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大青龙汤加味治疗溢饮、表寒里热医案经验

2023-06-06 15:21:15 0

庄严大青龙汤加味治疗溢饮、表寒里热医案经验

溢饮

罗某,男,35岁,2004年6月9日初诊。主诉:头晕沉,背部酸痛不适,鼻梁疼痛4天。缘于4天前在野外工作时遭雨淋所致。刻诊:头晕而沉,疲倦欲睡,肩背部酸重,饮热汗出觉爽,鼻梁两侧疼痛明显,鼻中冒热气,纳食可,大便正常,小便黄,舌质淡,苔黄腻,脉缓而濡。体征:患者形体消瘦,肌肉坚紧,肤色暗黑,脸形狭长,呈倒梯形,眼裂较小,舌苔虽黄但不干而湿润,咽部无明显红肿。据其症状和体征,诊为溢饮。方选大青龙汤原方。生麻黄18g,桂枝6g,杏仁(杵)10g,炙甘草6g,生石膏20g,生姜3大片,大枣12g。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温服后避风覆被,以微微汗出为佳。

次日来诊,诉昨晚19时服第1煎,约2小时后,始见胸背部浆禁汗出,持续了3小时左右,汗出后顿感精神舒畅,但觉口苦、咽干,大便2日未排,小便黄,胸闷,痰多不易咳出,晨起欲呕,舌微红,苔黄腻稍干,脉缓。改投半夏厚朴汤加味:制半夏25g,厚朴10g,茯苓15g,紫苏梗10g,生甘草6g,桔梗12g,柴胡15g,黄芩20g,连翘30g,生姜3大片。每日1剂,水煎服。2剂后诸症尽除。

按语:该患者如从体质辨证当是柴胡体质,但外感病的辨证应从症状着眼进行方证辨别,不必拘泥于体质类型,故首诊即选用大青龙汤治疗。

表寒里热

范某,男,46岁。2004年6月8日就诊。主诉:淋雨后恶寒不解5天。现症:恶寒,头重痛,伴胸闷烦躁。就诊时气温约30℃,但患者却着夹衣夹裤,须按摩方觉头背舒畅,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浮,余无明显不适。患者形体中等,肌肉坚紧,为体力劳动者。余思之,患者初起为麻黄汤证,因表寒未解,热郁于内,而转为大青龙汤证,此时当使汗出为首务,故投以大青龙汤。生麻黄18g,桂枝6g,杏仁(杵)10g,炙甘草6g,生石膏20g,生姜3大片,大枣12g。

1剂,水煎服。

次日复诊,诉服药后2小时始见微汗出,虽无明显恶寒,但仍恶风,身着夹衣,头身重症状缓解,仍感胸闷烦躁,舌脉同前,继服原方1剂。第3日后复诊,诉上方服后一觉醒来,浑身上下汗出津津,咽部如有炙脔,喜咳痰,胸闷烦躁感减轻,舌质淡红,苔薄,脉缓。处方:生麻黄10g,桂枝6g,杏仁(杵)10g,炙甘草6g,生石膏50g,制半夏15g,生姜3大片,大枣12g。每日1剂,水煎服。

第4天来诊,诉服药后下半身微微汗出,咽部不适感明显减轻,烦躁若失,大便正常,小便黄,纳食可,但双膝关节以下部位酸重怕冷,爬楼梯和走路费劲,嗜睡,舌质红,舌苔薄腻,脉浮紧。此饮邪未尽,续服大青龙汤并调整剂量。处方:生麻黄15g,桂枝6g,杏仁(杵)10g,炙甘草6g,生石膏15g,生姜3大片,大枣12g。1剂,水煎服。患者求愈心切,仅相隔1小时就将两煎药液全部服下,药后浑身汗出,上症亦随之消失。

按语:该患者初诊时表现为《伤寒论》38条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至四诊时则表现为溢饮证。所以《伤寒论》中38条和39条这两条文既有区别,又有明显的联系,其症状既可以在不同患者的身上出现,也可发生在同一个患者不同的病程阶段,故证变法亦变,方能取得良效。

关键字:  庄严  大青龙汤  溢饮  表寒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