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什么意思)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孟维
天上有一只小鸟在飞,
悲观的人望着这只鸟会说:它真苦,四处扑腾,就为一口食;
乐观的人望着这只鸟则说:它多么幸福,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飞翔。
这就是"相由心生"。
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由五颜六色组成,我们眼睛里看到的五颜六色就是真实的存在。我们选择什么颜色看,我们的心里就生出什么“相”。而且,同一种颜色,我们还可以读出不同的相。比如我们选择看黄色,但我们从黄色中可以读出不同,可以读出苍茫,可以读出厚重,也可以读出高贵。
我们解读出不同的相,反应出我们不同的心。或者说,我们用不同的心,读出了不同的相。相出自我们的心,所以,相由心生。
那么,
我们用我们的心,去寻找我们自己需要的相,则我们找到、看到、读到的“相”,就是适应我们的,能够安我们心的“相”。
这就是“境随心转”。
“境随心转”的进一步是“境由心造”。
人们常说: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的风景,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更确切地说,是造“境”的心。心中怀美,则“境”是美的。不弃于美,努力去发现美,拥抱美,则心在美中。“境随心转”是被动的发现,“境由心造”则是主动的创造。
“相由心生”,我们由心里生出了“美”的相;“境随心转”,我们去寻找和发现那个“美”的相;进而,“境由心造”,我们可以主动地去创造那个“美”的相。
“相由心生”出自佛家经典《无常经》。《无常经》里说:“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 于是有了佛家著名的谒语:“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佛家的意思是,世间一切的相,一切因果的存在,都是因为“心”的动。
所以,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在佛家眼里,世上本无相,无“相”则无“心”,无心就没有“想”。无想,则无思,思无心,就只剩下了田。田是土地,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存在。佛家的意思,生命就是在田上的存在,不必“思”,不必“想”,不必用心去寻找“相”。这就是入佛门者悟出的佛道。
但是,
我们是未入佛门者,对于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之我们,是难以具有佛心去悟到“世事无相”的。因为,“我思,固我在。”我们存在于我们的“思”中,我们在我们的“田”上劳作时总是在“思”,总是在思考着我们在“田”上的得与失,总是存在着“得失”之心。
我们“思”了,我们就有了“心”。用心“思”了,就“想”了,于是我们就有了“相”。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世事有相”。我们的摸爬滚打有“相”,我们的柴米油盐有“相”,我们的喜怒哀乐有“相”,甚至我们的庸庸碌碌、平平安安也有“相”。我们的“相”也是由我们的“心”生出来的,也是“相由心生”。
“我思,固我在。”“相”也就存在于我们的“思”中。 所以,我们的“相”的世界是一种存在,它存在着五颜六色,而我们用“心”去寻找、去发现这个五颜六色中属于我们的,使我们产生“美”和快乐的“色”,就是属于我们的“相”。
相由心生,美和快乐就是由心生出的“相”。
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里讲诉了一个著名的“看花故事”。说某日朋友邀王阳明看花,阳明先生对曰:“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
这是王阳明“心学”里的重要理论:“心”决定“物”。
王阳明和朋友决定去看花,这个花就存在于他们的心里,这个花就是给他们美和快乐的“相”,就是“花色一时明”;
如果王阳明和朋友没有决定去看这个花,这个花和他们就是两个互不相识的独立存在,它不存在于王阳明他们的“心”里,于他们的“心”就没有关系。
所谓“心外无物”。用佛家的术语说,就是“心外无相”。“花”的这个“相”是和“心”有关的。
心中有,则“相”有;
心中无,那个“相”的“有与没有”已经和心无关了。
所以,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作者简介:
孟维,澳大利亚华人作家,发表有长篇小说《蓝的天空蓝的海》,诗《岁月》、《凭栏集》,散文《人生》等,专论《走进美学》系列,《中国文化简史》系列,《中西方文化比较》系列,《闲翻“红楼梦”》系列,《中华文明的起源》系列等六十余万字。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tianyaluman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