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繁殖的表现,细菌芽孢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022-11-26 17:25:09 0

细菌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繁殖的表现,细菌芽孢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某些细菌,特别是G+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折光性强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spore),又称内生孢子(endospore)。

芽孢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特殊的抗性,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种的特性,产生芽孢的杆菌中有需氧芽孢杆菌属和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属。

细菌芽孢具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各种细菌芽孢着生的位置、形状、大小因菌种而异,故芽孢具有分类学意义。

如枯草芽孢杆菌、炭疽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的芽孢位于菌体中央,卵圆形,比菌体小;

而丁酸梭菌的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椭圆形,直径比菌体大,故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破伤风梭菌的芽孢却位于菌体一端,正圆形,直径比菌体大呈鼓槌状。

芽孢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耐热性, 如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 在沸水中能存活1h,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 即使在180度的干热中, 仍可存活10min, 这给医疗卫生、发酵工业和食品工业带来严重危害。

芽孢耐热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芽孢含水量低, 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

2.芽孢壳致密且厚, 通透性低, 能阻止化学药品等的渗人;

3.芽孢形成时合成了一些较繁殖体具有更强耐热性的酶类;

4.芽孢皮层中含有2, 6-吡啶二羧酸钙 (dipicolinic acid, DPA) 盐, 可增强其耐热性.

芽孢多形成于细菌对数生长期末期, 与营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积累等环境因素有关, 但能否形成芽孢是由细菌基因组决定的。 芽孢具有菌体的酶和核质等成分,故能保持细菌生命活动的延续。

细菌芽孢形成时, 细菌染色体首先发生构型变化,两条染色体凝集成束状, 通过中介体与细胞膜相连; 细胞质膜借中介体内陷、延伸,形成双层膜, 构成芽孢的横隔壁, 将核质与一部分细胞质包围, 形成细胞不对称分裂, 从而形成小体积部分的前芽孢 (forespore);

前芽孢合成DPA并累积钙离子, 堆积成皮层, 并以外膜包围; 再在外膜的外面形成芽孢壳和芽孢外壁。

值得注意的是: 一个细菌的营养细胞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而一个细菌芽孢只萌发成一个细菌营养体。所以,芽孢与细菌的繁殖体不同,一般认为它是细菌的休眠体。

芽孢和孢子的区别就是,芽孢是休眠体,孢子是繁殖体。

关键字:  细菌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繁殖的表现  细菌芽孢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细菌芽孢抗热性强是因为含有  细菌芽孢产生于什么时期  细菌芽孢染色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