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玄参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_玄参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2023-06-03 14:23:14 0

中药玄参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_玄参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用法用量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部。主要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等地。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生用。以枝条肥大、皮细而紧、质坚实、肉色乌黑者为佳。

【处方用名】玄参、元参、黑玄参、黑元参。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咸。归心、肺、胃、肾经。

【功效与主治】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主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证,阴虚证,咽喉肿,痛,疮痈,结核病等。【临证运用禁忌】1.玄参性寒质润,有腻滞之弊,故湿浊中阻、痰湿阻肺诸证忌用。如临床表现为湿邪停滞脾胃,运化失司,胃腹胀满,不饥不食,倦怠乏力,或寒痰停聚胸胁支满,痰白稠多,舌苔白厚而腻等症者忌用。

2.玄参味苦咸,其性润而滑,故大便不爽者不宜使用。凡脾阳不足,火不生土,呕吐恶心,大便溏薄、泄泻者应禁用。若临床表现为四肢不温,胃腹冷痛、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脉细弱乏力,苔白滑等症者,虽无便泻现象亦应慎用本品,乃恐其微寒之性,损伤脾阳。3.《本草经集注》曰:“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脾虚泄泻,并不宜服。”

【临证煎服注意】不宜用铜器煎药。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10~15克,水煎服。

【临证用药体会】1.玄参,玄者,黑也。苦寒能泄热,甘寒能养阴。本品虽能壮水滋肾,却与生地黄不同。生地黄甘润滋养,可用于真阴亏耗之纯虚证,而玄参苦寒降泄,适宜于火盛者。配生地黄、麦冬能增液以生津;伍人参、酸枣仁能养阴以安神;得水牛角、地黄擅治热入营血;合牡蛎、贝母可消瘰疬痰核。治脱疽疼痛,常与金银花、当归同用;治咽喉肿痛,每与僵蚕桔梗配伍。

2.张元素说:“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药。”李时珍说:“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这是说,玄参主要用于治疗肾的病变,但也有医家认为,玄参主要还是用于治肺病。如《玉楸药解·卷一》记载:“玄参清金补水…清肺与陈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泽泻同服。”《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记载:“玄参色黑,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故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燥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从临床应用情况来看,本品多用于治疗肺的病变,如百合固金汤。玄参一般不作长期服用的滋补之剂。

3.玄参可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瘿瘤等证,这在古今本草及临床上皆如此使用,但对玄参的这一功效,古今医家则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取其散火,如李时珍就说:“其消瘰疬亦是散火。”有人认为是解毒散结,如《中华临床中药学》说:“玄参苦咸微寒,清解毒,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多与牡蛎、贝母同用,如《医学心悟》消瘰丸。”有人则认为是软坚散结,如汪昂《本草备要》玄参条下说:其能用于治疗“瘰疬结核”是因其“寒散火,咸软坚”。我们则认为,玄参用于治疗瘰疬的功效,应是因味咸而软坚散结。理由如下:玄参为苦甘咸寒之品,从中药药性理论分析,具有咸味而能散结的药物皆称软坚散结,并且软坚散结药皆具有咸味,如海藻、昆布等。从常用中药来看,无一例外。清热散结不同于软坚散结,清热散结是指具有清热,又能疗“结”,如瘰疬、痰核、瘿瘤等。这些药物主要有夏枯草、贝母、连翘等,玄参可以清热,也可以说清热散结,但由于其具咸味,这也是与贝母等药物的主要区别,所以说玄参软坚散结则更确切。虽然消瘰丸(牡蛎、玄参、贝母)将3味药同用,但所取功效并非相同,因为消瘰丸并非一定要有热证才能应用。具散结功效的药物并不一定能用于治疗瘰疬、瘿瘤,如瓜蒌清热散结,薤白行气散结。显然玄参具咸味是其特殊之处,也是与其他散结药的主要区别点。

关键字:  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