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武关阀门转了多少圈(桑武和几个人关阀门)
电影《烈火英雄》上映,我的同事一帆在她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里,重温了2010年7月16日发生的大连新港油罐区特大火灾。
《烈火英雄》,是每一个大连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这是她在文章开头处写下的一句话,也是文章标题。
我的另一位同事,老徐同学,在转发另一篇关于这场大火的文章中,写到:
(我)算是那场灾难的现场亲历者,我并没有冲锋在前,但是满眼黑烟和火光映红的天,那种世界末日的绝望感忘不了!
那次采访,我第一次听说苯、芳烃、二甲苯这些名字,也是工作十年后,第一次把“消防”这个群体和心中的英雄划上等号!而且是永远!
她们都是曾在新闻一线里冲锋陷阵的我们这个行业里的“英雄”,她们的话,我信。
壹
在一帆的文字中,提到了一个不能够忘记的名字——桑武。
他当时担任大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指导员。
在当时火光冲天迅速蔓延的情势下,如果只从外围救火,根本救不完。
因为源源不断的油从管线中喷出,流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火海,所以首要任务,必须切断燃料源头。
上级派给桑武的任务是,进入到里面把103号罐区的5个罐的阀门关死。
关闭一个阀门,也要算一项战斗任务吗?
桑武后来才知道,这个阀门如果依靠电动关闭,30秒就OK,但是当时火势发展迅猛,停水停电,只能靠人工手动去关。
桑武问技术人员:依靠人工关闭阀门需要多长时间?
技术人员说:关好阀门,很快就能出来了。
但“很快”究竟是多久,他们没说。
桑武穿上防火隔热服,在准备进入火场的过程中,压力很大。
他面临的是一片像世界末日般的火海,明知危难重重,必须硬着头皮也要上。
“真的很害怕,心想怎么接到这样一个任务?”他说。
看到这里,我的心动了一下。
这是我看过的最真实的英雄的回答,是作为一个人的回答。
桑武在后来的一次报告会上也说:“虽然我是军人,但我也是人,我心里也很害怕。但我们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这个时候,无论怎么害怕,都得进去。”
后来还有领导问他:别人都是跑,你们为什么走?
为什么?
因为害怕,怕自己根本迈不动步子,更怕摔倒在地上,怕让后面的战士看到自己胆怯了会更害怕。
桑武毕竟是消防员的领导,他要努力让自己表现得镇静,有把握,战士们才会有底。
他们走进火场,他们要关的阀门其实很小,和汽车方向盘差不多。
他们转了十多分钟,感觉一点反应没有。
通过询问技术人员才知道,转80圈阀门才能进一扣,而那个大螺丝扣有十几米长,他们关闭一个阀门的工作量是人工转动80000圈!
他们整整用双手转动了8个小时!
这是怎样的8小时呢?
大火一直在熊熊燃烧,越烧越近,输油管和排污井不时发生爆炸,井盖、阀门等被抛向空中,热浪烘烤着脸颊,令人窒息。浓烟滚滚,他们甚至看不清楚阀门,只能拼命地机械地转动着。
阀门上有很多铁刺,手套割破了,手上糊满了油,很滑,手也割破了,被油糊住,血都流不出来,又被滚烫的阀门烫平了。。。。。。
就这样,桑武和他的伙伴们,这些真实生活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我们并不知道和了解的某个角落里的英雄,完成了冲天大火中的一次救赎。
对于每个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而言,都是一种救赎。
贰
在这场大火中,让我记住的第二个名字,叫卢建伟。
他是当时大连电视台的一名记者。
卢建伟就住在开发区一带,当火灾发生时,他往台里打电话核实,确认信息属实后,他成为第一批近距离目击现场大火的人。
此时,交警已经开始封闭通道,不许社会车辆进入。
首先爆炸的是900毫米的输油管道,与之并列的700毫米输油管道很快也发生爆炸。
火舌带着原油,迅速席卷蔓延。
新港消防中队当时刚刚引进一辆从美国进口的大力消防车,它可以高举30米,“高屋建瓴”,从高处喷水。但是,火比它还要高、大——驾驶员还没来得及收回长臂,把四个支架也收起来,火舌已经烧到了消防车的轮胎。。。
驾驶员叫姜辉,这台大力消防车跟了他3年,他不舍得自己的“战友”葬身火海,还试图开离现场,大火已经将他们包围,一个战友冲上车内,把姜辉从驾驶室拽了出来,“他们刚撤离,就发生了大爆炸”第二天,这辆价值800多万元的消防车,被烧成一个空壳。
卢建伟还在火场拍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位消防干警拿起电话,说:“老婆,我可能回不去了,对妈好点,对孩子好点。”电话另一头可能是急促的追问,这位干警果断地说:“别问了,没时间了,不说了!”
