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与操纵股价的区别(市值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华夏资本联盟 官网:
市值管理有三个核心理念:
第一点是帮助上市公司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 EVA(经济附加值)的经营理念;第二点是帮助上市公司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第三点是在市值波动中进行价值实现。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
第一: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 EVA 的经营理念
核心的就是下面这张图,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是在两个市场进行经营,第一个市场是资本市场,这个市场的经营目标是市值。第二个市场是产品市场,这个市场经营目标的核心是利润。
实际上我们了解很多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在右边,就是产品市场。每天供研产销思考的是利润问题,很少有上市公司能够有左边这套思维,更少有上市公司能够把这两种思维有效地融合。
实质上市值管理核心的思维就是:
一家公司必须具备产业和资本两种思维,而且必须进行产融互动,必须认识到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股东财富来说,市值是终极指标,利润只是过渡性指标。利润做的好不好会影响你的市值,这是经典的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但很少有人思考,反过来也是成立的。金融圈的干货文章、模块知识、实务课程助您成为金融界的实力派!欢迎关注金融干货!
即市值的高低同样也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比如有一家上市公司,一直是行业第一,他之前一直认为自己踏踏实实做好实业,市值自然会上去。后来发现他的竞争对手通过市值管理方法市盈率比他高很多,反过来以很便宜的成本融了很多钱,再拿这些钱去做产业并购,未来可能还会超过他。
第二:建立市值管理的经营体系
市值管理经营体系分成两个定义:第一个是广义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市值管理就是管理公司的一切」。简单地来理解,一个公司的市值是由净利润乘以市盈率,就是 E 乘以 PE。
如果是广义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它应该就是把和市值相关的所有影响 E 的重要因素和所有影响 PE 的重要因素都有效地进行管理。一些案例,也涉足到了 E 的管理。一是通过并购基金的方式,去帮助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成长。二是通过股权激励、精益生产、产品营销等服务,帮助上市公司降本增效。
影响 E 的主要因素有这么几个:
1、产业布局和性质是怎样的,是多元产业还是单一产业,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是周期性产业还是非周期性产业,是政策支持性产业还是政策退出型产业等;
2、商业模式是怎样的,每家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是 B2B 的,有的是 B2C 的,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很多是「羊毛出在狗身上」,它的商业模式又不一样,所以要搞清楚一家公司到底怎么挣钱;
3、核心能力是什么,每个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样的,可能是规模、营销、品牌、团队等,每个公司挣钱的核心东西是不一样的;
4、企业家团队,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背景下,对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家团队往往是影响一家公司能不能持续挣钱的核心要素,所以一个企业家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5、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和财务报表作假的差别在什么地方?财务报表作假显然大家都很理解是什么概念,盈余管理是在符合会计准则的条件下对财务报表进行合法合规的调节,这叫盈余管理。
这些因素都是影响 E 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要进行市值管理的话,就要把影响 E 的这些因素做出相应的改变和优化调整。这个是企业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很少有企业家做右边 PE(市盈率)的事情
1、股市周期。股市周期是资本市场的周期,股市周期有牛市有熊市,在牛市里面还有结构性的熊市,在熊市里也有结构性的牛市。在整个股市发展过程当中,它有大周期和小周期存在,每个周期里面又有不同的主题。这是影响市盈率最大的因素。
2、主题管理。每家上市公司都有若干个主题:从业务来看,有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穿戴、环保、安全等主题;从风格来看,由龙头股、跟随股、边缘股等主题;从板块看,有大市值、小市值、高价股、低价股主题等等。
3、4R 管理能力。4R 我们是指投资者、分析员、监管机构和媒体关系。这是上市公司面对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四个对象,他们都是需要有效地进行管理的,而不仅仅是投资者关系管理或媒体关系管理。
4、送转能力。每一家公司有两个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叫未分配利润,一个叫资本公积金。这两个指标在财务领域大家可能认为不是很重要,但是在 A 股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指标。一个公司的送转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指标进行有效的评估。
