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解放记念馆,为一名拿笔的兵士立了座记念碑
本报记者孙亮全、马晓媛、王怡静
第23个记者节到来的时辰,很多人来到位于山西太原东山牛驼寨的太原解放记念馆,在一座不显眼的记念碑前默默悼念。
太原解放记念馆因记念1949年解放太原战斗而建,这座碑的主人倒是一位新华社记者,他鸣萧逸,捐躯时年仅34岁。
狼烟赴前线
萧逸原名徐德纯,是江苏南通人,1915年诞生在一个农夫家庭,15岁读完高小后,他往姑苏考中学,因为交通未便,延误了考期。后经人先容,往上海一家乐器公司当学徒。
“九一八”变乱后,平易近族的危亡激起了萧逸的爱国热心,他踊跃投进到抗日救亡勾当中。1936年,萧逸加入了上海念书糊口出书社(后更名为念书出书社)的事情,这成为他思想的迁移转变点。萧逸在这个共产党向导的革命出书机构里,接受了新思想的陶冶。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周全暴发,11月上海陷落。萧逸满怀抗日救国的激情,奔走风尘,历绝艰险,于1938年头达到延安,并在那里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救亡的向导中间。萧逸达到延安后,先是入进抗年夜(中国人平易近抗日军事年夜学)学习。1938年3月鲁迅艺术学院准备成立,起头招生,快乐喜爱音乐的萧逸被录取为音乐系第一期学员。
鲁艺办学早期遇到了许多坚苦,办学的物资前提极差,学员进学后,还要脱手挖本身住的窑洞,没有教材,也没有参考资料。音乐系只有三名老师,也缺少可供操练的乐器。面临这些坚苦,老师本身脱手编写课本,学员互教互学。
鲁艺学习竣事后,萧逸留校事情,加入了鲁艺试验剧团。1939年3月,遵守中央批示,鲁艺派出试验剧团赴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慰劳表演。3月从延安动身,到12月尾返归,试验剧团深刻火线,远程跋涉用时9个多月,表演100屡次。因为表演内容丰硕多彩,情势生动活跃,富于战役性以及鼓舞性,为群众喜闻乐见,收到了很好的鼓吹结果。
在剧团担当秘书事情的萧逸,卖力剧团文书草拟以及行政事件,放置以及管理团员糊口,还要加入表演、搬运道具等,繁忙异样。
1941年9月,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年夜学、泽东青年干部黉舍归并成立延安年夜学。萧逸成为俄文系的学员。在这里,萧逸起头了新的糊口。1943年结业后,他被分配到延安文抗(中华天下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循分会),从事文艺创作事情,直到抗战成功。
在延年夜俄文系学习时代,萧逸的小我糊口中产生了一件年夜事,一名密斯闯入了他的心扉。这位密斯鸣沈霞,是闻名作家茅盾(沈雁冰)的女儿。配合的志趣以及快乐喜爱,使两人创建了深挚的豪情。1945年春,萧逸以及沈霞在延安成婚。
1945年8月,日本颁布发表无前提降服佩服,抗日战争夺患了伟年夜的成功。组织决议派他俩加入华北文艺事情团,往张家口地域入行艺术鼓吹事情。已经经有身的沈霞在一次手术熏染中不幸逝世。萧逸强忍悲痛,随团奔赴张家口事情。
鲜血染并州
张家口是西北通向东北的走廊,抗战成功后许多从延安、晋绥等地来的干部,陆续聚集到这里。1946年头,为了增强以及充分新闻步队,以顺应新闻事业的成长以及战争报导的必要,党组织从他们中心筛选了一批干部,分配到《晋察冀日报》社以及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事情。
萧逸就是此中的一名。从此,萧逸踏上了新闻记者的征途,不避艰险,不怕捐躯,在战火硝烟中采访,报导了人平易近解放战争的成功过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那时,入驻张家口的《晋察冀日报》社与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报社的采访科,也是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的采访科。
萧逸是1946年2月调进的,欢迎他的是采访科的副科长张帆。厥后,张帆在一篇回想文章中写到那时的情形:
“我鸣萧逸,前来报到,当记者。”个子高高,前额凸起,两眼炯炯有神的萧逸,热心豪爽地笑着说。
彼时海内的场面地步是严峻的,神州年夜地被战争的乌云笼罩。1946年6月,国平易近党悍然撕毁寝兵协议以及政协决定,公开以年夜举围攻我华夏解放区为出发点,猖獗发动对于解放区的周全入攻。人平易近解放战争暴发了。
