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平是什么意思——核平的一天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指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武器,包括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威力巨大、杀伤范围广、作用时间长且会没有选择性地扩散和传播。
其中,核武器是有史以来破坏力最强的武器。自人类发明并第一次使用核武器开始,核武的阴云一直笼罩在人们心头。即便核能作为能源造福人类,人们对它的顾忌依旧挥之不去。实验、试爆、泄漏、恐慌等话题新闻,一次次霸占着世界的头条。那么,假如你看到远处有核爆闪光,倘若还有生存的可能,你能做些什么?
基本所有美国大片儿,只要剧情跟美国总统扯上关系,都免不了跟核武器或是某种新式大杀器扯上关系。试想美国的核弹脱离了美国的掌控,该是多么惊险刺激的情节?然而,这种剧情已经出现了无数次了,“弯矛”与“断箭”的危机已经在银幕上显得俗套,相关电影更是数不胜数:《真实的谎言》《断箭》《碟中谍》……
世界上仅有的两颗运用到实战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由于日本官方没有公布广岛、长崎两地准确的平民人口和驻军人数,再加上核爆后不久即被美军占领的历史条件,当时的伤亡人数至今也没有准确的统计。但核武狰狞的面目已让世人忌惮不已。
时至今日,各类新式核武器的出现稳定了大国间的“核平”,它们的威力也早非当年的两颗原子弹可以相提并论。“小男孩”拥有1.5 万吨TNT 当量,“胖子”是2 万吨TNT 当量,而现在的核弹大都十几万吨(一枚导弹能射出10 颗左右核弹)或几百万吨的TNT 当量,著名的“沙皇炸弹”更是达到了惊世骇俗的5700 万吨TNT 当量。
核武有五大杀伤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核爆的方式不同,影响也有所不同。地下核爆主要破坏地下工事,可造成巨大的地下弹坑,并使爆区和下风向产生严重的放射性沾染;空中核爆(不包括超高空)可破坏地表目标和较浅的地下工事;地面核爆可破坏地表和较浅而坚固的地下工事,并在核爆地区和烟云经过区造成严重的地面放射性沾染。
光辐射可使人瞬间双目失明,也往往造成间接伤害,比如引燃易燃易爆物品甚至房屋。核爆形成的高温火球在急速膨胀时挤压外围空气,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浪则是代表死亡的“核武冲击波”,高压可挤碎人体内脏并将人抛出(基本上就没影了)。而核爆瞬间释放出的早期核辐射(包括伽马射线和中子流)能破坏人体细胞,影响蛋白质和造血功能,轻者使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紊乱,造成放射病,重者直接死亡。当然,这几种伤害的大小与距离核爆中心的远近有关,离得近肯定是连尸体都捡不回来了,如果离得远,只要“走位风骚”、意识准确,还是能捡回一条命的。
发生核爆时,如果你身处一个比较开阔平坦的地区,第一反应要背向核爆地点卧倒,闭眼、闭嘴,并将面部枕在双臂上遮住眼睛和口鼻,双脚并拢。当感觉热风来袭时,要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以免高温气体灼伤脆弱的呼吸道。卧倒可减轻80%的冲击波伤害,当然,在没有任何遮蔽的情况下不受伤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周围有稳固的矮墙、桥洞、下水道、河道或洼地,果断躲里面。
如果你在室内,应远离窗户,躲在承重墙墙角。
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结尾,三英雄联手对抗丑八怪那段,丑八怪放大招时,超人和神奇女侠选择弓步硬抗,而没有超能力的蝙蝠侠则极有军事素养地躲在了水泥板之后。虽然那一处废墟也不算稳固,但那教科书般的飞扑却堪称经典。
美国当年在对日本的核攻击中,高温、高压加上各种破坏效应,在地表杀伤甚众。然而深藏在防空洞里的大多数人却活了下来,有些人甚至安然无恙,这说明除了地下核爆炸之外,地下掩体工事防护其他核爆方式还是很有效的。
那么,假使核爆来袭,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地下工事呢?如果情况允许,尽量躲进专门的人防工事里。另外,地铁、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甚至过街隧道,都可以当作防空洞。
虽然如今有先进的钻地炸弹,但大都用来对付军事设施,平民居住区通常不会成为主要攻击目标。美国的地下工事设施最为齐全,冷战之后,美国每年在民防工程上的投资仍然有十几亿美元,国民隐蔽到地下的能力接近60%。瑞士虽然一直是中立国,但居安思危的瑞士人建起地下工事像打了鸡血一样,国民隐蔽到地下的能力为90%。四面楚歌的以色列,经过连年的战火洗礼,地下工事也最发达,国民隐蔽到地下的能力可以达到100%。
除了早期核辐射,核爆后空气和地面会产生许多“灰尘”,这就是核爆后产生的放射性沾染。同早期核辐射一样,人员在受到一定程度的照射后会得放射病,伴有肺炎、胃肠疾病、皮肤溃烂等,放射性沾染可以持续几十天甚至更长时间。因此,美国规定核爆后处于沾染区范围内的人,躲在地下工事的时间至少为两周。
