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辛弃疾
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征引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点评此乃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所经历的第三境界,也就是在历经了艰辛苦楚,一切忽然间豁然开朗后的喜悦。
解析《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闲珊处。这首词的意境极为优美。
首先,感知是我们欣赏这篇词作的的起点。词中的一切信息都是由审美感知进行加工和处理,没有审美感知的作用,就没有个体的审美活动。感知要在对审美对象直接、形象、具体的感受中进行。作者透过形象生动的描述,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宋代民俗风情画卷,正值节日的京城,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仿佛置身其中,可以感受到临安城在元宵节时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以及在这热闹欢乐的元宵之夜中的人物。
其次,主体的再造想像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审美想像,主体和客体能够融为一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闲珊处。”最后的意外之笔把隐藏在画面里的主人公突然浮现出来,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想像,此时,周围所有的喧闹都失去了光彩,她就是这个繁华热闹的夜里那道独特的风景线。简短的几句,烘染出一个美妙的意境。词的字面意象很简单,在我们的感知和想像的作用中,形成的意象却要丰富的多。这首词之所以令人回味无穷,原因就在于此吧。
再次,情感是诗词欣赏活动的动力所在。意境源于情感的诗意综合。只进行理性思考的人,对于诗词很难获得正确的审美评价,努力培养审美情感,让情感渗透在诗词欣赏中,用富有情感的心灵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词的美学价值。这篇词作中,作者在熙攘的人潮中寻寻觅觅,我们跟随他一同经历着张望、失望、心灰意冷,蓦然回首,灯火黯淡处的她,不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牵挂的那个。读到这,我们可以强烈的感觉到他前面所写的种种欢乐热闹气象,都是为反衬后者的冷清、孤寂、独往独来做层层的铺垫,以突出其与众不同的性格。
最后,审美理解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层次,是我们把握诗词精神内涵的关键。我们在阅读诗词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理解力,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历史常识,并且通过感知、想像和情感,才能进入比较深的审美理解层次。
辛弃疾一生,尽管备受朝廷冷落,但他仍然坚持抗战主张,不肯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高洁情怀。近代梁启超评此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管词选》),意思是这首诗是在怜惜自己的幽洁和孤独,这个伤心的人,也就是辛弃疾,那人的形象便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与当时的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了解到辛弃疾的生平以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便会对这篇词作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可见,整首词的意境,需要我们透过语言的描述去直观地感知,同时还要还要借助于再创造的想像,以自己的审美情感去体贴、观照诗词的意象,最后通过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结合他饱满的爱国之情,进而理解其中更深刻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