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猪苓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2023-06-11 15:38:20 0

伤寒论猪苓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渣,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猪苓为一寒性有力利尿药,而有消炎解渴作用,与茯苓、泽泻、滑石为伍,协力利尿,复用阿胶止血润燥,故此治小便不利、或淋沥、或出血而渴欲饮水者。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解析: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为津液外越,胃中燥也,若与猪苓汤复利其小便,必使胃益燥而渴益甚,故不可与猪苓汤再利小便,夺其津液。

按:阳明病由于汗出多,胃中燥而渴欲饮水者,为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虽也治渴,但治蓄水不化、小便不利所致的渴,与本条述证正好相反,故不可与之。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解析:脉浮而迟,为表热里寒之应。下利清谷者,里虚寒甚,证属表里同病,虽有表热,亦宜先救其里,四逆汤主之。

按:此为太阳病传里,而转属太阴病者,阳明与太阴同属里位,热实阳证者,即为阳明病;虚寒阴证者,即为太阴病。对照写来,以示其异,不要以阳明病亦有四逆汤证。

226.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解析:胃中虚冷,而不能食者,复与之饮,再被水寒,更必哕逆也。

按:此亦虚寒在里的太阴病,虽病位在里,但有阴阳之别。

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解析:脉浮主表亦主热,今发热无寒,则热不在表。口干、鼻燥而能食,为热在里,里虽热而未实,故脉应之浮;热已使口干、鼻燥,故久必衄。

按:发热、口鼻干燥,为白虎汤证,早治之或可不衄,迟则必衄,然而宜白虎汤主之。

228.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解析:太阳病传里转属阳明病,太阳证未罢而下之,每致邪热内陷而成结胸。今外有热、手足温,知热未内结,故不结胸。但下后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因致心中懊侬,邪热壅于上,故饥不能食,而但头汗出者,为虚热炎于上也,宜栀子豉汤主之。

按:心中懊侬、但头汗出,为大陷胸汤证和栀子豉汤证的共有证候。栀子豉汤证的胸中窒和心中结痛,与大陷胸汤证的心下硬痛,亦略相似。结胸者,热结于里,则身无大热,栀子豉汤证,只是虚烦,而外有热,且陷胸汤证,按之心下硬且痛,而栀子豉汤证,按之虚软而且不痛,不难鉴别。本条主为示二方证的鉴别法,不结胸并非费词。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解析:阳明病虽发潮热,但大便不硬而反溏,小便亦自调,知里热未实甚明。胸胁满不去者,则柴胡证仍未罢也,故宜与小柴胡汤治之。

按:此亦少阳阳明并病之属,日人汤本求真于其所著《皇汉医学》书中说“则本条为说明治肠窒扶斯性(肠伤寒)之下痢作用,然以余之实验,则本方不特限于此病,凡一般之急性、亚急性、慢性胃肠卡答儿,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证等,最有奇效。若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有不消化之便、或黏液、黏血便时,宜加大黄;有口舌干、发热烦渴等证时,当加石膏。盖余根据本条及下条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及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虎汤诸条,潜心精思,综合玩索而得之者也”。以上所述颇能发挥古方之用,有参考价值。胡老之女幼时,患中毒性痢疾,高热40℃,胡老用大柴胡汤加石膏得速治。又曾以小柴胡汤加石膏,治噤口痢收奇效。以上附此供参考,旨在说,痢疾属少阳或少阳阳明合病者并非少见。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跃然汗出而解。

解析:阳明病,虽不大便,而舌上见白苔,还未至燥结成硬可知,况胁下硬满而呕,乃柴胡汤证的确徵。此亦少阳初并于阳明,故可与小柴胡汤,清上焦的热结,胸胁通畅,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大便自调,里和气运,身当;然汗出而解也。

按:以上二条,均属少阳阳明并病,少阳病,不可吐下,故柴胡证在者,仍宜与柴胡汤,此亦定法。

231、232.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解析:少阳脉弦,太阳脉浮,阳明脉大。腹都满,即上下腹俱满的意思。短气而腹都满,为里有水气。胁下及心痛,指胁下和心下俱痛,为少阳证。久按之气不通,谓按其胁下和心下稍久,则觉呼吸困难的意思。鼻干属阳明证。不得汗,即不得汗出,属太阳证。嗜卧属少阳证。一身面目悉黄、小便难,为黄疸病。有潮热,属阳明证。时时哕、耳前后肿,属少阳证。由以上的脉和证,可知此为三阳合病而又并发黄疸证。刺之小差者,谓耳前后肿,经过针刺而小差也。外不解者,谓仍不得汗出,其他外证不解也。病过十日,脉续浮者,则可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而无余症者,则可与麻黄汤;至于黄疸,虽以利小便的方法治之,而终不得尿,腹内水气不消,腹满有增无减,复加哕逆者,属胃气已败,故称不治。

按:此述黄疸并发腹水,而现三阳交错互见的重证,治从小柴胡汤,可以理解。但麻黄汤之用,实难理解,其中必有错简。

实践证明,肝硬化腹水而发黄疸者,或黄疸型肝炎并发腹水者,预后多凶,谓为不治,并非虚言。

233.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解析:阳明病,本自汗出,即便微恶寒而表未解,亦宜桂枝汤微汗解之。若复以麻黄汤发其汗,则益使津液亡失。汗出多者,小便当少,今反自利,此为津液内竭,胃中干,故令大便硬,此与热盛于里的燥结不同,大便虽硬,亦不可攻之,当须使其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余如土瓜根和大猪胆汁,亦均可为导。

关键字:  猪苓汤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