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大学堂一年学费(苏州太湖大学堂国学大师)

2022-11-14 01:32:30 0

苏州太湖大学堂一年学费(苏州太湖大学堂国学大师)

图为作者陪同南怀瑾先生首次视察太湖大学堂用地。

二〇〇〇年十一月十八日九点五十分南老师终于第一次莅临了太湖大堤,在九点三十分时庙港还是倾盆大雨。九点半一过,艳阳普照,庙港沿湖一带是“小粉土”,下再大的雨,顷刻即干。

在陪同南师看土地时,我在一个小时中连问了三次,南老师您决定了没!?您真正的决定了没!?您下决心最后决定了没!?得到的都是铿锵有力的答复,“决定了,不后悔”。

看完地后在我家用膳,南师饭后在一楼卧室休息,下午便要去苏州、东山等地,出发时,我再问了南师一遍,同样的肯定。

在赴苏州的车上,我即刻打电话通知吴江汝留根书记说南先生要经过吴江到苏州,可与他见面五分钟。本来约在市委办公室,我说找不到,结果在吴江宾馆会面,这时我们车已到横扇镇,路程只剩十七分钟,到达吴江宾馆时,汝书记率领四套班子及相关人员已在吴江宾馆大厅迎接,铺上红地毯,准备了鲜花及摄影师,南师当时表露出更肯定的决心,他说:“难怪子平会落户吴江,你看他们的办事效率,是其他地方无法追赶上的。”

之后回到上海长发,南师曾召集门生几次会议,大家都持反对态度。最后南師还拍桌子发了顿脾气说:“你们不去,我一个人也要建起来。”当李传洪得知此中经过后,告诉李素美,南师要建,就应配合他建,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完成老师的愿望。没有多久即签下三百亩的意向书。

刘雨虹在她的新浪微博“我说太湖大学堂”一百四十九回中,言之凿凿说太湖大学堂是润泰集团尹衍樑拿的钱,但在她编的书中《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老古文化公司出版),引用南师的话,“是李传洪、李素美拿的钱。”您这位身为长寿老人说的话,前后倒置,我真不知道你说的哪句真、哪句假?混淆视听,制造社会混乱。当然你如果硬要说是尹君拿出钱来捐献给南师造太湖大学堂,尹总目前生活在台湾,你可去找尹总证明他捐了,你才是真的。

太湖大学堂所在地的所有土地及建物,全部属于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所有,有政府文件为凭。注册资本2450万美金,由外国法人独资投入,于2001年3月成立。此公司无南家相关成员,南怀瑾先生是公司推选的法人代表,无任何股权。董事会成员有南怀瑾、李素美、李传洪、郭姮妟。南怀瑾先生过世后,董事会重新改选任命郭姮妟为新任董事长。太湖大学堂土地与房产属于东西精华农科(苏州)有限公司,在法律上无任何争议。

润泰集团尹总已多次表示他愿出庭作证,太湖大学堂都是李传洪、李素美姐弟出资的。李家是厚道人家出身,宁愿自己受伤害,被伤害,在不到最后关头,都不愿反击对方,给大家留些颜面。不管如何,李家姐弟追随南师三十多年,视南师如父母,甚至超越他们的亲生父母。

你在南师百年之后,尽说些有的没的,难道你没有夜半惊魂?我祈望老天能唤醒你的良知,秉着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做些正人君子该做的事。

向子平微博文章:郭姮妟校长(Sami)讲述 太老师与儿童读经

太老师与儿童读经

“在朗朗读书声中,再造一个中国”是太老师在建完金温铁路后提出来的。

编者注:南师 怀瑾先生,郭姮妟母亲和舅舅称老师,因此郭姮妟尊称南师为太老师。

无成有终的一件事

太老师毕生致力于传统文化复兴,1995年在太老师的支持下,我的母亲(李素美女士)面向全国开始推动小朋友诵读经典的活动,接著1997年我也加入了此项经典诵读的推广工程,并在太老师的指导下,编辑了《儿童中西文化导读》诵读本系列(共四十册),带动了儿童读经的风潮,全国的有此共识的人也纷纷响应加入推广阵容,带动了全民对国学的重视。我们在香港成了ICI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在武汉成立大方文化公司及上海老古文化公司。对大陆地区的儿童免费提供教材,并且支助山区裡的教师培训,进行经典教育。

《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直到2000年太老师说,读经的工程是点火的工程,教育是个无成有终的事业,现在读经的火已经点起来了,我们可以去做我们下一阶段的事业,开始积极找地开办能够让大家真修实证的地方,即太湖大学堂。

