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效分析怎么分析(人效怎么计算公式)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看到有些文章把人效、人力的ROI、人力成本等作为HR最关注的指标。HRBP懂业务的标准也直接与这些指标挂钩,似乎这就是HRBP的核心价值。
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撕一下关于人效这个话题。
一、人效指标是否重要,和公司战略及行业特性息息相关
我们看到在这张战略地图上,体现了两种战略:增长战略和生产力战略。增长战略考虑的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生产力战略体现的是资源利用的效率。
而人效体现的是人均产出,其实反映的是生产力战略。
但是不是每个公司的战略都倾向于生产力战略,特别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一直以来增长战略才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因此对大部分公司来说人效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只有强调生产力战略的企业,或是人力成本占比很高的企业,也或是在管理上开始追求人均效率的时候,人效指标才会开始变得重要。
另外,和行业也息息相关。一些把效率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比如强调供应链的、物流行业、部分快消行业......,这些行业人效指标比较重要。
如果你的公司还是更强调新的业绩增长点,而不是效率问题的,人效不是公司考虑的重点。
二、剖析人效
我们先看看人效的公式:
人创销售= 销售额 / 员工人数
人创毛利= 毛利润 / 员工人数
人创利润= 利润额 / 员工人数
人效的提升,要么应该是通过激励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产出和效率;要么通过管理的改善,系统的优化来提升整个组织的流程效率。这样的人效提升才有意义。但是有的时候,所谓的人效提升,是没有意义的数字游戏。
以人均销售额为例,笔者以前在制造业的时候,有两年市场行情大好,产品都来不及做,那两年的公司产能每年100%的增长,除了招人,同时靠工人不断的加班赶订单来完成。那两年,人均销售额从40万/人提升到50多万/人。
看似人效是提高了,原因有二,一是因为那两年市场行情大好,二是因为工人不断的加班赶订单赶出来的。但整体的效率并不高,两三年的市场高峰后,企业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这种人效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另外我们看人效的公式,分子是销售额,分母是员工人数。如果想提升人效,要么提升销售额,要么减少人数。这样而来,人效的计算变成了一场数字游戏。
第一种情况:
比如公司销售额5亿,员工1000人,则人均销售额=50万;
那么在不提升销售额的情况下,我把1000人中的500人变成外包人员;那公司在册员工只有500人,而人均销售额则变成了100万。
任何条件不变化,表面上人效提升了1倍。
第二种情况:
比如公司销售额从5亿增长到了10亿,员工人数不变还是1000人。
人效则增长1倍,50万/人增长到100万/人。
但是这真的是人效提升了吗?
实际上造成销售额增长的可能是资本投入的因素、技术进步的因素或是其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仅仅从人效的角度来衡量,把它看做人的效率的提升,导致直接忽略了其他的因素。
我们看到以上几种情况,表面上人效提升了,实际上这些人效的提升一点意义都没有。
接下来我们谈谈关于人效提升,HR到底能做什么。
从人效的公式中我们看到,要提升人效,要么提升销售额,要么减少人数或降低人工成本。
关于提升业绩,或者说提升效率,你觉得HR可以做什么?
做激励吗?提升员工满意度?
是通过这些手段来提升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效率吗?HR不能说没有作为,但更多是支持作用;
改善流程,重整组织结构,从而提升人效?
流程、组织结构都是跨部门的事情,涉及到各种资源及利益,这样伤筋动骨的事情除非公司老大亲自抓,否则单单靠HR来协调,我觉得够呛。HR真没有这么大的权利,也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而关于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人数,这似乎看上去挺简单。但是减员这件事情是HR想减就能减的吗?没有充分理由,有哪个HRD敢冒险干这事儿。
结语
不管是HR也好,HRBP也好,其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在我们的群里大家也一起探讨,但是我发现这一点上大家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究其原因,每个人对于人力资源的理解,如盲人摸象般,只是看到自己理解的那一面。
人效、人力的ROI、人力成本,这些数据在某些时候是重要的,前提是基于公司战略、基于行业特性。人力的相关数据只是公司财务数据中的一块,在某些行业人力成本只是成本中占比很小的一部分,从整体看根本微不足道。所谓的数据驱动经营,实在不知道对于数据的理解及信息的掌握,HR能比财务有多少的优势。我认为,凡是财务能做的事情,一定不可能是HR的核心价值。
对于HR的核心价值理解不清晰,直接导致HR的工作方向不清晰,工作职责不清晰,而这种不清晰或者说对人力资源的误解,还一代传一代的,把错误不断的传承下去,才是人力资源整个行业最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