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晨飞个人资料(吕晨飞上哪了)
李克强昨天回到了母校北大,他在北大学习了近十年,其中有一年的工作经历,正是这段工作经历,成为他步入中国政坛的起点。
1982年至1983年,李克强出任北大团委书记。当年,李克强用两个月的时间复习了有关课程,准备留美考试。校党委副书记马石江看中了他的领导才能及沉稳性格,十多次找他谈话,要他留校任团委书记。最终,李克强放弃出国,选择留校。这一消息震动北大校园,议论四起。有的人说:“克强,你可亏了,留学变留校,当个团干部”、“做那工作,把块材料给可惜了。”
外界有所不知,在北大这样的顶尖高校,除了众多知名学界翘楚之外,还有一类人闻名于全国:校团委书记。
之所以闻名,是因为在优秀人才扎堆的北大,能脱颖而出成为青年带头人,本就是优中选优,是万千学子学习的榜样。由于北大清华地位特殊,校内的团干部也获得了比同龄人更好的发展机会。两校的团委书记,大多成为了组织重点培养的对象,走上仕途后,进步神速。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发现,北大的团委书记,经商治学者甚少,大多走上从政之路,他们中许多人在求学年代就是学生干部,立下从政报国之志。我们现在常说北大毕业生中出高级干部,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从团干部成长起来的。
找过工作的小伙伴都知道,留校是一个不错的工作选择,尤其是能留在北大工作。许多学生干部,留校后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校团委,这一步,十分关键。
此前也介绍过,高校团委书记到35岁左右一般是要转岗的,转岗去哪,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从政路径。
现任北大党委书记朱善璐,曾是八十年代末期的团委书记,此后他长期留在学校工作,直至成为校党委副书记。类似的情况还有张彦,他毕业后一直在高校工作,从团委书记干到党委常务副书记,如今已是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他出生于1969年,是全国最年轻的副部级干部之一。
也有不少人继续在共青团系统发展,比如关成华,从北大团委书记转任北京团市委书记,沈千帆从北大团委书记转任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值得一提的是,两人如今又回归高校和学术工作。关成华担任昌平区委书记后脱产学习一年,后辞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千帆如今则是北工大党委副书记。
现任北京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邱水平也担任过北大团委书记,他当年转岗到朝阳区工作,此后成为一名地方干部。如今,越来越多的北大团委书记走上了这条路,韩流先到重庆挂职,又转到广西工作。吕晨飞离开团委书记岗位后则担任北京昌平区阳坊镇党委书记,如今也成为了一名副局级干部。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学联主席刘凯,他出生于1983年,留校后曾任北大团委副书记,2011年,28岁的他由北京朝阳团区委书记远赴甘肃工作,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一位县委书记。
上文说过,在高校里,团委书记总是“有志青年”们热议的明星人物。在很多校园论坛上,大家也会讨论他们的去向和发展。如今,有不少人会认为,当团委书记也没那么吃香了,进步没那么快了,也不是一步就能迅速走上高级领导岗位了。甚至有的团干部和学生干部还有些失落感。
事实上,这又回到了一个老话题:从政的初心。学生想当学生官,学生官想当成人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年轻人追求进步的表现。可追求并不等于做投机钻营的“官迷”,并不等于将当学生干部、团干部设计为自己从政的捷径。
上文说了,总理担任团委书记时,是无心插柳,客观上反映了百废待兴的国家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当年,社会舆论并不看好“党政工团”这样的工作,留学从教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因此才有人会说:“当团委书记,亏了。”
相反,当下有一些年轻的团干部,并没有从前辈身上学到立志报国的冲劲,而是一味醉心于借助共青团的阶梯快速晋升,最后沾染了一身官气,成了名副其实的官僚。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此前就介绍过石景山团区委原书记杨俊峰的案例,杨曾是北大团委副书记,转岗到石景山工作后,心无戒律、行无底线,屡屡违纪,甚至将青联委员捐款以不入账的形式设立“小金库”,最后被开除党籍。
初心,永远是最珍贵的。李克强学长回母校,让广大青年们激动不已,可见莘莘学子们都有一颗追求上进、家国担当的初心。可这颗初心如何转变成永动的事业心,还请认真研读青年李克强当年的求学故事吧。
最后,给小伙伴们推荐一个不错的公众号
中国第一智库公众号!
离中南海最近、由新华社批准成立的智库机构
(ID:zhczyj)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依托中央级时政期刊集群——《瞭望》、《财经国家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环球》
瞭望智库矢志打造全球最大智库平台,提供最务实的重大政策、经济趋势分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