2005年郭校长陪同南师

巡视太湖大学堂建设

太湖大学堂建造完成的第二年,也是太老师在大学堂开始讲课后的一年,学堂举办了第一届的夏令营,迎来了大陆各地的学童65名,都是接受经典教育的孩子,却发现他们虽然背诵了大量经典,但仍没有把经典当成学问来落实,无法把经典内涵带到生活教育之中。太老师于是很著急,他说真正的教育是做人做事,从生活教育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起了这个头,也要把它导正交代。2007年夏令营结束后,经过一年的准备,2008年正式成立太湖大学堂附属吴江太湖国际实验学校。

十六个人的小学校

学校初期的十六位同学

第一届学生开学时候从4岁到10岁的孩子共16位,学期结束19位。学校以生活教育为重点,结合了中西文武古今,不脱轨,属于体制内的学校。

太湖大学堂附属小学

2018年,太湖大学堂学校进入第十年,在校生285人,教职员工近200人。今年七月,将迎来第七届毕业典礼。第一届的孩子也进入大学学习。有李哲浩同学以哲学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大。李美潼同学实现儿时的梦想,将经典穿到身上,跳级两年,申请到美国顶尖的Parsons School Of Design设计学院。今年陈思翰同学也完成儿时的梦想,成为管理吃喝玩乐的专家,进入瑞士最好的酒店管理学院就读。

献给太老师的礼物

2018年春 开学日

2012年9月,太老师前往医院的前两个星期,把我叫到座前,再次殷切地交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善念,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禀赋(别境慧)站起来。”令人欣慰的是太湖大学堂的孩子文武兼修外,还抱持著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在此十週年校庆之际,谨以孩子们的表现献给太老师。祝贺南师怀瑾先生百年诞辰暨太湖大学堂十年校庆,丰实圆满。

郭姮妟校长(Sami) 讲述太老师与太湖大学堂的建造

编者注:南师 怀瑾先生,郭姮妟母亲和舅舅称老师,因此郭姮妟尊称南师为太老师。太老师刚回到大陆的时候,讲课没固定地方,得到处去借场所。他说:“我又不是大熊猫,你们老是看戏一样来看我一天二天,或弄个铁皮屋听我讲完几天课吧?有什么用?我需要有个能够修行、能够练习、能够改变人心的地方。我盖一条铁路给火车走算什么(指金温铁路),我要盖一条给人走的路!”后来找得很辛苦选定吴江七都庙港,可是那时候庙港到上海要三个半小时到四小时的路程,全程都是乡村的石头小路,连一盏路灯都没有,回上海时迷路是常有的,但那时候太老师就说:“好!盖!”太湖大学堂建造工程自2001年开始动工,历时6年才建成。当时谢福枝先生担任东西精华农科公司的总经理,他负责整土种树,我负责与设计师对接土建和内装修的设计,原是由台湾大元建筑师事务所姚仁熹先生负责的,还记得那时候参与建设的公司和建筑师很多,但是太老师都不满意。虽然后来整个规划,是由太老师指导我,一起拼乐高积木,再由姚仁熹建筑师落实成为图纸基础。建造工程中,图纸一改再改,已经不是原来所设计的大小和建筑外观了。太湖大学堂的原址最早是沼泽地,记得当初土地勘测员说土质太好了。后来才发现他口中的土质好,是因为可以将一颗蕃薯种成三颗蕃薯那么大,但是当要盖房子的时候,地桩插在烂泥上面,无法支撑。但依据太老师的指示,太湖大学堂要按照百年的建筑工法建造,真是让大家煞费心思。建造太湖大学堂的过程真是多灾多难,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先在隔壁的地块建造,但是由于设计失当,打完地基后,发现地基有崩裂,无法继续,只好停止施工,另外重新动,在现有的太湖大学堂基地上再次动工。还记得第一次参与动土典礼的人很多,太老师带领。第二次动土典礼只剩下我和谢福枝先生、设计师陈登林先生、达欣工程的几位主管而已。2003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当时太老师在义乌铁皮屋演讲完七天课程就大病了。此时雪上加霜,太湖大学堂的工程,因为不停地更动变化,也烂尾停工了。当初太老师选址太湖大学堂这块地时,大家都劝他:“此地鸟不生蛋,离上海开车最少3个半小时,实在不适合在此建造学堂。”但是太老师力排众议,坚持要这么做。2003年的烂尾,太老师很失望灰心,他和我说:“看来大学堂是造不成了。”我看太老师又生病又失望,我很难过,觉得无论如何,要完成太老师的理想,不管付出多少资金和心血,哪怕他只讲课一天或者一小时我都觉得值。我跟太老师自告奋勇地说:“我去负责缮后,再把大学堂盖起来吧。”太老师听了以后笑了,说:“你要能把大学堂盖起来,我南怀瑾三个字倒过来写,笑掉我的牙给你看。”当时年关将近,满天飞雪,我来到大学堂开始督建工程进度。才了解到当初的建筑公司是大公司,一包再包,负责我们项目的已经是一个小包头。他看着大学堂的工程遥遥无期也跑了,只剩下工地上一群没有钱过年的工人。看到是我来接工程,那些工人更觉得失望了。他们想:这个业主估计是不要工地了,派了一个小女孩过来,什么都不懂,根本就是打算逃脱。那时工人们常常拿着铁锤围堵在工程办公室门口(也不能称作办公室,就是两个铁皮屋,位于现在象法堂的位置)。我躲在办公室不敢出去,屋子里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风呼呼地从门缝灌进来。尽管我围着围巾、戴着帽子,全身还是哆嗦的,好在当时还有一只小猫陪伴在我身边。(工地上的小猫,以后再另篇详说)