关于辐射和沾染,如果能跑当然是跑为上策,要是只能躲在避难所,要注意做好遮挡,以减少辐射强度。尽量不要外出,在窗口的遮蔽物上写上“救命”,然后乖乖等待防化救援人员的到来。如有条件,要立即通过洗澡来清理污染,头发和胡须等都要认真清理。撤离时一定要穿戴好雨衣、口罩、泳镜、靴子、手套,撤到安全区后按照规定将衣物处理。一旦怀疑遭到辐射后可服用稳定性碘。如果这期间下了场大雨,那就可以松一口气了,雨水可以清理大部分辐射。
除了核爆引发的辐射,历史上还有十余起不同程度的核泄漏事件,如较著名的1986 年4 月26 日“切尔诺贝利事故”,虽然泄漏的前三个月只造成数十人的死亡,但是持续的辐射扩散使得伤亡人数不断攀升,官方统计共造成4000 多人死亡。但官方的数据也遭到质疑,要知道这次事故所释放的辐射剂量是当年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400 倍以上。绿色和平组织,基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数据研究发现,死亡人数远远不止数千人。因事故遇难的人数可能高达9.3 万人,患癌人数达27 万人。乌克兰卫生部统计,有2397863 人因事故患病。此事故过去20 多年后,2011 年3 月11 日“福岛核泄漏事故”再次给整个世界带来恐慌。
想准确鉴定自己是否遭遇核污染的侵害,只能依靠专业仪器,这种仪器一般疾控中心才有,所以核爆之后只能凭自己身体的感觉做出判断。如果在核爆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口渴等状况,说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在减少,轻者无大碍,有的经过治疗也可康复。但如果出现脱发、出血、呕吐、腹泻等症状,则可确定已受到严重的核污染侵害,通常两周之后就会死亡。如果出现脑损伤为主的症状,甚至在两天内就会死亡。我并非讲这些吓唬人,核辐射就是这么可怕!
但“核辐射”不等于“辐射”!其实,我们身边处处有辐射,甚至人体本身也有一定的辐射,但是一定剂量以下的辐射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大部分人往往谈“辐”色变,归根结底还是被核辐射吓怕了,其实大可不必。
核电磁脉冲对人体没有直接伤害,却是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克星。核爆瞬间释放的伽马射线和X 射线与空气中的氧、氟原子撞击形成强大的电磁脉冲,会对军用和民用电子、信息、通信、雷达系统等造成严重破坏。此外,电磁脉冲对人体可以造成间接杀伤。比如,指挥系统操作人员如果接触到一个聚集有大量电磁脉冲的收集体,如金属体、电子装备等,均会遭受极高电压的灼伤。核电磁脉冲比雷电的电磁场强度要大几百倍,其频率宽,几乎包括所有长短波,危害范围广,覆盖半径可达数百到上千公里。对于军队而言,核电磁脉冲会使指挥系统、通信系统瘫痪;对于大众来讲,“赖以生存”的手机肯定用不了了(家都没了就别玩手机了)。虽然电磁脉冲不会直接杀伤人体,但是破坏了通信设备,求救信号发不出去,还是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
逃脱不是武力,但速度拉开了我们与危险的距离。逃跑撤离当然以快为先,有什么穿什么,能带什么带什么,但是面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还是得视情况挑剔一下的。
所以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种防化服,下图为较常见的国产“FFF02 分体式防化服”,相比一体的全封闭重型防化服,它的优点是穿脱迅速,且不妨碍在复杂地形中快速灵活地移动、搜救、勘探甚至作战。它的外观虽然与我们平时穿的衣服没有太大差异,但仍然有许多不能忽视的细节。
FFF02 分体式防化服外层是比较光滑的防化材料,不容易附着有毒物。表面细小的起伏纹路是为了防止腐蚀性的毒剂在衣服表面聚成滴状,集中腐蚀使局部破损。而衣服的内层黑色部分,是涂有防毒活性炭浆的内衬。在衣襟、袖口、领口等部位通常会额外多出一块活性炭布料,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衣服与鞋子、手套等间接口部位渗漏进去。图中红色虚线指示的就是埋在衣服下面的活性炭布料,防止毒气从拉锁之间的缝隙渗入。手套和鞋子的穿戴需要先盖住袖口的活性炭内衬布料,再用外层面料盖住手套或鞋子。这样一来,附在衣服上的有毒物流下或滴落时,不至于顺着缝隙流入手套和鞋子内。人的腿部是活动频次最多的部位,为了加强防护还需穿戴特制的防毒靴套。
至于防毒面具,需要戴在里层,让防化服的连衣帽覆盖边缘。拔开滤毒盒的盖子,用手按住进气口检查气密,如果按住时感觉无法吸气就说明气密良好。滤毒盒里可装有多种防毒材料,比如滤毒棉和滤毒纸,其中最常使用的防毒炭虽然比一般活性炭的吸毒能力要强,但仍然有达到饱和的时候,所以需要定期更换。
防化服可以防的物质有:芥子气、VX 神经毒气、沙林、塔崩、梭曼、生物化学毒剂、工业毒气、放射性气溶胶和尘埃等。
当不竭的能源点亮万家灯火、惊天的巨响终结了罪恶的战争时,人类发掘出核能的喜悦,犹如找到了延续新时代的火种般高昂。然而,一次次的核泄露事故让家园满布疮痍,一次次的核武危机险将世界重新拖入战火,当巨大的能量变成制衡四方的利器,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恐惧和不安。再先进的武器也只是杀人工具,无法改变其恶魔般的本性。当你读到这里,再回看本文的第一张插图,你又作何感想?
摘自《战逗法则》/作者:李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