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安全是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和物质基础(科技安全是指科技体系完整有效国家重点)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作者:李大光 国防大学
在人类文明史上,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和杠杆。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在世界竞争格局中的地位,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谁掌握了高新科技的主控权,谁就拥有综合国力竞争的优势和主动权。随着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日益完善,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科技已成为社会各领域的技术支撑,也成为外部势力控制、制约和破坏的重点对象,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
一、信息时代科技安全日益凸显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科技安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科技安全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其他领域安全的技术基础,对国家安全发挥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科技竞争尤其是信息技术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科技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1.信息时代的科技安全
科学技术是现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科技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由于科技安全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目前国内外还缺乏一个较为权威的阐释。根据现有的文献来看,科技安全得到普遍认可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狭义科技安全和广义科技安全两种。至于使用哪种定义,完全取决于问题研究的具体需要。
狭义的科技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系统运行良好并不断完善,科学技术健康发展,科学技术能够有力地支撑和保障国家综合安全,能够有效地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维护国家利益的状态。狭义的科技安全立足于科学技术系统的安全性,表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态势,这种态势体现了在国际大环境下,国家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科技等手段,使国家科学技术系统既通过与国际环境的开放式作用和系统内部的协调运行达到功能优化,又保证该系统不招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威胁,并以此维护国家利益。这个定义是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特定的系统,以该系统自身的安全状态来确定科技安全内涵的。
广义的科技安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特别是国际大环境中,以国家价值准则为依据的对科技系统与相关系统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国家安全态势的一种动态描述。广义的科技安全是从国家利益分析的高度给出的一种定义,表示由科学技术因素以及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因素的相关性所构成的国家安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描述了国家利益免受国外科技优势支出预计达到13400亿元,其中企业支出占76%以上;R&D占GDP比重预计达2.1%;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到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上述数据表明,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确实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上,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平均为10—15年,最小的五年。目前,中国科技竞争力基本稳定在25—28名之间,总体科技水平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15—20年左右。按照一种世界各国科学水平层次的划分,美国是“科学核心国家”,德国、英国、日本为“科学强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为“科学大国”,中国和印度、巴西为“科学边缘国”,最后一个层次是“科学不发达国家”。可见中国科技安全将受到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的长期挑战。
二是科技自主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面临的科技国情不容乐观。科技专家参照国际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论方法,选用12项核心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美国以压倒性的多数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如今,美国的大学汇集了全球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50%以上的菲尔兹奖获得者(这里补充说一下,包括获奖之后移民美国的)、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图灵奖更是几乎被美国人垄断!在全球最顶尖的20所大学中,按科学贡献度计算,美国占了17所(自然科学领域)。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养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科学家。全球十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占据了八家!英特尔向全世界提供芯片,微软公司和甲骨文公司占据了软件业的基础市场(从百度到腾讯到中国各个政府部门,都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数据库软件和技术),世界三大统计分析软件都源自美国(广泛应用于政府统计和科学研究,尤其是在科研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90%以上的应用科技创新,都离不开硅谷的技术支持,背后都有硅谷的影子。美国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包括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林肯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橡树岭实验室、贝尔实验室、阿贡实验室、IBM研究实验室。
2.科技资源安全令人堪忧
科技资源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科技安全的一项基本内容,是因为科技资源代表了国家科技发展的潜力和未来,如果科技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如科技人才大量外流、科技信息大量泄密),将直接影响到科技实力,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到国家安全的各个要素。
