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沟革命纪念馆_杨家沟革命旧址

2022-11-22 22:56:43 0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_杨家沟革命旧址

杨家沟廉政文化启示

序言

坐落于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处的杨家沟村,是一个有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红色影视拍摄基地”等诸多名衔的村落。

千年古县文化沃土的滋养,陕北地区最大地主集团——马氏地主集团百年耕读文化的积淀;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率领的中共中央在这里居住了四个月零两天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坏干部”引发的“地主窝里斗干部”风波;多种思想交织汇聚成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对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有着诸多有裨益的启示。

杨家沟的廉政历史文化资源

马氏地主集团及其耕读文化传承

杨家沟马氏地主,同一始祖的后代在同一个村庄内,经过近三百年的累世经营,发展成为有数十户地主,前后维持了“八代的荣华富贵”的庞大地主集团。据资料记载,当时全村共有270余户人家,马氏地主就有72户,在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以及延安等广大地域内,拥有数十万亩土地。1942年9月26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宣部部长的张闻天率团进驻杨家沟进行调查,在其被誉为“东方资本论”的《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中有着这样的记载:“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条件集中的村庄”。“陕甘宁边区的杨家沟,以有‘马光裕堂’(一个地主集团的代号)而闻名陕北”。

马氏地主集团不是一般的土地主,他们是地主,却又不“土”。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复兴委员会陕西农村调查团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形成的《调查日记》中对马氏地主集团有着这样的记载——“以农为本、耕读传家、好义可风、匀善开明”。

马氏地主集团对土地有着本能的狂热,也有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意识。1929年,由于连年旱灾,陕北的农民吃尽了草根、树皮、灾民纷纷外逃。面对大饥荒的年景,为挽救灾民,地主马醒民在荒灾之年兴建“新院”,以工代赈,历时10年,缓解了许多贫民的困难。抗日战争期间,马氏地主集团积极支援抗战,仅马光裕堂一支就为359旅捐赠粮食1700余石。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期到达杨家沟,马醒民又将“新院”捐赠中共中央作为办公场所,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马氏地主集团历经百年兴盛不衰靠的是文化传承。他们不仅修建了被毛主席赞誉为“这窑洞和村寨整齐、漂亮,还是新的,比你们画的还要好,杨家沟果然名不虚传!”的新院,更是注重教育,用教育谱写了马氏家族的辉煌。据资料记载,道光年间,马嘉乐创办了3所私塾,使子孙、亲友子弟及邻村子弟皆可读书求取功名。有史料记载,光裕堂的5子11孙皆有官职,其中正四品、从四品各2人,从五品3人,因功赐赏顶戴花翎2人,25个曾孙有18人博取了功名,3人出国留学。1915年,同盟会马士成先生回乡创办了陕北第一所女子学校,助力写就“米脂婆姨”的时代风采。

时代变迁,马氏地主集团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优秀的家风传承,让马氏家族后人人才辈出,涌现了诸如原西北大学校长马师儒、原延安大学校长马润之、原《人民日报》编委、《光明日报》总编马沛文、原《西安晚报》总编马汉卿、原国务院财委办公厅主任马豫章、老一代革命家马明方等英杰。据90年代不完全统计,仅马光裕堂一支,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就有167人,厅局级以上143人,高中级职称155人,大专以上学历348人。马氏家族后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名扬中外。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红色历史精神财富

杨家沟有着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居住了120天的地方,是中共中央召开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十二月会议”的地方,是毛主席发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一伟大论断的地方;是毛主席写就《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等光辉篇章,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的地方;是毛主席轻松甩掉“李德胜”别名,用浓重湖南口音宣告“我是毛泽东”的地方;是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时,深情道别“杨家沟是个好地方”的地方。

在这里,留下了毛主席和共产党人不搞特权化、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同乐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1947年12月26日,是“十二月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也迎来了毛主席的54岁生日。与会人员笑着说赶上吃主席的长寿面,同时庆祝一下全国战争形势的好转,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毛主席马上制止,对大家说:长寿面并不能使人长寿啊,吃不吃无所谓,因为群众和部队还缺粮食,党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并严肃宣布,不准中央机关为他的生日请客吃饭,不许以任何形式为他歌功颂德,同时宣布了一条规矩,凡是共产党人今后永远不做寿。那天的毛泽东比平日里更忙碌,听取了与会人员对报告的意见,找各地负责人谈话,了解地方社情和群众情绪,当日的伙食依然是钱钱饭和(音读huò)酸白菜(压扁的黑豆或者黄豆和小米混煮的稀饭)。