后来我想到一个好主意,圈养德国牧羊犬,若是有谁进来恶言恶语、大声粗话、威胁恐吓时保护我,后来大学堂就开始养德国牧羊犬了。可是来不及,因为我买的狗实在太小了,只有两个月大,也救不了一时之急。所以每次工人来要钱的时候,我就让厨房的阿姨去买大虾、大鱼、大肉,请大家吃饭,饱嚐美食后,总算能打发他们消失一两天,周而复始,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

太湖大學堂狗舍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阵子后,施工承包方的总经理终于愿意出面解决此事,将工程重新估价,先行结算,再进行第二个阶段,最后以原造价的两倍结算。接著,重新订立合同,重新开工,因为一期工程遗留下太多建筑问题,包括水电、消防、空调、地热系统等等的衔接,所以所有的建筑图纸等于再翻了一次。

2004年主樓主體結構完成

土建完成后,太老师却嫌这个房子的造型还要再做修正,他觉得江南多雨,加上一而再再而三的重修,有漏水的隐患,我们就觉得在建筑物外形上再做一些改变。改变的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建筑师,非常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石门路看样品房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外国建筑师,就是日后完成太湖大学堂建筑的设计师Ken Jinken,我和他虽然不熟悉,但觉得他的作品不错,就把他推荐给了太老师。太老师看过以后也感觉不错,告诉这个建筑师说,我这个房子不要中式,也不要西式的,我要中国人进来的时候,像到了外国,而外国人进来的时候,却又像到了中国。

我和妈妈(李素美女士)以及太老师带著建筑师去上海外滩参考万国建筑博览群。这也是太湖大学堂从最原始的设计变成现在这样的原因。为了太老师的要求,我和Jinken想了半天,绞尽脑汁,最后决定让这个房子有著阿拉伯式的迴廊,西班牙式的屋顶,再搭配中国的飞簷牆壁。因为这样的关係,很多原来的建筑就必须拆掉了,重新装修设计。Jinken不会说中文,只会说英文,带著一个助理。常常在现场产生和工人及施工图纸无法配合的现象。那时候,每次建筑师来到现场,常常能看到一幅血流成河的画面,好惨呀!有一次,建筑师在工地里跳上跳下的拿著锤子,将施工错误的天花板和造型全部打掉。因为他过于激动,以致于当他敲打的时候,血就顺著他的手往下流。在这样几次混乱之后,太湖大学堂逐渐有了现在的面貌。

太老師巡視大學堂建設

终于完成土建,可以请太老师来现场看了。太老师到了六号楼一看,说为什麽六号楼盖得像鸽子笼一样?原来设计是三十间标准套房,太老师说太像鸽子笼,怎麽住人?全部敲掉,改成三房两厅的。太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将现在的六号楼,也就是研修楼,原本的一间间套房全部敲掉,改成现在的三房两厅、四房两厅、五房两厅的房间,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六号楼(研修楼)的样子。