一是科技智力资源安全面临新挑战。科技人才是智力资源,是科技安全的最重要的保障。人才是智力的载体,也就是智力资源。科技人才流失、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发挥、知识分子政策等内容,是智力资源安全的具体体现。科技人力资源是一国科技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事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此,人才安全是科技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越来越成为强军兴国的主要资源。当今,中国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楚才晋用”令人堪忧,同时科技人才浪费十分严重,因此保护科技人才安全已经成为维护国家科技安全的重要内容。
二是科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资源结构包括人才资源中的学历结构、能级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了人才资源结构的优化。科技人才断层现象基本得到解决,但分布和结构不够平衡,尤其是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产业人才存在结构性失衡,区域人才分布不平衡问题严重。从素质结构上看,我国中低级人才比例较大,高级别、复合型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新技术、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如每年至少还要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信息技术人才的总体结构分布却存在着两头小、中间大,极不合理的“橄榄形”分布,即软件“高端人才”(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等)和“低端人才”(软件编码人才)严重短缺,这种人才结构的配备比例的严重失调,极大地影响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从行业分布看,我国人才主要聚集在国有部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非国有部门、企业人才不足。从区域结构看,东、中部地区人才多,西部地区人才少。另外,从年龄层次上看,中高级技能人才老化现象严重,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高级技能人员的缺乏程度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高级技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奇缺的关键性人才之一。
三是是科技情报保密不力。当前,科学技术情报越来越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焦点,科技情报的窃取和反窃取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科技秘密的泄露将给国家安全造成损失甚至是不可挽回。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泄漏科技秘密的事件,我国也曾多次有这样的案例发生。当前的问题主要有:对科技保密认识模糊,保密观念薄弱;科技保密有效管理机制尚待健全;科技保密体系不健全,保密机构职能有待发挥;国家科技保密工作的重点不突出;科技人员流动无序,保密法律约束力不强。当前,随着计算机普遍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窃取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日益尖锐且愈发带有高科技抗衡的特点,信息安全防护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科技保密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科技定密不准、公共网络中科技信息泄密严重、对外科技交流保密管理滞后、科技涉密人员管理不善等,阻碍了我国科技保密管理的发展,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对国家安全与利益、市场经济安全与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和影响。为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科技保密管理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科技保密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定密管理、公共网络保密管理、对外科技交流保密管理以及涉密人员管理。同时,要逐步转变科技管理部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等公共部门的保密管理职能,更加强化保密工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3.科技环境安全处于不利态势
国家科技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对科技安全的态势有着重要的影响。科技发展的内部环境是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工作的环境,包括学术交流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科技工作者安逸舒适的生活条件。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科技发展创造的环境,包括基础设施优良、能够提供有力的保障、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本较低;广泛与世界各国进行科技交流、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有效;市场运行机制良好,能够为新产品的开发与使用提供有力的支持;政府对科技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等。当今,我国科技环境安全的不利态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遏制。尽管我国已经加入WTO,但是出于国家之间竞争的需要乃至于意识形态的分歧,某些发达国家仍然把我国作为“假想敌”,对我国实行技术遏制,限制我国以技术手段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在政府层面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实行技术遏制,当前比较突出的是发达国家以技术专利垄断市场和技术标准优势加强技术壁垒。
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与遏制,是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了尽可能地延长已开发技术的生命周期,防止技术及技术应用扩散,从中开发出最大程度的利润额,在向我国实行技术转移时总是采取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跨国公司在强占我国市场的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形成威胁。
三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推行霸权,是我国科技安全面临的长期威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加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已有了较大的发展,科技竞争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水平还比较低,中国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大量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科研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未能彻底摆脱产业技术水平和高技术实力落后的局面,这在根本上影响了我国科技安全。
