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古建筑修缮者叶伟平:40余年承担文物修复工程数千个

2022-11-30 01:24:45 0

江西古建筑修缮者叶伟平:40余年承担文物修复工程数千个

  南昌11月29日电 题:江西古建筑修缮者叶伟平:40余年承担文物修复工程数千个

  作者 刘玉洁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方式多样,以土、木、石、砖、瓦、灰等为主要建材,以模数制度对建材的强度、尺度、构造进行划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完善,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在江西省南昌县三江镇,叶伟平向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着传统建筑的历史及特点。

  截至目前,叶伟平修缮过的文物保护建筑和仿古建筑风格多样丰富且数量众多,承担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工程数千个,如河南少林寺、乐安流坑千古第一村古村群、婺源宗祠、关西新围和燕翼围等龙南围屋群、无为寺塔、吉水古城墙、宜春大成殿等。2013年—2015年龙南关西新围、婺源宗祠维修工程分别荣获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授予的“中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最佳工程”荣誉称号。

图为叶伟平向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传统建筑的历史及特点。 刘玉洁 摄 图为叶伟平向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传统建筑的历史及特点。 刘玉洁 摄

  “我出生于浙江,15岁做学徒,跟着师傅学习三年后,便跟着当地一些匠人学习,博采众家之长。这个过程要有耐心、用心,真心喜欢建筑才能坚持下去。”叶伟平回忆道,在学徒时期,要先帮师傅打下手,做些粗活,等到熟悉工具和操作流程后,再开始学习建筑方面专业知识和操作。

  “如今我已经从事建筑行业40余年,起初学习、研究古建筑、文物修缮是为了生活,后来渐渐发现古建筑的美和其蕴含的不朽的文化及历史价值。”叶伟平说道,如今坚持做古建筑修复是想尽自己一份力,让人们通过古建筑这座历史博物馆感受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和建筑语言。

图为叶伟平向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修复古建筑时使用的工具。 刘玉洁 摄 图为叶伟平向前来参观的民众介绍修复古建筑时使用的工具。 刘玉洁 摄

  “精工出细活,古建筑修复的一贯原则是‘修旧如旧’。”叶伟平告诉记者,“在修复古建筑前要先看古建筑的图纸,分析构建,观察古建筑原样。若因年久没有图纸,便要走访原居民或当地的老人,看看有没有以前的照片。如果没有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便要观察周围、临近的相似建筑,参考其结构、式样。随后,分析古建筑材料、工艺,再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为了尽力把文物修复技术传承下去,在扎根江西的20余年里,我带了不少徒弟,平时会手把手教他们。”叶伟平回忆道,至今有约二百名大学生前来学习工程预算、造价、设计、施工等,其中一部分人会留下来进行深入学习研究。

图为叶伟平工作室内的雕刻雀梯,雕花板,古式木短窗。 刘玉洁 摄 图为叶伟平工作室内的雕刻雀梯,雕花板,古式木短窗。 刘玉洁 摄

  “日常使用的工具都很锋利,有一定的危险性,稍不留心就可能受伤。”叶伟平坦言,修复古建筑工艺繁琐、复杂,目前已经带过很多人,但是大部分人坚持不下去,传承下去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会尽力做好“传帮带”,在古建筑技艺传承中,他的脚步永不停止。(完)

关键字:  古建筑  叶伟平  南昌县三江镇  关西新围  流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