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柴胡的功效和作用禁忌症_柴胡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部。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北柴胡主要产于河北、河南等地;南柴胡主要产于湖北、四川等地。一般认为,以北柴胡入药为佳。春秋季采挖,切段。生用或醋炙用。皆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
【处方用名】北柴胡(硬柴胡)、南柴胡(软柴胡)、醋炒柴胡、竹叶柴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微辛。归肝、胆经。
【功效与主治】功效解表退热,升举阳气,疏肝解郁。主治表证发热,少阳证,-中气下陷证,肝气郁结证。此外,还可退热截疟,用于治疗疟疾。
【临证运用禁忌】1.凡肝阳上亢,阴虚火炎等上越趋势之证皆不宜使用。如临床表现为热气上冲头部,头胀且痛,面目红赤,心烦,口苦咽干,或自觉上重不稳,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精神恍惚等症者皆当忌用。
2.凡胃气上逆之胃寒呕吐反胃者不宜使用。若临床表现为胃纳不佳,食人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倦怠乏力,呕吐呃逆,大便溏薄等症皆当慎用。
3.柴胡擅长升阳,补中益气汤用大剂量参芪配伍少量柴胡即为此意。但肝血不足,气升眩晕者,则不宜使用。如临床表现为面色无华,头目眩晕,耳鸣,喘促倚息不得卧者,当慎用本品,以防升散而加重症状。
4.凡肾阳不足,火不生土所致之肾虚泄泻,阳气下陷者,皆不宜使用。如临床表现为每日五更泄泻,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甚至完谷不化,并见形寒肢冷,腹部喜暖等症者,皆当忌用。
5.凡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皆忌用或慎用。对于慢性肝炎长期使用柴胡者,用量不宜大,以免出现“耗竭肝阴”之弊。
【用量用法】一般用量3~10克,水煎服。
【临证用药体会】1.柴胡性升发而发散,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
2.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历代对柴胡的运用十分广泛。因其性轻扬宣散,以透为主,透中有清,具有良好的疏解泄热功效。故可用于一切外感表证发热,视证之轻重,用量为3~10克。而对邪在半表半里之寒热往来亦有殊效,常与黄芩配伍。本品醋炒以增强疏肝之效,临床常与香附、青皮、当归、白芍等组方。本品量大则疏散,量小性升,故又常与升麻配人以黄芪、人参为主的补中益气方中,增强升阳举陷之力,以用于治疗气虚发热和中气下陷诸证。柴胡与升麻虽皆能升阳,但柴胡擅升肝胆生发之气,并疏畅气机,振奋中土以升提脾胃清阳;升麻重在升提脾胃清气。故张元素曰:“补脾胃药,非此引用,不能取效。”因此,临床病证若兼阴血不足者慎用,以免升阳助热伤阴;若气升呕吐,阴虚火旺之发热,肝阳上亢之头晕、耳聋等皆忌用。
3.柴胡退热功效颇佳,既可用于治疗表证发热,又可用于治疗邪在少阳发热,即寒热往来也。有的中药书籍将此功效说成是“和解少阳”或“和解退热”,对此有人认为说法欠妥。这是因为在治疗少阳之热时需要配伍黄芩同用,以柴胡清表热,黄芩清里热,这是配伍以后所产生的功效。不过从临床应用来看,和解少阳应是两药的共同功效。《中药大辞典》引《药品化义》称:“所谓内热用黄芩,外热用柴胡,为和解要剂。”至于退热的特点,有人认为除退表热、退少阳之热外,还退弛张热,即热度高低不一,早晚波动较大,以及间歇热。由于其退少阳热,故用于治疗疟疾发热,李东垣、张锡纯皆认为其为用于治疗疟疾之主药。
4.据考证,张司农在《治暑全书》中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亦提及“柴胡劫肝阴”的说法。对此医家有不同的看法,如现代的姜春华教授就反对该说法,他说:“叶氏如疟不用柴胡,认为柴胡劫肝阴,此语一出,人多盲从,柴胡遂为废止,至今影响犹在。”他认为,柴胡并非劫肝阴之药,柴胡功擅发表退热,对于外感之热有颇佳的疗效,且用量要大。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北柴胡不劫肝阴,而南柴胡却劫肝阴;通常处方中书“柴胡”,药房付给的是北柴胡,故称柴胡不劫肝阴。我们在临床上亦喜用柴胡以治多种肝病,未见有伤阴之害,不可囿于柴胡能劫肝阴而临床不敢使用。
上一篇: 高标志汗茶的适应与禁忌群体_原料配方、用量用法与冲泡法
下一篇: 痛风的自我检查