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其原本就具有的科技优势,并以此推行政治、经济、文化霸权,危及了我国的科技安全,决定了我国科技安全长期不利态势。
4.国防科技安全之虑甚多
国防科技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源泉之一,直接为军事安全服务。“手枪战胜利剑”、军舰大炮打开东方国家的大门,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在经济全球化催动下围绕军事安全展开的先进武器尤其是高科技先进武器的角逐与较量越发激烈,使得现代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等。目前,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包括信息科技安全、空间科技安全、海洋科技安全、生物科技安全、能源科技安全等都存在许多令人担心的忧虑。
一是信息科技安全日益严峻。当前,我国信息科技安全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很弱,许多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危险性。特别是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技术改造,可能隐藏着“特洛伊木马”。此外,基础信息产业薄弱,缺少确保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
二是空间科技安全不容小觑。太空军事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使我国空间科技安全面临挑战。我国航天技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与美、俄等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军事航天技术方面差距更大。美国积极研究并计划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发展高超音速打击武器,X-37B空天飞机矛头都有所指向。美军多次举行太空战演习,都是以中国为假想敌。面对太空军事化和太空战的现实威胁,我国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空间技术和航天力量的发展,构筑具有我军特色的航天攻防体系。这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赢得未来战争胜利,形成空间威慑的重要保障。
三是海洋科技安全令人担忧。保护国家海洋安全利益,要求我们走向远洋,利用海洋。走向海洋必须了解海洋,利用海洋必须驾驭海洋。我国海洋科技面临的安全挑战来自多个方面:如我国虽然是海洋大国,但还不是海洋强国;海洋科技人才队伍还很弱小,海洋科技研究培训单位还比较少,需要涌现出更多的领军人物;我国海上国防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难以满足尽快建立强大的人民海军的需要。
四是生物科技安全不容乐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美国、丹麦、日本等一些国家的有关部门怀着不同的目的,利用当时中国对基因资源重要性认识不足的机会,对中国人的基因资源进行了举世震惊的巨大掠夺。这一现象非常令人担忧,一旦需要敌方就可以利用中国人的基因研发生命基因武器。目前,生命基因武器具有实战功能只是个时间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生物科技安全,形成监测、评估、抵御敌人基因武器袭击或生物科技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国家安全、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五是能源科技安全令人担忧。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今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和国防力量建设的瓶颈问题,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或者找到新的替代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是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紧迫课题。
三、维护我国科技安全的战略思考
面对当前的科技安全困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科技安全诉求路径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4月15日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针对当前的科技安全形势,应从我国国情出发,科学筹划国家科技安全战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维护科技安全之路。
第一,强化科技安全的防范意识。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生存权,没有安全也就谈不上稳定和发展。所以,在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和战略主体的国际结构中,防范危险、谋求安全当然地成为国家关注的逻辑起点。现代社会随着科技作用的日益凸显,科技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科技不仅积淀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全部科技创造和发明成果,而且也蕴涵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因,作为渗透力量,它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改造着所有的社会单元,而且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乃至经济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一种重要战略力量。
如今,我国对科技安全问题虽然已经引起重视,但对科技安全问题的认识还严重滞后于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科技安全理论还不完善,科技安全战略还不明确,没有像对经济安全等那样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制定专门的战略。信息时代科技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广泛性和紧迫性已经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来。为此,我们必须确立国家科技安全意识,重视国家科技安全防患工作,特别要下力气抓好国防科技安全工作的落实。要更新思维方式,开辟科技安全新途径,切实把工作重点从抓一般条件下的常规保密转到抓信息化条件下的科技(信息)安全保密上来。将科技安全思想和科技安全政策贯穿于国家安全战略之中,融于国家安全其他因素之中。