那时候,由于工程的设计图一改再改,加上施工图纸常常和现场不符,建筑师对建筑品质要求又特别高,当时施工图的施作也没有现在这麽发达,实在是有苦难言。当时,我的舅舅(李传洪先生)常常安慰我说:「没关係,沙弥你就是密勒日巴,当初密勒日巴盖房子的时候,也是拆了又盖,盖了又拆,最终还是完成了,这是对你的磨錬。」

马尔巴叫密勒日巴去盖房子,密勒日巴按照上师的指示,在东边、西边和北边,各盖了房子,每当他盖到一半的时候,马尔巴又叫他全部拆掉,重新盖过。师父还用种种办法整他,最后房子终于盖好了,师父让他过关了。

土建完成了,接著开始要採购空调设备、机电设备。为了太老师,每层楼都设计有电梯,并且全部配置无障碍设施。那时候大学堂这块地虽然通电了,但是瓦斯没通(到现在也没通上瓦斯),经常停电,而且是临时停电,一天停数次的都有,一停两三天的也有。一想到太老师年纪那麽大,住在大学堂里,万一突然停电了,岂不把太老师冷坏了吗?最后找到方法,就是「地源热泵」。这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但是为了太老师,我们不顾经济考虑,义无反顾。

「地源热泵」是透过烧水传热的,如果碰到停电,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冷却,这样子,一旦有突发状况,太老师也不至于受寒,因为地热会慢慢地降温。但「地源热泵」也让我伤透脑筋,那时候的江南几乎没有人使用,就算有少数人开始使用,也只是小范围的铺设在厕所里罢了。当时我们这个项目是江南最大的地热系统工程。我们在太湖大学堂左侧凿了138口的井,採取「地源热泵」的方式,也是非常先进的特别专案。地热环保公司,把这个项目拿去参加比赛,还得了江南的环保工程奖。

后来,我迎来了一位贵人,上海华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魏元辰先生。他住到太湖大学堂工地边上的宿舍养病,和我住上下楼。常常听到我和採购机电等等设备的厂商沟通,他觉得我是被骗了。有一天他跟我说:「沙弥,这个工程由我来帮你把关,钱也由我们公司来把关支付。反正我的钱,你不用也是白不用,以后留给谁用,又有谁知道呢?」

我听了心裡有点不舒服,我就跟他说了一个故事。太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做好事也是要有福报的,不是想做就做。」有一次我们陪太老师在苏州参访,观前街上有很多乞丐在乞讨,我说:「我们吃饭的时候多点些菜,等吃饱了以后可以打包,再分给这些乞丐吃。」太老师说:「你要给就现在给,我跟你打包票,等一下还不见得有人要你的东西呢。」我听了没放在心上,点了很多菜,没吃完打包了。果然出去以后一个乞丐也没有,最后我叫醒了一个在工地睡午觉的工人,拜託他接受我的供养,把打包盒都给了他,他头也不抬,眼也不看的说了一句:「摆一边放著吧。」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魏总,并没有接受他金钱的帮助,后来我才知道魏总当时已经是肝癌末期。当时魏总抱病帮我,让他公司的经理和执行班底来帮忙协助,完成了机电设备的设计和採购。

魏总没有等到工程完成,就在换肝过程中过世了。走的那天刚好太老师和妈妈(李素美女士)去了香港办事,只有我代表去医院送他最后一程,因为他的妻女非常不捨,一再抢救。太老师让我转告魏太太,不要再留他了,告诉他安心走,讲完以后魏总彷佛释怀了。藉此机会缅怀魏总的恩情并感念致敬。太老师事后告诉我:「当一个人处于弥留状况,他的意识还没有全部离开身体,他可以感知亲人的所有情绪,如果旁边大家捨不得他走,他也会很难过。所以去送人最后一程的时候要告诉大家一定不能哭。」

太老师和李素美女士巡视太湖大学堂工地

太老师要求所有的门窗、楼梯、拱门,必须全部按照鲁班尺的尺寸修建。当时的大陆,连鲁班尺都没见过,更何况知道如何使用呢?为了落实大家都能使用鲁班尺,我们从台湾购买了大批鲁班尺,分发给每一个建筑工人,并在工地四处贴满鲁班尺的使用方法。其间也是笑料百出,有工人拿回去量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发现妻子的高度、宽度不合鲁班尺的尺寸,非常懊恼生气,还因此造成家庭不和。后来赶紧向大家说明,鲁班尺是不能量活人的。

