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陈酒哪个牌子最正宗_桂花陈酒的功效与作用
“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明媚的阳光照新屋,门前开红花……”对于许多老一辈中国人来说,都有一段唱着“美丽的哈瓦那”、吃着古巴糖的甜蜜记忆。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卡斯特罗曾于1995年和2003年两次访华;他曾登上过长城、瞻仰过毛泽东遗容;他爱喝中国的桂花陈酒,曾经吃过有自己签名的烤鸭……
曾赠送毛泽东美式手枪
1964年春,卡斯特罗委托中国驻古巴首任大使申健转交给毛泽东一份特殊礼物——刻着西班牙语毛泽东名字的手枪。1961年4月,美国中情局组织古巴流亡者发动进攻,但这次袭击被古巴政府击垮,这把被缴获的美国M1911A1式手枪后被送到古巴领导人处。
但令卡斯特罗颇为遗憾的是,尽管他和毛泽东神交已久,但一生都未有缘相见。1995年12月,卡斯特罗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向毛泽东的雕像献上花圈。
卡斯特罗很希望能认识邓小平
对于邓小平“改革者”的形象,卡斯特罗一直表示钦敬,他曾在自传中说,他并没有见过邓小平,“我很希望能认识他”。
1997年初,邓小平辞世后,卡斯特罗致电表示沉痛哀悼。电文强调,邓小平同志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中国的每一项新的业绩都将铭刻着他的名字”。两天后,卡斯特罗兄弟又专程来到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吊唁。
值得一提的是,劳尔在国际上有“古巴邓小平”之称,意指他是古巴变革的重要推动者。
江泽民曾给卡斯特罗赠七绝诗
2001年4月13日,在哈瓦那同卡斯特罗会见时,江泽民向这位古巴领导人赠送了亲笔书写的七绝诗一首,“朝辞华夏彩云间,万里南美十日还。隔岸风声狂带雨,青松傲骨定如山。”
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卡斯特罗的不屈斗争精神。江泽民在诗文中还特意提到,这是“辛巳春日重访古巴,次韵唐朝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书赠卡斯特罗同志”。
卡斯特罗骨折也要站起来见胡锦涛
2008年访问古巴时,胡锦涛特地前往医院探望卡斯特罗,两人促膝长谈。这在领导人会见时,是非常罕见的。
2004年11月,胡锦涛再度访问古巴,卡斯特罗因一次不慎摔倒导致左膝和右臂骨折。为了在迎接胡锦涛的仪式上能“站起来”,他前一晚特意让人赶制了一根拐杖。
胡锦涛结束访问离开古巴前夕,卡斯特罗坚持要求坐着轮椅去机场送行。为了他的健康,胡锦涛一再表示婉谢,卡斯特罗最终同意由劳尔代表他去送行。事后,古巴一些高层官员打趣说,卡斯特罗是个很难劝的人,“看来以后遇到要劝阻他的事情,就得请胡主席出面了。”
习近平曾提前祝贺其88岁生日
2014年7月,习近平访问古巴时,来到卡斯特罗寓所,两人在亲密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
卡斯特罗邀请习近平参观庭院和农庄。看到中方赠送的辣木、桑树种子如今已经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两人十分高兴。卡斯特罗告诉习近平,辣木和桑树目前正在古巴推广种植,这有助于解决粮食和牲畜饲料问题。临别之际,习近平对卡斯特罗说,“再过些天就是你88岁生日,我祝你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习近平致唁电
伟大的卡斯特罗同志永垂不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向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致唁电,代表中国党、政府、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对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其家属致以最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在唁电中指出,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是古巴共产党和古巴社会主义事业的缔造者,是古巴人民的伟大领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历史和人民将记住他。
习近平强调,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生前致力于中古友好。建交56年来,中古关系长足发展,这与他的关怀和心血密不可分。他的逝世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亲密的同志和真诚的朋友。他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业绩将永载史册。伟大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同志永垂不朽。
>>陕西情缘
访问西安农户 骊山脚下拉家常
1995年12月,作为古共第一书记的卡斯特罗第一次访华。这次访问持续了8天之久,其间他参观了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等5座城市。
卡斯特罗参观八达岭长城后,中午在全聚德吃烤鸭。厨师长现场为他进行操作表演,特意邀请他在鸭子上签名,并随即将签了名的鸭子送入烤炉烤制。不大一会儿,带着他签名的烤鸭油香四溢地端了上来,他非常高兴,吃了很多。中国前驻古巴大使徐贻聪回忆称,在生活中,卡斯特罗很懂烹饪,很喜欢吃中国菜,特别喜欢中国产的桂花陈酒。
在西安访问时,卡斯特罗参观完兵马俑后,提出要访问一两家西安农户。这一项目便安排在秦俑馆东侧约三公里骊山脚下的王俭村旁沟组。卡斯特罗一行来到农民马振斌的家,这是一个普通农户,传统的关中农村院落,宁静、整洁而温馨。一身草绿色戎装的卡斯特罗兴趣十足,他走进厨房,掀起锅盖,看看锅里的食物,又随手拉拉风箱,观察灶火;他走进低矮的柴房,询问主人日常生活烧柴还是烧煤。
最后,他来到马振斌的上房里坐下来,与女主人张玉兰亲切地拉起家常话,问他们种多少亩地,种什么农作物,每年打多少粮食,能卖多少钱;又问他们除了种地还有没有其他收入,以及几个孩子上学等。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央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