毛主席不仅自己不搞特权,更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不搞特殊化。当年,毛主席年仅七八岁的小女儿李讷,由于生活艰苦,营养不良,在一次去沟底看斗地主的时候,在回来的路上跌倒后站不起来了。工作人员说是因为伙食太差,营养严重不良造成的,建议让李讷上中央机关小灶。毛主席拒绝道:现在全国都处在非常困难时期,前方战士流血打仗也很难吃上一顿饱饭,广大群众为了支援前线,自己种的粮食舍不得吃,都交了公粮,自己却挖野菜吃树皮,我毛泽东的女儿坚决不能搞特殊。

1948年的春节,杨家沟记录下了任弼时拉起二胡伴奏,毛泽东和周恩来与本地村民在新院扭起陕北秧歌与民同乐的画面。

1948年,同样记录了毛泽东主席穿着吕正兰女士经过三天三夜赶工纳出的饱含着杨家沟人民深情厚谊的新布鞋,带着人民的祝福,东渡黄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时刻。

1948年3月20日,杨家沟定格在了毛主席与年仅20岁的李智胜喝酒的欢乐场景。李智胜拿着赶抄出来的毛主席文稿给主席送过去,毛主席给李智胜倒了满满的三碗酒,激动不已的李智胜一口闷了下去,顿时不胜酒力。毛主席笑着对李智胜说:“你叫什么名字?”李智胜回答道:“我叫李智胜。”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你看,我叫李德胜,你叫李智胜,你是我的弟弟,我是你的哥哥。”接着又问道:“你是哪里人呀?”李智胜说:“我是神木人。”毛主席笑着说:“你们神木人能喝酒啊!”习仲勋笑着接道:“全世界数中国人能喝酒,中国人数陕西人能喝酒,陕西人数陕北人能喝酒,陕北人数神木人能喝酒啊”,瞬间引得满堂欢笑。

毛主席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的故事,以及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与百姓同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群众路线的高尚情怀,至今在杨家沟传为佳话。

“坏干部”引发的“地主窝里斗干部”风波

1947年冬,时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中,斗地主,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分配给农民是时代背景下的应有之义。但在杨家沟却爆发了一场“地主窝里斗干部”的风波。

据资料记载,在1940年的时候,杨家沟的50余户地主共占有全村土地面积的94%,杨家沟的地主们更是通过典地与买地等形式在周边几个县数十个村子拥有20000余垧土地,每年租子可达6000余石。杨家沟的地主众多,“斗争对象”充裕,应是展开清算的理想场所,且土改时的杨家沟地主又相当乖顺,配合工作。然而,就在这个“地主窝”里,杨家沟村民却上演了“先斗干部后斗地主”的这一“有悖常理”的一幕。

土改工作中,没收杨家沟地主土地、粮食、农具等财产后,杨家沟土改工作团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成立清算委员会,具体负责清查清算材料、登记地主财产等相关事宜。然而在清算的进程中,却出现了清算委员会成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盗窃、转移斗争“果实”的问题。尤其是清算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公开拿了鹿茸、大衣、西药、书等物件,从而带动了很多人随便拿东西的现象。清算委员会的行为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极大不满,他们自发组织成立了“警干队”并破获了清算委员会的贪污行为。得知干部贪污消息后,其他乡区的群众也是激愤难平,纷纷参加了斗争,最终造成了“群众性的斗争”的局面,将矛盾直指清算委员会。群众愤慨说到:我们给你家里代耕,你给咱们翻身来啦,结果都给你们贪污啦!

最后,米脂县委对此次风波进行了严肃处理。时任何岔区委书记、清算委员会主任被开除党籍、撤职查办,副主任当场被捕,其他清算委员则向群众承认错误,然后介绍回本县、本区、本乡去处理,米脂县委向中共中央西北局做了检讨,主动承担了领导责任。

一场发动群众清算地主的斗争,竟出人意料地演变成了“群众大斗清算委员会”!杨家沟的清算风波,深刻的揭示了“坏干部”给党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杨家沟历史文化资源的当代廉政启示

黑格尔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历史给人们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如何跳出这一历史的怪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杨家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对我们以史为鉴,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着诸多启示。