在使用鲁班尺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例如:到底是量窗框的尺寸?还是窗洞的尺寸?往往是窗洞符合鲁班尺尺寸,装上窗户后,又不合鲁班尺尺寸,只好装了又敲掉,弄得施工队工人很头痛,监理也头痛。担心这样防水层都敲坏了,以致日后留下漏水的隐患。为了配合鲁班尺的尺寸,也浪费了大量的建材。一根铜管原本可以分成四份,做成四扇窗,为了符合鲁班尺尺寸,只能做三扇窗,剩下三分之一的材料只能废弃,造成很多的困扰,也让房子的造价,一而再、再而三地翻高上去。

在大学堂的建设工程中,还要提及另一位贵人,便是东银集团的陈萍董事长。初次见面,太老师就让陈董帮忙建设太湖大学堂。陈董和太老师调侃:「我们做生意盖房子,不是缺钱,就是缺地;您既不缺钱,也不缺地,为什麽太湖大学堂盖不起来啊?真奇怪。」太老师回答道:「我就是不缺钱,也不缺地,房子就是盖不起来。」

我从03年就开始待在太湖边(同时也兼顾台湾老古文化公司的正常运营、出书)。04年,我一边在工地监工,一边在复旦大学攻读博士。秦绍德老师是我的博导,他当时担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身负重任还是常常抽空来工地探望鼓励我。

左起:秦紹德老師、太老師、郭姮妟

终于,07年太老师可以讲课了,我特别高兴,太老师逢人就夸奖我,并说可以给我颁个建筑学博士。但对太老师应更具意义,因为有个地方大家可以进去里面住下来,跟著太老师学习,也可以打坐静修,探讨生命的来源始末,对嚮往人心改善、嚮往传统文化的人,也有一个地方可以去,是不是很棒?

太湖大学堂的建成是许多人的泪和汗交织而成的,值此南师 怀瑾先生百年诞辰和太湖大学堂十週年之际,感念所有与我为太湖大学堂付出的尊长和风雨同行的伙伴,大家齐心协力发愿将太湖大学堂继续办下去。

编者注:因为篇幅的限制,参与到太湖大学堂兴建的许多人,例如领路我们选址七都的向子平先生、汝留根书记,看地先锋侯秀玲老师,刘宗民老师和橘子大师等等,以后另篇详述,敬请期待续集。

郭姮妟校长讲述:儿童经典诵读推广旅记

上世纪90年代,李素美老师与郭姮妟校长,在南怀瑾先生指导下,推动“中西儿童经典诵读工程”,开创了儿童经典诵读的先河。本系列为郭姮妟校长本人讲述的儿童经典诵读推广旅记,不仅有上世纪儿童经典教育在各地的发展状况和推广过程,还涉及九十年代各地风土人情,是推广和研究国内儿童经典教育的珍贵资料。

南怀瑾老师和郭姮妟校长(左三)

“中国文化导读”播种工作

从一九九八年的三月开始,我加入“国际文教基金会”,和我的母亲李素美女士一起,以天津为起始站,开始了“儿童智慧开发、中国文化导读”的播种工作。

在六个月时间里,我们跑过了天津、北京、 青岛、蓬莱、烟台、连云港、上海、武汉、广州,以及山区的连州、兰州和敦煌,也到了云南的屘江和白雪玉龙山,在台湾、香港的国际学校里,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不只做了文化播种的工作,更是令在美国长大的我,一睹祖国的风貌。

住在美国华府时,记得小时候就旁听太老师(南怀瑾老师)对中外学者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的经济改革及对外开放尚未到达成熟的时机,现在做来是杀鸡取卵,剖腹练丹,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这些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点都不能理解。直到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才对太老师的这番话有所体悟。

从我有记忆以来,我一直以身为一个“中国人”为荣。因为我们从小学课本里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告诉我们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山川壮丽、物产丰隆、而且是东亚称雄。”这一路由沿海至内地跑下来,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南怀瑾老师与郭姮妟校长

第一站——天津河西区

1998年4月2日-4月4日 天津

天津是我们文化导读活动的起点,是由我们公司的财务总监傅小姐联系的。傅小姐是天津人,有一个八岁的女儿,去年八月在我们“国际文教基金会”与“光华新闻文化中心”合办的儿童导读活动中,听了王财贵博士的演讲后,就开始教她的女儿读经典。一年下来效果很好,她的女儿写作能力变好了,也懂得学以致用了。有一次,她女儿问她:“‘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是什么意思?”她女儿将她问倒了,她只好敷衍地回答:“就是教我们要做好人的意思。”女儿听了马上回答:“哦!我明白了,就是要我们‘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傅小姐听了,吓了一跳,心里也暗自欣喜,心想读经不止使她和女儿变得更亲近,同时也把女儿变得这么有智慧。她急忙回答说:“对!对!对!就是这样!”傅小姐自己的女儿得到了好处,就非常希望她的家乡——天津的小朋友也能得到这个机会。于是由她和她的大学同学李小姐联系,安排了“国际文教基金会”到天津做了一场说明会。

