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的人生历程 曹德旺简介及人生经历
2023-02-20 16:46:08
0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曹德旺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他很多的讲话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让他成了“网红”企业家 。曹德旺在网上有千万粉丝,他的励志人生、商业智慧,以及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激励无数创业者和年轻人 。
2021年5月,75岁的曹德旺宣布出资100亿建大学,引起热议 。古人说“大智如愚”,曹德旺大抵如此 。他说:“作为企业家,在准备创业时,一定要记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做大事情靠眼光和人格魅力 。”
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又是如何从一个落魄的乡下少年,成为备受尊敬的企业家呢?
01-少年坎坷
1946年5月,曹德旺出生在上海租界 。当时租界里有很多印度巡捕,小孩子就经常扮成他们的样子,曹德旺也是如此 。他连名字都没有,人家就叫他“小印度” 。
到了9岁该上学的年纪,他的伯父才为他取名为“德旺”,寓意聪明有德,兴旺发达 。他的父亲,是永安百货的股东,早年做生意攒下了不菲的家业 。父亲闲来无事,经常给他灌输各种生意经 。父亲对他说:
“生意生意,就是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意义 。你追求生活的同时,要追求它的过程,不管是酸甜苦辣,都得过 。不应该单单把甜的拿走,酸的不要,那也没有味道 。”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曹德旺对做生意有着一种别样的热情 。
上海时局动荡,曹家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 。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邮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上 。天有不测风云,全家人平安抵达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 。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
沉船的事情不知真假,兵荒马乱的年月,有什么办法呢?原本富裕的曹家,几乎一贫如洗 。因为太穷了,甚至没法供养两个孩子读书 。曹德旺9岁才上学,14岁时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得辍学回家放牛 。
辍学后,曹德旺就开始自学 。每天去放牛、拾柴,身上一定会带着两本书:一本《新华字典》,一本《辞海》 。当时八角钱一本的《新华字典》,是他割一年马草攒钱买的;三块钱一本的《辞海》,他割了三年马草才买到 。
从16岁开始,曹德旺跟着父亲做起了卖香烟、贩水果的小生意 。每天父亲负责销售,他负责一早起来去很远的地方进货 。每天凌晨2点钟就得起床,从高山镇骑4个小时的车到福清市收购水果 。曹德旺在自传中说:
“我有早起的习惯,是少时随父亲做水果生意落下的 。每天凌晨两点,母亲总是坐在床前,喊着推着酣睡的我 。就是到现在,我都时常会闪过母亲坐在床沿边,含着眼泪喊起床 。一手轻轻地推在被子里的我,一手抹着止不住的泪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与迫不得已,通过“抹泪”这一动作表露出来 。曹德旺初中没毕业,但他的自传,却写得真切朴实、感人至深 。
1976年,曹德旺30岁 。高山镇一家玻璃厂招聘临时工,在父亲的主张下,曹德旺进入这家企业当上了采购员,工作是推销水表玻璃 。
从做小生意到当小职员,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
从16岁到30岁,14年的时间里,曹德旺把一切可能的生意都基本做过了 。他的起点很低,做的都是别人不屑一顾的小生意 。
曹德旺说:“人生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如果有追求的话,都是你的作品 。”这些辛酸的早年经历,练就了曹德旺勤劳坚韧的性格,也积累了他经商的经验,为他日后纵横商场打下基础 。
02-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
曹德旺在玻璃厂干了七年时间,这家乡镇小厂几乎年年亏损,甚至到了快要倒闭的边缘 。1983年,玻璃厂对外转包,无人问津之际曹德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他做生意是一把好手,揽来了不少客户 。当年玻璃厂就实现扭亏为盈,进账二十万 。两年后,玻璃厂公私改制,曹德旺把房子抵押了,现金购得50%的股份,成为真正的企业老板 。
有一次,曹德旺去南平出差,在景区旅游纪念品市场给母亲买了根拐杖 。带上车时,司机提醒他小心点:“别碰着玻璃,一块玻璃要几千块钱呢 。”曹德旺好奇,什么玻璃这么贵?司机告诉他,这是汽车玻璃,日本进口的 。
曹德旺一回到家就特意去汽车修理店打听,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马自达汽车一块前挡风玻璃就要六千元,加急还得再加两千元 。经过调查他才知道,原来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玻璃生产厂家,市场都被日本玻璃企业垄断了,所以才会这么贵 。
曹德旺当即决定:“没有人做,我来做,我要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上 。”带着这股敢闯敢拼的劲头,他一头扎进了汽车玻璃领域 。
曹德旺所在的玻璃厂,做的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水表玻璃 。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他要造一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谈何容易?