然后迅速关上电话,冲向火场。后来得知,他是大连港公安局消防支队支队长徐志有。
或许是受到这一幕的感染,卢建伟也给妻子打了一个类似的电话。
(这位同行虽然我并不认识,却在几年后的一次公开场合中听过他的演讲。
那段演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讲述的具体内容全都忘了。大概就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些细节,应该就有这场大火中他的亲身经历。
我想,没有真正在新闻第一线摸爬滚打过的人,不可能做出如此动人的演讲。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和那些冲锋陷阵的消防员们一样,令人肃然起敬。)
叁
其实,这件事发生时,我正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进修,我们当时都是通过国外媒体,了解到这场震惊世界的冲天大火的。
当时,我们的新闻学老师Jane还特意跟我们说起这个案例,并让我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可是,身在异国,我们也仅仅知道这是一场很大的火而已。
没有亲身经历,何谈感同身受?
在三联生活周刊中的这篇报道中,有一段话特别震撼我——
每一个到现场的人都会清楚,这些密集的油罐,一旦连环着火,将犹如点燃一个巨大的火药库,那不但是开发区,20公里之外的大连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这句话,也是我决定在这里,重新书写一下这段历史的主要原因。
没有这场火灾中的无数个英雄,就不会有20公里之外的大连市民的宁静生活。他们的行为,跟我们今天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们真的是在向死而生。
这种死,可能就在一瞬间,连想想,都觉得让人震颤。
他们真正是“防患于未燃”的人。
我们难道不应该感谢他们,用心铭记他们吗?
后来,我又查阅了此事5年后,发生在天津的那起恐怖的爆炸事故。
据媒体报道,“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是一起发生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重大安全事故。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304幢建筑物、12428辆商品汽车、7533个集装箱受损。
截至2015年12月10日,事故已核定的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
相比之下,发生在此前5年的大连的这起事故,媒体的最终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011年11月,国务院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所属企业发生的“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等4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认定这4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
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事故造成作业人员1人轻伤、1人失踪;在灭火过程中,消防战士1人牺牲、1人重伤。据统计,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不能不说,这些跟我们身处同一座城市,可能是你身边匆匆而过却在大难临头之时向着火场逆行的英雄,确实为更大的隐患扫除了潜在的风险。
感谢他们。
肆
昨天,这座城市又下了一场久旱之后的大暴雨。
每年雨季,我们都会遭遇大水漫灌街头的场面,甚至去年8月20日,还发生过暴雨过后,一个18岁年轻小伙在街头触电身亡的悲剧。
每年的暴雨或者暴雪,我们都要经历同样的故事。
年复一年,甚至连报道的场景和样式都如出一辙。
中医里,有一种最高境界的医生,他们“治未病”。
意思是,把一些还没有形成巨大隐患的疾病,遏制在萌芽里。
你的身体,不会感受到特别重大的创伤和病痛,在健康坍塌之前,就已经做到了足够的预防和遏制,一切似乎都云淡风轻。
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最理想的幸福境界,不就是岁月静好,平和温柔吗?
让公民感受不到伤痛、威胁和不安,才是治国、治市之上策。
岁月不会平白无故的静好,生活不会平白无故的温柔,至少不会永远如此。
没有一个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会永远幸运。
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中,甚至让生活其中的人们,丝毫感受不到它,才是我们的执政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所谓百年大计,不是三年五载的建设,仨月五月的决心。
而是长治久安,站在时间的高度之上,给子孙后代一个厚重平实的交代,它们,应该经受得起时间和事件的大考验。
治未病,才能云淡风轻。
我们今天赞美英雄,是因为我们看见了危难临头,他们在。
而只有做到让我们看不见危难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