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构建新时代廉政文化精神家园

1、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丰富新时代廉政文化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新时代背景下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有着这样的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正气之源,力量之本,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以马氏地主集团百年传承的耕读文化为例。耕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忠厚传家远,读书济世长”,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来看,忠信守义、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向上向善、自强不息、修身齐家的自我陶冶与忠于国家、以身许国、精忠报国、为民造福的家国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也是耕读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家是不可分的,治国先治家,治家蕴含着治国的道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充分发挥其教化作用。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智慧,同时也充满着温情,延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家国”文化,让其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可以涵养新时代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价值观,发挥其文化浸润灵魂的作用,一正一反,涵养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可以使干部实现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转变,有效推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2、创新廉政文化发展方式,以传统清廉文化聚共识、树正气、倡廉政。

传统廉政文化在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中有新的时代需求:

一是创新表现形式。当前形势下,传承传统廉政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展板、标语、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而是要更加主动地适应互联网、自媒体的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变化。一方面传播形式要突出通俗化,做到有声、有色、有形、有情,通过歌舞、相声、曲艺、小品、漫画、动漫等文化形式面向广大群众,加大展示力度,并做到形式生动活泼、百姓喜闻乐见、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另一方面要主动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平台,使廉政文化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既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同时也要创新表现形式,主动作为,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理、寓教于乐,实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努力打造廉政文化品牌,积极掌握话语权。

二是拓展参与对象。当下,不少单位、地方、系统在开展传统廉政文化活动时,往往将对象局限于传统文化爱好者或者是党员干部等少数群体,自觉不自觉地将传统廉政文化囿于特定的封闭圈,在主客观上皆忽视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廉政文化的有效参与,使群众游离于廉政文化建设的边缘,造成了对廉政文化产生共鸣的缺失,极大地削弱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因此,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建设廉政文化,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认知、长期坚守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廉政文化建设才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强化协作机制。廉政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情,是一项由组织、宣传、文化、共青团、史志、妇联等部门共同协作推进的系统性工程。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单一的自发性行为,各自为战,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党组)在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同时,也要切实担起领导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带头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各级纪检委监察部门要主动牵头,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落实,尤其要充分发挥组织、宣传、文化、共青团、史志、妇联以及一些行业协会的作用,通力协作,合力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杨家沟历史文化资源在当代的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不脱离群众,是党的革命事业成功的生命线。

杨家沟厚重的红色历史精神财富在本质上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绽放开来永不凋谢的花朵,中共中央、毛主席在杨家沟留下的历史故事其实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硕果。

1、党的群众路线由来和基本内涵。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是我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强大武器,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内在要求。

在我党历史上,群众观点是在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第一次提出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的”。群众路线是李立三最早提出来的,1928年11月,李立三同志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首次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及“九月来信”)不仅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而且赋予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已包含了群众路线的一些基本思想。1929年12月毛泽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在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个人或者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并将“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紧密的联系”作为我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之一。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确定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并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至此,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整体内容。

2、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由之路。

一是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的论述,贴切地阐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党领导革命事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宝,我党历经97年发展历程得出的基本经验,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

人民群众的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认知主体、利益主体、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不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广泛听取和采纳民意。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在机制上形成一个良好的民意表达渠道,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治的参与度,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要相信人民群众,相信社会,转变政府职能,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为价值评判的依据和标准,深化改革,放权于社会。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强调:“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要义所在。

二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使群众由衷感到自己受到公平对待、自己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社会大局才有根本依托和坚实支撑”。实现维护发展群众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妥善化解基层社会的矛盾,基层社会矛盾的实质上是指群众的利益纠纷和利益矛盾。

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宪法和法律的根本原则。法治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对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对国家权力的有效约束。法治的精髓在于有效约束国家权力,防止公权力失控和变异,造成对公民权益的侵害。运用法治的方式和手段协调好群众利益关系,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回到法治的轨道。官员要树立法治思维,政府要依法行政,人民要依法维权,司法要主持正义。从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坚持从源头上预防、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和规范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将社会矛盾的调处和化解纳入法制化轨道。

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是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法治社会不存不存在法外之地,法外之人,任谁都不能为所欲为。只有维护法律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才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心中要装着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办事,正确处理好公私关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为人民谋福利”的应有之义。

三是着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计。贯彻群众路线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根本要靠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发展谈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切实在发展中实现民生保障和改善。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从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入手,善于在前进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最根本的现实利益,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与人民的幸福感直接相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搞好民生事业,提升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的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努力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把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作为政府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摒弃“GDP至上”的政绩观,实现由GDP崇拜到民生至上的转变,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不图一时之利,不贪一时之名。