后来机缘碰巧地联络上对教育特别重视的河西区副区长张女士,她听完我们的介绍后,非常地赞同。她说:“现在中央正宣导素质教育,要建设起一个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且河西区的教育口号正是“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还有政府领导、社会参与、区城协调、三位一体(国家、社会、个人)、三教统筹(普教、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抓、共育人才、共建文明。而我们的文化导读活动与家庭教育方针和河西区的社区教育理念,正是完全吻合。

张区长说他们目标都有了,就是苦无能够具体落实的方法,非常感谢我们带来的理念和经验、演讲会有从河西区各个校来的校长共三十多位.以及和平区的老教育家余校长,其中几位老教育家更是非常地支持这项活动。

从天津的演讲开始,更加深了我们要推动文化导读的信念。这一定会成为一个人人支持的教育活动。

1998年5月9日 上海

中国沿海地区发展得很快,像上海的开发进步之快,更是有目共睹,短短的几年建设,已经成为有模有样的现代化都市了。琳琅满目的美国、法国、日本的百货商场在黄金地段营业着,里面的东西可是有着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物价水平。

或许是建设得太快了吧,左边几栋大楼正在盖,右边则是天桥、地铁在兴建着,一眼望去总是灰蒙蒙的一片。如果不是在室内走着,不出十分钟,眼睛就成了水汪汪的。不管是半夜十二点,或者是清晨四点,只要推开窗,灰蒙蒙的尘沙与车油烟味就会迎面而来。

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建设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浦东大桥、高速路建设之先进奇伟,真令人不敢相信自己是置身在中国大陆。四处高楼大厦耸立着,计划也照着规划一步步地安排着。只是看似壮丽先进的新区,一到了晚上,就显出它的寂寞来了。除了通往浦西区的高速公路还亮着两排路灯外,一眼望去,却是几处零零星星的灯火。

最近一次到上海是八月初,除了商谈儿童文化诵读课本的事宜,也为我们上海的塑料厂扩建看了几个地方。其中一个区离上海浦西区大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到那放眼望去,全都是一亩亩的水田,长着绿油油又肥硕的稻谷。“就是这儿了!看你们需要多大面积,尽管说!” 带我们去看土地的年轻主管(三十多岁左右)大方地说。

我听了以后吃了一惊,这么好的水田竟然要填平让我们盖工厂。又想到甘肃省和一些山区,因为地形和地质的关系,把能利用的每块小小土地都利用上了,还只能长一些玉米和向日葵,这里竟然要把良田当工业用地,太糟蹋了吧!年轻的主管说,农业用不了太多人工,所以一定要搞企业、搞工厂,收入才会提高。

但是,这样的规划不是太功利、太短见了吗?这样没计划地走一步算一步,将来带来的后果真是不敢想象!想必中国总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被人们在如此“急功好利”地开垦下被糟蹋了吧!

上海市的“儿童中国文化经典导读”活动,是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硏究院院长金博士、董副院长、唐讲师合作,由我们提供课本,他们在华师大下属的实验幼儿园、小学来进行实验教学。他们将针对儿童的智力、记忆力、行为等等在受过经典导读的训练后,做成资料化的研究报告,这一套合乎国际标准化的数据表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提供的。

儿童诵读经典宣传海报

1998年5月15日 连云港

连云港的演讲是香港大学经济系赵博士与她在连云港的大学研究生同学徐先生联系、安排举办的。徐先生现在已经是连云港的父母官,知道了这文化导读的事,非常赞同。加上消息又是从他久未联络的老同学处得来的,更是答应为我们安排场地,邀请校长老师们来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赵博士说:“你们不是大陆出去的,都却这么热心国内的教育工作,我是大陆本地人,更应该尽一点心”。所以这次到连云港及广州和山区三排乡的这一段旅费,都是由赵博士承担的。我们是从上海搭车去连云港的,从上午十时出发,沿途经苏州化工局参观了下他们的工厂,用了午餐后,就经南京直奔连云港,到达时已是凌晨二点多了。一路上公路都修得十分好