当时全世界80%的汽车玻璃市场,都被英、美、日、法的4家巨头公司占据 。曹德旺不服气,他毅然决定将玻璃厂业务转向汽车玻璃,彻底改变中国汽车玻璃依赖进口的历史 。
1987年,41岁的曹德旺联合11个股东集资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将工厂从偏僻的高山镇搬至福清县城的郊区 。
生产汽车玻璃,毕竟不是小打小闹 。幸运的是,当时国家也在大力提倡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福耀业务重心放在汽车玻璃上,得到各方大力支持,曹德旺变得更有底气 。
然而当时的福耀是要人没人,要研发没研发,一片空白 。有人告诉曹德旺,上海耀华玻璃厂有一套旧的汽车玻璃设备图纸,曹德旺仿佛抓到救命稻草,连夜北上赶赴上海,花两万元将图纸买下来 。
不久,曹德旺又带着一帮人到玻璃制造设备最先进的芬兰“偷技术”,弄回来一台当时国内没有的先进机器 。考察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开始调试机器、培训人才 。
引进设备当年,福耀就研制出了自己的汽车玻璃,首批挡风玻璃成本不到200元,却卖到1500元,并且市场供不应求 。
福耀第一年就赚了70万,第二年更是赚了500万 。与日本进口玻璃相比,福耀玻璃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 。五年后日本玻璃失去市场,彻底退出中国 。
距离曹德旺创立福耀玻璃,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 。如今的福耀玻璃早已今非昔比,拥有三百多项自主专利,在国内建立了二十多个生产基地,在汽车市场的市占率高达70%,每年进账几十亿元 。
03-曹德旺会跑路吗?
中国每生产两辆汽车,至少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玻璃;全世界每四辆汽车中,就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玻璃 。福耀玻璃,成了中国汽车行业闪亮的一张名片 。
在国内顺风顺水地经营10年之后,曹德旺的目光开始投向海外市场 。早在1995年,他就带领福耀玻璃走出国门 。1999年,曹德旺将美国的分销改成了直销,福耀的凌厉攻势,引起竞争对手的极度不安 。
2001年2月,由于福耀玻璃在美国销售已超过两亿片,美国PPG等3家公司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对福耀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加征反倾销税 。几天后,美国商务部作出判决,福耀倾销事实成立 。
曹德旺以美国商务部裁决不公为由,把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他甚至不惜血本砸下300万美元聘请一流的律师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曹德旺主动登门拜会PPG,提出与其鱼死网破不如合作共赢,最终PPG主动撤诉,并与福耀达成合作 。长达三年的反倾销官司,以福耀的胜利而告终 。福耀也成为中国加入WTO之后,打赢跨国诉讼官司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
2016年,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建厂,启动在美汽车玻璃项目 。他远赴美国办厂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美国工厂》 。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 。
为什么要去美国开工厂?原因很实在 。玻璃是易碎品,长途运输成本巨大,在美国建厂是客户的要求 。此外,美国建厂成本更低,土地不用钱,厂房也不用钱,天然气价格是国内四分之一 。
曹德旺算了一笔经济账,福耀要具备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在美国建厂 。但是他去美国投资的决定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曹德旺是不是要跑路了?一时之间舆论四起,流言满天飞 。
面对质疑,曹德旺回应说:“福耀是中国人的福耀,不是我曹德旺的福耀 。我只是生产迁移,没有做对不起中国的事情 。”
为了打消公众的疑虑,他放弃美国绿卡,还劝说三个儿女也退掉了绿卡 。他说,如果加入美国籍,福耀就不是中国人的了,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不能做对不起历史的事情 。
除了在美国开疆拓土之外,福耀还在俄罗斯创建了两个生产基地,在日本、韩国、德国等设立了子公司和商务机构 。
曹德旺没有跑路,他深知没有中国,就没有福耀,也没有他曹德旺 。他说:“我70岁了,几十年奋斗的结晶,我不会不守晚节 。选择移民的都不是企业家,他们是小老板,真正的企业家一定要有抱负,不会移民 。我的根在中国,我必须坚守中国人这个底线 。”
04-中国首善
在旁人的眼里,曹德旺肤色黝黑,身材敦实,个头不高,其貌不扬 。如果不是西装革履的衬托,他看起来和农民形象没什么分别 。曹德旺也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农民企业家,至今没有丢掉农民的本分与诚实 。他说:
“我是企业家,不是富豪 。我是从最底层上来的,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我最困难时,一天才赚2分钱 。我结婚那天,才第一次穿上鞋,袜子还是我哥的 。”
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深知底层的苦 。2010年,曹德旺向西南五省十万贫困家庭捐赠善款2亿元 。谈起这笔捐款,曹德旺动情地表示:
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老百姓生活苦得很 。我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知道那种滋味 。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2000元钱可以说是他们的希望 。
从1983年捐款至今,曹德旺个人累计捐款近160亿,捐助范围涉及社会救灾、扶贫、助学等各方面 。他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善” 。曹德旺身家千亿,却在富豪榜前一百名找不到他的名字 。因为他的钱,大多数都捐出去了 。
2020年胡润富豪榜上,曹德旺身价165亿元,排名325位 。但是在做慈善这件事上,没人比得过他 。
不一样的经历,让曹德旺对财富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理解 。他认为,自己所有的成就都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应该还给社会,把财富用于帮助最需要的人 。
2021年5月,曹德旺宣布:计划出资100亿元,筹建“福耀科技大学” 。倾其所有,这将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二所由个人捐资建立的公立大学 。
办学的初衷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专门研发、攻克被国外“卡脖子”的先进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然而曹德旺的这一想法,同样引起热议 。很多人提出质疑:企业家办大学,能行吗?
