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吴长江10月27号重审结果——雷士吴长江重审什么时候宣判
2016年12月,香港上市公司雷士照明、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左三)
坐稳了第一大股东的阎焱不断拨弄吴长江敏感的神经,吴长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心中又气又恨,阎焱不时话里话外地“敲打”他,自己才是公司的大股东,雷士董事长、CEO的位置都是自己让吴长江坐稳的。
雷士照明2010年5月在香港上市,虽然高盛和赛富的股份均有稀释,但阎焱老大、吴长江次之的格局不变。
阎焱2011年牵线施耐德,引入为战略投资者,阎焱的潜在话语权进一步扩大。
因意见不合,2012年阎焱索性将吴长江赶出雷士,自己接替他出任董事长,而接替吴长江出任CEO的正是来自于施耐德的张开鹏。吴长江对媒体表示自己“不想离开,但被逼离开。”
这次内讧桥段与2005年分家的剧情相似,吴长江再次动用了同样的“杀手锏”,他在经销商的支持下,再度回归。
罢工正式开始。此次罢工愈演愈烈,2012年7月13日直至8月10日,雷士核心供应商停止向雷士供货。雷士董事会对吴长江是否回归的审议一直没有结果。
雷士内部多名高管离职,雷士“断货”后,董事会依旧不同意吴长江回归,但是“施耐德系”已经辞退两名高管,算是对经销商的妥协。吴长江8月20日现身重庆动员供应商恢复供货,部分供应商表示会响应吴长江的提议。
这次事件持续了整整一年。雷士照明2013年6月23日晚公告,该公司创始人、现任CEO吴长江于6月21日的股东大会上当选执行董事。,历经一年,这意味着吴长江正式重返雷士董事会。
前门赶走狼,后门提防虎
王冬雷麾下的德豪润达以生产西式小家电发迹。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王冬雷所在的行业,他不得不带领德豪踏上转型LED之路。他一直希望找到一家拥有较强渠道的照明企业。
吴长江与王东雷相见恨晚。当时,吴长江对王冬雷提出的要求是,务必帮他赶走阎焱。吴长江至今也不知王冬雷用了怎样的方法,说动施耐德中国区总裁朱海在2013年4月的股东会上站到王冬雷一方,于是阎焱辞任董事长出局,吴长江重新坐稳了雷士照明的CEO。
只是前门赶走狼,后门提防虎。耿直的吴长江斗不过阎焱,更斗不过老辣的王冬雷。
忌惮于两次雷士风波中吴长江的绝地反击,王冬雷设计了一套将自己与吴长江深度绑定的机制。德豪润达买下吴长江持有的雷士照明18.6%的股权,在以二级市场收购股权的方式,成为雷士的第一大股东;同时德豪润达向吴长江增发股权,让吴成为德豪第二大股东。
吴长江深知这种捆绑模式下,自己的话语权有限。他与王东雷另外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这些协议明着是为了起到制约王东雷的作用,但更多的是保障他对雷士照明的独立运营管理。只要雷士的经营权在吴长江手上,就无人能跨过他与弟兄们修建的雷士护城河,但他却忘了,今时不同往日,他已不再是雷士的股东。
2014年5月,德豪润达继续增持,德豪润达王冬雷成为董事长。2014年6月,吴长江被任命为执行董事。
甜蜜期来得快去得也快,平静的外衣下早已暗潮汹涌。2014年 8月8日,雷士照明一纸声明彻底捅破了窗户纸,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下课”,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吴系人员。这已是吴长江在以其本人为主线的公司高层内斗中第三次遭到驱逐。
究其根本,王、吴之争与阎、吴之争并不二致,依然是对雷士控制权与经销渠道之争。
王冬雷成为雷士第一大股东后,便开始主导雷士与德豪之间的业务整合,包括将雷士核心业务T8支架转移进入德豪润达,该业务每年贡献了公司20%的收入。吴长江有所不满。
之后,王冬雷把自己的德豪润达与雷士照明在财务和业务上都进行了深度整合。他和吴长江都认为是自己拯救了对方,一个提供了资金,一个提供了渠道与现金奶牛。和上一次一样,为了公司经营权,双方又开始暗战,直至最后大打出手。
雷士照明8月29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王冬雷再率众部直指吴长江私相授受、输送利益,指责吴长江在雷士照明董事会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违规担保,可能使雷士照明遭受1.73亿元巨额损失,投票罢免吴长江在雷士照明的任何职务。随即,两人隔空对垒,互斥对方试图掏空公司,在资本市场掀起一场“赤膊战”。
2014年10月28日下午,随着雷士照明的官方微博晒出一张“立案告知书”,惠州市公安局随即向外界证实,吴长江因涉嫌挪用资金被惠州警方立案侦查。
在这场争斗中,吴长江彻底失败了,作为公司创始人最后却发现公司不再是自己的还成为阶下囚。兵败如山倒,随着吴长江的锒铛入狱,雷士的“吴长江时代”彻底落下帷幕。
中国的吴长江们应何去何从
吴长江最后还是栽在了一手创立的基业上,“这就是命。”吴长江评价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有性格缺陷,因为名利和冥冥之中的宿命,一次又一次成为被驱逐的人。
吴长江的遭遇背后是一个非常见的中国企业问题,似乎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会有这种情况,要么碰到天花板,要么遭遇资本狙击,甚至还有因政策陡变、第二代不愿接手,半道衰落的结局。
据调查,中国民营企业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仅有10%,每年新成立的民营企业达到15万家左右,同时有10万多家企业关门。但在中国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民营企业机遇不可谓不多,市场不可谓不大,那么民企究竟是不能做大,还是不敢做大?这个值得大家深思。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就等于走向绝望。这句话虽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细细揣摩,不无道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巨头瞄准中国市场,这些外来和尚则比资本更加凶猛,他们熟练地蚕食着本有前景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频繁遭遇它们与资本的双重夹击,生存环境恶劣。
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吴长江们生存得并不轻松,也许在不久的以后,还会有更多精疲力竭的民企创始人告别自己一手带大的企业,远离民营经济这坛浑水。
但如果中国的主流市场上,只剩下背靠垄断温床、不思创新的国企大鳄,以及借助资本巧取豪夺的跨国企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创新力何在?这样的结果又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此篇文章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本文资料转载自公众号《可豪说》,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