3、党的群众路线的当下现实指导意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群众路线是我党获取不竭力量的源泉,决定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是群众路线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保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追求。把人民群众紧紧的凝聚在一起,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群众路线”是至关重要的。

要实现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求全党必须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不断走近群众,不断走进群众,不断深入群众,用真情实感温暖群众内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性质的体现,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二是提高党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自身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观点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当前,随着国内外形势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变化,我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严峻而紧迫的客体。党和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赢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认同。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全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和人民心连心,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前进,我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稳如磐石。

一切依靠群众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只有靠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坚持群众路线,我党才能经受住考验,化解风险,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解决问题与形成长效机制的必然措施。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到群众路线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主要表现为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实际要求不相符,群众路线主要就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做到问题导向和民生导向相结合,以解决党内存在的“四风”问题为导向,增强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切实以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主导,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和社会的公平感。

要及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眼前问题、现实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在新时代下的新变化,重新树立起对党的信任。以群众路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立起一套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群众工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信仰动摇的问题,用好群众工作制度,用制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杨家沟历史文化资源在当代的价值

党要管党,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治国理政的新实践。

2015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调研杨家沟时指出:“瞬间铸就永恒”,“山沟沟里出马列主义”。“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从回放中获得启示,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监督和管理,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杨家沟“坏干部”引发的“地主窝里斗干部”风波,在新时代语境下,本质上是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课题。

1、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

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非常丰富,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布局的整体性。全面从严治党做到了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位一体”的全覆盖,将从严治党贯穿到了各个环节,很好的保证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在保障制度的同时,也强调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是执行主体的全面性。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上升到了中央战略布局的高度,涵盖了中央、地方、基层,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从上到下,不留真空,无死角。明确了主体责任,强化对了党员干部的严厉要求。

三是执行时间的持久性。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指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完成任务的艰巨性,表明了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阵风”,是长期的,将成为一种常态。

四是执行力度的空前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是空前的,从严治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对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2、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党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出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部署,体现了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国家治理战略,执政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需求,是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的治党机制,激活和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以及自我提高的能力,是我党在长期执政下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抵御风险和防腐拒变的历史需要。

二是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当前,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生活不健全,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不强;部分党员干部无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大搞钱权交易;一些党的干部大搞山头主义,在党内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破坏党内政治生态;“四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除等等。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党的公信力,若放任自流,我们党将面临亡党亡国的危险。只有深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不断防范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而以党内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推进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的全面净化。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各个方面,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做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及全民守法。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力、战斗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坚持的保障。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需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大国关系的深入调整,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对我党的提出了巨大的考验,考验着我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考验着我党的自身素质、考验着我党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愈发凸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必要性。

3、关于有效实践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考

一是抓住根本,以思想政治建党。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强调政治导向,思想整治建设起着基础性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党建思想的鲜明特色。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效果”。这一科学论断定位了政治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战略地位,强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提升党内政治纪律、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建设,提升党在复杂发展环境中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要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思想建党是党建之源,就是为党员干部在精神上“补钙”,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培育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宗旨意识。”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内在动力,为全面从严治党向党的全领域拓展筑牢基础。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应着重提高党员干部学习本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新时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坚持作风建设从严,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

加强作风建设,要以“从严治吏”为重点。党要管党,重在管好干部;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抓住重点“少数”。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作用;党员干部要以高标准严要求为行动准则,实践中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到掌握信息不含糊,解决问题不扯皮,化解矛盾不推诿,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

加强作风建设,要以解决“四风”问题为关键。要深入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形成震慑力,传导压力,把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到底。要坚持和发扬艰苦风斗精神,坚持勤俭干事业,反对攀比讲排场,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抵制凡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坚决抵制漠视群众利益的官僚主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为官做老爷,更不允许欺压百姓、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以提高党的凝聚力、干部的执行力、政府的公信力为突破口,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党的自我净化和革新。

加强作风建设,要以“常态化”与“长效化”为保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加强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抓常、抓细,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必须时刻绷紧转变工作作风这根弦,不能松一阵紧一阵,不能敷衍了事,破除躲一躲就能过去的侥幸心理,积极融入新的政治生态。

