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铮穿越小说歌坛传奇1996-李铮治疗无精症最新方案
2007年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23岁深入汶川震区一线报道
2008年调入央视时政新闻部
成为最年轻的摄影记者
十年间
他活跃在新闻采访和大型活动直播最前沿
参与拍摄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新闻奖
他,就是我校优秀校友
2003级电视摄影专业的李铮
那是一个周末,我们在梧桐书屋见到了李铮。一米九的个子,身穿红色T恤,背着两个公文包,爽朗、干练。工作十年,他仍是中央电视台时政新闻部最年轻的摄影记者,拍摄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今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
感一时知遇 启电视人生
2003年5月,快要高中毕业的李铮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报名那天是周末,地点在北院操场,那时候还没有建筑和绿化,负责招生的是高晓虹老师。”李铮回忆。“高老师正在与考生交流,注意到了我,就过来询问我的意向。”想起看过的宣传页,他坦言自己中意电视编导专业。高老师笑着告诉他:“我建议你还是学摄影好,男孩子,个儿又高,挺适合的。”就这样,李铮转而报名电视摄影专业。
2003年的盛夏,他收到了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摄影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电视生涯的序曲。
(?与同学合影)
回忆起大学生活,李铮说:“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电视专业的相关内容,是电视系老师为我打开了影像世界的大门。”当时,孙振虎老师的《影视观念探析——拉片
谈到在岗位坚持十年,如何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时,李铮笑谈,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以为摄像工作很简单,只要架好机位,拍好采访即可。但是,用心做起来,他发现,每一次报道都关乎国家形象的树立,每一次采访都是不能复制的挑战,每一个细节都要谨慎地把控。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素质过硬,还要有保证零失误的工作责任心,抗压能力也得足够强大。每一场重要内事、外事活动,他们都提前两小时到达,反复检查每一个细节。有些活动需要严格限制记者人数,这就要求记者一专多能,采访、沟通、外语能力都得具备。如今,李铮已经是时政新闻部最年轻的摄影“老将”,也是领导眼中“年富力强,成熟稳重、有培养潜质的时政记者”。
(?李铮工作照)
李铮告诉我们:“能够在重大的历史节点留下自己参与的一笔,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既然历史选择了我们,就应该无愧于使命和担当。”
(?与奥运冠军张常宁合影)
(?参加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报道)
(?与央视同事王宁、贺红梅一起工作)
在新闻报道中,李铮抓拍了很多动情的细节。今年春节,他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四川凉山贫困区慰问。镜头伸向了大小凉山,崎岖坎坷的山路、山区百姓的贫困生活、总书记对百姓的关怀、脱贫后的生活面貌、彝族同胞朴素而真挚的感情,都融入了画面之中。经过剪辑,形成《心系凉山——习近平总书记凉山扶贫纪实》,生动地诠释了“精准扶贫”。一小时点击量超过300万,一天之内评论转发过亿。李铮告诉我们,真实内容、细微之处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最能把握时代的脉络,这是他一直追求的。
“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在谈及自己的工作时,李铮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这也是在中传四年留给他的宝贵财富。
浓浓传承意 依依中传情
虽然毕业多年,但提起母校,李铮依旧充满感情。中传学子才艺出众,校园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家也能接受多元的文化。“这种开放、包容、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工作、生活都很有好处。中传走出去的同学乐于尝试、敢于挑战,这正是业界所需要的。”
(?李铮在本科毕业晚会上发言)
老师的教诲则让他终身受益,高晓虹、王晓红、曾祥敏、胡芳、孙振虎……电视系的老师们教给他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让他拥有了电视人的情怀。“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中国电视人,既是我的初心,也是驱使我一直向前的动力。”李铮动情地说。
虽然身在新闻采访、直播活动第一线,但李铮经常与母校老师交流工作感受,请他们解答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2010年,他回到中传,在职攻读了电视节目策划与运营专业硕士。提到实践与学习的关系,李铮这样说:“大一大二是知识、能力的积累阶段,大三之后就可以开始尝试实践了,我们这种偏实操的专业尤其如此,不能距离社会太远。”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历程,他也建议师弟师妹:“可能的话多参与学生会的工作,一方面提升自己创意、外联等能力,另一方面获得与师姐师哥、学院老师交流的宝贵机会。”
(?李铮工作照)
如今,李铮经常与师弟师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他用亲身经历过的新闻报道背后的故事,告诉大家,采访前如何与灯光、音响、出镜记者以及采访对象沟通配合,实现最好的镜头效果;采访时如何捕捉周围环境;怎样做好“行动中采访”等等,干货满满的讲座很受大家欢迎。“我就想把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展现给大家,把最有用的工作经验传递给大家。”李铮说。
在与李铮交流过程中,我们感受最多的就是他对自己职业的热情。在新闻一线工作多年,祖国的发展变化,他一一看在眼里,对“记录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播党和政府的立场和声音”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同感。
采访结束时,李铮望向远方,满怀深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感染更多的人,唤起大家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怀。”
文末福利:
?
?
?
?
?
?
?
李铮部分摄影作品
指导老师 |尚新英
记者 | 王若羲 王雷亭
编辑 | 王雷亭
责编 |尚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