5、股东结构。即使是同一个产业做同样业务的两家公司,如果它的股东结构不一样,那它市盈率是完全有可能不一样的,最典型的就是巴菲特效应。
6、市值股价区间。两家同样业务的公司,它是十个亿市值和一百亿市值它的市盈率是绝对不一样的。一般来讲,市值越小、股价越低,市盈率越高。
以上是广义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所谓的市值管理是管理公司的一切。
第三:在市值波动中进行价值实现
增加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增长。这张图之前在网上传播很广,一根直线一根曲线,简单来说,直线代表净利润,曲线代表股价。从长期来看这根曲线代表的价格一定是回归价值的,但是短期由于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它永远是偏离这条直线的,或高或低。那么在这个偏离过程中做什么动作就体现了市值管理水平的高低。
上市公司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做一些相应的资本经营动作,比如说增持、回购、股权激励,因为这个时候买股票是便宜的,因为它低于内在价值;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做一些相应的资本经营动作,比如说增发、换股并购、减持,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市值的波动过程当中去提升公司竞争力。
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获得了更低的融资成本或者利用资本市场对企业股权的溢价定价去换取了别的非上市公司的资产或者股权,所以就会增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套机制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增长。
A 公司是深交所的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十几年来形成了杂乱的业务结构。它是一家做 IT 的公司,目前在 A、B、C 三个不同领域都有 B2B 的 IT 业务,A 领域是医药行业,B 领域是政府领域,C 领域是城市领域。如果从净利润上来看,一半以上的净利润是由 A 领域的 IT 业务提供的,因此这个公司的核心业务其实就是 A 领域 IT 的 B2B 业务。
进一步分析 A 领域市场,发现 B 公司在这个市场占有率接近 50%。这说明未来他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很有限,因为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很难继续快速增长。看近 10 年的净利润增长曲线,发现这个公司从 2002 年到 2011 年近 10 年来利润基本没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 IT 领域机会多变化快,过去 A 公司为了突破 A 领域的行业天花板,做了很多产业突破的尝试(B、C 两个领域都是他的尝试),但基本失败(不贡献利润)。A 公司当前核心业务仍集中在 A 领域的 B2B、IT 业务,但目前该领域业务发展遭遇瓶颈。
那么它在 A 领域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第一是客户基础。其市场占有率已有 50%;
第二是技术平台。因为其做 IT 业务,积累了一定技术平台;
第三是人才储备。积累了一批人,做 IT 业务核心就是人才。
这些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从 4R 管理情况来看,有如下分析:
1、这家公司没有研究员关注。从 2006 年到 2011 年底,累积 5 年时间只有 10 篇研究报告。
2、机构股东数量少。2011 年,前二十大股东中只有一家机构,2010 年和 2011 年的股东名册显示,曾有几家机构持有 A 公司,但多数持股比例小、持股时间也很短。
3、上市 10 年市值仅增长 1.13 倍,没有做过任何融资,大股东也没有做过减持。
4、至今为止与竞争对手市值及市盈率差异大。与竞争对手差不多一个时间上市,目前竞争对手有 100 亿的市值,而它只有 10 亿的市值。从市盈率看,竞争对手也比它高。
两个月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A 公司所处的 IT 行业是一个机会多、变化快有巨大发展空间的行业。凯文凯利(《失控》作者)最近有一个理论:未来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如果有新的技术一出现,就立马把之前做的最好的企业颠覆掉了。IT 行业是最典型体现这个理论的行业,马化腾说微信不推出的话,可能腾讯已经死掉了。
2、A 公司主业为 A 领域 IT、B2B 业务,但该业务已近饱和,其它机会它也没有抓住。看整个世界 IT 行业的变迁史,IBM、微软、google、facebook 等不断被替代。因为不断有新的物种和商业模式出现替代老的物种和老的商业模式,这是 IT 行业最典型的一个特点。该公司也很想去抓,但结论证明公司到今天为止一个机会也没抓住。
3、这个公司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没有发育出一个吸引、孵化优秀人才的平台机制。IT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有没有一套机制吸引、孵化人才从而不断推出和迭代产品,这是行业里的核心竞争力。只要有人在,哪怕你现在暂时落后都没有关系。平台式公司要整出左手打右手的这种生态,实际上这种竞争是良性的竞争,通过竞争可以激发出每个人最大的活力,而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技术路线出现问题而导致这块业务全军覆没。
4、过去没有产融互动思维,没有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面对未来发展,A 公司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
1)、公司所处 IT 领域未来有哪些发展机会?