加强干部作风本质是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更是生动深刻的警醒我党必须依靠人民,贯彻党同人民的群众的血肉联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是强化党纪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纪律,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强化党纪监督的要义在“治”,目标在于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坚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党纪监督更有效。“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实现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的有机统一,贯彻落实了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处理好了惩治、处理与教育、挽救干部的辩证关系,顺应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指明了挺纪在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彰显了铁腕反腐、惩前毖后的决心,又凸显了严管厚爱、治病救人的组织关怀,实践“四种形态”是做好党内监督的根本。

在实践“四种形态”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力度不变、节奏不减,做到监督的“眼睛”常睁,执纪的“鞭子”始终扬起,问责的“利剑”始终高悬,,又要做到“对症下药、治病救人”以“菩萨心肠”保护干部,实现方法科学、标本兼治,

坚持问题导向,让党纪监督更精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聚焦关键问题,注重发挥线索处置在监督执纪的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问题式”监督机制。

一体推进权力运行“阳光化”。解决“权力滋生腐败”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完善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规范权力行使规则,健全“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科学工作机制,促进权力运行透明化,依据科学规范的规则和手段,做好政治权力的控制和约束。

一体推进巡视巡察监督。巡视巡察是强化公权力监督的利剑,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无死角,注重灵活运用常规巡视巡察、专项巡视巡察、机动巡视巡察、巡视巡察“回头看”、约谈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抓早抓下、防微杜渐,设立举报信箱、举报电话,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做到公职人员的日常监督,拓展向八小时以外的监督。

一体推进联动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内设机构与派驻机构的内外联动机制,构建纪检监察部门与派驻机构联动开展监督的“一盘棋”工作格局,擅长与新闻媒体打交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听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监督资源与监督信息的实时共享。

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让监督更有力。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不搞法不责众、不搞情有可原、不搞下不为例,不搞人情大于规则,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防止出现“破窗效应”,让党员干部不敢腐。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高悬问责利器,坚持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履行主体责任不力、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打折扣等问题进行严厉问责,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系统查、查系统”,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坚持有案必查、违纪必究,失责必问、问责必严,让问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有力手段。

坚持监督执纪,让监督执纪权一并关进制度的笼子。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肩负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重任。

监督执纪者更需要接受监督。一方面,要更加自觉的构建自我监督体系。监督执纪工作规则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内部权力制约的问题,建立执纪监督、执纪审查、执纪审理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构建自我监督体系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的制度化体系。把制度约束化为自觉,把规则要求转化为担当行动,真正把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特约监察员制度的优势,利用特约监察员群众基础好、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以第三者视角弥补纪检监察机关的认知盲区,发挥好参谋咨询、桥梁纽带、舆论引导作用,以外部监督强化监督执纪权,将监督执纪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将钥匙牢牢掌握着人民群众手里。

四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构建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的廉政新风气。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新时代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人事的进一步深化,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政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规治党,首先是把纪律和贵局立起来、严起来、执行起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制度,要不断完善党内规章制度,做到有规可依。积极提升党内规章制度的科学化水平,扎紧制度的笼子,不留“暗门”,不开“天窗,”防止出现“牛栏关猫”的现象,使权力运行收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做到使党规党纪成为每个党员身体力行的行为准则和各级党组织务必遵守的运行准则,成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有力武器。

有了坚强的党内制度保障,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应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做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工作的“两手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既从思想教育上严起来,又从制度上严起来”的要求,“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另一方面,要实现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规必须要与国法保持一致,按照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要求,尊重和维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又是彼此分工明确,各自发挥作用的,但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党和人民意志的根本反映,二者是相互协调衔接、相辅相成的。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执行制度没有例外,绝不能让制度成为稻草人,纸老虎,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让制度、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让有规必依成为工作的着力点,使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

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了陕西日报《米脂县杨家沟: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凤凰网李放春先生《1946年陕甘宁边区土改时牢骚:地主垮干部发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馆长折雄才先生《神奇的杨家沟》、高杨阳先生《地主窝里斗干部:杨家沟土改的当代启示》等文章,在此作者表示感谢。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第六十五条
  • 在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政治避难,或者违纪后逃往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在国(境)外公开发表反对党和政府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故意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 榆林市纪委公开曝光四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 榆林市纪委监委与西北政法大学共建实践教育基地

『本期荐书《中国地理》

  • 至次日上午11时,留言点赞数最高的网友,可获赠本期荐书。

省纪委监委开设的用于上缴违规收受礼金的统一专用账户: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78670188000005846

光大银行西安分行营业部

欢迎投稿:yljwxc0912@163.com

关键字: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  杨家沟革命旧址  杨家沟在哪儿  杨家沟在哪里  米脂县杨家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