在战争起头后,萧逸踊跃要求到前线往,做一位军事记者。他加入了《晋察冀日报》社以及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派出的前线记者团,深刻战地采访,写出了《平汉前线的平易近兵团》《满城的平易近兵连》等通信,报导领会放区军平易近的勇敢战役以及平汉前线的成功。
随后,萧逸随军转战华北各地,加入过保(定)南、正太、清风店、涞水、石家庄、平津等战斗的报导,发表了年夜量的新闻以及通信。
张帆撰文回想,萧逸“不怕苦,不怕累,昼夜奔走,随军转战华北,深刻连队,以及兵士们糊口在一块儿,在枪林弹雨中采访”;萧逸的报导“一是实时,二是善于抓取典范”,“如许不仅使读者领会战局概貌,并且可以望到战争中的人物以及事务”。
1949年1月尾,北安然平静平解放。萧逸随军进城。
在北平,他欢快地拜会了早已经入进北平的岳怙恃茅盾佳耦,报告请示了本身这几年的糊口以及事情,并谈到本身在战争中正构想创作长篇小说,想留下来有一个完备的时间入行创作。茅盾听后鼓动勉励他加入解放战争,更有益于弄文学创作。萧逸听从了岳父的建议,布满激情奔赴太原前线。
1949年4月,华北人平易近野战军倡议太原战斗。为了攻破这个阎锡山团体谋划多年的老巢,从1948年10月起,我军即对于太原外围要点倡议入攻,占领城南以及东山各要点,歼敌5万余人,收缩对于太原城的包抄。
“厥后遵守中央军委果批示,为了稳住平津敌人,太原前线军队暂缓攻城。”太原解放记念馆事情职员张超说。1949年3月,太原前线司令部以及党的前委构成,徐向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及总前委布告,同一各军队的指挥。华北军区第1八、1九、20三个兵团联合会攻太原。
萧逸作为随军记者,但愿加入攻打太原城郊要塞双塔寺的战役。
双塔寺原名永祚寺,位于太原市东郊郝庄村南,建于明万积年间。寺区地势较高,南可节制太原东南,北可鸟瞰太原城。相传李自成过两塔时曾经作诗云:“郝庄两座塔,就把天来穿。穿也穿不上,多放两块砖。”
张超先容,为了恪守太原城,敌东南防备区指挥部及43军军部即设于双塔寺。“在寺区不足一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敌军筑有山炮阵地以及数十个堡垒,并设有雷区、外壕、鹿寨、铁蒺藜等副防备工事。”
4月上旬,华北人平易近解放军完成为了对于太原的包抄,一一开展了扫清外围之敌的战役。攻打双塔寺的军队天天除了了阻击敌人的反攻外,还开展了猛烈的政治攻势,向敌军喊话:“平津解放了,你们还能守住太原吗?”“阎军兄弟,降服佩服起义是你们的前途!”敌我阵地相距不足一百米,两边原商定喊话时互不打枪。可是,敌人诈降。
4月14日,萧逸随我军敌工做事来到前沿阵地采访。在新占领的敌军堡垒内,他拿起发话器,向敌军喊话,宣讲形势以及政策,要他们当即放下武器。这时候,敌人忽然放出寒枪,一颗枪弹从堡垒的枪眼外射入来,正中萧逸头部,他立即倒下。
勇敢捐躯的萧逸年仅34岁。
红花各处开
萧逸的捐躯,给分社的同道们带来了庞大的悲痛。
战友们盘点他的遗物,内里有一本本采访日志以及写作规划,没有写完的数万字的小说底稿,另有萧逸在北平为岳怙恃拍的照片,和沈霞的部门遗物。
在他捐躯后的第三天,张帆将萧逸捐躯颠末向茅盾作了专函陈述,并寄往了萧逸的遗物。
“萧逸此番在前线捐躯,年夜出不测,咱们的悲痛是两重的,为国度,失一有为的青年,为他私家想,一番壮志,许多写作规划,都没有实现……我已经经多年来‘学会’了把眼泪化成愤慨,但萧逸之死却使我几回落泪。”茅盾以极其沉痛以及繁杂的心境写往返信。
萧逸捐躯后,前线分社派人寻找坟场,把萧逸葬于双塔寺西北200多米之处,墓前立碑,并刻有墓志。不幸的是,在“十年骚乱”时代,萧逸的墓碑遭遇恶运。
“萧逸同道的一辈子尽管短暂,但他倒是整个新华社记者群体的缩影。”萧逸的同事、已经故新华社记者马明在回想萧逸的文章中如许写道。
马明曾经在新华社吕梁分社、山西分社事情。在他的文章中,回想了这段旧事:“有几回我陪同外埠来的老同道,处处寻觅也没有着落。1982年暮秋,年过六旬的林呐同道,从天津重返太原,直奔萧逸的坟场,想着祭祀昔时旦夕相处的战友,效果也没有见到他亲手加入竖起的那块墓碑。”
“那之后,我父亲记在内心,一直想着怎样办。”马明的儿子马正说,直到太原解放40周年的前一年,萧逸的生前战友杜导正、张帆、刘冠文以及马明一块儿约定,争夺在太原解放40周年时,把萧逸义士碑从新直立起来。
不久之后,张帆从北京寄来碑文,获得太原市委、市当局的器重以及支撑,萧逸义士碑很快在扩建后的太原解放记念馆(牛驼寨革命义士陵寝)从新直立起来。
“每一年清明以及记者节先后,都有很多人前来祭祀。”张超说,义士昔时洒血处,现在已经是各处红花开,人平易近的英雄,人平易近自会记患上。
松柏长青,鲜花怒放。萧逸记念碑上不长的平生以及战役业绩,让人感伤不已经。义士的鲜血灌溉了人平易近解放事业的成功之花,生前为之搏斗的抱负,今已经都实现,想来可以浅笑九泉了。(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