2)、是否能抓住这些发展机会?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3)、如何利用好上市公司平台加快公司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上面讲的市值管理方法论。
首先为企业做了基于市值的发展战略,重新将企业推入了二次创业的轨道;
然后通过市值管理价值模型,推动公司市值增长;
最后是市值增长后通过增发、并购的形式推动公司的新一轮的业绩增长,最终形成产融互动的经营局面。
有一个假设,在产业经营和产品经营方面,服务机构不会比目前服务的客户做得更好。服务机构提提建议可以,但是实际操作方面客户一定比服务机构更能够做好。
所以服务机构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更多的是把能力发育在怎么去帮助企业管理市盈率方面,就是右边的哪些要素。基于右边的这些要素,使用了市值管理的价值模型,即是价值塑造、价值描述、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这四个模块。从这四个模块来进行建设,即是为企业建立市值管理经营体系。
市值管理有三个核心理念:
第一点是帮助上市公司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 EVA(经济附加值)的经营理念;
第二点是帮助上市公司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
第三点是在市值波动中进行价值实现。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
价值模型建立
一、价值塑造
第一点是与企业一起明确了未来 3-5 年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以市值为导向,产融互动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目标。
这个战略的要点有这么几条。现在是 10 亿市值,未来 3 年要做成 100 亿市值。按照 30 倍市盈率计算,那利润就要做成 3 个亿。要做到这个利润目标,要做这么几件事情:
1、业务目标:集中公司优势资源,成为 A 领域及 A 领域相关方向 IT 的绝对领导者,发育成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围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与商业模式发育多个潜在业务增长点。
2、管理目标:创建平台型公司,建立平台型制度、文化及服务功能。
3、资本目标:确立产融互动的发展思路,建立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完成 1-2 次再融资与若干次产业并购。
第二点是根据这个新的发展战略,实施业务结构优化。
1、剥离、退出经营不善业务:B 领域、C 领域业务全部退出;
2、短期进行财务投资改善业绩;
3、抓住 A 领域 IT 业务的创新机会;
4、长期围绕 A 领域做大 IT「云业务」与「大数据业务」。
第三点是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优化。
协助公司设计平台化管理模型支持新业务开展。基本思想如下:
1、公司的人只要达到一定的业务指标,那在达到相应指标的时候就可以自行申请成立业务团队、事业部、子公司等。不同的组织形态有不同的激励政策;
2、调整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在总部要发育一些平台化管理的能力支持下属业务发展,比如说投资能力,专门成立投资部;比如培训能力,专门成立了商学院;比如说统一营销的能力,建立营销平台。
第四点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根据未来战略和组织布局计划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实现公司与员工个人共同成长。
第五点是加强核心人才管理能力培养。
组织公司高管和核心骨干参加相关商学院学习,实现知识结构升级和思维结构升级。
第六点是盈余管理,优化财务业绩。
经过业务结构的系列调整与部署,公司业绩已明显体现「二次创业」的经营拐点。
二、价值描述
首先,要判断是处于什么样的资本市场环境。这家公司是 2012 年开始接受服务的一家公司,所以当时也要对股市周期做一个研判,研判如果错误的话会对公司市值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种商业模式短期业绩体现不了,无法证伪,必须不断砸钱进去,砸着砸着业绩就出来了。亚马逊整个市值的增长过程也有这个特点,当时亚马逊 2 美元上市,在 2000 年阶段最高点的时候涨到 100 美元,因为上市之后一直没有利润,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瞬间又跌倒 7 美元。但是到今天为止又重新创了新高,到达 300 美元,市值超过 1500 亿美元,而且现在也有利润了。这个就是预期自我实现的道理,你相信我,一直给我高估值,一直给我钱,我就真能由虚变实。
其次,还为 A 公司做了新的价值描述。因为公司业务很杂乱,整个市场也没有人关注它,因此基本对它没有预期。所以基于未来的发展战略,为 A 公司定了一个新的主题:回归 A 领域 IT,其他领域都不做了。有预期就可以进行估值了,不然业务太乱、定位不清晰无法估值。
在定位上有两个动作很重要,一是分析竞争对手的定位;二是投资者预期调研。
对市场上的核心投资者做了调研,掌握了市场上对这家公司行业是怎么看的,业绩是怎么看的,未来发展战略是怎么看的。实际上股价能不能上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你能不能达到或超过投资者的预期,如果超过其预期,股价一定能增长。这个是价值描述的基本原则:以达到和超越投资者预期为标准,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进行价值描述和盈余管理。
