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的家谱怎么写英语作业——自己家的家谱怎么写格式
来源:知乎
手里刚好有一本自家的家谱,就来谈谈关于家谱的撰写。
第一:什么情况下要写家谱?
为什么要写家谱呢?无非就是记载自己家族的光辉史,以及记载家族的历史和发展。而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写家谱呢?一般是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该写家谱了。大家一致决定好,然后如果祠堂的钱够,那就直接从祠堂拿钱,开始写家谱。如果祠堂没钱,那就大家捐钱。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谱,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决定辈分什么的。如果迁移之后,没有家谱了应该怎么办呢?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就是回到原来的祖籍,请家谱;另一种就是重修家谱。我家就是第二种情况,重修家谱。
第二:家谱的内容有些什么?
我家的家谱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祠堂的地图。
第二部分:家族的历史,像我们这种迁移过的家族,就会讲述迁移的原因。有时候也会写一些家族定下的规矩,比如很多闵姓家谱(小女子姓闵)上面都会规定同姓不能结婚,不过我家的没有。
第三部分:家族的辈分规定。辈分多由老者记忆而来,所以在闵姓家族分支中的辈分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辈分多为从第一本家谱中继承下来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后人自己订的了。
第四部分:撰写家谱的人。
第五部分:家族中光宗耀祖的人。
第六部分:家族成员。
第三:什么样的成员可以上家谱?
古时认为,女孩是嫁给别人的就是别人家的人了,所以我们这一支的女性的名字是不能上家谱的,不过也有例外,就是终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机会上家谱,当然女孩子是没有权力拥有家谱的,现在个地方的闵姓族人也这样规定的。不过我家是一个例外,因为我们这支,在迁出祠堂之后,到最小的一辈大概有六代了,现在小辈都是女孩子了,以前是我父亲保存着族谱,现在传到了我的手里。
族谱中规定,每年清明节,各支的族人都需要回祠堂祭拜,在祭拜的时候举行修谱仪式,即在家谱上添加新到来的家族成员,祭拜和重修家谱的费用都有祠堂出钱,不过最后一次清明会的时候,此时祠堂已经没落,费用则是各成员捐赠。到后来祠堂没了也就没办法举行清明会了。
随着世事变迁,家谱也就没有以前重要了,但是家谱却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兴衰。
PS:关于祠堂,祠堂的作用并不仅仅是祭拜祖先,还是议会堂,也是做出重大决定的地方。富裕人家的祠堂还管理着家族的教育和产业等等。有的祠堂里有免费的私塾,甚至后来读大学或者是留洋学习,祠堂也能全权负责。而产业的话。一般祠堂都有自己的铺面、田地,每年的收入供祠堂开支,如每年的家族聚会,族人的教育事业等等。这些都是由专人管理,如果遇到了败类,那也就意味着祠堂的衰落。听祠堂那边的长辈讲,我们祠堂的衰落正是因为管理的人豪赌败了祠堂的铺面的田地。
另附图两张,希望姓闵的朋友能私下交流。
家谱严格说来不应该是写,都是在之前的家谱上做些补充修订,所以常说重修家谱,有点类似于现在教材的修订版,出了新的研究成果要及时加进去。
本来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感觉有点乱,还是分条写吧。
家谱是什么样子的有点像现在不太多见的线装书,版式是许多小清新很喜欢的竖版,从右往左翻,不过现在也有些从左往右翻的了,简直一点家谱的样子都没有,不成体统。一般都比较厚,要分好多册,可能因为这种装订方式没法做的特别厚。
图片百度上找到的,我见过大概五六本家谱,自己家的跟外姓邻居的,差不多都是上面这个样子,不过一般都要配一个专门的盒子便于保存。我家有本老的家谱,大概是90年左右的,外观跟天龙八部里的那本易筋经差不多,里面的字是手写然后油印的。家谱的“发行量”一般都很有限,几十本,多一点的一二百本,所以没法像印书本那样印刷,现在一般都是一些小的印刷厂来用比较传统的装订方式来制作,原因是成本低,质量好,不管怎么翻都不会散开。当然不排除土豪们做一些很高端的家谱,不过搞这个的多数都是农村人。修家谱这个事情的花费也是需要族里人集资的,即使这样平局起来一册不到一百页的家谱也要一百大洋左右了,如果家族大一点的,要好几册,就要好几百,比朗道的十卷理论物理学教程都要贵了,这还只是印刷成本,组织这些事情的和编纂家谱的人多数都是自愿服务的。
家谱里都写点啥主要部分当然是族里的人员亲属远近关系,还有一些其他内容,这个就因姓而异了。一般是要包括自己姓氏来历或者家族来历的,祖上出过的一些名人的纪略,族里历年发生过的一些大事的纪略,历次修谱的记录,本次修谱的缘由、目的、意义、经过。。。共同点是这些东西都是古文写成的,读起来很有意思。一般也有一两篇年轻一代写的文章,用现代文,可能以后主持这项工作的后辈多了现代文也会多起来。
