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草乌的副作用与禁忌_草乌的危害与不良反应
为毛莨科植物黄草乌和膝瓣乌头的块根。其性性热,味辛、苦。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粉调涂;或泡酒擦。
【药理及作用功效】
1.镇痛、抗炎作用。
2.局麻、抗肿瘤,抑制功能免疫,降低血糖。
3.兴奋迷走神经,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
4.心血管系统:有强心作用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可发生心率加快、室性早搏、心室颤动甚至停搏。
5.对神经系统作用,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有阻断作用。临床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及坐骨神经炎、腰痛及腰椎骨质增生、肩周炎、增生性脊椎炎、中风后遗症、新生儿硬皮症、小儿风湿性舞蹈症、消化系统肿瘤、黏膜表面的麻醉、胃脘痛、椎管狭窄症、面神经麻痹等均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中毒症状:临床为口唇、舌及四肢麻木,流涎、恶心、呕吐、头昏、面色苍白或发红、肢冷、脉弱,进而出现呼吸困难、四肢抽搐及昏迷,血压下降或测不到,心律失常或心悸,还伴有精神症状。
1.神经系统表现:四肢麻木,特异性刺痛及蚁行感,麻木从上肢远端(尖)开始向近端蔓延,继后为口舌及全身麻木,痛觉感弱或消失,有紧束感。伴有眩晕、眼花、视物模糊。重者躁动不安、肢体发硬、肌肉强直、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
2.循环系统表现:由于迷走兴奋神经及心肌应激性增加,可有心悸、胸闷、心动过缓、出现多源性和频发室性早搏、心房或心室颤动或阿斯综合征等多种心律失常和休克。
3.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急促、咳嗽、血痰、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可因呼吸肌痉挛而窒息,甚至发生呼吸衰竭。
4.消化系统表现:恶心呕吐、流涎、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少数有里急后重、血样便、酷似痢疾。
【防范措施与禁忌】
1.防乌头碱中毒,必须掌握其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乌头碱有效成分为多种生物碱,主要为乌头碱、乌头原碱,毒性剧烈,中毒量0.2mg,致死量3~4mg,且口服吸收快,故在使用时减毒处理至关重要,对生药经过一定的炮制或弱酸处理后使毒性破坏而无毒。据相关文献报道,该药物毒性较大,主要是对神经与心脏的损害,其中毒机制是刺激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首先是兴奋感觉神经末梢、横纹肌和心肌出现一系列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继而发生上述各部的抑制与麻痹作用。
2.治疗用药1)阿托品的主要作用为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及呼吸中枢的毒性作用,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调节神经体液和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稳定细胞膜和抗氧自由基作用。本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首选利多卡因及小剂量阿托品,早搏有轻度好转,仍频发,当加大阿托品用量并停用利多卡因后,早搏明显减少直至消失,可见乌头碱对循环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为兴奋迷走神经,使其应激性增高。2)中毒使机体产生大量自由基,而自由基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防御解毒及转化排泄作用,维生素C为弱酸性,乌头碱经弱酸处理后毒性明显降低;大剂量维生素C还可直接清除自由基,继续发挥抗自由基作用,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起保护作用。
3.使用乌头碱药量大,且无特效解毒剂。病情急重,正确的掌握中草药的药理、毒性作用及正确的炮制使用方法,方能防患于未然,尤其是使用毒性较强的药物。附子、乌头碱毒性较大,需经炮制后才做内服药用,一般先浸于食盐和盐卤混合液中,质变硬后再用清水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同煮透,至切口尝无麻辣感为度。随着人们对中医中药的日益重视,中药广泛应用,中毒病人增多,且多数中毒药无特效解毒药,故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保证用药安全的首要环节。其余与川乌防范措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