总结如下,如果给一家公司做价值描述的话,会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个方面,你一定要定位他所属行业的特性。它是属于什么样的行业?它的增长速度怎么样?市场规模怎么样?市场结构怎么样?在这个行业里面竞争要点是什么?这些是进入到一家企业第一周就要搞清楚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一定要定义清楚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研发、营销、规模、品牌、人才,要定义清楚它是靠什么能持续地挣钱。
第三个方面,要分析清楚这个公司的管理团队是一个什么样风格的管理团队。如果是基金经理、做投行的去调研一家企业的时候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 24 小时跟这个老板跟一天,这是最佳的一种方式。
第四个方面,业绩处于什么样的增长阶段要定义出来。
第五个方面,你要看公司有没有发展战略,它未来想发展成什么样的公司?所以经常会有做投资的人去问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五年之后想发展成什么样子,看它有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第六个方面,要分析这个行业国外有没有大公司。
三、价值传播
价值描述完成之后,接下来讲价值传播。卖一个企业和卖产品是一样的,它也需要去向资本市场上进行营销。
上市公司有一些法定信息披露的渠道,包括定期报告(年报、中报、季报)、临时性公告等。这些法定信息披露渠道很多公司都不重视,但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价值传播渠道。A 公司,对于这个行业和公司业务,市场上没有人比该公司更了解,如果公司自己讲不清楚,期待研究员和基金经理解读清除是不现实的,一定会造成误解或者曲解。
所以告诉 A 公司,未来所有的公告里面都要体现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都要体现回归 A 领域业务的核心思想,把行业的情况、业务的情况在报告里面写透。投资者看这些报告就和看连续剧是一样的,它前后都有逻辑的。不像很多上市公司,它实际上没有章法在里面,所以没有人喜欢看它年报,写的都是一些官样文章。
后来,研究 A 公司的研究员就发现研究报告都不需要自己写,直接把定期报告里面的内容复制粘贴过来就行了,因为在报告里面已经写的非常透彻了。一个上市公司真要去做预期管理的话,肯定比研究员、基金经理更了解公司未来怎么发展,所以通过定期报告、临时性公告来发布公司对行业和未来发展的一些看法,这是法定信息披露。
还有一个是自选传播渠道。在上市公司的信息发布中,有些是证监会、交易所规定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比如什么时候发年报什么时候发季报。但是有些事情是上市公司自己可以去选择做的事情,比如路演、反向路演等,这些是没有规定的,但是可以主动做很多工作的。
接触过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长、董秘,发现有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是完全不理会这些自选传播渠道,能避就避,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另外一种是所有研究员来都接待,所有券商策略会都参加。但这都不是主动管理的状态。
如果一家公司进入主动管理状态,就是要有选择、有节奏地去推进这些工作,有些我是不参加的,有些我是主动要去参加的,它是不一样的。对于 A 公司来说,组织了这家公司上市十几年来第一次出去路演,与 20 多家基金公司沟通,同时与新财富所有的研究员、相关的财经媒体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沟通,这些就是 4R 管理的重要内容。
【价值传播的一些核心原则】:
第一,找到「打喷嚏股东」。资本市场上有一类投资者,他的决策可以影响其它投资者的决策,找到并锁定这一类投资者。
第二,增大投资者的沟通范围和深度。与北上广深主要投资者开展 1 对 1 沟通。
第三,重点加强偏好 IT 行业基金的沟通。前期对市场上所有的基金专门做了数据库统计分析,就能很精确地分析出来哪家公司喜欢买 IT 行业的上市公司。
第四,做好预期管理。这四个原则放到任何一家公司都适用。
四、价值实现
衡量一家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有没有做成功,可以从以下的方面去看。
第一个看市值。
两年时间内从启动服务时候的 15 亿的市值变成 95 亿,而且它远超大盘的涨幅、行业平均涨幅和竞争对手的涨幅。一年时间内超其竞争对手上涨了 60%,大盘下跌了 3%,这就是效果。
第二个看市盈率。
阶段市盈率的增幅也超过了它的竞争对手,绝对值也超过了竞争对手。静态市盈率它是 52 倍,竞争对手是 50 倍;动态市盈率是 37 倍,竞争对手是 33 倍,但是服务之前它的市盈率是比竞争对手低很多的。
第三个看股权吞吐。
A 公司在服务期间进行了股权激励溢价行权,行权价格14.56 元,后来是在 20 元左右行权。激励对象都赚了钱,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这是正向循环。
第四个看公司主题。
公司以前没有主题,无人关注,现在明显清晰,是 A 领域创新第一股。
第五个看研究员热度。
研究报告数量从几年发一篇报告到平均每月发布 5 份研报,且报告深度、评级、新财富研究员的覆盖度等明显加大。
第六个看媒体热度。
媒体以前从不报道这家公司,现在重点财经媒体发布了 10 篇专题,总计 1000 多次文章转载。
第七个看流通股东机构数量。
机构股东数量明显改善,以前没有机构投资者,现在最新一期股东名册显示有 25 家机构在其中。
第八个看股东结构变化。
以前都是短期投机型机构在里面,持有的时间也不会很长,现在持股超过 5% 的机构有 5 家,而且持股时间明显变长。
第九个看市场风格和股性明显改善。
以前公司的股价是忽涨忽跌而且毫无规律可言,这有什么影响?最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如果做再融资的话它把握不住自己股价,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融资合适,而且一个跌停它就可能少募一个亿,它没有进入到一种主动有效的管理状态。现在 A 公司是这个领域的领涨股,股价稳步上涨,很稳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