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端粒与人体衰老有什么关系(染色体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2022-11-14 19:57:24 0

染色体端粒与人体衰老有什么关系(染色体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Elizabeth Blackburn, Carol Greider和Jack Szostak.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奖者合影

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因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被授予该奖项。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方面称,这三人“解决了生物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进行完整复制,如何免于退化。其中奥秘全部蕴藏在端粒和端粒酶上。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是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能引发衰老和癌症。端粒也被科学家称作“生命时钟”。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他们发现的端粒酶,在一些失控的恶性细胞的生长中扮演重要角色。

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伊丽莎白·布莱克1948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修完大学课程后,又于1975年拿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卡萝尔·格雷德,美国人。她于1961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曾先后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伯克利分校,并于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导师正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杰克·绍斯塔克,美国人。1952年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他曾先后就读于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并于1977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绍斯塔克自1979年开始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目前是马萨诸塞综合医院遗传学教授,并同时任职于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关键字:  染色体端粒与人体衰老有什么关系  染色体端粒的结构与功能  染色体端粒如何延长  染色体端粒酶的作用  染色体端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