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工作怎么样.上班时间多少小时(海底捞工作怎么样为什么一直招人)

2022-10-23 14:08:52 0

海底捞工作怎么样.上班时间多少小时(海底捞工作怎么样为什么一直招人)

网上流传着很多关于海底捞的话题

有人问“海底捞的员工待遇怎么样?”

有人问“在海底捞做服务员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还有人问“海底捞的服务是怎样炼成的”?”

今天,三位和海底捞一起成长二十余年的老员工

就跟你聊聊那些年海底捞的故事

1

四知路上的小门面

p.s.海底捞logo已于2016年更新,识这版的一定是资深粉

海底捞员工:周长春

入职时间:1994年2月8日

周长春加入海底捞的时候,海底捞还是简阳四知路二楼上的一个小门面。店里有四张小桌子,门外的天桥上还有几张。除了四位创始人,后厨有四五个人,加上五六个服务员,一共十多个人。

店里由张大哥带队,跟一个家庭一样。张大哥教他炒底料,施哥(施永宏)专门负责买菜,“每天早上他蹬着三轮到楼下,一上楼,我们就知道要下去提菜了。也有时候,他会在楼下喊‘提菜了’,我们听到就迅速跑下去提菜”。

1997年11月,四知路配料房全体人员合影

有一次,张大哥把大家带到一个叫 “圣淘沙”的茶楼去学习。那次,周长春印象特别深刻,“我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他们那里,对服务员的走姿和站姿、用品用具的摆放、音乐音量的大小等都有要求。”

我们当时也有音乐,但我们的音乐声是忽大忽小,我们高兴就放得很大声,不高兴就没有声音。店内人声嘈杂,互相说话经常是吼着说。回去以后,张大哥组织大家讨论到底学了些什么,海底捞应该怎么做。“那次我们对如何跟客人交流、给客人服务有了新的认识。”

陪伴海底捞长大的二十六年,周长春感慨很多,“如果当初不来海底捞,我或许还在成都九眼桥的劳务市场找工作,或许是在建筑工地上搬砖,也不会在海底捞认识现在的媳妇儿。海底捞给我带来一个真正幸福的家。

2

三次逃离,三次坚守

海底捞员工:方双华

入职时间:1996年9月12日

第一次想离开海底捞,是方双华入职不久。刚入职,她先去洗了七天的碗。之后,又传了半个月的菜。接着,她被安排去看皇家大厅的翠微轩,一个八人桌的包间。那时候的服务员没有培训直接上岗,方双华很害怕跟顾客交流,怕说错话。于是,她把顾客的菜上完就在包间外站着不敢进去。

后来,她无意中听到别人对她的一些评价,“比较笨”、“不爱笑”、“木讷”。方双华听后心里就想:“说我做不好,我一定要做好,然后不干了。”之后,方双华很努力,第二个月就拿了“ 先进”。做了三个月后,她真的打算辞职,让同学帮忙在成都找了个卖衣服的工作。领导劝她再考虑一下,要离开的那天刚好下起了大雨,也许是老天爷也在劝她,方双华就留了下来。

第二次想离开岗位是在1998年,当时张大哥让她去当另一家店的大堂经理。刚开始的几天,给员工开例会,方双华什么都不敢说,“一般都是早上点名,下午点名,然后就散会”。有员工跟方双华说:“方姐,开会你还是要说两句啊。”方双华就开始想该说什么。她每天在笔记本上打好草稿,开会的时候照着说,慢慢练。

当大堂经理的日子,有员工跟张大哥反映说,方双华太严格了,动不动就罚款,员工都没有活力。于是,方双华就带着员工出去唱歌放松,到最后,个别员工上班的时候都在唱歌。张大哥知道了说不行,员工太随意了。方双华觉得,太严不行,太松也不行,管理太难了。她又一次想退缩。好在最后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还是迈过了这个坎。

第三次想逃离是在西安当店经理,从四川过去的员工不太熟悉环境,再加上想家,很多人陆续离开了。“最惨的时候,传菜员六个人走得只剩一个。我记得上菜房有朱正英、服务组有陈万琼、张建英。她们既服务,又上菜传菜。”下了班,大家还要去洗一堆碗。