出资100亿建大学,可谓是倾其所有 。他已经是古稀之年,75岁筹建一所大学,意味着什么呢?曹德旺的回答很质朴:“我挣了那么多的钱,我想把这些钱再还给这个社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有人说,在中国只有两个人称得上是真正的企业家,一个是任正非,另一个就是曹德旺,其他都是商人 。这话虽然有失公允,但却足见人们对这两位年过古稀、历经沧桑而成就非凡的企业家的尊敬和认可 。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企业家?曹德旺曾说过:“企业家必须有这样的境界和胸怀,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 。做到这三点,才能无愧于企业家的称号 。”
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商人,他们在时代的背景下,从社会攫取了惊人的财富 。但是像任正非、曹德旺这样,把财富用于发展中国科技,或把财富用来做慈善、回馈于社会的企业家却很少 。或许,这就是任正非、曹德旺如此受人敬重的原因 。
2021年5月,75岁的曹德旺宣布出资100亿建大学,引起热议 。古人说“大智如愚”,曹德旺大抵如此 。他说:“作为企业家,在准备创业时,一定要记住,做小事情靠技巧,做大事情靠眼光和人格魅力 。”
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又是如何从一个落魄的乡下少年,成为备受尊敬的企业家呢?
01-少年坎坷
1946年5月,曹德旺出生在上海租界 。当时租界里有很多印度巡捕,小孩子就经常扮成他们的样子,曹德旺也是如此 。他连名字都没有,人家就叫他“小印度” 。
到了9岁该上学的年纪,他的伯父才为他取名为“德旺”,寓意聪明有德,兴旺发达 。他的父亲,是永安百货的股东,早年做生意攒下了不菲的家业 。父亲闲来无事,经常给他灌输各种生意经 。父亲对他说:
“生意生意,就是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意义 。你追求生活的同时,要追求它的过程,不管是酸甜苦辣,都得过 。不应该单单把甜的拿走,酸的不要,那也没有味道 。”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曹德旺对做生意有着一种别样的热情 。
上海时局动荡,曹家决定举家迁回老家福建福清 。离开上海时,父亲带全家坐邮轮,财产全部放在另一条运输船上 。天有不测风云,全家人平安抵达后,全部家当却没有回来 。只得到一句答复,说是那条船沉了!
