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国是今天的韩国吗(百济国是现在的哪里)

2022-11-15 16:40:46 0

百济国是今天的韩国吗(百济国是现在的哪里)

在唐代时期,有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并定居下来,他们的身份地位各异,上到王公贵族,下至奴隶与平民,不一而足。从某种程度上讲,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也有这些外国人的贡献在里面。在入居唐朝的异域王族中,就有来自朝鲜半岛百济国的王室成员。

百济与唐朝间的关系,比较突出的表现是反抗式遵从。所谓反抗式遵从,指的是百济经常违抗唐朝的劝诫而攻打邻国新罗,但同时又遵唐为宗主国,颁行唐朝正朔。这种反抗式遵从最终导致其被新罗与唐朝联合攻灭,国王和王室被俘虏入唐。

百济国王、太子、王子以及高级将领五十八人,被押送到唐都长安。唐高宗赦免了百济君臣与唐为敌的罪过,并分别给他们委任了官职,从此百济国王室及其后裔便定居中国。

人唐不久,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即因病去世, 百济太子扶余隆入唐后,被封为司稼正卿。永淳元年(682),扶余隆在长安的家中病逝,葬于洛阳北邙清善里,享年六十八岁。

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临朝称制,任命扶余隆的孙子扶余敬袭封带方郡王,但并没有实权,只是虚爵。但这个委任至少对入居唐朝的原百济遗民来说是个心理安慰,有利于他们更顺利地融入唐人社会。

关于入唐的百济王室扶余氏家族后裔的情况,史载还有扶余泰、扶余忠胜、扶余忠志、 扶余文思、扶余文宣、扶余氏姊妹和扶余准等。

扶余泰,扶余隆之弟。扶余文宣,是扶余隆之子,官拜司膳卿、左卫大将军、乐浪郡公。扶余文宣在文职及武职方面的建树,表明扶余氏家族在武周朝依然受到重视。扶余隆之孙扶余敬在则天朝时还袭封带方郡王(从一品)、授卫尉卿(从三品)之职。

百济王室扶余氏家族还有女子分别嫁给了唐朝的皇室宗亲和寻常百姓。《旧唐书·李巨传》载,李巨之母为扶余氏。李巨是李邕之子, 李邕是唐高祖李渊的曾孙,于神龙初年(705) 嗣虢王。这表明扶余氏家族与唐朝皇族联姻。同书卷载,李邕之妻扶余氏是“吉温嫡母之 妹”,即扶余氏家族还有女子嫁给吉氏家族,吉氏并不显赫。

可以这样说:扶余氏家族正处于一个由高到低、 由显赫向平民化过渡的阶段,这种过渡是宗法社会的必然结果。扶余氏家族在刚入唐时,王室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其必然受到唐廷重视礼 遇。这个大家族在门荫制度下,王室嫡系可以继承爵位,其它庶出支系的家族成员如果对朝廷没有功劳,其地位必然逐代下降,走向平民化。

到唐代中期以后,原百济王室后裔的事迹很少见于史籍记载了。不过唐德宗贞元三年 (787),有位名叫扶余准的唐朝将领留名青史。这年五月,吐蕃与唐朝在平凉会盟,唐朝派出了以浑城为首的会盟使,大将军扶余准随同前往。 在唐蕃会盟问题上,唐朝是认真对待的,不料想吐蕃却使诈,其目的在于借机铲除浑城这位抗蕃名将,因此吐蕃设伏劫盟,结果浑城逃脱,但包括扶余准在内的六十多名将官被俘。扶余准被押往鄯州(今青海乐都县),被吐蕃逼令随水草放牧羊马,倍受折磨侮辱。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吐蕃赞普去世,唐朝派人前去吊祭,使者乌重圮偶然得知三十年前被俘的扶余准等人仍然活着,就趁机要求吐蕃放人。至此, 陷没吐蕃并在鄯州放牧三十年的扶余准得以回归唐朝。归唐后,扶余准被任命为沣王府司马(从四品下文职事官)。

历经三十年异域漂泊生涯,扶余准始终没有屈服于吐蕃。扶余准身在唐朝为官,能坚守朝廷官员的气节,反映了他已深深地融入了唐朝社会;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原百济王室扶余氏家族,在与唐人共同生活了一个半世纪之后,已经完全汉化,融于华夏族之中了。

唐朝是一个具有很强包容性的朝代,越是强盛的朝代,在对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交往中的自信心就越足,表现出的包容性就越明显。异国人在唐朝政府中担任官职,这本身就说明唐朝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关键字:  百济国是今天的韩国吗  百济国是现在的哪里  百济国公主雪兰  百济国历代国王  百济国王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