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后来怎么样了(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寓意)
《红楼梦》(21)
甄士隐的故事
第三个故事,就是从天上,虚幻的世界写到了人世间,就是甄士隐的故事。整个“石头故事”,按照作者的表述,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讲述出来,换句话来说,如果咱们延续作者思考的方式,延续作者叙述的方式,他的写法是先讲甄士隐的故事,然后把甄士隐的故事隐去以后,通过贾雨村,贾嘛,引出贾家的故事。那么这样的一种叙事方式它内在含义是什么呢?也就是贾府的故事,贾宝玉的故事,《红楼梦》的整个故事,他们之所以被引出来,由甄士隐的故事引出来。没有甄士隐的故事,就没有整个贾府的发端。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叙事方式到底包含什么样特殊的含义呢?
小说写到,甄士隐这个人物是神仙一流的人物。换句话来说,甄士隐天生就禀赋了一些出世的天性。在小说当中写叫秉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种竹、饮酒吟诗为乐,这是个典型的文人,而且是一个典型的隐居的文人。中国古代的文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入世的,建功立业;一种是出世的,隐居自我完善,所以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而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在小说中写甄士隐的故事仿佛认定的认可的,就是甄士隐这种出世的人生追求。那么小说中写,甄士隐像神仙一样,过着很潇洒的日子,那么应该是无情的了。庄子讲到说“至人无情”,所以甄士隐按照这样一种神仙一流的人物来看,应该是无情的。他偏偏心里有一个牵挂,这个牵挂就是他的女儿,他女儿的名字叫英莲。用谐音的方法就是“应怜”,应该可怜,值得可怜。这样一个神仙一流的人物,就有了儿女情长。那么正好赶上元宵节,他的仆人叫霍启,霍启就是起祸,惹祸了,丢失了甄士隐的女儿,又遇到了火灾。丢了女儿,在宗教的话头上叫“情心断”,唯一对人世间这点留恋断了;家产全部烧掉,甄士隐只好到岳父家借住,用宗教的话头来说叫“物欲绝”。情心一断,物欲一绝,人世间就没有什么值得牵挂了,甄士隐便幡然大悟,悟到了一种空的境界,所以这就有了所谓《好了歌》,和为《好了歌》作注的故事。《好了歌》,称为“好了”,就是咱们听起来就是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子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所以前头你读起来,知道神仙好,这是他肯定的东西;但是忘不了,这是他否定的东西。忘不了什么呢?忘不了功名、金银、姣妻、子孙,这些忘不了。功名、金银是外在的东西,姣妻、子孙仿佛是内在的,跟自己情感有关的东西了。这些不管是外在的物欲,还是内在的人情,你都忘不了。但是忘不了归忘不了,只是人主观的一种,像揪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你不想忘它,但最终是什么呢?最终是了,最终还是了。所以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它要讲出这个道理。神仙好,这是人的一个了,人的最终的结局就是这个好,所以了就是好,好就是了。至于你忘不了,那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你抓住的那个虚幻的东西,那个虚幻的东西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这一定要失去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所有这些功名、金银、姣妻、儿孙都是要失去的,都是要了的。那么真正不了的是什么呢?是神仙。所有《好了歌注》的最后一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你所追求的所有这些功名、金银、姣妻、儿孙,都是他乡,都是他人。他乡不是你的故乡,他人不是你的自我,所有你为他乡而活着,为他人而活着,你都忘不了的是什么,是他乡,是他人。在忘不了他乡、他人的过程当中,你迷失了自我。所有只有在忘掉了、抛弃了他乡、他人的情况下,不在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过程当中,最终,你才可以获得自我。这就是甄士隐最终了断的一个原因。他认识到“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个了是什么呢?我刚才说了,是放弃了现实的人生,放弃了现实的自我,把现实社会、现实人生、现实自我全部都放弃了,了了,就是好了,就是神仙了。
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启功先生,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典戏曲、中国古代文化等。出版《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兼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杂志编委等。曾任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亚洲系访问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华圣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在本项目中,郭英德讲解“四大名著”和古典文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