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证)的中医辨证治疗
【概述】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本病的发生,病因病机为宿疾内伏于肺,复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肺气上逆气滞,气道挛急,狭窄而发病。
发时喉中痰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诊断依据:哮病特点是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较多见。发时喉中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至于病势的轻重,发作频度的稀密,发作时间的长短,则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发作短者,仅几分钟,或几小时,甚至持续数天。一般说来,发作和缓解均迅速,多为突然而起,亦有先兆症状:开始如鼻喉作痒,喷嚏,鼻流凊涕,呼吸不畅,胸中不适,嗳气,呕吐,情绪不宁等。断则咽塞胸闷,微咳干呛,以至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中痰鸣有声,痰黏量少,咯吐不利,甚则长口抬肩,目胀睛突,不能平卧端坐俯伏较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唇甲青紫,额汗淋漓,或伴有寒热。
若能将大量的黏痰畅利地咳出,则窒闷之势得以渐减,呼吸渐感通畅,痰鸣气憋随之缓解,似如常人,或感疲劳,纳差。若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身体虚弱,可常有轻度哮症,在大发作时甚至持续难平。
【辨证论治】
辨证总属于邪实正虚。已发作的以邪实为主,未发作的以正虚为主。邪实当分寒最,生
痰、热痰的不同;正虚应作其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发时攻邪治标,去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反复日久,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平时应扶正治本,则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一)发作期
1.寒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腹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怜,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射干10克,麻黄10克,干姜10克,细辛3克,法半夏15~24克,紫菀、冬花各10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0克,大枣5个加减:如痰涌喘逆不得卧者加葶苈子20克,泻肺涤痰,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的杏仁、苏子、白前、地龙、橘皮等等化痰利气。若病人阴甚阳虚,发作频繁,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苔淡白,脉沉细者,当标本同治,温阳补虚,降气化痰,用苏子降气汤加党参、胡桃肉、坎脐、紫石英、沉香、诃子之类;阳虚明显者,佐以附子,补骨脂,钟乳石等。
2.热哮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髙肋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处方:白果15克,麻黄10克,杏仁12克,苏子15克,葶苈子15克,甘草6克,冬花1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5克,法半夏15克。
加减:若肺热内盛,加生石膏30克;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卧。加地龙,莱菔子,厚朴;内热壅盛,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以利肺,痰吐稠黄黏加知母、鱼腥草、海蛤粉、射干等加强清化之力。
若哮证发作时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显示者,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如曳锯,咯痰黏腻难岀,舌苔厚浊,脉滑实者,治当涤痰利窍,降气平喘.
方用三子养亲汤加厚朴、半夏、杏仁,另吞皂荚丸。必要时予控涎丹,泻其壅痰。
(二)缓解期
哮证反复频发,正气必虚,故在平时缓解期,应培补正气,从本调治,根据体质和脏气的不同虚候,分别从肺、脾、肾入手。
1.肺气亏虚型
症状:平素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病前喷嚏频作,鼻塞流凊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凊稀色白,面色咣白,舌苔薄白,质淡,脉细弱或虚火。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处方:生黄芪2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党参12克,五味子10克,百合15克。
加减:若怕怜畏风明显加桂枝、白芍、生姜、红枣调和营卫。若自汗甚者,加煆龙骨、牡蛎各30克;若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黏、口干燥,舌质红者,可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等益气养阴。
2.脾气亏虚型
症状:平素痰多,食少脘痞,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失当而诱发,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质淡,脉细缓。
治法:健脾化症。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处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15克,陈皮12克,山药15克,薏仁30克,生姜15克。若形寒肢冷便溏者加桂枝、千姜以温脾化饮。
3.肾气亏虚型
症状:平素气息短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心慌,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黏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辨其阴阳进行化裁。偏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处方:熟地15克,山药15克,枣皮10克,泽泻、茯苓各15克,肉桂6克,附片10克,故脂15克,胡桃肉15克,仙灵脾15克。
偏肾阴虚者,去温补之品,用七味都气丸加当归,龟板胶。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或予参蛤散。可常服紫河车粉。
此外,还需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首应注意气候影响,防止外邪侵袭;同时生活起居,当有定时,避免疲劳或情志刺激,耗伤正气。慎饮味薄滋味,以杜生痰之源,从而减少复发的机会,以冀渐臻于痊愈。
本病极为顽固,经常反复发作,不易根除,病程日久,年高体弱,发作频繁,持续不已者,难治。若邪实而正虚虛,发时喘息鼻煽,胸高气促,张口抬肩,汗出肢冷,面色青紫,神志不清者危,临床之时,必须慎加注意或进行中西医抢救。
附:治哮证的单方、验方备用。
1.地龙:焙干研粉,装胶囊内服,每服3克,每日二次。或30%地龙注射液2亳升,肌注,每日1次。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气管炎,因热痰伏于肺者,用于热哮。
2.三花烟:20%洋金花,20%冬花,60%金银花,共研细末,做成纸烟,待哮喘急性发作时当烟吸。适用于哮证(无论寒哮、热哮),急性发作时使用,可缓解喘哮症状
3.麻黄五味饮:麻黄6克,白果9克,五味子6克,黄柏9克,乌梅9克,水煎,另用白糖32克,细茶3克为药引送服上药。适用于哮喘久延不止,因痰热伏肺者(热哮)。
4.皂角15克,煎水浸白芥子30克,12小时后焙干,每次各1~1.5克,一日三次。用于发时痰涌气急之证。
5.蟾蜍一个去皮及内脏,内放白胡椒,半夏,陈皮各9克,用黄泥包固烧焦,去泥研末,每次3~9克吞服,每日二次。适用于冷哮患者。
6.敷贴法(白芥子涂法):白芥子、玄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末和均,在夏季三伏中,分三次用生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1~2小时去掉,每10天敷一次(冬病夏治法)。
上一篇: 循经穴位推拿治疗肩周炎治疗骨性关节炎方法、医案、经典案例
下一篇: 如何服用丽珠胃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