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质量互变规律)
【第一题】常识判断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规律的客观性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
第二步,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它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项: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D项:规律的客观性,揭示的是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第二题】言语理解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文化大交融的南北朝时期,被完全汉化的箜篌逐渐成为中原民族定型的传统乐器。箜篌最辉煌的岁月是在唐朝,________在民间也很流行。________会弹奏箜篌是衡量一个女子有才学的标志之一。
A.哪怕 是否
B.不但 而且
C.即使 甚至
D.由此 还将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在民间也很流行”是对“箜篌最辉煌的岁月是在唐朝”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空格关联词与“也”进行搭配。A项“哪怕”和C项“即使”可以和“也”搭配,符合语境。B项“不但”和“也”搭配表示递进关系,“民间”和“流行”不构成递进关系,排除B项。D项“由此”表示因果关系,原文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会弹奏箜篌成为一种“标志”,说明大家对于箜篌是很重视的,进一步强调箜篌的重要性,因此空格应体现出递进关系承接上下文。A项“是否”不能表达递进之意,且“是否”填入横线处会与后文“女子有才学”构成两面对一面的语病,排除A项。C项“甚至”表示递进关系,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第三题】常识判断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反映了( )的哲学关系。
A.现象和本质
B.量变和质变
C.运动和静止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
第二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的,它强调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河水是在不断运动的,每时每刻都是不一样的。在强调绝对运动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相对静止,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相互关系的一对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如花钱购物和以物易物,现象不同而本质却相同,都是基于等价交换。
B项: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主要指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
【第四题】判断推理
铁索桥∶钢材
A.石塔∶砖头
B.包子∶面粉
C.二胡∶琴弦
D.互联网∶光纤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钢材”是“铁索桥”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二者属于成品与原材料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石塔”的主要原材料是石头,并非“砖头”,二者不属于成品与原材料的对应关系,排除;
B项:“面粉”是“包子”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二者属于成品与原材料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木头是“二胡”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而“琴弦”是其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D项:“互联网”不是实物,“光纤”是作为信息传输介质,从而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二者不属于成品与原材料的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第五题】数量关系
有46名学生需要到河对岸去参观明清时期的古民居,现只有一条船,每次最多载6人(其中1人划船),往返一次需7分钟。如果早晨8点钟准时开始渡河,到8点38分时,至少还有多少人在等待渡河?
A.10
B.15
C.20
D.25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过河问题。
第二步,由往返一次需7分钟,38÷7=5…3,可知一共渡河6次(其中第6次在船上),每次能运过去5人,则5次共运25人,最后3分钟船上有6个人,至少还有46-25-6=15(人)在等待渡河。
因此,选择B选项。
成功,源于坚持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