沉船的事情不知真假,兵荒马乱的年月,有什么办法呢?原本富裕的曹家,几乎一贫如洗 。因为太穷了,甚至没法供养两个孩子读书 。曹德旺9岁才上学,14岁时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得辍学回家放牛 。
辍学后,曹德旺就开始自学 。每天去放牛、拾柴,身上一定会带着两本书:一本《新华字典》,一本《辞海》 。当时八角钱一本的《新华字典》,是他割一年马草攒钱买的;三块钱一本的《辞海》,他割了三年马草才买到 。
从16岁开始,曹德旺跟着父亲做起了卖香烟、贩水果的小生意 。每天父亲负责销售,他负责一早起来去很远的地方进货 。每天凌晨2点钟就得起床,从高山镇骑4个小时的车到福清市收购水果 。曹德旺在自传中说:
“我有早起的习惯,是少时随父亲做水果生意落下的 。每天凌晨两点,母亲总是坐在床前,喊着推着酣睡的我 。就是到现在,我都时常会闪过母亲坐在床沿边,含着眼泪喊起床 。一手轻轻地推在被子里的我,一手抹着止不住的泪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与迫不得已,通过“抹泪”这一动作表露出来 。曹德旺初中没毕业,但他的自传,却写得真切朴实、感人至深 。
1976年,曹德旺30岁 。高山镇一家玻璃厂招聘临时工,在父亲的主张下,曹德旺进入这家企业当上了采购员,工作是推销水表玻璃 。
从做小生意到当小职员,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
从16岁到30岁,14年的时间里,曹德旺把一切可能的生意都基本做过了 。他的起点很低,做的都是别人不屑一顾的小生意 。
曹德旺说:“人生中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如果有追求的话,都是你的作品 。”这些辛酸的早年经历,练就了曹德旺勤劳坚韧的性格,也积累了他经商的经验,为他日后纵横商场打下基础 。
02-做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
曹德旺在玻璃厂干了七年时间,这家乡镇小厂几乎年年亏损,甚至到了快要倒闭的边缘 。1983年,玻璃厂对外转包,无人问津之际曹德接下了这个烂摊子 。他做生意是一把好手,揽来了不少客户 。当年玻璃厂就实现扭亏为盈,进账二十万 。两年后,玻璃厂公私改制,曹德旺把房子抵押了,现金购得50%的股份,成为真正的企业老板 。
有一次,曹德旺去南平出差,在景区旅游纪念品市场给母亲买了根拐杖 。带上车时,司机提醒他小心点:“别碰着玻璃,一块玻璃要几千块钱呢 。”曹德旺好奇,什么玻璃这么贵?司机告诉他,这是汽车玻璃,日本进口的 。
曹德旺一回到家就特意去汽车修理店打听,结果令他大吃一惊 。马自达汽车一块前挡风玻璃就要六千元,加急还得再加两千元 。经过调查他才知道,原来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玻璃生产厂家,市场都被日本玻璃企业垄断了,所以才会这么贵 。
曹德旺当即决定:“没有人做,我来做,我要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上 。”带着这股敢闯敢拼的劲头,他一头扎进了汽车玻璃领域 。
曹德旺所在的玻璃厂,做的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水表玻璃 。没有技术,没有经验,他要造一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谈何容易?
当时全世界80%的汽车玻璃市场,都被英、美、日、法的4家巨头公司占据 。曹德旺不服气,他毅然决定将玻璃厂业务转向汽车玻璃,彻底改变中国汽车玻璃依赖进口的历史 。
1987年,41岁的曹德旺联合11个股东集资成立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将工厂从偏僻的高山镇搬至福清县城的郊区 。
生产汽车玻璃,毕竟不是小打小闹 。幸运的是,当时国家也在大力提倡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福耀业务重心放在汽车玻璃上,得到各方大力支持,曹德旺变得更有底气 。
然而当时的福耀是要人没人,要研发没研发,一片空白 。有人告诉曹德旺,上海耀华玻璃厂有一套旧的汽车玻璃设备图纸,曹德旺仿佛抓到救命稻草,连夜北上赶赴上海,花两万元将图纸买下来 。
不久,曹德旺又带着一帮人到玻璃制造设备最先进的芬兰“偷技术”,弄回来一台当时国内没有的先进机器 。考察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开始调试机器、培训人才 。
引进设备当年,福耀就研制出了自己的汽车玻璃,首批挡风玻璃成本不到200元,却卖到1500元,并且市场供不应求 。
福耀第一年就赚了70万,第二年更是赚了500万 。与日本进口玻璃相比,福耀玻璃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 。五年后日本玻璃失去市场,彻底退出中国 。
距离曹德旺创立福耀玻璃,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 。如今的福耀玻璃早已今非昔比,拥有三百多项自主专利,在国内建立了二十多个生产基地,在汽车市场的市占率高达70%,每年进账几十亿元 。
03-曹德旺会跑路吗?