有天晚上,方双华就坐在店外哭。她想家、想孩子,于是就给施哥打了个电话,“太累了,太想家了,员工走了很多,我待不下去了”。施哥让她再坚持一个月,不行再回去。好,那就坚持吧!结果,经过大家的努力,不出一个月,各方面都好了起来。

三次“逃离”,让方双华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从普通员工到管理人员,真的太难了。但每一次坚持,都让她实现了突破。

3

出川二十年

海底捞员工:唐兰英

入职时间:1998年10月24日

1998年,唐兰英高中毕业。那年,《还珠格格第一部》播出;腾讯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泰坦尼克号》获得了11项奥斯卡金像奖……唐兰英想趁着假期找份工作锻炼一下,于是就加入了海底捞。

上班第一天,唐兰英在自助区域打杂。一段时间后,负责发毛巾,接着当了服务员。高考成绩下来,不是很理想,她选择继续上班。

第二年三月,张大哥提出要在西安开店。当时,很多人不愿意离开简阳,唐兰英报了名,“我要出川,一定要去外面看看,简阳就那么大,出去眼界会宽一些”。

从简阳到西安,那是唐兰英第一次坐火车。春节后,火车票并不好买,所有人都是站票。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挤在餐车外面的过道里,拿出从海底捞带的牙签肉、牛肉干之类的东西,说说笑笑地吃了起来。困了,大家就挨个儿坐着睡了。

具体用了多长时间到西安的,唐兰英早已不记得。她只记得,大家好像是上午走的,还在车上过了一晚上。不过,她也没觉得累,“主要那时候年轻”。

刚到西安的第一个月,因为太干燥,唐兰英的脸上一直起皮,擦护肤品也不管用,后来待久了才好。到西安,她也没怎么跟家人联系过。当然,不是不联系,是不方便联系。那时候,他们村里还没有公用电话。到后来,村里装了部电话,她偶尔会打个电话,告诉对方几点钟的时候让家人去接电话。

西安一店没开业前,大家的主要任务就是打扫卫生、发传单,“几个人穿着辣妹子的那种衣服在大雁塔、小寨附近发”。唐兰英记得,那时候大雁塔那儿有家音像店,每天都在放《伤心太平洋》。

传单一发就是好几个月,一直从开业前发到开业后。直到年底,店里的生意才稍微有了些起色。为了把生意提上去,员工们也是费尽了心思。只要有顾客去,大家就尽力服务好:顾客带着孩子,就帮忙抱孩子;最开始店里没有游乐园,后来专门加了一个;问客人喜欢吃什么、需要什么,就连加茶水,也要问喜欢喝凉的还是热的……一桌一桌,客人越来越多了。

到西安几个月后,唐兰英开始学做出纳,“那时候有个小高是会计,我就跟她学,以前收支怎么算的我都不知道,她教了才懂”。除此之外,唐兰英还要兼职做文员的工作,高峰期的时候,仍然要去看台。过去的事情,就那么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唐兰英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苦吗?累吗?她说,“没感觉”。

如今,唐兰英常驻海外,偶尔会到北京出差。谈及过去,她感慨颇多,“一开始我们什么都没有,包括各种福利制度,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慢慢才有的。记得最早在西安的时候,张大哥经常去出差,会带着大家一起吃烤串,那种铁签的,烤得特别香。 那时的唐兰英,何曾想过在海底捞一干就是二十二年。

工作中的唐兰英

三位入职二十余年的老员工,和海底捞一起,在时光中慢慢成长,是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注入海底捞,才成就了今天的海底捞。未来会怎么样,我们无法预测,我们能做的就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版权说明:作为资源的整理方,版权归原作者或企业所有。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资源均为通过网络等公开合法渠道获取资料,该资料仅作为学习交流之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也不会收取任何整理费。本公众号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联系秒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字:  海底捞工作怎么样.上班时间多少小时  海底捞工作怎么样为什么一直招人  大学毕业去海底捞工作怎么样  海底捞工作怎么样累不累  长春海底捞工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