在连云港的演讲,来了将近五十人,都是师范教育专家、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这是很成功的一次演讲,看来这项活动还是相当受欢迎的。

连云港的特产是花生、水晶和温泉。听说从前,人们趁着晚上出去,因为水晶是生长在离地面很近的土里,晚上有紫水晶的地方会透出紫光,黄水晶会透出黄光,白水晶会透出白光。有经验的采矿者到晚上在发光处做上记号,天亮了再去开采。在大量的开采后,这历时几千年才结聚而成的宝矿,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在外地一般值六七百元的水晶项链,在物价水平相当高的当地机场和旅馆,还只卖十多元一条,实在令人为这水晶、为当地人感到不值。

连云港的气候总是透着一股澈心的凉意,人们也看起来干净俊秀,也许正是地灵人杰,产得出灵石的地方,人当然也沾染上这灵气。我想有一天水晶被挖光了,人们还能保有这特别的气质吗?但是除了人们有更快的经济来源,又如何能叫大家不要那么贪婪地挖尽藏在地底已上亿年的宝贝呢?

孔庙经典诵读推广活动

1998年5月18日 广州

广州也算是发展相当好的一个地区。吃的、喝的、花的几乎是香港水平。而这次也很巧在从丽江回广州的飞机上,碰上了几个暑假出来的广州旅行团。他们不止有能力花上几千元人民币到外地旅游,更是带上大包小包的香菇、雪茶等特产。只是一路上,他们就在飞机上放肆地喧哗嬉闹,毫不在意影响到其他乘客。如果说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的只是物质上的享受,那真是太可怕了。

原本以为广州是一个发达的地区,而且离香港近,该是更会接受我们的理念。没想到我和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更是把我在哥大学习到的教育理论翻箱倒柜地全搬上台来,才好不容易令他们认同并产生兴趣。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年轻的领导神气飞扬说的一番话:“文化这东西,等哪一天经济搞好了,大家有钱了,自然有人会去做了。”想想不久前在上海和天津等地,接触到的都是四五十岁的领导。他们知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夺走的痛苦,也深深明白“中国文化”的精神之伟大。可是像三十几的年轻人就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在哪里。其实,在台湾,我们这一代,也把老祖宗所留下的宝贝慢慢忘掉了。

在广州的演讲,听众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老师,这一场没有共识的听众和主讲者的思想战,打得可真是辛苦。也让我理解到太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中国早开放了十年。如果中国能够先把文化、教育扎根了以后再开放,今天中国就不是如此这样的一个局面而已。”

我也体会到一点,因为我十二岁才到美国读书,总觉得由于语文能力还是有别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沟通起来总是有些距离。但回来国内,语文没有问题,但发现,虽然说着一样的语言,却感到思想上的隔阂是那么得远。归根究底是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也想到必须趁着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教育方法”这块还能理解的上一代还在岗位上,还掌有权利时,抓紧时机把中国文化传承工作做起来。要再等个几年,这些老人下了岗位,要再做起来,可就困难且事倍功半了。

1998年5月17日,连州

五月份我们到广州山区连州去推广读经时,是坐车子去的。那边离广州市才四百多公里。因为一路上都是高速公路,按时速八十公里来计算,应该不出五个小时也该到了。但由于前几天连下了暴雨,使得好几个路段崩塌,要绕道而行。开车的司机说:“一定是老天爷有感你们来推广读经教育,今天才放晴。到昨天为止,还整条路都不通,机场也都封闭。”

而且有趣的是,虽说是高速公路,却因为不时出现赶着牛羊、背着孩子的农妇,提着锄头在高速公路上悠闲漫步的农人,只好放慢车速,终于在十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到了广州山区连州。一路上一个小山丘接着一个小山丘,看起来无比青翠可爱,但却因为都是石灰岩,所以长不出农作物。

山区里大部分住的都是 “傜胞”,因长期的营养不良,都长得瘦瘦小小的,更因为是近亲结婚,很少有聪明的小孩。他们一个家庭的年收入才四百元人民币。学校里的桌椅都非常破旧,几乎都是一个一个的洞。负责安排我们到那里演讲的丘老师.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三排乡人,是赵博士的高中校长。他看着家乡的穷困,于是回广州去募钱,回来修复了他的母校,令人感动。

