接触。而和海南相认,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可见,出现在三地古谱上的誓书敕文,是一份从符彦卿和他的儿子们手里传留下来的实有文件资料。可见,宋太祖给符彦卿的誓书铁卷,应该是历史事实。

到开宝二年(公元969年),符彦卿已逾古稀两年,六月在赴任凤翔节度使时患病,途中已经不再能骑马,而只得乘坐人抬的轿子赶程。到洛阳时,病情加重,从而上书朝廷,请求留洛阳治疗休养,得到了批准。符彦卿居洛阳养病,不是一种激流勇退,更不是太祖对他的罢免,而是他自己的主动请辞,是正常的解甲告老。

《宋史·符彦卿传》上说:居洛七八年,每春月,乘小驷从家童一二,游僧寺名园,优游自适。从开宝二年下半年至开宝八年的六年多时间里,符彦卿一直住在洛阳。这时,符彦卿过的已完全是一种无官一身轻的休闲生活。他穿戴青衣小帽,带着一两个年少的家童,乘坐一匹马拉的简陋小车,畅游在寺园和山水之间。他刻意以一个民间老人的样子,不肯显示出名将权贵的往日身份,说明他此时与世无争的淡泊心境,不求名利的朴素情操。从统兵十万的大将,贵及人臣的荣华到普通的民间生活,这并不是他凄凉的衰落,而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一种精神和结果,是许多人不容易做到的。

所以,在洛阳的最后几年,他的心情是愉快的。王祜的儿子、给宋真宗当了多年贤相的王旦,在符彦卿的墓道石碑上,曾刻了如此一首诗文《题符公魏忠宣王墓》:五朝恩宠更无前,花甲周流七十年。真有英才堪辅佐,谁言与世英推迁。老来得遂优游乐,身后还承宠渥偏。荒草夕阳埋玉处,行人下马拜新阡。

诗中说得十分清楚,也十分肯定。符彦卿在五朝中都受到了前人少有的恩宠。这五朝,除了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也包括北宋。他的晚年是自由快乐的,他和他的儿女们继续承渥着皇家的宠信和恩惠。符彦卿的一生受天下人敬重,路人行经公墓前,许多人都下马行礼,其实温候吕布玩转网游。表示敬意。王旦诗中的“老来得遂优游乐”和《宋史·符彦卿传》上他在洛阳时的“优游自适”,权威地证实了符彦卿去世前的生活和心境。

开宝八年名门望族。

    关键字:  符彦卿为什么没反对赵匡胤  符彦卿三个女儿是皇后  符彦卿的三个女儿  符彦卿和独孤信  符彦卿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