都是哪些族姓在修家谱赤匪来之前我家那儿差不多都是一个姓的人聚居在一个村或邻近的村,一般不是地主也是富农,“大户人家”这个词应该就是描述这种情形,大户人家都是要修家谱的。还有一些给这些大户打工的长工短工,一般都是一个姓几户人家,不超过五户。沦陷后这些人家相对原来的大户就壮大了一些,有些好这口的就开始“追本溯源”了,考察自己祖上是哪儿来的,找到自己姓的大本营,把家谱续上。修家谱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把族里的男性都包括进来,女性有的也要记录,包括出嫁的地方和丈夫姓氏。人数比较少的姓,都是要把所有族人都写在谱里,赵钱孙李这些姓就要按分支来写了,因为没法全包括进来,具体追溯到多少代不好讲,像孔家这样弄的算是绝无仅有吧,不过肯定也是没有全包括进来。这些年社会变化太快,年轻人普遍不关心这个事情,懂的就更少了,族姓里的联系也少了很多,修家谱的意义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虽然有更先进的印刷技术,信息收集手段,接受教育的人也比以前多得多,大家也都不差钱了,可是修家谱这件事确是越来越难促成了。
修家谱的是些什么人主持这项工作的大多是家族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读书人,六十岁以上的老先生,在沦陷前接受过教育的,很多古文功底是相当好的,对辈份似乎没有什么要求。我觉得他们的古文水平比现在许多中文系的大学生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我爷爷跟我讲过一些小例子,比如讣告之类的应用性的文案,里面真是一句废话,甚至一个废字都没有,但是该有的信息一个也不落,一个词,一个字,就是一条重要信息,很有讲究。现在的学生写的些请帖之类的,在老先生们看来真是一文不值。主持这项工作真的是挺费脑筋,农村的各种问题向来难办,不知书达理的太多了,要集资,要收集信息,要编纂,要征求各方意见,要印制。所以用德高望重来形容主持这些工作的人不过分,我见过的这些老人也都算是修养文化高出同龄人一个档次的。记得看过一个谈中国乡绅文化丧失的文章,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德高望重的人文革时候都是被斗的对象,几无幸免,反而是那些寡廉鲜耻的小人们很多都得势了,真是黑白颠倒的时候。
修家谱的大致经过每个族姓的第一本家谱是怎么完成的这个我不知道,现在的家谱都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些增补,可能也会删去一些内容。一般就是族里的几个领头人觉得这些年族里新增了不少新丁,走了不少老人,发生了许多变化,该在家谱里有所记录了,对后代也是个交代。开始组织一些重要人物商量这个事情,定下来之后就开始集资,一般每家都会出点,其实也没多少钱(也有不出钱的,据我了解经费总是花不完,所以常见到哪家修完家谱之后一起请戏班子来唱戏的情形,现在这种情形少了,可能是用了更牛逼的财务管理方式吧。。。),然后一些老一辈读书人就开始起草,讨论,修改,反反复复等大家都满意了就联系印刷厂把新的家谱做出来,分给各家(不出钱的当然没有)。好像还要祭祖,这个我记不清了。
我家的一些情况说一点我家的情况吧。我家农村的,孔子孟子的老家都在山东济宁,我家跟济宁挨着,说好听点也算是礼仪之乡吧,沾了孔老二的光,这些传统相对多一点。我们家属于在当地人数比较小的姓,不比赵钱孙李这些,基本上都在一个村子里,是几百年前从陕西/山西(我也不清楚具体是哪儿)迁到山东的,最初就是一户,后来逐渐壮大,也算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形。大概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家修过一次家谱,再之前的一次大概是我出生的时候,听长辈们说的,再之前的我就不晓得了,好像最近又要修了,可惜能主持这个工作的老先生们没几个了,不知道能不能做成。
【网友留言】
Arthur:
我们那,家族的人,死后三年了才能上家谱,外嫁的女孩死后也上家谱,但不往下分支了,娶进门的媳妇死后也上,但如果中途离婚了,那么这个媳妇未来不会出现在家谱中。一般家谱在家族中比较权威的长辈家中,没年年三十,都要拿出来上香磕头。
知乎用户:
我家有我们李氏的家谱。大约二三十本,是二三十年前重修的。我记不太清,是我爷爷跟我讲的,因为爷爷以前上过私塾,平时吟诗作对什么的,所以几十年前族中组织修族谱,我爷爷参加了,据说印刷了几十套,其中一套就在我家,但现在大多残破不堪了。爷爷说,现在已经到了再次修编族谱的时候了,但现在很多人外出务工,老一辈的人大多逝去,年轻人不重视,所以都没有提这个事。
我翻阅过那几十本族谱,开篇从黄帝开始记起,族谱上记为一世祖,然后是二世祖,依次往下,包括夫人、子嗣。女儿不会记入,因为女儿嫁给其他姓氏的人后会入他姓的族谱。大约到了宋代还是明代。有三位李氏先祖(兄弟)迁移到现在我们这一支所居住的地方。之后修族谱,在这三位先祖之前的祖先只会记载大概。而之后的每次修编族谱都会详叙这三位先祖以来族中事迹,族中名人豪杰都会大书特书,三位先祖从迁移到扎根的详情都有记载,一般以“XX年重修族谱记”为题的序文加在之前所修族谱的后面,族人婚嫁、生老都会记载的详细许多。现在家中的族谱上包括了每一次之前修族谱时的序文,还有许多人修谱时写的文章等等。
三位先祖到现在的后代分布大约在相邻的几个县,每次修祖谱,三个族中的人会聚在一起,商讨哪些人修在哪支的祖谱,因为有过继这样的事情,所以要讨论清楚。
Allen:
我最近也是在整理自己家的家谱,修谱还真的是个劳心费力的事情,以前受条件限制,只能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现在联系方式比以前方便很多,只不过很多人都不太重视这个事情了,对这个有心的人一般都年纪比较大,对一些现代化的工具也不太熟悉。我现在就是自己做了一个家谱网站,也是方便自己修谱,查人加人,后来就干脆扩展了一下,放开给想修谱的人一个平台在上面修(完全免费),因为做这个事情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希望把它做好,所以想请对家谱有兴趣有研究的人多多指教。
下一篇: 也门南部学派矛盾致 一 六人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