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在三排乡的演讲来了一百多位校长和老师,他们在会场大楼门外就张贴起了“欢迎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莅临指导教育工作”的红布条,也在每个楼梯口放上一个小黑板写上欢迎的语句。原来不止三排乡的老师们都来了,更有许许多多的老师,跋涉了五六个小时,翻山越岭地来听演讲。为的是给自己那生活在穷困山区的子弟,带回外界的学习信息。演讲当中,看到许多老师黝黑的脸上,眼睛睁得大大的,像是要把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面。那不由自主向前倾的身子和拉长了的脖子,真是令人感动。真是没有料到,这么穷困的山区,竟然这么重视教育。

我们第二天到傜区去参观一所小学。一共才二百个学生,可是高年级(也就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加起来不过十来个,大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孩子到了有劳动力的年龄,就被召回家工作了。后来校长告诉我们,许多人把学校当成托儿所,也不管学校接收否,一大早就把孩子,两三岁的都有,往学校一放,就去工作了,到黄昏时才来接孩子。所以当这位校长听到文化导读这个活动时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学校里六岁以下的孩子最多,常为了不知如何安排他们的时间烦恼。现在能教他们读经识字,就解决了学校因师资不够而孩子无所事事的难处了。

这里的孩子认真读书。因为他们知道唯一能走出这穷乡僻壤的家乡,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就只有读书这一条路。有些家庭交不起学费,就把家里的玉米和其他农作物拿来抵缴学费。

离开之前,我们答应只要孩子们读经读得好了,就给他们捐赠一所流动图书馆,也想到如果有机会,应该把有效的饲养方法带给他们。他们农作物长得不好,养鸡养猪也是无规划的放养,如果有人能来指导他们一下,相信他们的生活一定可大大改善。

还有一点,在这里,他们每餐都杀鸡招待我们,然后很恭敬把鸡头对着我们。这和台湾人把鸡头对着主客是一样的规矩。他们因为客气,也担心我们吃得不好,又要忙着处理那些不请自来的苍蝇,他们自己总是很少动筷子。常常是坐得满满一桌的人,最后还剩下满桌的菜。我们很感谢他们的心意和热情招待。

儿童经典诵读推广留影

1998年8月29日,深圳

我们的推广活动来到了深圳,和其他较发达的城市一样,人们虽然有钱,却不把我们的活动看成是单纯的推广。对我们的理念一半接受,另一半则是存着来看笑话的心态。在我们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后,他们基本上还是很接受儿童文化诵读的做法,也都承认是一件好事。

太老师曾说,文化导读的活动,一定要用乡村影响城市的方式来做。以后真正的大人才,也是会出在那贫困的穷乡僻壤。因为他们才懂得去珍惜能够读书的机会。

在深圳还有位许先生,不只安排了我们演讲活动的一切,还当场答应由他来负责捐赠课本给真心想做的学校。我们之所以能一站一站地把活动坚持做了下来,还是要归功于在每个地方都有许多人真心的支持我们的想法和理念。我们才能越做越有劲、越有信心。

深圳演讲会郭姮妟校长发言

1998年8月2日-8月4日,

青岛/蓬莱/烟台

在蓬莱的演讲活动是和我们公司贸易部的供应厂家共同安排的,我们也顺便看工厂和谈合资计划,所以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不愧是人称“蓬莱仙岛、鱼米之乡”,每餐的海鲜都是又新鲜又好吃,还有许多美丽的贝类。吃完后我还舍不得丢了它们,而是把它们洗干净了拿回家做装饰品。

除了推广活动,我们还去了“蓬莱仙阁”,看到了八仙过海的地方。蓬莱的海岸干净,不像青岛的海岸人那么多。总得来说,蓬莱真是个好地方。母亲直说如果退休了就搬到蓬莱住。

从蓬莱离开后,我们又到烟台做一场演讲。妈妈同时也教一些有兴趣学佛的朋友打坐,并讲一些佛法给他们听。原来他们都在看太老师(南怀瑾老师)的书。有一个年轻人,十五岁因为拿刀砍人被判刑,他说是后来看了太老师的书,他的整个人生才改变的。另外一个年轻人则是被女朋友的家人反对,因而发誓要杀女朋友全家,身上随时带着刀子,对大家的劝解全部无动于衷,后来一位朋友给他看太老师著作中节录出来的句子,他才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打消杀人泄恨的念头。

走了一趟下来,发现太老师竟对这么多的人有如此深远的正面影响!(综合新浪微博101主人 、太湖大学堂官方微信)

关键字:  苏州太湖大学堂一年学费  苏州太湖大学堂国学大师  苏州太湖大学堂2018收费  苏州太湖大学堂实验学校  苏州太湖大学堂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