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地
-
四川:2022级10只新生大熊猫首次集体亮相
奶爸奶妈们抱着一只只大熊猫宝宝走入亮相现场,齐声向全国人民拜年,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兔年大吉。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魏荣平介绍道:“今天亮相的大熊猫宝宝有10只,最大的是“博斯”仔7个月大,最小的是“张卡”仔5个月左右。
2023-01-18 0 -
青海首次开展全省范围内大天鹅等越冬水鸟同步调查
其他迁徙水鸟白尾海雕、赤嘴潜鸭、红头潜鸭、赤麻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等共32种22930余只,其中,赤麻鸭和赤嘴潜鸭为绝对优势种。为确保大天鹅等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工作顺利开展,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编制完成《青海省大天鹅等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方案》。
2023-01-11 0 -
青海:极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栖息地监测已实现全覆盖
(记者 李江宁)记者10日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普氏原羚栖息地监测面积达639.08平方公里,对该物种栖息地监测已实现全覆盖。
2023-01-10 0 -
青海首个普氏原羚救护监测中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记者了解到,青海湖北岸普氏原羚救护监测中心依托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哈尔盖保护站建设,毗邻海北州刚察县普氏原羚特护区,位于哈尔盖塘渠村315国道南侧。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及相关部门近20年的努力下,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从监测之初不足300余只恢复至3000余只,野外种群数量恢复近10倍。
2023-01-10 0 -
阿尔泰山脉雪豹种群质量稳定向好
2023-01-09 0 -
青海湖2022年投入2.2亿元用于生态治理
经过不断努力,青海湖蓄水量增加,流域水质保持稳定,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升,生物多样性资源恢复加快,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未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将划定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和管控分区,提出管理机构设置建议,制定矛盾冲突处置方案。
2022-12-28 0 -
青海:自然保护地内多样性不断丰富
青海建立以野生动物园、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种质资源库、国有林场等为依托的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体系。青海省建立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库5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13处,收集保存了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小叶杨、紫丁香等一批优良乡土树种,保存各类林木种质资源1235份。
2022-12-19 0 -
还记得去年追的“大象去哪儿”吗?云南野象过得挺好哒!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万勇在会上分享亚洲象保护案例时说,1976年,云南的亚洲象还不足150头,在40多年的时间里数量增长了1倍多。为补充亚洲象食源,云南实施了800公顷的栖息地修复改造,建设“大象食源地”,种植象草、甜竹、粽叶芦等大象爱吃的植物。
2022-12-16 0 -
东北虎频繁“亮相” 生物多样性保护旗舰物种作用明显
东北虎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维持健康生态系统功能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除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所在的东宁林区,穆棱林区、伊春林区也先后发现老虎在摄像镜头前打卡。
2022-12-09 0 -
祁连山国家公园科研雪豹“祁妙”“新”家域达230平方千米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程师王大军7日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据介绍,“祁迹”“祁妙”放归野外后,科研人员和国家公园管护人员通过卫星信号和超高频无线电信号进行了不间断的跟踪。
2022-12-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