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病毒首例人体试验2019(m1病毒临床批准了吗)

2022-11-06 14:30:22 0

m1病毒首例人体试验2019(m1病毒临床批准了吗)

M1病毒,是由我国科学家颜光美教授首次发现的。它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动物实验表明,经尾静脉注射的M1病毒能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并抑制肿瘤生长,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前景。但是,如何使M1病毒顺利的到达病灶,如何使其逃过机体的抗病毒免疫一直困扰着研究者。

1月3日,颜光美教授研究团队在Molecular Pharmaceutics杂志上发表《Liposome encapsulation of oncolytic virus M1 to reduceimmunogenicity and immune clearance in vivo》论文。通过使用薄膜水合的方式将M1病毒包装入脂质体中(M-LPO),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免疫原性,提升抗肿瘤的免疫效果。

本文研究者,利用脂质体可以提供很大的亲水内腔来包装不同的颗粒的特性,将M1溶瘤病毒包裹其中,使其免受来自细胞和机体应答。

TEM images of blank liposome 感染能力无影响且不被中和抗体抑制

作者引入3个实验组:M1、LPO+M1(对照,非包装)、M-LPO,分别感染LoVo和Hep3B细胞,观察细胞的生存率。对比发现,M1实验组细胞生存率在38.1%和43.3%,LPO+M1较M1低了10%,而M-LPO较M1生存率高了10%。三组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包装并没有影响M1病毒的感染能力。

所有实验组引入中和抗体后,再次观察细胞生存率。结果发现,M1和LPO+M1组细胞的生存率均回升到了95%,而M-LPO组仅有62%(LoVo)和56.8%(Hep3B),表明脂质体很好的封闭了中和抗体对M1的抑制作用,使M1更好的发挥溶瘤效果。

脂质体包裹的M1溶瘤病毒(M-LPO)静脉注射不引起机体的抗病毒免疫

体内实验中,作者对3组小鼠分别注射M1、liposome(LPO)、M-LPO。在二次注射的两周后收集血浆,将血浆与已知滴度的M1病毒共孵育,通过观察M1病毒的滴度变化来评价机体是否发生了抗病毒免疫。

结果表明:M1实验组的病毒滴度显著降低,这表明M1在体内引起了抗病毒应答,进而分泌了中和抗体;而liposome和M-LPO组的病毒滴度并未有受明显的影响,这说明脂质体掩盖了M1的免疫原性,触发较低的M1中和抗体的分泌。

脂质体包裹的M1溶瘤病毒(M-LPO)可有效进入细胞并释放病毒

作者对M1病毒进行FITC荧光标记,对脂质体进行Rh荧光标记,观察M-LPO进入肿瘤细胞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脂质体以完整的进入肿瘤细胞,随后释放了M1病毒。

综上,作者介绍了一种脂质体包裹M1病毒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掩盖病毒的免疫原性,保护病毒不受中和抗体的抑制,且不会影响病毒的感染能力与溶瘤效果,为M1溶瘤病毒成药性及临床实验提供了有效支撑。

M1溶瘤病毒关背景介绍

  • 颜光美教授于2014年10月6日在国际学术杂志PNAS上首次发表论文讲述了M1病毒的由来及作用。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动物实验表明,经尾静脉注射的M1病毒能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并抑制肿瘤生长,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

  • 很多肿瘤细胞内缺少一种抗病毒蛋白——ZAP,这导致M1病毒感染并精确杀死这些肿瘤细胞,而正常细胞中的ZAP含量较高,足够抵抗M1病毒而不被杀伤(如下图)。

  • 2017年8月23日,颜教授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再次发表论文讲述了M1溶瘤病毒在VCP高表达的肿瘤中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加,进一步提高了M1溶瘤病毒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实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2018年10月,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M1溶瘤病毒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DNA-PK抑制剂(DNA-PKI)可使癌细胞对溶瘤病毒M1更敏感,DNA-PKI和M1溶瘤病毒联合使用可以显著的提升对顽固癌症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Mol Pharm. 2019

Jan doi/acs.molpharmaceut.8b01046.

2.Nat Commun. 2018 Oct 18;9(1):4342. doi: 10.1038/s41467-018-06771-4.

关键字:  m1病毒首例人体试验2019  m1病毒临床批准了吗  m1病毒首例人体试验  m1病毒什么时候上市  m1病毒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