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风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_防风素作用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2023-06-02 11:09:07 0

中药防风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_防风素作用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部。主要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切片、生用或炒炭用。以条粗壮、断面皮部色浅棕、木部浅黄色者为佳。

【处方用名】防风、北防风、关防风、防风炭。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甘。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发散风寒,胜湿止痛,止痒,祛风止痉。主治风寒证,风热表证,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破伤风等。此外,本品炒炭能止泻,用于治疗腹痛、泄泻等。

【临证运用禁忌】1.防风有升浮之性,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于风邪者忌服。

2.防风辛散,有升浮之性,故阴虚有热趋势的病证不宜使用防风。如临床表现为阴虚火旺盗汗,胃气上逆作呕,肺火上浮而咳嗽,肝阴虚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者应忌用。

3.防风为辛温走泄之品,对肺气虚,血不养筋之痉急等证皆所不宜。如肺气虚之咳嗽气短,动则心悸、心慌者,血不养筋的筋脉拘急,头风眩晕,头胀头痛,以及肝风眩晕,偏瘫麻木属阴血不足者,小儿脾虚泄泻者当慎用(肝郁脾虚者除外)。

4.《本草经疏》曰:“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开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

【临证用药体会】1.防风通治一切风邪,治一身之尽痛,擅长升举清阳,兼散头目滞气,有消炎镇痛之作用,为中成药防风通圣丸主要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有解热作用,并能解除血管痉挛性疼痛。临床实践证明,防风与莉芥配伍同用,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更强;配黄芩、栀子、连翘共用,用于治疗目赤肿痛效良;若用于治疗翳膜遮睛之翳障,常与菊花、蝉蜕、密蒙花、白蒺藜、木贼、石决明等配伍合用,可增强明目退翳之力。故《本草正》说:“防风,用此者用其气平散风,虽膀胱脾胃经药,然随诸经之药,各经皆至。气味俱轻,故散风邪,治一身之痛,疗风眼,止冷泪。风能胜湿,故亦去湿,退遍体湿疮。若随实表补气诸药,亦能收汗,升举阳气,止肠风下血崩漏。然此风药中之润剂,亦能走散上焦元气,误服久服,反能伤人。”2.防风,治一身之痛,疗半身之风,散上下之湿,祛阴阳之火,皆能取效。但散而不收,攻而不补,可暂时少用以成功,而不可经年频用以助虐。又温热之风邪外受,凡柴、葛、羌、防,皆当审慎,而肝阳之动风、血虚之风痉,又必柔润息风,方为正治,散风诸剂,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防风炒后可减缓其祛风之力,但却有止泻之功,可治腹泻。在止泻方面,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致泄泻者,此即所谓的“痛泻”,其根本原因在于肠内有“风邪、湿滞”,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用防风可疏脾泻肝胜湿,以达到止泻的功效。防风不经炒后,则不宜用于治疗泄泻。

4.张元素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治疗四时外感,表实无汗,取其发汗的功效。刘河间防风配荆芥、石、硝、黄等(防风通圣散)治疗三焦实热,取其表里双解之意。而防风配黄芪、白术,亦即玉屏风散,则具有颇佳的止汗功效,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所谓的“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为固表止汗之良方。对于防风的止汗功效,在《日华子本草》等书籍中亦有记述。

关键字:  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