中国每生产两辆汽车,至少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玻璃;全世界每四辆汽车中,就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玻璃 。福耀玻璃,成了中国汽车行业闪亮的一张名片 。
在国内顺风顺水地经营10年之后,曹德旺的目光开始投向海外市场 。早在1995年,他就带领福耀玻璃走出国门 。1999年,曹德旺将美国的分销改成了直销,福耀的凌厉攻势,引起竞争对手的极度不安 。
2001年2月,由于福耀玻璃在美国销售已超过两亿片,美国PPG等3家公司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对福耀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加征反倾销税 。几天后,美国商务部作出判决,福耀倾销事实成立 。
曹德旺以美国商务部裁决不公为由,把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 。为了打赢这场官司,他甚至不惜血本砸下300万美元聘请一流的律师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曹德旺主动登门拜会PPG,提出与其鱼死网破不如合作共赢,最终PPG主动撤诉,并与福耀达成合作 。长达三年的反倾销官司,以福耀的胜利而告终 。福耀也成为中国加入WTO之后,打赢跨国诉讼官司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
2016年,曹德旺投资6亿美元在美建厂,启动在美汽车玻璃项目 。他远赴美国办厂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美国工厂》 。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 。
为什么要去美国开工厂?原因很实在 。玻璃是易碎品,长途运输成本巨大,在美国建厂是客户的要求 。此外,美国建厂成本更低,土地不用钱,厂房也不用钱,天然气价格是国内四分之一 。
曹德旺算了一笔经济账,福耀要具备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在美国建厂 。但是他去美国投资的决定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曹德旺是不是要跑路了?一时之间舆论四起,流言满天飞 。
面对质疑,曹德旺回应说:“福耀是中国人的福耀,不是我曹德旺的福耀 。我只是生产迁移,没有做对不起中国的事情 。”
为了打消公众的疑虑,他放弃美国绿卡,还劝说三个儿女也退掉了绿卡 。他说,如果加入美国籍,福耀就不是中国人的了,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不能做对不起历史的事情 。
除了在美国开疆拓土之外,福耀还在俄罗斯创建了两个生产基地,在日本、韩国、德国等设立了子公司和商务机构 。
曹德旺没有跑路,他深知没有中国,就没有福耀,也没有他曹德旺 。他说:“我70岁了,几十年奋斗的结晶,我不会不守晚节 。选择移民的都不是企业家,他们是小老板,真正的企业家一定要有抱负,不会移民 。我的根在中国,我必须坚守中国人这个底线 。”
04-中国首善
在旁人的眼里,曹德旺肤色黝黑,身材敦实,个头不高,其貌不扬 。如果不是西装革履的衬托,他看起来和农民形象没什么分别 。曹德旺也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农民企业家,至今没有丢掉农民的本分与诚实 。他说:
“我是企业家,不是富豪 。我是从最底层上来的,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我最困难时,一天才赚2分钱 。我结婚那天,才第一次穿上鞋,袜子还是我哥的 。”
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深知底层的苦 。2010年,曹德旺向西南五省十万贫困家庭捐赠善款2亿元 。谈起这笔捐款,曹德旺动情地表示:
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老百姓生活苦得很 。我年轻的时候吃过很多苦,知道那种滋味 。对于一些偏远山区的农民来说,2000元钱可以说是他们的希望 。
从1983年捐款至今,曹德旺个人累计捐款近160亿,捐助范围涉及社会救灾、扶贫、助学等各方面 。他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善” 。曹德旺身家千亿,却在富豪榜前一百名找不到他的名字 。因为他的钱,大多数都捐出去了 。
2020年胡润富豪榜上,曹德旺身价165亿元,排名325位 。但是在做慈善这件事上,没人比得过他 。
不一样的经历,让曹德旺对财富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理解 。他认为,自己所有的成就都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应该还给社会,把财富用于帮助最需要的人 。
2021年5月,曹德旺宣布:计划出资100亿元,筹建“福耀科技大学” 。倾其所有,这将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二所由个人捐资建立的公立大学 。
办学的初衷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专门研发、攻克被国外“卡脖子”的先进技术,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然而曹德旺的这一想法,同样引起热议 。很多人提出质疑:企业家办大学,能行吗?
出资100亿建大学,可谓是倾其所有 。他已经是古稀之年,75岁筹建一所大学,意味着什么呢?曹德旺的回答很质朴:“我挣了那么多的钱,我想把这些钱再还给这个社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有人说,在中国只有两个人称得上是真正的企业家,一个是任正非,另一个就是曹德旺,其他都是商人 。这话虽然有失公允,但却足见人们对这两位年过古稀、历经沧桑而成就非凡的企业家的尊敬和认可 。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企业家?曹德旺曾说过:“企业家必须有这样的境界和胸怀,国家会因为有你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你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 。做到这三点,才能无愧于企业家的称号 。”
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商人,他们在时代的背景下,从社会攫取了惊人的财富 。但是像任正非、曹德旺这样,把财富用于发展中国科技,或把财富用来做慈善、回馈于社会的企业家却很少 。或许,这就是任正非、曹德旺如此受人敬重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