第二,建立军民融合的科技研究开发体系和军转民体制。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军民技术的通用性大大加强,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纵观科技历史发展,因特网、GPS系统、通信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核能技术、甚至一部分生物技术都直接脱胎于军事领域,这既大大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也是对军事技术高投入的很好回报。反之,民用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越来越普遍的运用,使得军用技术得以在更高的基础上发展,同时也使得军事研发体制更加适应军事技术发展的需求。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强和完善军民结合体制,如日本采取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和在军事装备中应用民用技术的具体措施,从而使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坚持寓军于民方针,打破当前军民相对隔阂的科研体制,加强军民两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动国防科技实现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当前和今后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战略规划。加强战略统筹和顶层设计,加强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统筹协调,加快研究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二是抓深化改革。推动军工开放,加快结构调整,改革投资体制,深化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抓资源共享。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四是抓政策完善。加强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等政策研究,加快建立有利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政策体系。五是抓管理协同。加强军地协调、中央地方协调,推动解决军民融合发展中跨部门、跨领域、跨军地的重大问题。
第三,建立健全科技安全的管理机制。加强科技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健全科技安全的管理机制,确保国家科技安全。一是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安全体制。要从有利于实施统一领导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权威性强的主管国家科技安全的职能部门。要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在科技安全工作中的权力与职责,做到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军地互融,形成合力,使科技安全落到实处。要坚持以我为主,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安全防护体系;要尽快建立与我国科技安全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安全技术发展体制,形成研究、开发、应用一条龙式的技术保障体系。二是构建科技安全技术管理机制。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安全措施,发挥安全功能,要尽快构建安全技术管理机制。其主要内容:加强资源管理,进行鉴别管理,实施运行监视,开展访问控制管理。
第四,完善科技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完善科技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设置科技安全防线,是十分必要的。科技立法滞后,执法不严,又缺乏国际科技竞争的经验,导致我国在维护国家科技安全斗争中处于一种相当被动的状态。因此,尽快建立科技安全的法律护栏机制,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是加快立法进程。凡属科技安全所需要的法规制度,应当按照急事急办的原则,抓紧研究拟制,不断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二是提高立法质量。主要是增强法规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就是严格按照法规的要求约束、规范人们的保密行为。按法规要求规范科技安全工作,纠正各种违反法规的事项和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四是加大法规制度的覆盖面。虽然我国科技安全法规制度的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从迅猛发展的信息化进程来看,已有的这些法规制度尚不足以覆盖科技安全的方方面面,尚难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科技信息安全工作的客观需求。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科技安全法规制度的覆盖建设,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法规制度建设。
第五,提高科技安全的防御能力。科技安全水平取决于科技安全的防御能力,取得于维护科技安全的技术手段。为此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一是发展有我国特色的科技安全技术和产品。如发展密码技术和产品,发展防御信息攻击技术和产品,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护技术和产品,发展秘密信息防护技术和产品,建立我军统一的信息安全平台。二是警惕技术设备引进中的科技安全风险。凡党、政、军、科研机关及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在配置自动化设备时,要优先选用我国产品;核心秘密的处理设备(如密码机等)必须选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产品。必须使用进口产品的,应在启用前请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测试,特别是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系统设备应列入必检之列,以防别有用心之人在原机上埋设窃密元件。三是采用独立的先进安全技术,增强科技安全措施。首先,应研制和使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防火墙技术,加强对外界人员访问网络的限制和监测。其次,利用代理服务器加强对内部网络人员访问外部网络的统一管理,预防无意泄露秘密信息和地址信息行为的发生。再次,对网络核心设备如路由器和域名服务器等采取双备份工作,如确有必要可建立堡垒机的安全体系,确保网络受到攻击时能正常运行。此外,对网络重要资源服务器和备份系统加强管理,采用安全稳定的网络操作系统,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隐患,尽早加以解决,尽量减少“后门”现象所带来的损失。还要加强加(解)密技术的研究,寻找出更多更安全的加密技术。四是尊重科技安全人才,确立人才安全观念。搞好科技安全工作,必须确立人才安全观念。首先,要高度重视运用技术性力量和手段,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科技人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的优势。其次,国家应当在高科技领域的人才安全方面专门立法,以保护人力资源,防止人才的不正常流失。在经济条件尚不足以与发达国家和跨国集团对垒的今天,能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立法保障措施,才是防止人才不正常流失的变革之举。
第六,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在科技发展的所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单靠一国之力实施非常困难。但是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不同国家因科技实力不同而处境相异,发达国家往往会依靠其较强的科技优势,在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制订有利于自身的游戏规则,甚至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国家采取排斥孤立的态度。如《考克斯报告》的出台就是美国一些长期持有“中国威胁论”观点人士的“杰作”,对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友好国家紧密合作,对发达国家中不同利益集团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有效地应对控制与反控制斗争。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