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方歌趣记歌诀与方解_速记口诀与运用要点
金匮肾气丸 治肾祖方
金匮肾气治肾虚
熟地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附桂
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
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
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
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
归芍参麦各分途
药物组成:熟地20g怀山药20g山茱萸15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10g附子10g桂枝10g。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六味地黄山药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金匮肾气加桂附。
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每服6~10g,每日2~3次。
功效: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亏虚所致腰膝酸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腰以下常感发凉,阳痿早泄,舌淡胖润,脉沉微尺部尤弱等症。
方解:君——熟地滋阴,附子壮阳,阴阳并补。
臣—山茱萸滋阴,桂枝(今多用肉桂)温阳。
佐——山药、茯苓健脾而利水,泽泻、丹皮利湿而泻火,补中有泻,补而不滞。
诸药合用,阴中求阳,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宗,鼓舞肾气,故名为肾气丸。
运用要点:(1)本方为补肾祖方,主治肾虚阳气不足,水液代谢失调之证,临床以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或水肿,腰以下常感发凉,阳痿早泄,舌淡胖润,脉沉微尺部尤弱等为辨证要点。
(2)现代多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低下、遗精遗尿、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属于肾阳不足者。
临床案例:(1)戊辰夏月,岩镇方翁,年五十余,患伤寒四五日矣。初起名医予羌活、防风等发散药,汗出,发热更甚。以为表散未透,如前药更连服2剂,大汗不止,身热如燔灼,彻昼夜不寐,狂躁非常,谵言妄语,脸若涂朱,口唇焦紫,群以为是大热之证,议欲用石膏竹叶汤。
余诊其脉,浮大无伦,按之豁如,唇虽焦紫干燥,舌是灰黑之色。余曰:“此中阴证也。经云:误发少阴汗,必亡阳。凡中阴之证,必先入少阴,一用表散则孤阳飞越,乘汗而出,是以烦躁不宁,妄见妄闻,谵言乱语。若误认为火证而加以寒凉,立刻毙矣。若听其汗出不休,元阳不返窟宅,则阳气腾散,亦将毙矣。”急宜用驱阴回阳之法,又宜用敛阳归根之法。用八味地黄汤,内用大熟地15g,附子10g,肉桂6g,加人参15g。服后熟睡半日,身热渐凉,汗微敛,醒来人事顿清。次日,仍照前方再进1剂,面赤俱退。再换理中汤,用白术、附子、肉桂各6g,茯苓、泽泻各3g,半夏、炮姜、陈皮各2.4g,炙甘草1g,人参12g。服七八日,再去半夏,加熟地、山茱萸、当归、黄芪,用参10g,桂、附仍各6g,服20余日而起。设余不至,竟用竹叶石膏汤1剂,岂不立刻杀命哉。(《吴天士医话医案集》)(2)夏季某日,编者与邻居老妪相遇于楼道,年近七旬,述近日口中发咸,如饮盐汤,频频漱口而不解,余无所苦。去几家医院诊视,皆云不知所以,无法施治。仓促之间不及按脉,视其舌头,则淡胖而润,因思五味在肾属咸,今者口咸,当属肾虚本脏气味上泛,然肾虚有阴阳之分,今患者舌淡胖而润,显为阳虚之兆,断为阳虚肾水上泛而致口咸,嘱服金匮肾气丸2盒。隔约半月,又与老妪相遇,笑称金匮肾气丸服完1盒,口咸之感已经消失,没想到这药还真管用。附方:
(1)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即金匮肾气丸再加车前子、牛膝而成。
功效:补肾助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虚损而水肿较明显者。
临床案例:周某,约30岁。患水肿半年,医药遍试而日剧。延诊时,头面、四肢、腰腹、胸背皆肿如瓜形,僵卧床席,不能转侧,皮肤胀痛异常,即被褥亦不能胜受,气喘,小便不利,脉沉而微。诊毕,告主人曰:“古人言水肿死证,见一即危,如缺盆平、掌无纹、脐突、足底平皆是,今皆兼之,况皮肤痛不可支,有立刻破裂之势,须防外溃,喘满又恐内脱,虽有妙方必无幸矣。”辞不举方。主人曰:“疾不可疗,命也,但愿得尊方入口,死亦甘休。”余闻而怜之,即疏济生肾气丸而去。越数日,来告曰:“药完二剂,小溲如泉,肿消大半矣。可否再服?”嘱其更进二剂,其病如失。嗣以六君、八味丸汤并进而痊。(《遜园医案》)(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即金匮肾气丸去掉附子、桂枝而成,由原来的温补肾阳之方变为滋补肾阴主方。
功效:滋补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而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症。
临床案例:安徽名医戴星甫精于脉学,诊脉时合目凝神,不容旁人插嘴,三部九候,一丝不苟,每诊一人,费时约20分钟。在天长县行医时,遇到松柏堂药店女主人得一怪症,自成年以来,每当撒尿时牙齿必痛,溺已则痛止,久治不效,已拖延20余年,耻于求医。戴氏诊脉察色,开出六味地黄丸作汤,加补骨脂3钱,服5剂痛减,再5剂而病除。有弟子请教,戴氏曰:“肾司二便,主骨,齿为骨之余,溺时齿痛者,肾虚也。六味地黄丸乃补肾祖方,故而取效。此症医书中无记载,推理得之耳。”
(3)都气丸(《医方集解》):即六味地黄丸再加五味子而成。
功效:滋阴补肾,纳气平喘。
主治:久病咳喘,肾气已虚,虚喘气短,腰膝酸软等症。
(4)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即六味地黄丸再加麦冬、五味子而成,又称“八仙长寿丸”。
功效:滋补肺肾。
主治:阴虚劳损,咳嗽吐血,潮热盗汗,夜梦遗精等症。
(5)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即六味地黄丸再加知母、黄柏而成。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劳热,盗汗,口干舌燥,尺脉独大等症。
(6)杞菊地黄丸(《医级》):即六味地黄丸再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功效:滋养肝肾,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所致眼花干涩,视力减退等症。
(7)归芍地黄丸(《症因脉治》):即六味地黄丸再加当归、白芍而成。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
主治:肝肾阴血亏虚所致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心悸怔忡等症。
(8)参麦地黄丸(验方):即六味地黄丸再加人参、麦冬而成。
功效:滋补肺肾,益气。
主治:肺肾阴虚,咳嗽气喘,身倦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