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什么文体(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ppt)
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题型之一,已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和考生的关注。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报告及科普类文章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实用类文本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对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因为不直接涉及文本的文体特点,因而与一般阅读文章没有多大差别。另一种考查是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出发设题,涉及该类文体的理论和写作要求。
历年考题
● 2004·上海卷 《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广告媒体》(调查报告)
● 2007·广东卷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访谈)
● 2007·山东卷 《梦碎雅典》(新闻)
● 2009·江苏卷 《画家黄永厚》(传记)
● 2010·山东卷 《她只能活七小时》(新闻)
● 2012·山东卷 《古怪的重水》(科普文)
● 2014·新课标卷Ⅱ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传记)
● 2014·福建卷 《九天神眼》(科普文)
● 2014·广东卷 《访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访谈)
● 2017年·全国卷I 展现中国影像发展历程的“央视纪录频道”(新闻)
● 2018年·全国卷I “量子科技”(新闻)
● 2018年·全国卷II “知识产权”(新闻)
读文纪要
一
传 记
(一)文体特点
1、主要类型
自传 |
写自传的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也是为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有的自传只写自己一生中重要的几件事情,一般篇幅较短;有的详述自己的生活经历,篇幅较长。 |
小传 |
较简略地记述他人生平,篇幅较短。小传可以写传主一生的经历,也可以只写几件典型事例概括其一生。 |
评传 |
既要描述人物的生平,又要评论人物的思想、生活和贡献。评传的对象一般是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著名人物。 |
画传 |
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人物传记的写作。 |
2、表达方式
以叙述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
作品既可以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做纵向的叙述,也可以抓住传主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功绩做横向的叙述。传记以刻画人物特征为中心,典型人物的刻画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描写手法。传记末尾一般总述传主的功绩成败,也可以在叙述人生经历的同时加入一些议论和抒情。 |
3、刻画传主的角度
肖像 |
主要指传主的外貌,包括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肖像描写可以写静态,也可以写动态。 |
语言 |
传主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能表现传主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行动 |
传主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传主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展现传主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
心理 |
要充分揭示出传主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动作暗示等。 |
环境 |
传主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传主的性格极为有用。 |
细节、侧面 |
根据传主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传主的性格更加鲜明。侧面描写是指通过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传主,又叫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
(二)读法点拨
1、总体阅读要求
(1) 明确传记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但任何对历史的叙述,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显人物特性。
(2) 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其所处的特定时代及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可以帮助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进行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 了解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
只有深入地了解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2、具体阅读路径
传记阅读的中心任务就是梳理传主的生平经历,概括传主的个性品质,追溯其事业、人生等方面成败的原因。因此,阅读传记,要善于提取有关的“纲目”:
(1) 线。即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2) 事。即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
(3) 理。即清楚作者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
(4) 情。即了解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
另外,还应学会在阅读中把握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
二
新 闻
……
三
访 谈
……
四
科普文
……
考点精解
考点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及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
(一)解读考点
所谓“文中”,一是指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即具体的或确定的语言环境,简称“语境”。实用类文本阅读对重要词语、概念理解的考查,主要是考查重要词语的含义,特别是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主题思想,反映深层含义,反映具体语言环境,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推断其在文中的特殊的多义语境义,准确把握代词的含义。
(二)突破考点
真题在线
1. (2015·湛江检测)《翱翔在蓝天的试飞英雄——记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新闻):报道结尾处说“我们有理由尊称他为英雄”,请结合全文说说:李中华身上所体现出的“英雄”的内涵是什么?
2. (2014·江苏百校联考)《大脑暗能量》(科普文):什么是“默认模式神经网络”?
【参考答案】
1. ①“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完美”的精神追求。②面对风险表现出的勇气与睿智。③绝不轻言放弃。④以国家利益为先、为重。
2. “默认模式神经网络”是不间断传递脑信息,懂得凭借大脑记忆,组织其他各种需要为未来事件做准备,如果遭到破坏会引起神经错乱等疾病的神经系统。
【解题思路】
1.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英雄”一词的含义是多义的,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根据题干“结合全文”的要求,联系上下文,整体推断其在文中的特殊的语境义:精神追求、勇气与睿智、不放弃等。
2.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外延和内涵。外延是事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在各个方面,信息分散,要注意找准找全有关信息。内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信息一般比较集中。
类题点拨
1. 要理解词语、概念在文中的含义,必须先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的含义。要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须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们往往是基本意义以外的,或与基本意义在词义、色彩、感情上有差别的意义。
2. 答案应该按照题干暗示,并用从属关系的“是字判断句”进行表述。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解读考点
实用类文本中的“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
在作用上,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文眼。
在语句特点上,有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关键句。
在内容上,内容较为丰富且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在表达上,比较含蓄且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在结构上,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理解句子要理解其表层、句内、句外三个层次的意义。
(二)突破考点
真题在线
1. (2013·山东卷)《定和是个音乐迷》(传记):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1) 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2) 过去的“迷”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2. (2012·广东卷)《寂寞出学问》(访谈):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 (1)①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②定和被他们的作品征服,同时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
(2)①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②作者认为他不会满足于当前成就,而会在音乐之路上更坚定地走下去。
2. ①秦绍德针对目前学界普遍存在的浮躁学风,倡导“寂寞出学问”的传统治学精神。这个倡议不仅适用于复旦大学,也适用于其他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所以说“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②文中提到的浮躁现象,不仅是学界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都普遍存在且应重视的问题。静心求实的作风,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也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应学习的。所以说“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1.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
(1) 联系上下文可知,句中的“人物”是指肖邦等西方音乐大师;“五线谱”指代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是说这些音乐家一生沉迷于音乐,又用音乐长期影响了世界。后半句叙述的重点是:定和被肖邦等西方音乐家的作品征服了,也像他们一样痴迷于音乐。把这两层意思整理出来即可。
(2) 这句话可分为两层:第一个分句是第一层,“迷”指定和痴迷音乐,“迷的收获”指定和在音乐中取得的成就,综合起来就是:定和痴迷音乐并有了相当大的成就。后两个分句是第二层,“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说明定和不会满足于当前的音乐成就,“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是说他会坚定地走下去。
2.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观点的探究。对作者观点的探究要联系文本,结合现实进行分析。要分两层分析:一是“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二是“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类题点拨
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代词要还原其具体的指代内容。对复句的分句要逐层逐句分析,然后综合,对相同的内容进行合并,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分别表述。
2. 实用类文本涉及对观点句或结论句的理解,往往会带有探究的要求,这时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已不是“理解”层级上的句子理解,而是“探究”层级上的句子理解,这时往往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分析,即先解释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怎么样。
考点二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考点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以上内容选自《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突破》专栏,如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