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姜村到“大下姜”:“先富帮后富”写就山区之变
杭州12月31日电(柴燕菲 王逸飞 钱晨菲)一抹青山一折溪,江南邂逅“绿富美”,这是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下姜村如今的模样。
从“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到“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来下姜”,近20年,这一地处千岛湖库区深处且因是水源保护地而工业发展受限的偏远山村,已从贫困落后逐渐走向富强繁荣,并通过“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带动周边村镇共享发展,助力淳安这一山区县逐渐找到一条共同富裕新路径。
阅读下姜,“先富帮后富”是其故事得以写就的关键题眼。从村内建设发展到村民的意识理念改变,从“大下姜”各村的相互帮扶到如今乡村联合体共富模式在淳安的复制推广,“先富帮后富”所代表的“共同体”意识在这里层层显现,也让共同富裕之问在浙江西部大山中听见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老人在村照料中心前晒太阳。 钱晨菲 摄下姜村的发展认同:不让一个人掉队
走在下姜村内,不论是村干部与村民,还是村民间遇见彼此,都会热情的打个招呼,或聊上两句家常。融洽的村庄氛围,是这里留给许多游客的深刻印象。而人与人距离的拉近,关键便是20年来,该村坚持先富帮后富,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发展认同。
早些年,深处山区的下姜村只能依靠在山上烧木炭土窑、养猪维持生计,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其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在村干部带头开民宿的带动下,下姜村许多村民也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富了起来。
防止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是下姜村在致富之初便聚焦的问题。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丽娟说,“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提低’,在村里,我们一直有先富帮后富的传统,村干部、相对富裕的村民会固定联系、帮扶低收入农户,可以是帮助他们致富,可以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也可以送知识送政策到家等等,通过这种形式向所有人灌输‘我们是一家人’的理念。”
已过五旬的村民姜联海,每天都会开着垃圾清运车前往附近几个村子收集生活垃圾。工作强度不大,每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让刚刚走出一场大病的他非常知足。“我很珍惜这份工作,现在就想踏踏实实把日子重新过好。”
前些年,原本做司机工作的姜联海患上鼻咽癌,失去了工作,同时因为看病手术,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其家庭经济情况一落千丈。在他身体好转后,村干部帮助其在负责周边几个村庄卫生的物业公司找到了如今这份工作,姜联海也重新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为了不让一个人掉队,这些年,下姜村还发动各方参与到“先富帮后富”的行动中来。在下姜村采用入股联营机制设立的实业公司,在外地客商投资建设的葡萄草莓园,在村民开办的一家家民宿中,都会为低收入村民提供相应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能就业增收。今年,下姜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超过5万元,再上新台阶。
先富帮后富,不让一个人掉队,于农村而言要在增收上向困难群体倾斜,同样要在生活上重视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通过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水平,增加其幸福感。
作为浙江的明星村,如今下姜村的村委楼并不“体面”——在村口的两层小楼设置了两间办公室,旁边挨着的是公共厕所。但外人不知道的是,这种“寒酸”正是为了给村中老人的幸福“加码”。今年5月,下姜村委把原来位于村中心的村委楼“让”给老年人,投资100余万元改建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中心一楼是老年食堂,用以解决老人吃饱吃好这一“关键小事”。这里定时定点提供可口的饭菜,在每顿四菜一汤的基础上,还会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提供包子、面条等。每到饭点,老年食堂都会有三四十位老人前来用餐。78岁的姜祖炎最爱吃的就是食堂的包子。“我一个人住,几乎每天都去老年食堂吃饭,很合口味,也可以在那跟大家聊聊天。”
下姜村村委委员杨璐珽介绍,照料中心提供“一站式”的综合养老服务,二楼是村卫生室,常驻医生可随时为老人提供医疗帮助;三楼为老年活动室,包含阅读室、乒乓球室和棋牌室。“我们还购买了按摩椅,很受老年人欢迎。”
不让一个人掉队的下姜村,正在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姜丽娟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乡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也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创业。每年村民还可以拿到村里的分红,通过5G远程医疗在家就可以让省城的专家医生看病,老百姓的日子可以说是越过越红火。”
游客挑选“大下姜”农特产品。 钱晨菲 摄“大下姜”探路:区域共同富蹚出新路径
下姜村的故事,并未止于下姜村。三年前开始,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共富之路使“一村之变”逐步发展为“一域之变”。
2019年,为发挥下姜村的示范带动效应,淳安县按照“跳出下姜、发展下姜”的思路,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以下姜村为核心携手周边24个村庄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大下姜”联合党委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连接,打造“共富联盟”。
“大下姜”联合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宏斌介绍,“‘大下姜’描绘的是‘共富大下姜、奋楫现代化’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探索的是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共富模式。”
三年来,“大下姜”通过党建联建,实现了区域内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诸多成果落地开花。如以做强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大下姜”联合党委成立了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其通过构建地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赋能各村产业发展。
在距离下姜村20分钟车程的周家桥村,村民廖龙建正在家庭农场里忙碌,一批批番薯干、香榧生产装袋。产品包装上除了其自家商标,还有“大下姜”的品牌标识。
“大下姜”品牌标识正是上述乡村振兴联合体构建的地域公用品牌,统一冠名后的农产品,可通过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售卖,不仅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让品牌之路走得更顺畅。
廖龙建说,“联合体成立以来,村里的新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农产品的销量上涨、收入更高。不仅如此,通过‘大下姜’引技,我们还对接上了省里的农技专家,手把手指导村民种植香榧,曾经的荒山如今种满了香榧这一‘子孙树’,我们全村约60户村民从事香榧种植,种植面积有3000亩,都可通过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销售。”
不仅大批量农产品的外销,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还创新上线“姜妈赶集”智慧应用场景,破解村民农产品自产自销问题。村民可随时将自家多余的农产品通过这一应用售卖,以增加收入。
围绕下姜村,抱团发展奔共富图景正徐徐展开:联合体核心区9个村,依托下姜村红色资源,主打研学营地和教育培训;夏峰片利用荒地连片发展红高粱;铜山片锚定野生中药材,发力林下经济……今年前10月,“大下姜”25个村集体总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同比增长55.2%。
强村亦要富民。去年起,该联合体启动“强村帮弱村”计划,由18个强村、9个驻镇单位通过强弱村共建、党员联带等形式结对帮扶9个弱村;启动“先富帮后富”计划,616名先富群体结对帮助932名低收入农户增收,通过平台、项目、兜底帮扶等形式缩小贫富差距。此外,联合体还以“提低”改革为突破口,注册成立浙江大下姜帮带科技有限公司,发起“大下姜共同富裕(共富)专项基金”,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机制,探索“乡村振兴联合体+专项基金+慈善信托+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的“可持续富民集成创新模式”。
当下,这里“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故事仍正在写下新篇。在此前三年的探索基础上,“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目前已完成扩容,覆盖范围从25个村调整为63个村,辐射力进一步加强。淳安也参照“大下姜”经验,将乡村联合体模式推广至淳北、淳西南片区,并在全县实施“先富带后富”“乡贤帮老乡”等行动,92个“强村”与82个“弱村”联动发展,6500余名先富群体与1.1万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下姜村的探路实践,正为一方水土带来更大的共享红利。
淳安县委书记杨建根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深化推广‘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共富模式,加快构建‘一主两副新型城镇化+三大片区乡村振兴联合体+飞地’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让‘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越走越宽。”
在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字样立在村中心广场上,见证着这里的故事不断续写。以下姜村为代表,中国乡村的共富之梦也正变得清晰,变得为人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